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闪电与遮蔽

来源 :才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拥有了美德,你所到之处,便成了最美的风景。”
  这个无与伦比的浮躁时代的确有些礼崩乐坏的症候,人性在欲望的沼泽里越陷越深,直至无法自拔。人在有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是很痛苦的,不过一旦所有的欲望都满足的时候,他的人生马上就会摆到无聊的一边。叔本华说,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来摆去。信仰危机使人性向度偏离了心灵的轨迹,失却了赤子之心,结果就是最近网络上广泛流行的那句话“神马都是浮云”。它是社会生活病态化的宣言,折射的是一个民族未来的虚无和悲哀。
  然而,在一点点铺陈开来的日子里,人性的闪电还不时在夜空中闪耀,雷击斧钺般劈开那些被遮蔽的真相,人性闪电的光芒四射,往往靠被遮蔽的阴霾底色来衬托的。很喜欢一句话:当你拥有了美德,你所到之处,便成了最美的风景。这种风景就是人性的闪电,照亮了周遭。圣贤有言,世人的一切纷争和贪念,无明乃根源。一念无明,当属正常,但不可一生无明。无明正是人性的遮蔽。人性土壤中长出的稼穑依然茁壮,否则,我们这个社会丰收的是什么?歉收的又是什么?人性宛如蓄积的雷电,时刻都在伺机等待,为的是保存人世间善良而美好的薪火。
  秋色正凉,窗外纷飞的落叶,搅得我意绪纷然,顿然想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有关人性的几件小事。
  还记得有一次洗车,洗完后倒车,从倒车镜里看马路上没人,便放心地往后倒,车速有些快,忽听后面有人喊叫。我预感可能出事了,赶紧踩刹车,下来一看,一位六十多岁的妇女正捂着胳膊蹲在地上,一脸痛苦的表情,旁边一位同等年龄的男人指着我说,你车咋开的?这可是个脑血栓病人。我脑袋嗡的一下大了,各种类似的讯息图景在我眼前闪现,在这个人心不古的世道,讹人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今天真是倒霉撞到枪口上了。谁知,那位妇女慢慢站起身,边揉胳膊边笑着说,没事儿,以后你开车小心点。那个男人愤愤不平地说,算你走运,今天碰上好心人啦。醒过腔来的我连忙道歉,说要不要到医院检查一下,那位妇女连连摇头,说不用,就一瘸一拐地朝前走了。那个男人跟这个女人并不是夫妻,只是熟人间的偶遇。望着那个典型脑血栓患者形态的背影,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彭宇案”。
  “彭宇案”中,摔倒的老太称彭宇撞倒了她,向他索赔13万元,虽然最后法庭判处彭宇赔偿4万元,但对当事人来说,这也是不小的一笔款项。在没有目击证人、视频之类证据的情况下,法院认为彭宇没撞人而去扶,还将伤者送到医院,另外还垫付200元医疗费,有悖常理,按其推理,彭宇当属做贼心虚,金钱赔偿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人性的逼仄,会让人一不小心便滑入“人之初,性本恶”的不堪境地。人性有时的确经不住邪念的蛊惑,与背信弃义暗通款曲,使其本身的光辉暗淡,更使其声誉蒙羞。
  2009年11月,随团去新马泰旅游,在泰国芭提雅岛,有个集体按摩项目,十多个床位的几个房间都排满了,孤单的我被安排到另一个房间,昏暗的屋子只有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只有一个妙龄小姐为我按摩。我心里有些忐忑,假若这个小姐心生不轨想要讹我,在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这样一想身体便有些僵硬,那个笑语嫣然的小姐说了句泰语,我听不懂但明白意思,让我放松。小姐始终面带微笑,一丝不苟地为我按摩,没有任何轻佻与挑逗,更没有越雷池半步。走出那个光线暧昧的按摩屋,我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再回头看那位小姐,她含笑的眼神中有一种特别的澄净,好比一缕春风,令我通体舒泰。其实,人性的破绽与罅隙存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那位小姐当然也不例外,但人性的闪电压住了偶尔划过的不堪念头,人性中的善良品质刹那间战胜了被遮蔽的阴暗。贪婪和自私是人性中永远无法解开的魔咒,它常常使阻挡罪恶的人性高墙倾覆,可人性的美好同样魅力无限,俨如演员唱戏,身段、表情和气质都悦人耳目,柔媚中有坚韧,征服了台下的观众。
  事虽寻常,却如同我人生节点上的几次人性闪电,让我的心地更加澄明,筑牢了我的道德堤坝,向我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信号。互联网时代的病灶需要道德去医治,但道德的成长需要一股顽强的韧劲。尽管有误解、阻碍、挫折、伤害,其走向却是昂扬向上的。
  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因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就可能引起美国的一阵龙卷风。人性的闪电同样需要这种“蝴蝶效应”,我甚至期望人性的隐秘纹理不再成为人们的破解之谜,人性的闪电变成常态的阳光,照亮世间每一个角落,成为属于日常生活的颂诗。果真如此,便让我想起《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自言自语:“我想他一定是跟上帝讲和了”。
  人性的闪电和阳光一旦被遮蔽,俨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现实中很多人会被看不见的魔力“魇”住。那些隐匿在人性闪电背后的卑劣,空气般游荡在世间角落,闪电的光芒划破夜空,力图寻觅并召回这些幽灵,让其在光天化日中显灵,为社会调阴阳正乾坤。对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像汪峰《存在》里唱的那样:“保持愤怒,勇敢前行。”
  庄妃轩摘自《吉林日报》
其他文献
宋朝有个商贾,业大家成后,纳了三个妾。他说,三个,不多不少,正合适。为什么?他挑了一身强力壮者,洒扫庭除、做粗工累活;纳一心细手巧者,针织烹饪、经营琐碎;再择一温柔贤惠者,服侍起居,偶可对其倾诉并进行情绪的宣泄。  古来,男人娶妻都随自己喜好,对娶妻的考量基本上是一种功利驱使。有一个明显的佐证就是人们对于《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二人孰优孰劣的讨论:娶妻该选林黛玉还是薛宝钗?主流意见为:薛宝钗更适
期刊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总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操心,寒冷的季节,我们一面希望他多出去活动,又害怕他会被冻坏了,我们一面想让他多穿一些衣服,却不知道穿太多会让宝宝发热、脱水甚至长痱子。想亲亲他,又怕口腔里的细菌会传染给他,想喂他吃多一些,又怕引起胃酸回流。  如果遇到更严重的问题,哮喘、脑膜炎更是会吓得惊慌失措。  照顾宝宝的过程同时也是妈妈们不断学习的过程,谁能要求我们立刻变身成为一个湿疹专家或者过敏专
期刊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直是诺贝奖的热门,但每次都失之交臂,2013年,“不敌”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芒罗,再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村上除了是一位作家,还从事大量的翻译工作,喜欢翻译欧美文学,而今年9月在日本出版的一本翻译作品中,9篇是村上亲自挑选并翻译的欧美恋爱作品,其中就包括201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芒罗的作品,人们笑称这是“美丽的相遇”。  在书籍的后页,是村上公布的下一步拟翻译作品计
期刊
南宋爱国词人、将领辛弃疾,写词牛,喝酒牛,花钱牛,住的房子也牛。  辛弃疾有个粉丝,名叫刘过,写词模仿“辛体”,能以假乱真,但这人纯粹一倒霉蛋,四次高考不中。岳飞的孙子岳珂,在《桯史》卷二里说,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在浙东任军分区司令、绍兴一把手。听说刘过在杭州,赶紧派人去请。不巧,刘过忙着拜访杭州官员,没时间去浙东,就仿效辛体写了首《沁园春》作为“拜帖”,放答谢信里带给老辛。老辛展
期刊
梁实秋出身名门,其祖父官至四品,他在美国留学期间获哈佛大学英文系哲学博士学位,是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是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翻译家、散文家、批评家、小说家。在文星璀璨、大师云集的民国时期,是一等一的才高八斗级别的人物。  有这样一连串光芒万丈的头衔,是何等风流倜傥的人物啊,但是,他对于徐志摩,却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在《谈徐志摩》一文中这样写道:“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
期刊
生而幸甚,于一无争的世界。  父亲如无争的水。本有位高权重的亲戚,要帮父亲谋个好差事,可是父亲婉拒,做了一辈子工人。守在这个小镇上,守着我们的家,虽无光宗耀祖之伟业,却活得干干净净,一个“人”字里面,无半点瑕疵。  无争的水,宁静致远。  母亲如无争的佛。母亲并非软弱,但常常做些忍让之事。被人冤枉,总是一件难过的事,但母亲总是选择做一个“健忘者”,很少与人争论。古道热肠的母亲,即便日后伤了她的人有
期刊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小的时候,常常被邻居们耍笑、戏弄,甚至说他很傻,叫他“小傻瓜”。  在威廉·亨利·哈里森很小的时候,经常有邻居拿出十分和五分的硬币让他挑选。每当这个时候,小哈里森总是乐呵呵地把那枚五分硬币拿走,而把那枚十分硬币留下。于是,邻居们就取笑小哈里森很傻,到处说他是个“小傻瓜”。镇子上一些无聊的人听说后,纷纷拿着五分和十分的硬币来让小哈里森挑选,以此验证小哈里森到底傻不傻,
期刊
“道法自然,才是琢玉之道,不拘于泥,方能修成大器。”  玉雕大师即将作古,病榻之前,跪着三个徒弟,他从脖子上取下收藏多年的一块翡翠,问:把这个翡翠给你们,如何保存?  大徒弟答:弟子将请人雕刻一个红木底座,周边配织锦,以玻璃为外框,陈放于工作室正中,天天礼香膜拜,以感激师傅教诲,平时细细学习,感悟师傅艺术功底,珍藏一生,绝不亵渎。  二徒弟想了想,说:以弟子的想法,放在任何一个人家中,都是对师傅的
期刊
2007年6月,委内瑞拉一个名叫阿扎斯的十岁穷孩子鼓起勇气,给总统查韦斯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因为每天要起个大早去上学,所以已经有很久没有看到早晨的太阳了。阿扎斯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让早晨的时间停下半小时,这样,就可以每个早晨都能迎着太阳去上学了。但他说这个梦想对自己是个难题,也许只有总统才能帮助自己实现它。  收到信后,查韦斯第一时间找国家的教育部长了解情况。原来,按照委内瑞拉学校的作息时间
期刊
一个爱唠叨的理发师给马其顿王理发,问他喜欢什么发型,马其顿王答道:“沉默型。”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素来怕听人唠叨,尤其是有学问的唠叨。遇见那些满腹才学关不住的大才子,我就不禁想起这位理发师来,并且很想效法马其顿王告诉他们,我最喜欢的学问是“沉默学。”  无论会议上,还是闲谈中,听人神采飞扬地发表老生常谈,激情满怀地叙说妇孺皆知,我就惊诧不已。我简直还有点嫉妒:这位先生的自我感觉何以这样好呢?据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