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确立学生主体发展的德育观是升华学生道德素质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阐述学生道德教育的内涵和中学德育的主体性和工作目标,就中学确立学生主体发展的德育观的必要性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策略进行了积极思考。
  [关键词]:道德缺失 德育主体性 主体发展 主要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教育处处长孙学策先生2009年8月1日上午在湖北省第二届德育专家讲坛上曾分析了中小学德育常常要求学生做到的“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乐于助人←----应该助人←--(不愿助人)←--不妨碍别人
  (道德的最高境界)(良好的道德) (道德的基础)
  (道德境界) (道德态度与情感) (道德观念)
  孙先生认为现在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不妨碍别人都无法做到,怎能要求他们助人为乐?而广大青少年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要靠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去开创。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市场经济活动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和社会生活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和邪教、非法宗教、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以及网络、影视宣传的暴力文化、色情文化以及电子游戏、武打小说等,深深影响着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的素质和价值取向,再加上目前普遍存在的学校或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没有或很少有时间参加校外活动等现象以及学校德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从内容、形式、措施上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不适应,致使一些青少年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说到底是解放人,使人的潜能得到主动、全面、充分的发挥。中学德育的目的是人,所以中学德育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等方面的发展。中学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发现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内在需求的生命体,是能动的创造的人。因此“以人为本”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中学德育的本性在于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积极个性、良好德性和健全人格的人。因此德育必须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就要求德育创新必须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为目标,使德育成为受教育者主体个性形成、精神培养、德性塑造、人格提升的有效手段。
  学生的主体发展指的是学生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和学生的人格、基本权利、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尊重。德育必须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对德育过程的主动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渴求,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中学德育工作必须狠抓德育管理和力主德育创新,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和谐发展”,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生活”为学生培养目标,坚持“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宽德育工作渠道,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做到以生为本,以找回学生迷失的道德素质为重点,强化学生道德素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探索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推动他们的主体发展。
  二、学生道德缺失的表象和中国道德教育失败实例
  (一)学生道德缺失的表象
  1.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偏离主流价值。如缺乏民族自豪感、崇尚演艺界或体育明星、没有明确追求目标等。
  2.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审美能力是衡量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内在度量指标。一般而言,审美能力越强,其思想道德水准和境界越高。而青少年学生平时看的电视节目主要是情感剧场和动画节目,平时看的书主要是言情小说和卡通漫画类,而对科教类节目和书籍却比较冷漠。
  3.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较为普遍。公交车上青少年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時视而不见或者不主动让座;放学回家,只管自己的学习或其它事情,不分担家务。
  (二)中国道德教育失败实例
  事件一:1988年,中国召开了全国德育会议,要求从行为入手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在这一年4月,中日学生开展友好交流活动,在爬长城的时候,日本学生看到中国的学在长城上大喊大叫追逐跑闹乱写乱画,对这种行为进行制止,但是中国学生置若罔闻,于是日本学生说:“这是中国人的耻辱”!但是,同年,我们到日本去,当我们在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是,恰遇到一群日本中学生在进行“修学旅游”(日本的一种学科安排),他们跟在导游的后面有秩序的看、听、记,没有大声喧哗的,有交头接耳的动作,但是没有声响。在《列宁论资本主义》中说:“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垄断的资本主义”,日本帝国主义的道德就是这种垂死的、腐朽的道德;而社会主义是有着无比优越性的社会,所以,社会主义的道德就应该是有着无比优越性的道德。但是,中日学生行为的反差,的确然我们无言以对,无话可说,心中无比沉重。
  事件二: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分管教育,这一年,李鹏总理出访欧洲,带了一个100多人的知名企业家一同出访,这些企业家都是大学本科学历以上,而且在出访前,李岚清副总理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文明礼貌等方面亲自作了培训。但是,就是这些企业家,在国外的表现却很让人失望,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些人没有好的国人形象就是中小学没有给他们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
  三、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原因剖析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残缺,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极易导致青少年学生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   2、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造成未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份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二)社会因素
  1、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青少年学生的意志,起着负面影响。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谈情说爱,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内容不健康,黑社会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他们的口味。
  2、来自网吧、游戏机厅娱乐场所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自空能力差,加上部分网吧、游戏机厅经营者违规经营,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甚至通宵达旦。
  3、社会对不良少年帮教缺乏有效的办法。一些青少年学生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劳动改造够不上,学校教育没办法,最后导致越陷越深直至违法犯罪。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目标与学校受教育者存在较大的“坡度”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制定得过高、过全、过空,忽视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的德育目标,使缺乏社会生活基础的学生难以做到。而面对过高的要求,也很容易培养这样一种学生,即在学校里能按学校要求去做,是“好”学生,到社会则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虚伪人格。另一方面制定得过于笼统,缺乏层次性的德育目标,也使学生不能区分什么是道德要求和什么是道德追求,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
  2、德育内容上人文教育的失落。长期以来由于德育目标上的过度理想化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片面化,而这集中体现在人文教育的失落上。小学阶段便把不具推广性的理想道德和人格如“先人后己”、“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当作德育的主要内容,而恰恰忽视了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关怀、慈爱之心等人文精神的培養。
  四、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学校方面
  各级教育部门应统筹规划,在本地区中小学强力推行和深化学生道德教育,努力培养中小学生人格化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弘扬民族精神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开展学生道德生活教育,提升思想品德素质。
  1.开展人格化的良好行为规范教育:
  2.开展礼仪教育:
  3.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4. 开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5.开展感恩教育。
  6.开展健康教育。
  7.开展安全和生命教育。
  8.开展法制教育。
  9.做好人际交往指导。
  10.加强个人修为,升华学生品德素质。
  11.引导健康学习。
  第二,细化德育活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
  在具体做法上,学校可以着重以“三共建”“四工程”为载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从而进一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主体发展。
  1.重视三共建
  警校共建。学校可以通过聘请司法公安系统干警为法制副校长,不定期地举办法制安全讲座,也可以开展如消防教育、禁毒教育、生命教育等活动,从而加强法制教育,大力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军校共建。学校应与驻建部队建立了军校共建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入学军训、举办国防知识讲座,从而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精神。
  家庭、社区与学校共建。学校应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使“三育人”紧密结合。
  2.开展“四工程”
  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生精神文化方向,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潜移默化,通过组织科技、艺体、人文等活动或社团,鼓励学生自主实施,并强化校园环境的文化色彩,做到动态与静态结合、有形与无形结合、有声与无声结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
  1)社会实践工程
  学校应积极创造社会实践机会,积极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积极与周边社区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寒暑假进行“创新社会实践行”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2)书香校园工程
  学校应努力开展以“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要求做到:1)人人读一本好书,写下读后感,启迪智慧。2)班级开展各种比武活动:宣传经典文章和优秀读物。3)组织学生进省市图书馆,开展“寻找我的好伙伴—书”的活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名著图书展销、中英文诵读比赛,话剧表演赛、征文活动和主题辩论赛等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到以优秀的文章影响、感染学生的心灵,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浓浓的读书氛围,构建“书香园地”的校园文化,推进学生主体发展。
  3)爱心奉献工程
  学校应关心家境困难的学生,重视对他们的资助工作。可以设立“爱心基金”,建立贫困学子库,给困难生发放助学金,切实解决家境困难学生经济上和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
  学校还可以号召学生开展收集废旧报纸、草稿纸、易拉罐、矿泉水瓶等,变废为宝活动和开展毕业生“爱心捐书”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义务卖报”。或开展为家庭困难学生捐款等活动,使爱心奉献工程深入学生内心,促进学生形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实现学生主体发展。   4)心海导航工程
  心理素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心理状况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一大非智力因素。学校应该邀请专家来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设置“心海导航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由专职心理教师任课并成立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负责咨询服务。同时,班主任、任课教师可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种心理辅导、咨询,化解心理疙瘩。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基本掌握有关青春期知识,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二)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而言,大部分中小学生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学生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大各中小学家长学校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和推进本地区中小学家长学校的普及,体现家庭教育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1.通过家长学校的推广,在本地区学生家庭中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2. 通过家长学校的推广,使本地区学生家长做到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努力提倡孩子自我教育。
  3. 通过家长学校的推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青少年学生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三)社会方面
  在各级教育部门注重对家庭和学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时,更需要呼吁对整个社会这一青少年学生成长与学习的隐性环境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即改善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媒介环境、改善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社区环境。
  1.改善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社会媒介环境
  规范和改善媒介内容,发挥媒介对青少年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作用。规范和改善媒介内容总体上说,要根据当代青少年学生发展需求来设计媒介内容,并重点考虑如何使青少年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发展他们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的资源。
  1)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加强执法,以法律手段来净化青少年学生所接收的媒介內容。
  2)积极扶持和发展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媒介节目与内容。
  3)加强媒介及媒介工作人员的道德自律建设。媒介应为青少年学生树立起有利于其成长与发展的、符合社会未来方向的多元化榜样,而不是像目前一样,媒介几乎造就了一个没有榜样的时代,或者造就了一个只有歌星、影星和英雄的时代。
  2.建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1)从社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入手,构建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健康人格塑造的良好社区文化环境。
  (1)从社区物质文化建设来说,要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复合型的活动和发展空间。既有适合青少年学生嬉戏、玩耍的公共体育场所,也可适当建一些劳动基地,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欢乐,更应有文化设施,如社区纪念馆、社区标志、图书馆、阅览室等。
  (2)就社区制度文化建设来说,应为青少年学生构筑一个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秩序井然的规则体系。首先要创建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如社区教育委员会,可由社区成员代表、各级各类学校代表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共同组成,协调社区青少年学生教育事宜,管理社区的各种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规划和落实各种具体的教育措施。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法律和规章制度,如社区代表会议制度、社区成员民主政治参与制度、社区教育制度、文化和娱乐设施管理制度、媒介传播制度、影视游戏分级制度等。
  2)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区监护和支持系统。
  一是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学生事务所(中心)。中心有心理咨询机构、学习辅导机构、成长环境欠缺或流浪的青少年学生支持机构、流动少年青少年学生支持机构、失足少年青少年学生矫正和救助机构以及青少年学生成长与发展研究机构等。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可以由社会知名人士、学者和社会志愿者(如离退休干部与教师、各级职能部门的干部和具有法律、教育、社会、伦理、心理、美学等学科知识的热心人士)组成。要设一定量的专职人员,大部分可以聘请兼职人员,要注意吸收大学生和青年充实力量。
  二是建立专门的问题青少年学生预防和矫正机构,以完善青少年学生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制度,使青少年帮教、矫治工作落到实处,使失足的违法犯罪青少年走好人生之路。这种矫正教育,是对被矫正青少年进行特殊教育辅导、特殊关心帮助的一种社会教育福利。
  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慈善机构,社会公益性组织等非政府组织设立有利于保护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
  综上所述,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谁赢得他们,谁就赢得未来。学校德育的效果最终要体现于并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德育的改革和创新必须研究并适应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接受特点、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高度重视情感体验、问题探讨、内心感悟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从自身成长、成才、发展的视角,探讨自己的人生课题及其相应的道德问题,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人生发展的道德需求,使德育教学和实践成为一种由内向外充满体验、领悟的发生过程,成为人生道德课题的求解过程,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自身道德素质的创造者,为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从而实现自身的主体发展。
  播种正确的教育理念,收获正确的教育行为;播种正确的教育行为,收获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播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收获学生健全以致高尚的人格;播种学生健全以致高尚的人格,收获我们教育及学生主体发展成功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魏贤超.《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现代德育理论的重要命题》(《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
  [2] 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第12期)
  [3] 曾桓松.《弘扬主体性德育浅探》(《思想政治教育》2003年第8期)
  [4]《中小学校长》(2003年第7期)
  [5] 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6] 孙学策:《关于德育实效的思考的报告》(2009年8月1日上午在湖北省第二届德育专家讲坛上的讲话)
其他文献
英语口语培养的现状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是需要锻炼的,因而口语的培养显得相当的重要。而在当代的英语教学中,聋哑英语还是随处可见,对于“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的培养大多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而在课堂里,现在英语的教学还主要集中在对词汇和文章内容的讲解上,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没有得到加强。农村英语教师大多数学生只注重英语笔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于运用英语的方面显得漠不关心、可有可无。因此,加强
期刊
[摘 要]:摆臂在100米跑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保持和改变速度的重要动作环节。体育生在初学摆臂时,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多种错误的摆臂动作。本文通过分析体育生出现错误摆臂动作的原因,提出多种方法来纠正错误的摆臂姿势,让体育生尽可能快的掌握正确的摆臂动作。  [关键词]:摆臂 100米 体育生 纠正  1、前言  100米是一项全身性协调的整体运动,摆臂是协调跑的技术和提高跑的速度与幅度的重要环
期刊
为了贯彻教育部相关的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南昌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也作出了相应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后一题改为时事点评题。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作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我们有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这一内容的训练,把它作为常规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提高学生对时事的认识,提炼出令大家满意的观点。以下是笔者对时事点评的一点思考:  一、时事点评的时间安排  笔者選择的是用上课的前五至十分钟进行
期刊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操作活动也就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恰当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統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
期刊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生作文脱离实践,脱离儿童生活的现象十分突出。加之农村学校的学生受到地域及条件的影响,平时素材积累不充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较少,缺少从生活中摄取材料的能力。千篇一律、空洞无物也就成了当前农村学生作文所呈现的两大弊端。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作文中盛行假话、空话、套话等,或虚情假意,或枯燥乏味,学生怨、老师恼,家长又无耐。“造文”现象如此普遍,从作
期刊
在六年的班主任经历中,我已带了两届差班。说其差无非是主要表现在学习和纪律两方面。对班主任来说,当班内存占着90%左右的学生学习基础差,无疑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由于学困生跟不上学习,久而久之,出现不愿学习、纪律涣散等现象,甚至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和总体成绩,成为差班。由此也会造成班主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班级教育教学难以正常运行的局面。如何带好学困生?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探求,我总结出了如下一些经验,和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但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量较少,积累词汇缺乏,自主学习性不高,从而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所以培养农村学生阅读自主
期刊
“作文难呀!”这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心声。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材一直都是一片空白,作文课该怎么上,从专家到教师都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上作文课就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因循守旧,按老框框按部就班;或随心所欲,完全没有章法;或凭借个人经验,零碎地抽捡些相关知识和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其实,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习作教学的资源,缺少的
期刊
写好一篇作文不容易,好多学生一听说写作就犯愁,总是不知从何入手。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自如的写好作文呢?我认为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上来引导学生。那么教师要怎样来指导学生,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呢?以下是我个人长期以来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经验体会,在此做下简单的总结,期盼各位教师同仁能够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一、精心指导阅读,培养读书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
期刊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对课本的政治理论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是不能简单地靠“灌”,“授予”,“移植”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已心理内化起作用。教师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只起到外因的作用。要想使教材的理论变成学生自已可把握、会理解、能运用的知识并提高自已的思想觉悟,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提高程度,转化程度,如果教学中没有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用发挥得再充分,也会收效甚微。因此,在思想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