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漠边疆到高原之上

来源 :远方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生之城,酒药飘香——探寻亳州




  亳州,距离我们的出发地约420公里,这是个不远的距离,如果有高铁两小时就可以到,和去上海一样的方便,然而当我点开购票网站时才发现,亳州的高铁站预计2019年建成……
  绿皮火车时速120km/h,是高铁时速的一半,窗外的风景一帧一帧是从未有过的清晰;
  每站停靠7分钟,如果愿意的话可以下车活动下腿脚,也可以买一些零食,这是习惯了高铁出行的我们已经遗失了的经历。
  同行的“95后”小伙子直呼没坐过绿皮火车,而我仔细想想,上一次坐车居然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不经意间,时光流逝,曾经连接起大江南北的绿皮火车竟也变得离我们遥远了起来。
  上午8点,我们走进了人声鼎沸的亳州药材市场里,人多到转个身都有可能碰掉一块药材的地步,却被向导姑娘告知:“这不是最高峰的时候呢,早上四五点早市刚开时人是最多的,上万人涌入这里采购药材,全中国的中草药有一大部分都出自这里呢。”
  说起来,家附近的老人们常常会定期相约去医院开一两副中药调理身体,社区医院里轮流来坐诊的医生永远是中医最受欢迎,每当路遇那些拎着中药回家的老人们,我都暗自感慨“玄学,玄学,都是玄学”,“调理”“养生”离年轻人多少还是有些距离,想到老人们手里拎着的中药是出自眼前这个超级大市场,竟然有点恍惚,“中药”“中医”变得不是那么遥远了。
  这里不是旅游景点,各家老板们对待游客装扮的我们也没空接待,我们乐得自在。起初,“土大黄”“没药”“阴起石阳起石”“鸟不宿”等有趣的中药名称令我们好奇又好笑,这些药材从名称到用途我们一概不知,只能先拍下照片之后再上网搜索。转身间,路过一个摊位,看到了一盒“橘络”摆在显眼处,“这也算是中药?!”我不禁感慨道,“当然!这东西专治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的。”老板眼都不抬一下,想来是见多了我这种“不识货”的人。突然想起小时候我一到春天就犯咳嗽,嚴重时还会发哮喘,外婆总是有空就剥橘子,然后说着“橘子筋是好东西”,要我连着“橘子筋”一起吃下肚,这个记忆深刻到我脑海里至今还存着橘络涩涩的口感,和外婆的笑容。



  原来,中药离我是这么近,早就悄悄潜伏在了我的儿时回忆里。



  每一座古城都会有一个城门,千百年来守护着这座城市,然后在现代社会成为一个热门的景点。亳州当然不例外,它的城门矗立在城区“北门口”,北门口不是街,也不成巷,却统领着亳州城诸条老街。在亳州人心中,北门口是进入老街的入口,是领略老街文化的一扇窗口。城门始建于春秋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争,到20世纪50年代初,北门城楼成为一片废墟。1986年亳州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后,在原址重建了城北门和城楼。
  如今,城楼“不按套路出牌”地被商家和店铺占据,完全没有旅游景点的“意思”,最初目睹此景的我们被震惊得说不出话,待走近城门:老人们坐在城墙边上晒太阳聊天,穿着睡衣外套的妇人从店铺里走出手里拿着刚刚买到的杂货,小孩子们流连于城楼内的玩具店……



  如果说,城门在古代是守护着一座城的存在,那么如今,亳州北城门的一砖一瓦都融入了城市生活,它不是需要买票进入的收费文物景点,而是市民们生活中的寻常巷陌,它鲜活地“活在”这座城市里。
  城门不远处的大道中,一座华佗正在疾走的雕塑矗立着,身体向前微倾,似乎正在向下一位患者家中奔去,身边是滚滚车流,前方还有市民们送上的贡果。说来很神奇,华佗的家——华祖庵位于亳州城中心,华佗的雕像遍布了城市各个街道,亳州人在身边就能寻求到神医的庇护,哪怕仅仅是心理上的也已足够。
  关于这座城市,还有太多值得一说的,有技艺精湛的花戏楼,有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曹操运兵道等等,但无论哪一个,都必须要亲自前往才能被震撼、被打动,希望你也有机会去这里看一看。


洪泽湖畔的醉美小镇中国河工风情小镇——蒋坝






  初识蒋坝,那是在一个阳光的午后。
  我们乘坐的汽车沿着洪泽湖的支流岸边,缓缓驶进一座幽静的小镇。透过车窗看往窗外,小巧的街道,低矮的民房,坐在门口悠闲忙着农活的老乡,以及蹦蹦跳跳、咧嘴大笑的孩子,尽入眼帘。这样的场景让我们感到温暖,却也感到陌生,来不及问到陪同我们的徐姐这是哪里,徐姐莞尔一笑:这里就是传说中的蒋坝古镇。
  原来这就是传闻中赫赫有名的蒋坝古镇啊!也是,只有历经深厚的历史传说和人文积淀才能保持小镇这样朴实无华的温馨景象。这一刻,倒是让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期待和想象。
  蒋坝古镇,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因其毗邻洪泽湖,河道纵生、水网密布,南来北往的船只纷纷登岸于此,商贾繁荣,而诞生了这座古镇。古时的蒋坝码头,舟楫登岸转货,客商云集,真是印证了“十里听响,五里听舟”的壮观写照。
  飘忽的思绪还未回过神,我们已经走进了蒋坝老街。连廊长亭,古道牌坊,自耸立在道路入口的“蒋坝老街”牌坊蒋坝进入,沿着一条“丁”字形的青条石街道徐徐前行,一排排徽派仿古建筑映入眼帘,恍惚间,让人有种时光穿越千年的“错觉”。这些房子都整齐划一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房子虽然被翻新过,但是时光和岁月刻下的隽永痕迹依然深深地烙印在这些老房子里,散发出一股温馨、温暖的气质。坑坑洼洼的石板路,斑驳吱呀的老式木门,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所承载的那段岁月与过往。慢慢走过一间间老房子,不时还会看到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拿个小板凳,坐在门口,三五成群,或嬉笑谈天,或安静地享受这午后阳光,温暖的阳光照耀在脸上,一脸的满足和幸福。前面还有一位老奶奶搬出自家制作的竹床,用清水仔细擦洗,预备着夏日躺卧其上享受清凉。这里的一切都是显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在哪里呢?这已经被我们淘汰的生活方式却在这里的家家户户轮番上演;而熟悉又在哪里呢?我努力在脑海里思索这样的画面,是的,小时候在老家奶奶家过暑假就是这个样子!难怪让我觉得如此熟悉,这简直是刻印在我记忆里老家那快乐生活的真实再现!
  街道的两旁还有很多窄窄的小巷子,各种小巷曲折蜿蜒,仿佛是潘多拉神话中的迷宫,也让我想起小时候自己和小伙伴在小巷子里追逐打闹、捉迷藏的情景,真是让人倍感亲切。镇上的村支书说让我们紧跟着他,他带我们去看一个好东西。我们眼中充满了好奇,这里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



  沿着小巷,穿过两户人家,几棵枝繁叶茂的枇杷树立在旁边,硕果累累。又穿过两个小拱门,便看到隐秘其中的清幽小院——茶庵了。只见院内正中一座香鼎傲然挺立,小小的庵室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布置得十分干净利落。这个茶庵是为了纪念贞守夫家、夏日为行人施茶的卢贞女。日行一善,必有善果福报。在如今这样浮躁的社会,行善事、起善念,确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德。



  在蔣坝老街不远处,还能看到停满船只的码头。洪泽湖水域面积广阔,有众多支流水网河道,也因此,蒋坝古镇千百年来一直都是繁忙的水运中枢。各式各样的船只停靠在此,大小各异、新旧有别,带给这小镇别样的繁华与活力。船上的船家女,戴着遮阳帽,一手叉腰,利索地指挥着船只的方向,英姿飒爽。很多船只上还养着鸡鸭猪狗等小动物,站在桥上看着那些小动物在床上恣意奔跑,我们不由地笑出了声。
  蒋坝除了这座古韵绵长的古镇外,距离其不远处的“最美三公里”也是此行重要的快乐目的地。这“最美三公里”呀,就是洪泽湖大堤靠近蒋坝古镇的三公里风光带。沿着“最美三公里”自驾前行,路边各色花海热烈绽放,远处的洪泽湖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不时有群鸟纷飞,让我们怀疑,我们是不是来到了大海边?湖岸用岩石修葺起了长长的栈道,漫步其中,花海芬芳和清爽湖风迎面扑来,也吹进了我们的心房,满满都是这份快乐与幸福。
  在蒋坝,真想就这样一直待下去。儿时在巷弄里的欢声笑语、在湖边玩水吹风的轻松自在,那回忆里的快乐时光、记忆里的快乐老家,完美出现在这座快乐的小镇。


寻茶·问春 彩云之南:一片茶叶里,有茶农的饮食起居


  茶叶是春天最新的翅膀,沿着故乡的山坡曼妙地飞。捉住,像捉一缕很柔很柔的春风,又像是,突然被乡愁轻轻握住。纯料或单株,怎么品都只有乡土的味道。杀青、揉捻和理条,都脱不掉云南茶叶天赋的山水。
  这个春天我在茶山,走完昔归,再上景迈山;品尽勐海大叶种茶,再饮双江茶之源的甘露……我喜欢用人间烟火,煨煮千年古茶,东风骀荡,一杯清;列除掉余寒;有客远方来,我备匹性格温和的马。   我不敢在云南的每一座茶山,说起自己的年轻,同样,一盏古茶面前,那种古法让我不敢称老。就在这里,那么多人把茶供养在武王伐纣的彩云之南;就在这里,我向学濮人,身披蓑衣,我以茶的凉清热,用茶的素除荤。雷电在茶山虚晃一枪,周遭的茶树忙着呼吸。
  云南的茶山春深似海,云南的茶农挥汗如雨。
  母亲采茶的手,伸进一场春雨,触摸到一棵茶树忽高忽低的酸碱。
  父亲还会在茶园,搭一间潦草的小屋,喝茶,迷糊。
  妹妹的手,放下放下针线,正在茶树冠上起舞。
  苦涩的人世,需要像茶一样烹煎,才有泛甜的秘密。
  不用门票,云南的每一座茶山恭候你入席。
  摆一口炒茶的铁锅,带一部茶经,
  一片茶叶里,有云南茶农的饮食起居。
  此刻,我选择煮茶的方式,宴请诸神。
  春天把天空擦得干净而蓝。
  齐眉,奉上一盏,化浓雾为白毫,降山雨为回甘。
  不用刻意,凡人无法参破苦谛,只能尽享一片茶叶所赐的曼妙清欢。
  春风啊,让一片叶子下树,
  端起茶杯,愿你喝出一啜飞天的春意盎然。




天下难寻 古镇南浔


  南浔印象
  温柔似水的江浙一带似乎永远都不会缺少古镇的身影,所以,自小开始就经常和这些古镇打照面,久而久之难免有点审美疲劳。所以,在初听到这次的目的地是南浔古镇的时候,相信我们几个的内心都没有太多的期待和向往。毕竟,在常人的眼中,古镇嘛,还不都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那些个样子……
  从南京到南浔,接近3小时的车程,我们这些对古镇的固有印象在达到南浔之后就被改观了,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南浔都是一个“非典型”的古镇。首先,它是古镇,这里有远离都市浮华的安逸、有临桥而建傍河而市的小店商铺。和传统的古镇一样,这里诗意而市井,离自然很近,离雾霾很远。但是,它又带着一点儿不一样的叛逆:明明是古朴别致的江南建筑,缺偏偏每家每户都藏着个极尽奢华的小洋楼;明明看上去静谧又与世无争,却偏偏和清代第一宗文字狱——庄氏明史案息息相关。不仅外美,而且内秀,难怪都说一个湖州城不抵半个南浔镇。
  穿过小巷、踱过一座座桥,你会发现,原来这里的景致似曾相识。别看南浔这么一个小小的古镇,居然有很多电视剧都是在此取景的:《花落梦深处》《新上海滩》《天下粮仓》……就连热门美食综艺《十二道锋味》都曾专门做过一期“浔蹄”记,来南浔古镇体验地道的江南小吃。也正是这种熟悉的感觉让南浔变得更加亲切、也更加个性。
  只可惜因为时间的原因,并没有感受到南浔古镇的夜景。这里少了那种商业化的浮华,相比夜里的会更加寂静,也更适合放空自己心中的烦躁,在这小河间隙的光影流连里寻觅那一丝传承千年的江南柔情。看来,下次来到南浔,或许可以更好地体验江南水乡的柔美。



  “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相对于乌镇、西塘、周庄这些大众知名的古镇来说,南浔似乎显得要小众一些,虽然安静低调,但它的历史人文底蕴却并不少。轻轻地翻开尘封的历史,你会发现,这座地处湖州的小小古镇距今已经有了千余年的历史,有的是故事,有的是荣光,而且不走寻常路,极具个性。毕竟,不是每一个古镇都能有勇气给自己冠上一个“天下难寻”的名头的。至于南浔为什么“难寻”?只要你来逛一逛就会知道了。
  南浔位于湖州市,毗邻江苏,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拥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独具江南风情的明清古建筑群——百间楼等一批历史遗存;双林镇被誉为“古桥之乡”,是全国古桥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善琏镇被誉为“湖笔之都、蚕花圣地”。景区没有太多的现代商业文化喧嚣,有的是相当怀旧的麦芽糖、斑驳的石板路、蜿蜒的小河道。原生居民的生活状态始终未改,河中的浣洗,河边的早茶,都是现代文明中的一股清泉。



  這里还有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頔塘古道。穿镇而过,一幅江南画卷显现眼前,这就是开凿于晋代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的頔塘,是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的一条重要支流。南浔古镇也因此成为湖州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国内首个整体荣膺世界遗产的江南古镇。
  更有特色的是,这里的宅院和寻常古镇不同,它们更像是留洋归来的十三姨,中西合璧、大气、优雅中带点叛逆。历代经营蚕丝出口的南浔商人有更多的机会到海外游历,接触西方文化。因此,当他们设计自家宅院时,自然地吸收融入了西洋建筑风格。他们把大门,围墙,屋顶等外人能看到的地方都设计成中式风格的建筑,可走进里面,小洋楼、西式柱子等建筑会让人感到别有洞天。   寻寻觅觅,难寻南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南浔的故事吧……




一半烟火一半仙寻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一泉州


  泉州是福建省确定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这次泉州之行回来后,我们采风小组意犹未尽,仿佛经历了一场令人感叹不已的梦。
  千年的古刹,遮天的榕树,别致的红砖房,以及小巷里的烟火气息,泉州似乎处处有让人置身于“不一样”的境地,而这份“不一样”中,又有着熟悉的画面。后来分析,这就是具有多元文化的泉州所展示出来的独特魅力。自古代起,泉州就因海上丝绸之路而闻名世界,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许多外来文化因此融入了泉州。在本土文化里夹带着异域文化,这大概就是泉州的“不一样”之处。
  走在泉州古城里,最大的感觉就是渗透在各个角落里的烟火气息。原生态的生活方式里流淌着泉州人世代相传的那份安逸和祥和。这大概与遍布泉州的无法统计数量的各种寺庙有关,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信仰之城,对神灵的膜拜,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泉州,信仰和生活已经融合在一起,在烟火弄堂里,在盘根错节的榕树下,过上神仙的日子,这是泉州人的生活日常。





  在我眼里,这座城市多样文化的包容和接纳,最明显的就是宗教了。
  在承天寺,有一座石刻,上面居然同时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的混合图案,这反映了早在千年以前,这里的宗教流派就已经和谐相处了。距离关帝庙大约300米处就是伊斯兰教的清净寺。在泉州,各宗教庙宇之间的包容、互通,简直是人间奇迹。
  那天下午,我在关帝庙仔细地观察过来来往往的香客,因为我发现了诸多与外地寺庙不一样的地方,这让我非常震撼。进门烧香的,竟然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有小情侣,有三五结伴的兄弟,有穿着时尚的闺蜜,他们熟练地在厅堂里做着各种程序,若无其事地来,若无其事地离开,没有凝重之感,只有轻松愉悦的神情。
  泉州是一座宗教之城,将信仰揉进生活,这大概是泉州人的日常生活。去庙里烧一炷香,就像我们路过便利店时,去买瓶饮料一样,那么自然。
  ——松哥
  不论是海风吹过满头香的蟳埔女,或是吃苦耐劳守家园的惠安女,她们都已成为泉州亮丽的风景线。不过,泉州令人眼前一亮的不仅有民俗风情,还有街头琳琅满目的小吃、美食。
  “光是小吃就有300多种。”让人闻之精神一振,尤其是我这样的吃货。面线糊、牛肉羹、崇武鱼卷、元宵、润饼菜、海蛎煎、芋泥、肉粽、土笋冻、面线糊、醋肉、满煎糕、花生汤、石花膏、四果汤、姜母鸭、闽南菜糅、咸饭……短短几日中,掐指一算,大约吃了20多种,十个手指头根本不够数,这还仅仅是十分之一,不由感慨,在泉州生活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呀!
  许是因为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让泉州成为各种文明的交汇地。也将不同风俗融入生活的点滴,从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到蟳埔女打扮的异域风情、惠安女身着的特色服饰,或许都曾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
  风从海上来,为泉州带来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如今,更留下了海纳百川的包容,叫人回味无穷。
  ——凌凌朱
  初次到福建泉州,这里给我的印象就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他们讲着闽南语,像我们家乡讲着自己的方言一样。他们相互之间即使是第一次见面的人也会很自然的交流着,遇到问题即使在路边也可以拉着当地人询问,他们会很热情地告诉你。在承天寺内,我们一行人在拍摄一座石雕,旁边路过或是晨练的老爷爺很热情的讲解这座石雕的历史,给我的感觉热情、亲切。
  老城区,一个充满浓浓古朴气息的大景区!说她是大景区一点也不夸张,观光游览车穿梭在大大小小的街道和一些宽敞点的巷子里,招手即停,方便得很。老城区内还保留着历史遗留下来的气息,原来的房子,原来的巷子,人们依然居住在这里,生活气息浓郁,行走在其中,忽地也把自己当成泉州人了!
  ——叶子


收藏古今 港通天下 探访海上丝绸之路主港口——宁波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宁波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国大运河南段出海口,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老外滩的历史比上海外滩还要早20年。在这里,欧陆风格的建筑随处可见,比如1872年建造的江北岸天主教堂、1880年建造的英国领事馆旧址等,都是“海上丝绸之路”遗迹之一。然而,很多“海上丝绸之路”遗迹如今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早在七千年前,寧波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属百越地,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酆、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酆、慈溪、奉化、翁山4县;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迁至三江口(今海曙区),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



  事实上,在经历光阴洗礼后的城市,有许多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海丝设施早已停止了曾经的功能,但其在当初带来的多种文化效应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今天无论在哪座城市,所能见到海丝史迹并不多,但诸多当地文化其实都是受海丝影响的。所以,我们这次寻访不仅仅局限于对史迹的追踪,更多的是感受这座著名的港城如今的人文魅力。
  宁波博物馆、天一阁、老外滩,这些文博场所最能体现出宁波曾经的辉煌和今天的成就。也是最能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给宁波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接下来,就跟随小编的脚步,去感受港城宁波的人文魅力吧。


我在伊犁河谷等你——我眼中的伊犁风光掠影




  提起新疆,你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
  是漫漫戈壁、遥遥雪山、莽莽草原,还是维吾尔族的姑娘、哈萨克的小伙儿、草原上的牧羊人?
  怀揣着一颗探索之心,历经7小时15分钟的飞行(其中一小时在乌鲁木齐转机),凌晨1点半时,飞机终于降落在伊犁河谷的盆地中央——伊宁市。
  步出机场,迫不及待地抬头仰望,天空是一片深邃的蓝,清净而透亮。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宁,此刻已是夜幕低垂,宛若蒙上了一层面纱的女子,只留下星眸在夜空闪耀。如此情境,倒叫人心生好奇,为何被誉为“塞外江南”?

  纵横特克斯
  环顾四周,整座城市四面环山,“你看,北边那儿是乌孙山,抵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南边那儿是终年积雪的天山,阻挡了来自塔里木盆地沙尘和热浪的侵入。所以,我们这儿冬暖夏凉,就像被一个天然的保护罩保护了起来。”当地朋友笑言。
  迷宫般的64卦街道布局、神奇的《易经》方位学说,以有形的方式呈现于特克斯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其轴轴递进、环环相扣、路路相通的放射性格局,与周边的山势巧妙结合,自然应和了中国传统的堪舆风水,故被称为“有形的《周易》、凝固的《易经》。”
  同时,这里也是新疆乃至全国的著名避暑和旅游胜地,于2007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太极坛高处有一块扩音石,站于其上说话,能体会到音响环绕之声。坐在其中,感觉五蕴六识皆有所动,更觉玄妙。而玄之又玄的,岂止太极坛上的扩音石。那众妙之门,想来早已存在于天地之间。



  奔驰那拉提
  一路美景,亦真亦幻。
  连绵雪山携着大片草原迎面而来,从车窗的挡风玻璃前看去,好像是一幅动态油画,又或是一帧游戏画面。记得巫鸿在《时空中的美术》中曾提到幻视、幻觉、幻化的区别,此刻的感觉,正是游离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吧。
  既觉眼前似梦,又知此刻非梦。最美的景象,总会模糊界定真实的那条线,让人迷失其中,徘徊不前。
  “不行了,我真是困得要命,但是这沿途美景让人舍不得闭上眼睛啊。”后座的同事苦恼着,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路过一片开满黄花的草原,大伙儿嚷嚷着下车拍照,结果拔了一堆野葱上车,说是中午加个菜。又路过一片平原,见大群牛羊在路边吃草,大伙儿又嚷嚷着下车拍照,结果发现有头黑羊走失,一起去帮牧民追羊。
  路上就这样笑着嚷着,看蓝天白云,追牛羊马群。司机师傅笑言,“你们正好碰上了转场,所以遇见的牛羊马群特别多。”“转场?”“对呀!在这里,夏季有夏季牧场,冬季有冬季牧场。现在正是牧民们转场的时候,把牛羊马群从冬季牧场转到夏季牧场。”
  难怪沿途“同伴”那么多。而牧民一般都在队伍的最后骑着马,不时挥舞着马鞭,时而发出口哨般的声响。“它们能听懂吗?”“不知道,但是它们不是在列队向前走吗。”
  突然,看见队伍中出现了几位小朋友,约4~5岁般大,正合力赶着一只小羊羔向前走。那短手短脚的模样,又与那小羊儿一般高,煞是可爱。







  致敬乔尔玛
  “我这一生都无法忘记,那次雪崩时,班长带着我们在雪地里爬行了几天几夜,快要绝望的时候,班长掏出了他仅有的最后一个馒头,塞在我手里,因为我当时年纪最小。所以,他说‘你一定要活着出去’,而班长的临终遗愿就是死后能埋葬在这座山里。”说到此处,他停了停,双眼泛着晶莹的泪光,仿佛又回到当时的情景里,班长那张被冻得发紫的脸庞近在眼前……
  他是乔尔玛烈士陵园的守护人——陈俊贵。为了一句承诺,他在陵园守护了30多年。并发宏愿,将用此生来守护长眠于此的班长和牺牲的士兵。
  乔尔玛烈士陵园就这样依偎在群山之中,高达十多米的纪念碑矗立于此,接受着一波又一波人前来祭拜、瞻仰。再次行驶在独库公路时,心中满怀敬意与感恩,车里忽然安静下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些沉甸甸的。
  看着眼前的坦途,想到平均每3公里多就牺牲一名士兵,这条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生命之路仿佛在脚下无限延伸,直至天际。
  鲁迅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孟克特古道亦如此。
  融合多民族



  漫步民俗區,随处可见奔跑嬉笑的幼童,或是身着校服刚刚放学的少年,他们骑着自行车,如一阵春风拂过身旁。有趣的是,不论多大的孩子,只要和你对视,就会自然微笑,或者挥手说你好,拜拜。他们的面容亲切,微笑真诚,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这是维吾尔族同胞发自内心的热情,就如那斑斓的色彩,只觉坦荡。
  放眼望去,不论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锡伯族,还有更多的少数民族都汇聚在了伊犁河谷。不论他们曾因何而来,如今都已在此扎根生活,并展现着各异的风情和民俗,拼接成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用满腔热情照亮了祖国的疆土,真正是“装点江山美如画”。
  离开时,和孩子们挥手说再见,心中对他们的先辈充满钦佩与感激——正因当年的翻山越岭,才有了今日的一面之缘。
  塞外风景画
  此刻,有人在湖边拍写真,穿着大红色的长裙在蔚蓝的湖边裙舞飞扬,真是好看极了。还有新人在湖边拍婚纱照,有人笑新郎的西装嫌大,身后别着一排别针,可是,怎么没看到他帮妻子一路小心的提着裙角。至深的爱或许不是海誓山盟,而是藏在生活中那些自然而然的小细节。
  爱上赛里木湖,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
  在这里,可以坐在湖畔的草地上,打几个滚,晒晒太阳;或是于栈道上漫步,看野鸭在湖里觅食,想到高鲑鱼的鲜美,不禁咽了咽口水;抑或靠着木栏杆,静静遥望远处的小木船在湖面晃悠;干脆直接四仰八叉地睡在草地上,看着大海一样蓝的湖水向天边层层涌去,自己的心也随之飘向远方……



  “铁关”果子沟
  太阳缓缓上升,金色的光芒越来越强,将我笼罩。如何回应这一刻的美呢?突然想到了瑜伽中的拜日式。那就开始吧。摘下口罩,拿掉遮阳帽,脱去外套,迎向朝阳。不需要任何音乐,山风与鸟鸣就是最好的伴奏。在这里,真正感受到瑜伽的美,仿佛以渺小之声回应着大自然的美妙。对着天山,对着赛里木湖,对着初升的太阳,练我最爱的瑜伽,真是一场身心的洗涤。练完6遍拜日式后,心绪平静渐渐平静。
  站于平台,极目楚天舒。想起当年,成吉思汗的二太子察合台在此率军开凿了果子沟孔道。而果子沟的另一个名字——“塔勒奇达坂”,正是指这条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峡谷孔道。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命次子察合台台率军,凿石理道,刊木为桥,始成车道。于是,这里成为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路北新道的咽喉,故有“铁关”之称。   如今,站于此处观望,即可看到察合台率军开凿的道路、民国时期的道路、盘山道路等历史变化的痕迹。抚古而叹今,让人对丝绸之路北道的开凿同行及欧亚大陆桥的兴盛多一份认识,多一点感叹。

阳羡湖畔 且听风吟——湖(氵+父)源诉


  去过多次湖(氵+父),一直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安静的阳羡湖倒映着远山的身影,骑着单车在清新碧绿的茶园边穿行,龙山介的溪水潺潺流动,登顶玉女峰俯瞰苍茫竹海,饮一壶阳羡茶,直把湖(氵+父)当着家。如此这般的湖(氵+父),也许只属于温润的江南。
  值得庆贺的是,湖(氵+父)阳羡度假区已升格为国家级度假区,这大概也是众望所归的必然结果。尽管,对于湖(氵+父),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这个小镇有什么“来头”,然而,但凡去过的人都说湖(氵+父)好——环境好,风光好,空气好,吃得好,住得好,心情好。事实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度假口碑,并非全靠后天的人工营造,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这块土地与生俱来的天然灵性。湖汶也是如此。
  所谓“湖(氵+父)源诉”,就是给大家介绍湖(氵+父)的“来头”,这片国家级度假区有你未曾了解的前尘往事。湖(氵+父)不大,但却是太湖第一源,是紫砂的源头,是贡茶之乡,甚至被誉为江南园林的源头。这一系列的“源头”奠定了湖(氵+父)的江湖地位。我们希望从今天起,湖(氵+父)不再是传说,而是你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和美和桥




  关于和桥名称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有佛家赐名的传说,有范蠡携西施私奔至此的传说,也有乡邻建桥和睦相处之说。无论哪种说法,一个“和”字,便让人温文尔雅起来,而“桥”则展现江南水乡的生态画卷。在未去和桥之前,我的脑海里已勾勒出关于和桥的种种画面,小桥流水,崇文尚教,和善和美。
  事实上,和桥的最大魅力在于当地的人文底蕴。从南新老街到化城寺,从东坡海棠园到吴冠中故居,无不感受到厚重的文化气息。如果说宜兴是“教授之乡”,和桥则是“教授之乡”里的“教授之乡”。和桥自古以来崇文尚教,是贤人辈出的文化大镇。在历朝历代中考中进士、举人的不胜枚举。早在清朝时期,民间办学机构就已层出不穷。新中国成立后,和桥掀起了崇文兴教、村村办学的热潮。至2015年,仅和桥籍“两院”院士就有5人,政界厅级以上干部16人,军界副师级以上干部29人(其中将军6人),大学校长12人,书画家11人,专家、学者等超千人,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镇。



  和桥不仅文化发达,经济发展同样出类拔萃。和桥古称鹅洲,地处宜兴北端,与常州武进区毗邻,东接万石镇,南连屺亭街道、芳桥街道,西临滆湖。境内土地丰饶,良田交织,水陆交通便捷,是宜兴四大镇之一,建镇已有1500多年历史。每年春秋之交,周围乡邻将稻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储运到此,加工后再运往苏、锡、常及沪地区销售。滆湖的水产品也集聚在和桥买卖,南来北往的商贸特别兴旺,自古就有“夜和桥”和“小无锡”之称。如今的和桥,已经成为宜兴北大门各业兴旺的全國重点镇。
  历史上的和桥还曾经饱受战争的创伤,尤其是在抗战时期,滆湖的芦苇荡成了当年新四军与日寇战斗的天然屏障,在和桥发生的大小战斗有几十起,其中王母桥楼下战斗、横楝树战斗、芦苇保卫战、西施荡战斗、史家庄“六四”战斗等,给后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印记。
  如今的和桥在历史长河中迈步未来,越发彰显着她的绚丽风姿。

窑火千年旺,紫砂岁月长——走近“中国陶都”宜兴丁蜀镇


  千百年前,前墅古龙窑的火焰热烈如歌,那是智慧的丁蜀人利用自然山坡筑造的文明,也是宜兴最后的活龙窑,延烧至今,薪火相传。且据考证,只有宜兴丁蜀地区的紫砂泥在正确烧制之后具有的双重气孔结构,才能让茶透气怡香,长储不馊。
  走入丁蜀寻常百姓家后,大抵会使你爱上丁蜀的生活。
  多数紫砂手艺人的家就是工作室。案边各式制壶工具,有些源于生活日常,一物一式,在双手娴熟的动作下,幻化出如金如玉的紫砂壶。就这样,一杯茶,一个清晨,一席话,一个午后,每个日出洋溢着希望,每个日落伴随宁静。这样的生活,让每每来到这里的壶友羡慕不已,都道:你们丁山人在家也这样诗意,真好哇!
  岁月在河水里流淌,映衬悠悠古南街,斑驳瓦片砌成的墙,见证一个时代的辉煌,那是一段烈火炙烤与宁静坚守的时光。许多大师从这里走出去,蜚声海内外,让这座小镇焕出熠熠生辉的光。紫砂一厂老的工作车间,现已被隔成一间间小巧独立的工作室,推开不规则图案的玻璃门,年轻的笑脸和时尚的摆设和我撞了个满怀:清华美院紫砂研修班的学生,正在台前认真创作壶形图纸,那一笔一画勾勒出的分明是紫砂更为崭新和美好的未来……   如果說,文人墨客、工艺大师把精神注进了这片土地,那么,丁蜀如今的畅游胜地,便是当地人张开怀抱,对旅人的欢迎。


天龙屯堡:守望江淮600年




  很多年前我就听闻在遥远的贵州有一座小镇,那里生活着明朝时期南京人的后裔,他们的风俗文化和周边村寨完全不同,至今保留着600年前祖辈从江南带过去的种种习俗,甚至还说着一口地道的“南京话”……
  天龙屯堡之行终于让我亲临现场,见证了在600多年岁月轮回中留下的诸多印迹,也深深体会到中国人对于“寻根”的执着情怀,无论时光如何坚硬,无论相距多么遥远,割不断的始终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愁。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安顺市平坝区,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距贵阳市72公里。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龙屯堡。
  天龙屯堡源于明朝皇帝朱元璋调北征南和随后的调北填南。明朝军队征服西南过后,为了统治西南,命令大军就地屯田驻扎下来,随后,从江苏、江西、安徽等地把一些工匠、平民等迁至贵州,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过程中繁衍生息,执着地恪守世代传承的文化生活习俗,形成了现今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
  如今的屯堡人始终认为他们的祖先就是600年前从江苏南京迁徙到贵州安顺的。600年前的秦淮风物在天龙屯堡被完整保留,使得今天的屯堡就如仿真历史博物馆,那独特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文化活动,让人恍若穿越时空的界限。本期内容带你走进天龙屯堡,观屯堡民居、听屯堡人的故事,踏寻祖迹,领略明朝遗风,感受高原秦淮的余韵。


其他文献
戈壁沙漠的凄美、巍峨雪山的壮美、高原草甸的唯美、世界上最大的 牧民转场……更重要的是这里人烟及车辆稀少,真是自驾的一条绝美之路。  来吧!在北疆画个圈!  五彩滩的艳丽冲击着视线。岩石颜色多变,在落日照射下,岩石色彩斑斓、 娇艳妩媚,因此被称作“五彩滩”,并号称是“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  一直不知賽里木湖为何被称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原来她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能眷顾的地方。  怪石沟是中国
期刊
大多数人对澳门的印象,是豪华大气的 赌城,201 5年澳门的博彩业收入超过拉斯 维加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赌城,许多人在 这里干金一掷,有人书写一夜暴富的神话, 也有人至死不愿收手最后倾家荡产。  这一年的冬日,我站在熙熙攘攘的香港 街头突然起意想去澳门逛一逛,32.8平方公 里的澳门,仅仅是广州面积的干分之五,这 个袖珍的城市隐藏了众多的历史遗迹,被中 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  澳
期刊
讲到毫州,想要先说一下“毫”这个 字。想必初来毫州的人,很容易将“亳” 念成“毫”,仔细看来“亳”比“毫”下 半部少了一横,“亳”在新华字典中只有 一个解释:“地名,在安徽省”。但是“亳” 字的由来,传说和商汤王的宰相伊尹有关。  商早期是个半游牧民族,商汤王成为 盟主之后,想找个都城定居下来。他把这 个任务交给了宰相伊尹,宰相伊尹寻找了 好久都没找到符合商汤王建造都城要求的 地方,直到他来到了涡
期刊
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南、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先进 制造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名城,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曾有过延陵、毗陵、晋陵、南兰陵、武进等名称,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改常州,于1949年设市。中国大运河常州段入选世界遺产名录。  常州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
期刊
涞滩古寨  一步跨进重庆,立即潮气袭人。  从北京飞抵重庆,祖国板块,天象殊 异。就在刚才,北京的树林还在以阴郁的灰 绿抗击春寒,转眼,却进入了山城一派郁郁 葱葱百花齐放的世界。  这是我第四次来到重庆,既陌生又熟 悉。  我深深地呼吸着这里潮湿的空气,似乎 想以最快的速度将体内因干燥的空气被抽干 了水分的细胞激活,就这样,贪婪再贪婪地 享受着巴蜀的温润气候。  在看尽山环水绕、流光溢彩的美景之
期刊
如果你同时是一个动画与旅游的爱好者,那么你或许会在旅途中发现,眼 前的场景似乎与动画中的某一个镜头非常相似。这当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画 师们笔下美轮美奂的奇异空间,自然都脱胎于大干世界中的风土与人情,倘若 有心细究,就会发现这样的例子多到难以枚举。正因画里画外的交相辉映,作 为观众的我们也对现实本身有了更多的遐想和期盼。因为艺术能那样灿烂,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本就足够美丽。圣米歇尔 France 
期刊
江南水乡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朱家角,拥有600年建镇 史的著名水乡,如今虽不如周庄和乌镇出名,却比前者更具文化底蕴,也更适合游客来此体验美 左手美景、右手美食的“水乡慢生活”。因镇上小桥流水、轻舟如叶的美景,加上古意盎然的明 清建筑和名人故居多不胜数,早在199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文化名镇”。被青山绿水环抱 的朱家角,堪称“沪上威尼斯”!小桥流水  朱家角位于
期刊
“母亲常对我说,我一辈子再也看不到如此壮观,如此浩大,如此荒僻的江河 了。湄公河及其支流奔腾向海,这水域将消失在大洋的洞壑中。平野一望无 际,河水涌流奔泻,仿佛大地是倾斜一般。”玛格丽特·杜拉斯 在《情人》中 这样写道。  Link:湄公河(Mekong River,源自泰语Mae Nam Khong,意为高 棉人之河),主 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 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西藏 自治区、
期刊
舱门把最后一丝上海的微凉挡在窗外,数小时后我被空投在南印度洋的海岛上。刚 从车上下来,再一次套上鸡蛋花串成的迎接花环,“巴厘岛式的微笑”就迎了上来, 顺便递上一杯冰饮。开阔的大堂,两头的穿堂风拨开我黏在头上的碎发。还没办入住, 已然被大堂另一侧的无边泳池围绕着的下陷式圆沙发勾了魂去,华丽丽的轻奢之旅 由此展开。漫游巴厘岛  我们的中文司机Yudhi第二天一早妥妥 的到金巴兰森林酒店来接我们,从酒店
期刊
大阪万豪都酒店位于日本第一 高楼一一阿倍野大楼内,楼下 就是交通密集的天王寺站,负 一楼就是近铁百货,对面还有 mio商场,各种交通都非常方便, 还可以在房间里俯瞰大阪夜景, 如果预算足够,绝对足来大阪 住宿的不二之选。  如果说东京晴空塔和东京铁 塔只算是观光塔而称不上是一座楼 的话,那么这家大阪万豪都酒店 (Osaka Marriott Miyako Hotel)所 在的阿倍野Harukas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