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爱三有”视域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iadufzx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音乐是人类一代代繁衍生息,从古到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自豪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四爱三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对广大师生的思想行动和凝聚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目的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法制纪律、诚实守信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本文以民族音乐与“四爱三有”的社会关系,中外民族音乐交流对 “四爱三有”产生的影响,以藏族民歌为例如何开展“四爱三有”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四爱三有”民族音乐实践,如何开展“四爱三有”与民族音乐教育相结合的对策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歌词,渗透一些“四爱三有”的内容,从而既强化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又加深了学生对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可以说,将“四爱三有”教育渗透在音乐教育中是势在必行的了。
  关键词:四爱三有;教育研究;民族音乐
  开展“四爱三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对广大师生的思想行动和凝聚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目的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法制纪律、诚实守信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这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开拓进取,憧憬未来用音乐来赞美幸福生活,立志建设美丽家园,争当讲奉献、爱家园的先锋模范,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书写更多人生传奇。
  每个民族由于语言特征、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化知识等不同,产生了千姿百态各具风格和特点的民歌,经受着历史的筛选而长存,并且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疆域而广泛传播。在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中,许多音乐教师大都是通过音乐学和民歌学的方法来研究,未能将民族音乐整个纳入社会系统之中,探讨、研究民族音乐教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因而既缺乏宏观的分析架构和模型,又缺乏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从社会学视野角度分析民族音乐与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陈述,而是对各民族人文精神的过去、现在甚至是对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性评述。对一些口传心授的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因此,社会学已成为音乐教育学涉及研究民歌发展的最好“通道”,在新世纪进程中也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学术空间。
  一、民族音乐与“四爱三有”的社会关系
  众所周知,音乐是艺术,而艺术是历史文化的结晶,音乐的灵魂主要是抒发人们的思想情感。用音乐的“美”来引导、感化、激励学生,使学生不仅懂得文化知识,更要有“热爱领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思想价值观,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心中有家乡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四爱三有”涉及的内容所在。民族音乐是人类一代代繁衍生息,从古到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已成为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自豪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音乐与“四爱三有”的社会关系如果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分析显得更加有说服力。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科学为原理,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如今教育社会学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并在教育教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评价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文化社会学分支学科的音乐教育学,着重研究教育与民歌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音乐教育学中的声乐是人类特有的用声音和旋律结合起来揭示情感、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声情并茂为审美原则就是通过对声乐表演艺术中声与情的作用论述,综合阐述声情并茂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我们在社会学视野中探索“四爱三有”真谛的同时,注重提高对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的新文化观念,增强人们对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亲和力。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路,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精髓。同时,通过深入学习、常抓不懈,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深入地理解和产生浓烈的兴趣,使中小学音乐教育成为民族精神传承以及爱情主义情怀的精神园地。
  二、中外民族音乐交流对 “四愛三有”产生的影响
  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共有56个民族。民歌的发展历史是多元一体的,中国民歌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世界民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民歌具有融合性、传统性、演变性、真实性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应是民歌最为闪光的亮点。如今,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部分民歌因与多民族聚居而丰富,与其相应社会的关系是多层次、多结构的。从各民族古代民歌的历史发展阶段来看,主要保留了先秦、东汉、隋唐、明清等时期的民歌内容。从考查依据来看,东汉、隋唐和明清都属于社会转型时期,前者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后者是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转型的根本前提。民歌保持了四言句式占主导地位的原有基本传统,两汉时期的民歌呈现了自由式突破,尤其是从明清发展起来的民歌,在多民族民歌中占主导地位,在艺术和思想上更具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在 “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迫切需要政治方面互尊互信,经济方面互利互惠,文化方面互学互鉴,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互学互鉴使 “一带一路”建设凝聚共识、提供重要土壤。从西汉开始,古西域丝绸之路成为通往国外音乐交流的有效通道且逐步拓展开来,西域音乐也陆续传入了中国。通过音乐之间的人文交流,国家与国际之间才有了初步的认知。我国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一带一路”覆盖65个国家,40多亿人口,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因为,区域内热点问题不断,地缘政治关系相对紧张,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的宗教文化矛盾依然突出,不同民族与种族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发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特点,区域文化的相异和社会转型中的国家风险。所以,对彼此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是沟通交流的前提。没有对他国文化的高度认识和系统了解,如果直接性沟通必然会出现重重障碍。如果在国家友好交往的前提下,把民心沟通放在首要位置,落实到文化交流和感情交流的互动中,这不仅需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更意味着站在民心相通的文化高度去把握各种领域、各种群体的多方面交往。那么,通过音乐与沿线国家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开展音乐(多民族民歌演唱、多民族器乐曲演奏等)面对面交流演出活动,音乐教育培训活动,音乐交流研讨活动等。是“一带一路”中以文化推进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直接的认识感知,从而达到初期兴趣性最佳选择模式。因为,中国民族音乐优先具有两个具备,即:具备华夏丰富的音乐内涵,具备国际音乐的流行前线。所以,如何使中国民族音乐与沿线国家进行音乐沟通、音乐联通、音乐融通,也是在“一带一路”进程中走向民心相通存在着重要的文化先行作用。   根据“四爱三有”的内涵,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可以给人以真和善的启迪、美的陶冶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依照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进一步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交流与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已传播到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朝鲜、韩国、蒙古、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世界各地,直接影响了世界音乐文化艺术的交融、发展。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音乐。如今,在一带一路进程中,民族音乐成为国家的象征、友谊的桥梁,成为增进相互了解的共同语言。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主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绚丽多彩,百花齐放。 如中外民乐交流大会,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参加历届国际音乐节活动等。
  中外文化交流将中国民族音乐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民族音乐的竞争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国内外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世界各国的民族多元性造就了当今文化的多元性。产生了多元的音乐文化。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由于语言特征、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化知识等不同,产生了千姿百态各具风格和特点的民歌。在欧洲音乐教育界,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1879年在德国埃尔福特召开的音乐工作会议上曾经做出决议,德国的唱歌教育必须教授德国民歌。在匈牙利,1930年前后,柯达伊和巴托克开始推行民族音乐教育运动。他们走遍全国各地搜集民歌,向世界介绍正在的匈牙利民族音乐,并以此作为匈牙利民族音乐的教育基础,编辑一匈牙利民歌为中心的音乐教材,建立音乐教育组织,星成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体系。在苏联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指出:音乐教育中心的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及现代音乐三个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自己的音乐文化,表现出对本国民族音乐的高度重视。在东方,印度采取的封闭式的民族音乐教育,十分重视民族音乐。具有优秀民族传统及民族文化的古老国度,经受着历史的筛选而长存,并且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疆域而广泛传播。各地区的方言极其丰富,蕴含的民歌也极为丰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点,使用不同的语言,那么他们的民歌也风格迥异、流光异彩。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践行“四爱三有”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与民族音乐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将“四爱三有”教育引入其中,那将是立德树人的延伸与升华。
  三、以藏族民歌为例如何开展“四爱三有”课堂教学
  在青海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游牧民族、又有农耕民族,形成了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六大世居民族并有43个民族成份。多民族在这里聚居、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明。辽阔的地域、独特的生活气息,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资源,是一个特色突出、品质高雅、优势深厚的民歌资源“富矿”。从大量史料证明,而今的藏民族文化已成为华夏文化中影响最深的地区之一。这充分说明藏族民歌已成为中华民族艺苑中一颗璀璨的艺术瑰宝,藏区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原生态民歌功能区之一。
  人们称高原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充分说明青海高原民族歌舞已成为中华民族艺苑中一颗璀璨的艺术瑰宝,民歌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原生态民歌功能区之一。同时,逐步形成了以各民族宗教文化影响下的民歌特色。藏族民歌起源于羌文化的先秦时期,那时的羌人中流传的《瑶池对歌》已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远古神话民歌,是中华民歌文化的典型范例。藏族民歌的历史渊源,探讨了形成藏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各种因素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藏族民歌的曲调质朴、流利、高亢,节奏较有规则,具有舞曲的特点,藏族民歌作为其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藏族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紐带作用。因此,歌唱者准确掌握对藏族民歌在传承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假嗓演唱等演唱方法,探究其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弘扬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十分必要。
  声乐演唱风格问题不仅是演唱者的文化和气质问题、语言问题、发声问题,而且是独特风貌通过技术形式体现的产物,其中包含了大量知识经验之积累,是声乐作品对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的要求。声乐表演艺术的个性,是演唱者凝聚在心灵上的表演艺术造诣,是演唱者把思想、感情、精神、想象注入到表演中而体现出来的状态,它展露的是每位歌唱家所独有的气质。藏族的音乐给人一种神往,神游的感觉,每当听到高亢、嘹亮,清脆、纯净的藏族歌曲,我的心神就好象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游荡。如亚东演唱的《向往神鹰》;索朗旺姆演唱的《走出大山》;拉姆措演唱的《一个妈妈的女儿》、《玛吉阿玛》; 郭瓦加毛吉演唱的《如意吉祥》、《扎西德勒》;德乾旺姆演唱的《唐古拉风》、《昨天的太阳》、《青海湖》等歌曲中就会体会到每位歌者的演唱风有所不同。亚东作为藏族歌坛首屈一指的人物,亚东的歌不仅有着极高的传唱度,更以其丰富但又淳朴的感情和良好的音乐感觉,使其许多作品成为了一种经典。索朗旺姆被公认为藏族新一代最具实力和发展前途的歌手,拥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毫无雕琢的纯净嗓音。拉姆措的歌声嗓音圆润、甜美亮丽、韵味绵长,她始终扎根于民族音乐的土壤,是一位颇具实力的藏族青年歌唱家。郭瓦加毛吉生长在青海省玛沁县的 蓝天白云之间,我们越来越熟悉那高亢甜美的歌声,舞台荧屏内外,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那端庄秀美的身影,带着她纯真的情怀,带着她火一般的奉献,正向我们走近。德乾旺姆的歌声里,有康巴弦子的优美,有西藏踢踏的粗犷,有安多弹唱的热情,有牧区山歌的悠长。那植根于毡房木屋歌声的动人韵味,那溶藏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独特风格,正是新世纪来临时,一个民族充满喜悦的歌唱。她的歌声具有原始的深透的亲切的和谐的柔润的美。今年流行的新歌《遇上你是我的缘》十分好听,都由藏族作家昂旺文章和才仁巴桑分别作词作曲,演唱者是后起之秀央金兰泽,乐曲刚一开始我就被吸引住了。央金兰泽那清澈嘹亮、圆润甘甜、粗旷奔放的歌喉,有如天籁之音,深深地震撼着我。百听不厌、爱不释手。恰如古人所云“余音绕粱,三日不绝”。央金兰泽的演唱技巧高超,许多装饰音极具纯朴地道的藏族民歌特色,其他人是很难掌握到的。   民歌的演唱风格涉及发声技巧、地方语言色彩及歌曲的功能表现等多个方面, 藏族民歌是人民生活和情感的音乐化再现,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然而风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必将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及文化的交流、发展不断地演变。进一步把握藏族民歌的演唱风格,有待于音乐工作者时刻紧贴藏族人民的生活脉搏,进行一定的创造性音乐劳动。藏族民歌风格独特,由于四五度跳进音调的大量使用,使旋律中大跳音程随处可见。只有用特有的技巧,才能把藏族民歌演唱得准确。藏族民歌主要用高腔演唱,但高腔假声的运用也较普遍,根据不同的音区真假声使用的比例要适当调整。另外,在藏族民歌演唱中,主要运用了长音唱法、滑音唱法、颤音唱法、衬词衬腔唱法等演唱技巧。在现代,藏族民歌演唱形式风格各异,有轻歌剧的演唱风格、以爵士乐为主的演唱风格、以乡村音乐为主的演唱风格、以摇滚音乐为主的演唱风格、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的演唱风格、流行音乐通俗的演唱风格等。
  在民族音乐教育课堂上,无论是优美动听的旋律,还是坚定有力的节奏,只要是优秀的民族音乐,就能帮助中小学生分辨真假、善恶与美丑;既能增进他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又能够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并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青海。因此,只有让学生接触并学习民族音乐,才能更全面地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民族音乐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作品内容不同,创作的时代背景也不同,作品的类别、结构、体裁以及所采用的乐器也各有区别。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首先要在教授新歌或欣赏乐曲前分析作品。分析时可结合各种作品的地方特点,结合该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使感性与理性得到很好的结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了解和喜欢上民族音乐,去熟悉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的特点。这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民俗民歌、轶闻趣事,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到其他的不同地区、不同特色、不同体裁的民族音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会了解到家乡的民族音乐和其他地域的民族音乐有什么不同,无论是在方言上还是在演唱、表演形式上的差异。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是与人民劳动生活、工作环境、风俗习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民歌曾伴随着我们先辈春耕秋收,伴随着他们的悲欢离合,伴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民歌具有鲜活灵性的生命音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更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记录,有民族吸引力的价值载体。结合“四爱三有”很容易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四、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四爱三有”民族音乐实践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四爱三有”民族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民族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为学生终身喜爱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享受民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将民族音乐代代相传。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用民族音乐感染和熏陶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部歌”王洛宾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西部民歌经典之作,同学们通过对王洛宾的了解和对作品的分析学习,激发他们对西部民歌的热爱,进一步为践行“四爱三有”的思想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如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是回族民歌,受到伊斯兰教诵经调的影响较大,部分作品在调式、旋法、节奏上,带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回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而且可以使学生具有一种愉悦、活泼、和谐、幸福生活的之感,从而他们懂得热爱青海、爱家乡、赞扬青海民歌、传唱青海民歌。还有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江苏民歌《茉莉花》、天津的快板、北京的京韵大鼓、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湖北民歌《龙船调》等,这些中国民歌不胜枚举,经受着历史的筛选而长存,并且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疆域而广泛传播,拥有数以万计色彩独特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演唱民歌艺术的个性既能准确地表达词曲作者的意愿、体现出演唱者的风格和修养,又能增强对听众的吸引力和幻想力。声乐的演唱风格和歌唱者的修养对于歌唱影响较大,因此对其问题的探讨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对演唱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技术性,歌唱者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也要进行分析对比, 了解其与作品演绎的紧密关系。演唱的呼吸、共鸣、打开喉咙是学习声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我的声乐学习经验觉得这三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歌唱的深呼吸,打开共鸣腔体,获得正确的歌唱位置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民歌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民族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演唱艺术。我认为民歌演唱时应充分注意呼吸、真假声转换、吐字这三个主要的声乐技巧。民歌演唱者掌握润腔技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润腔的概念、润腔的成因以及润腔的结构等方面要分析民族声乐的润腔技法。演唱在技巧上应力求多元性,取百家之长,使之丰富多彩,富于感染力。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歌唱从技巧到形式日臻完善,形成了歌唱艺术。它既是门艺术,又是门科学,具有极其严谨的科学性.会说话的人都能唱歌,但唱好歌很难.特别是唱出的歌声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就更不容易了。所以说要唱好歌,必须具备歌唱的基本条件。歌唱的条件虽然涉及到诸多方面,但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要素,那就是:良好的演唱素质、科学方法和积极的演唱心理。上述三个方面构成歌唱的有机整体,三者缺一不可。由于每个人对三个要素的条件、掌握及运用程度的不同,演唱效果也就大相径庭。民族音乐促进了民歌在各民族生息繁衍和相互交流,蕴育出民族音乐发展的養分与动力,彰显出民族地域文化交融发展的博大胸怀。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课首、课中、课尾等每一个过程的教学要结合“四爱三有”教育,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言,探索并挖掘民族音乐之美的内涵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能不能真正从教学中发现、体验并收到德学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能力,达到育人的目标。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四爱三有”教育的研究有分析评价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索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渗透“四爱三有”教育的研究的途径、方法,在“四爱三有”教育的研究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能力,这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上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道德素养的感知能力,进而形成符合主流且独特的素质观念。比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音 响、文字、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整合,让学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饰,讲述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呈现给学生不一样的音乐课堂氛围,也可以通过民歌合唱、民族舞曲、民族乐器的展示和排练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 中,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民族音乐出现的人文关怀,道德情怀的理解,进而提高他们对“四爱三有”的感知能力。
  五、如何开展“四爱三有”与民族音乐教育相结合的对策建议
  对中小学生开展“四爱三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由于它对学生的全面 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是因为它本身就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人的道德思想方面也十分关注,因此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把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与“四爱三有”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歌词,渗透一些“四爱三有”的内容,从而既强化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又加深了学生对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可以说,将“四爱三有”教育结合在音乐教育之中是势在必行的了。
  (一)建议教育部门采用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歌进行改编创新和纳入教材,成为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中渗透“四爱三有”,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教育善性本质的呼唤,是各学科教学顺利实施的保证,是教师完成教书育人根本任务的体现。青海省委王建军书记也提出了“四爱三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民族音乐课堂中,注重与学生德育的联系,使音乐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努力渗透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中“四爱三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的持久兴趣,提高音乐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达到育人的目标。
  (二)高度重视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潜力,努力搭建民歌的课堂教学、教育培训与演出平台。
  (三)开发以“民歌演唱”为主的民俗文化展,首先在日常的校园文化开始。因为,各民族民歌质朴厚重,故重感情、尚人论,重道德,成为各民族崛起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力量源泉。
  (四)各民族以不同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价值来界定自己的行为取向,这一切也与自身的思想、情感、信念有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与时俱进,也离不开建设城乡教育人才队伍。
  (五)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如何以新的各民族民歌品牌,打造出青海特色教育文化,这是当务之急。
  (六)在创新过程中,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教育家们的美好追求。在当今社会生活网络化的推动下,民歌的教学空间发生了在场空间和缺场空间的极度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全省性和局域性不同层次的空间分化。通过社会秩序的调整来缓解民歌内容的文化冲突,并在冲突与缓解的互动中求发展,保持民歌的创编、教育教学动态的平衡与和谐是当务之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与民族音乐教育相结合用最受学生们喜爱的现代舞、流行歌曲等形式,加进民族音乐的内容,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使学生不再沉迷于流行音乐的情与爱上,而是把民族音乐的情感全面充分表现出来。不仅可以大量地选择民族歌舞,还可以创新地将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以及电声乐队结合起来表演。这样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也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形式、内容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学生的民族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2]安德明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河南社会科学出版.2008年
  [3]冯光钰、 表炳昌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京华出版社.2007年
  [4]吴慧娟 《浅议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年
  [5]张敏《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教育刊物.2015年
  [6]周晓艺《论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训练中的运用》.2007年
  [7]蒋莉《多元化背景下民族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乐器. 2012年
  [8]林茜婷《论新体系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音乐时空.2016年
  [9]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封立艳《中小学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对策研究》教学能力发展研究2018年
  [11]郝文强《地方文化视野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内蒙古大学.2016[年
  [12]章连启著《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
  [13]李虻著《音乐教师手册》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
  [14]陈蓉著《音乐教学法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年
  [15]周燕著《音乐素养论》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
  [16]郑茂平著《音乐教育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育工作委员会专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题项目:青海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四爱三有″视域下的中小學民族音乐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QJG1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学习音乐时,经常会发生诸多问题,在所有的问题中,音准问题是最基础的,在一定程度上,音准问题不但能影响日常视唱,亦可对声乐学习造成影响。本文对视唱中音准的现状以及音准问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声乐演唱音准以及视唱练习声乐化进行了探讨,本人能力有限,希望能帮助到相关人士。  关键词:声乐演唱;视唱声乐化;音准因素  引言:在视唱过程中,音准问题较为常见,有多种方式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合适自己的
期刊
摘要:以中国传统瓦当纹样中四神纹造型做为设计对象,将其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以各种方式,深入了解相关瓦当纹样艺术。将传统瓦当纹样四神纹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艺术造型进行了梳理,整理出相关纹样造型的特征,与当代包装及文创设计相结合让更多人以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了解传统艺术,包装设计与中国的传统的艺术也能在更多人群中起到传承的作用,进而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瓦当纹样造型;传承文化;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影视配乐是大众关注度较高的音乐类型之一。现在市场上用于配乐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手风琴是一个运用的较少且受重视度较低的乐器,针对此问题,笔者选取了若干经典的影视配乐作品,并用手风琴进行改编演奏,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将对此次改编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过程以及成果进行介绍。  关键词:手风琴;影视配乐;改编  一、实践研究社会背景及出发点  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都在迅速的发展,文化领域的
期刊
摘要:杨·史云梅耶是活跃于上世纪的捷克动画电影大师与艺术家,而且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最重要的电影人之一。本文深入史云梅耶的动画电影中所部署的由视觉图像所引发的触觉联想,这种艺术通感体验展现了声音和视觉之间的鸿沟并不是无意义的空缺,而是拥有着一片肥沃的土壤,当我们“触摸”那些被赋予了情感的物体时,能帮助我们深入探索自己潜意识里的灵感与共情,激发了那些与以往单纯的视觉习惯刺激所不同的一种
期刊
摘要: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的一门理论课,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握人们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科。本文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进行包装设计,使其更符合现代人们的消费心理。  关键词:产品包装;情感化;认知;心理活动  引言  一件商品从货架上展示而后到消费者手中,在整个消费的过程中,包装设计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从设计心理
期刊
摘要:本文以“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电视播音主持在新时期所呈现出的语言艺术特征,并围绕其就如何提升播音主持的质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电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众的艺术审美修养和精神领域的文化诉求逐渐提高,相应的也会对电视播音主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为了满足新时期电视观众此方面的要求,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特征开始呈现出口语化、亲和力、艺术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对Y市社会救助站及几个重点调查地区的走访观察,对现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与思考,并对我国目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提出改进意见与制度创新。  关键词: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社会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Y市各级民政部门严格按照“瞄準特困对象、实行兜底保障、开展精准救助”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坚持应助尽助、应保尽保。其中,Y市社会救助站是开展社会救助和执行社会
期刊
摘要:凡是女人都有钻石情结,所有的珠宝之中,又属钻石最为珍贵。地球上硬度最高的物质,永不磨损,象征坚贞不变的爱情。晶莹璀璨,像爱情的光芒照亮心房。我是个凡是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为了对钻石有个更透彻的了解,通过多年学习,整理了以下这些钻石鉴赏基础知识大全,给自己留作资料纪念,与喜爱钻石的朋友们分享。   关键词:钻石的切工;钻石的颜色;钻石的净度;钻石的重量  钻石的价值主要是从克拉数、颜色、净度及切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熏陶,对于艺术的追求有更高的要求,艺术也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人们乐于接受优美、有趣的事物。而导视系统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位于城市空间内,起到指引功能,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所以导视系统也要追随时代的改变和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标准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关键词:导视系统;艺术设计;地域文化  现代城市建设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和
期刊
摘要:话剧《推拿》把目光聚焦在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上,对被社会边缘化的盲人推拿师的生存境况、生命尊严、人生理想和爱情追求等主题的进行了一个探索。本文从“盲人化的叙述视角、人物群像的象征性和极致化的话剧结构三个角度出发来进行论述,以期对话剧《推拿》中的群像性探索有一个更全面的解读。  关键词:《推拿》;群像性;叙述方式;盲人视角;边缘人物  毕飞宇的小说《推拿》在拿到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后,先后被搬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