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念托举起辉煌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对举重这项运动我是一无所知,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陈燮霞在女子48公斤级比赛中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之后,我对举重这项运动才稍微了解了一点。直到参加解放军出版社期刊旗舰行动采访了八一体工大队举重队,我才算是真正了解了举重这项运动。
  
  炮兵撑起了举重队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中国民族形式的举重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代就有记录(举大刀、石担、石锁等)。从晋代至清代,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的绘画记述了法老们举沙袋或其它重物来锻炼身体,这就是用举重来进行锻炼的最早的记录,运动员们用这种方法来增强体力,增加身上的肌肉。同体育一样,举重在军事上也用来评估士兵的身体素质。在古代中国,士兵们通常用举起一种称作“鼎”的庞然大物来证明自己力大无穷,动作同今天的抓举有些类似。新中国举重运动的全面开展是在1952年八一体育运动大会以后,先从部队开始,然后才在全国逐步开展起来的。
  1953年,八一举重队为参加当年11月份在天津举行的第一次综合性全国比赛即“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会”,由中南军区承办在广州东郊场军区体工队体育馆进行全军举重选拔赛,选拔后组成了赛前集训队在北京集训。当时的训练条件很差,车轮式杠铃和一根铁杆就是训练的器材。为了找合适的训练场地,曾先后在总政文工团舞蹈队等地进行训练,几经周折最后定在广外97号的一块室外场地上练习,逢下雨天只能在室内进行换项练习。
  1955年5月八一举重队正式组建,有了固定的训练场所,其成员是从全军各体工队选调来的,第一批队员中很多都是扛炮弹的炮兵。到了50年代后期,八一举重队已是全国第一支健将级的运动队伍,也是唯一能单独执行国家的迎访和出访任务的举重队伍。就是这么一支优秀的队伍,培养出了许多的世界冠军,远的有赖润明、蔡炎书、雷丽、马润梅、宋志娟、钟妍,以及我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近的有奥运会冠军陈燮霞、廖辉。
  
  从世界冠军到金牌教练
  
  虽然培养出了这么多的世界冠军,但是从1992年蔡炎书在全国男子冠军赛中夺得82.5公斤级总成绩冠军后,直到2003年八一举重男队没有在任何比赛中取得过冠军。在这11年的低谷期中,八一举重男子队的团体排名一直在全国20名之外。
  直到2003年,前世界冠军蔡炎书从国家队回到八一队担任举重男队的教练,八一举重男队的成绩才开始有了起色。2003年初,总政文体局的领导找蔡炎书谈话,谈话的大致内容就是八一举重男队如果再不出成绩的话就要被解散。蔡教练当即表示:“给我2~3年时间,我会在2005年的全运会上带领男队拿个奖牌。”蔡炎书从总政回去以后,就开始了他的重振八一举重男队的计划。
  首先举重队利用双计分的政策,在地方找合适的能够在短期内出成绩的队员,没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2003年6月份就拿到了全国冠军。能这么快就出成绩蔡炎书说其实是机会好,而举重队正好抓住了这次机会。2003年正好赶上“非典”,往年4月份比赛,这一年由于“非典”就取消了,其他省的运动员就都休息了。八一举重队的教练对他的队员说:“咱不能休息,比赛随时会开始,我们要积极备战。”结果到6月份比赛恢复,这时八一举重男队已经练到赛前水平,而其他省队的队员还处在恢复状态。就这样,正常水平是第4第5名的八一举重男队,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全国冠军。
  经过这几年的精心筹划和准备,八一男子举重队现在已经走上了正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见,教练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有多么重要。任何一位世界冠军都有一个或几个教练甚至是一个团队的精心培育和具体指导,再好的天才运动员,如果没有教练的提携和正确的指导,也是不能成材的。
  
  “捡来”的奥运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就了陈燮霞和廖辉,使他们从默默无闻的运动员一跃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可谁又能想到,如果不是他们的教练慧眼识金,把他们从那么多运动员中挑选出来带进八一队并进行精心的培养,他们可能根本就无缘举重,无缘奥运冠军。
  陈燮霞和廖辉进入八一队的过程有惊人的相似,都是教练在去挑选别人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他们。陈燮霞16岁时在广东体校练习举重,当时广东体校有一项规定,超过16岁的队员如果省队没有接收,就要被遣送回家。时任八一举重队女队教练的高凯文去广东,本来是去看他们推荐的另外一名队员的,但那个队员身体不行,没有被选中。高教练很偶然地碰到陈燮霞,觉得既然来了那就看看吧,一看还不错,就决定要了,虽然当时陈燮霞成绩不太好,只能举六七十公斤,但她很机灵,身体条件也很好。于是,高教练当天就买了两张回北京的车票。当时的情况,高教练记得特别清楚,在火车上,陈燮霞住上铺,当时的她都不会说普通话,高教练问她问题她就用点头和摇头来回答。就这样陈燮霞跟着高教练来到了北京,开始了通往世界冠军的成功之路。后来,陈燮霞在她的教练张菊华的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和关心呵护下,成绩突飞猛进,2006年陈燮霞被送往国家队,在著名教练马文辉的指导下,登上了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
  2002年,八一举重队队长蔡炎书到湖北仙桃体校挑选后备队员,看来看去没有合适的,仙桃的教练告诉他有一个队员在湖北省队集训,那个队员就是廖辉,但是当时蔡教练也没见到廖辉就回北京了。回来没几天,仙桃的教练就给他打电话,想让他看看廖辉,说廖辉的条件很好,和以前的占旭刚差不多。蔡教练答应让廖辉先过来看看,仙桃的教练和廖辉的父亲就带着他来到北京的八一举重队,蔡教练把他们接了进来,中午吃了个便饭,下午训练时看了一下廖辉的训练情况,看完以后对廖辉的父亲说:“你们先回宾馆去,把他留在这我再看一两天,如果好就留下来,如果不好呢,你们就一起回去。”看了一天觉得还不错,就这样蔡教练把廖辉留在了八一队。在八一举重队于杰教练的指导下,廖辉成绩不断进步,2006年,于杰教练陪同廖辉进入国家举重队一直备战北京奥运会,直至把他送上冠军领奖台。
  事实证明,举重队教练组的选择是正确的,陈燮霞和廖辉经过自身的努力和教练的指导,终于在强手如林的举重项目中站在了北京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剪了一小撮头发
  
  竞技体育很多项目的训练是枯燥的,而举重训练更枯燥、更乏味、更实在,偷不得半点懒,省不下半点力气,来不得半点虚假。每天面对一堆铁片,举起放下,加上重量,再举起、放下,机械般地重复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举重是纯粹的体能加技术项目,必须要经过多年的、长期的、系统的训练,最后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试想一个女孩子那么小要举120多公斤的东西,差不多是她体重的几倍,如果没有长年的训练那是不可能的。举重和球类不一样,举重提高得很慢,它就像上楼梯一样,必须经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阶段,不可能一下子提高很多,比如今天举100公斤,练过一段时间,力量提高了,然后再举105公斤,再练一段时间,再举110公斤。但一旦停下来休息,就连最初的100公斤都举不起来了。还得从开始的100公斤练起。
  虽然是纯粹的体能项目,但是举重却要求很精细,比如运动员的体重。运动员在保证训练的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体重。因为举重是根据体重来划分级别的,如果体重超出了规定的公斤数是不允许参加比赛的。
  1994年八一女子举重队的王丽君在河,南郑州参加52公斤级的比赛。在比赛开始前的一个小时称体重,当时她的体重是52.04公斤,这就意味着她不能参加比赛,因为国际举联规定在比赛开始前一小时之内,体重必须合格,否侧不能参加比赛。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那多余的0.04公斤减下来,王丽君去蒸桑拿,蒸完后一称,体重是52.02公斤,还是多0.02公斤,仍旧没有办法参加比赛。情急之中,教练抄起一把剪刀,就把王丽君乌黑的长发剪成了短发。结果上秤一称,不多不少正好52公斤,这时教练的一口气才算是松开了。
  男子举重队的苏达金也有过和王丽君一样的经历。在一次比赛中,他为了控制体重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但比赛前称体重还是不合格,教练让他去蒸桑拿,他自己一开始不想去,是教练把他推进了桑拿房,结果已经两天没有吃饭的他,由于体内缺少盐分,又加上120度的高温,身体严重缺水,结果给蒸晕了,被教练给拖了出来。清醒以后,他自己就想:反正已经到了比赛的现场,国家又花了那么多钱,何况我已经进去过一次了,就不怕再有第二次,为了比赛我还得进去。于是他又冲了进去。
  
  责任编辑 王 璇
其他文献
大学毕业闯荡了一年半后,常傲杰选择了从军入伍。令他意外的是,在济南军区某装甲师直属队新兵营,常傲杰遇到了同窗好友——同样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张恒。可一个是“一杠两星”,一个是普通新兵,张恒的新训排长身份,一度成了常傲杰心里翻不过去的坎儿。请看——    惊喜:初入军营便遇故知    来到部队的第二天,新兵营安排“认亲会”。新训干部、骨干和新兵面对面相互介绍,增进认识,促进沟通。当轮到一名中尉军官自我介
期刊
1995年12月12日深夜,是我当兵离家最后的一个晚上。我把整理好的背包打开又合上,等天快亮了时,终于一咬牙把两本书塞了进去,一本是封面已经打了卷的海子的诗集,一本是我已写满“批注”的汪国真的诗集。  新兵连的生活,整日被紧张和忙碌所充塞着,赶到休息日,时间也大都耗在那乍一看好像“面包”(班长语)的内务上,只有在每个星期三的晚上,才有一点儿属于自己的时问。这个时间要求用来写信。跟周围的战友比起来,
期刊
1954年10月1日,新中国举行第5次国庆阅兵。此时国家已经转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国家经济建设时期,并有步骤地全面展开国防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受阅部队从全军60个单位抽调编成,共10384人,虽然此次阅兵在人数上远不如开国大典时的19248人多,但对比开国大典时受阅部队主要以陆军为主,海军空军很少的情况,此次受阅部队诸军兵种齐全,可见这一时期我国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的迅速发展。同时,此次阅兵的武器
期刊
没有了青涩的学生味儿,时下最“潮”的衣服换成了新军装,肩上的红牌换成了一杠两星,“报告”、“是”、“到”已经成了最常挂在嘴边的词汇,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国防生史长久已经完完全全蜕变成了一名标准的军人。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标准的军人,史长久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在这四年里,他不但要在各大教学楼里学习日常的文化和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参加严格的军政训练,打造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而这些都只是在完成从学生到
期刊
总策划:薛舜尧 策划:王通化 执行:柏长均 黄 尚 高 杰  这不是一份条令条例。这是一份好兵的民间生存指南,其非官方性质某种意义上更具有操作价值。这是一份好兵的民间评估标准,其非制式化某种意义上更接近连队战友的民意轮廓。这是一份好兵自己开列的注意事项,其非系统化某种意义上更具有自我教育的亲和力。这是一份战友给战友的友好提醒,其非说教性某种意义上更具有互相激励的成长动力。
期刊
“潜舰空”协同 3月5日下午,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参谋长阎保健(中)、北航某师副参谋长赵启宝(左)和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开封舰舰长刘欣三位人大代表在小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这次两会期间。军队代表不但着眼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还在应对金融危机,社会保障等领域出实招、献良策,展示了其优良的参政议政能力。  (江山 摄影报道)    “安全漫画”为新兵安全导航 为做好新训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新疆军区某团编印了《
期刊
从陆地走向海洋,从丛林跃入岸滩,从滩涂闯到荒岛,没有她们攻不下的阵地,也没有她们赢不了的敌人,更没有她们吃不下的苦难。她们在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武装力量体系里,宛如一朵朵夺目的“金花”,分外妖娆。    在南中国海边,有这样一群正值花季的女孩,她们身着海洋迷彩,平均年龄只有十八九岁,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绝大多数虽是独生女,但个个身怀绝技,人人武艺超群,从机上跳向“敌”目标,毫不胆怯;驾舟下海潜入“敌”阵
期刊
《士兵突击》里,五班的老马曾对许三多说:内务军容加口令,好兵孬兵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实生活中,对于普通一兵来说,是“好兵”,还是“孬兵”,当然不能仅凭战友或者领导的“眼力”,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官方和组织的认可与肯定。  小到优秀士兵,大到立功受奖,这其中尽管纷繁复杂,甚至还缺少科学系统的数目字管理,但仍有不少来自官方文件的标准与规则。    文件之一:“优秀士兵”评比    政治思想强,军事技术精,
期刊
[这是一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英雄团队,1928年组建第一个红军连队,1937年10月建团。在战争年代,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抗美援朝回国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1974年,经周总理批准,担负迎外军事表演任务。“外事无小事,事事连政治。”该团担负迎外任务30多年来,先后为来自132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军队高级将领表演军事科目960余场次,
期刊
作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活动之一,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拂晓长春》研讨会于2月23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陈建功出席会议并讲话,胡平、汪守德、王必胜、贺绍俊、何镇邦、陈晓明、牛玉秋、王干、张陵、丁临一、董保存、彭学明、李建军、张未民、李鑫、李国平、施战军、何向阳、张顺富、张鹰、余天宝等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研讨,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