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学生家长的困惑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2322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尽管父母是高知,也并没有辅导过我一天功课,更没有盯过我写作业。我还没孩子的时候,我以为我的孩子也会跟我小时候一样,过着放羊般的生活。天天跟邻居家的小朋友玩耍,直到两侧楼房的窗户纷纷打开,探出各自父母的头,然后带着各种口音的“某某某,回家吃饭”!从不同高度传来,于是孩子们各作鸟兽散,消失在各家的大门前。
  然而,现实是,从我有了孩子,家门口的小孩玩耍时永远都有着无数大人陪伴,而我就是陪伴人之一。于是,孩子玩孩子的,大人聊大人的。内容永远包含着一个主题——我家的孩子在上什么样的课外班。不过,其实这不算什么,真正对作为父母的我们的改变,要从孩子上学开始。

小学开始,家长责任之重


  自从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说法横行天下——教育是家校结合,于是,家长的责任越来越大,如果你不参与到孩子的课业中,你就如同犯了天大的错误——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孩子、愧对你作为父母的称号,更愧对社会赋予你的责任!这常常使我迷惑不解。
  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果不看着孩子写作业,并教他如何预习、如何复习,你就是不负责任的家长?从孩子上小学之后,每天午后,老师将作业发在家长群里,一群家长纷纷回复“收到,谢謝老师!老师辛苦了!”嘴脸堪比御前大臣。难道老师发个作业不是她的工作吗?有何可谢之处?
  如果只是发个正常作业,也无可厚非,那些随之而来的“手抄报”“手工小制作”“拍摄主题小视频”“主题PPT”……还有各种学校活动需要的各种家长陪练,又都是什么呢?有家长说得好:“感觉孩子上学,我也一起上,说是布置给孩子的作业,哪个是低龄孩子自己能做的?孩子倒未必成长了,我是肯定成长了,等他(她)小学毕业,我就十项全能了。”
  后来,听说国家对各个学校的班级家长群进行了管理,禁止发作业信息,禁止发红包,禁止发学生成绩……听来,这绝对是一件好事,然而,实际上却变得更糟糕。既然作业不能发在群里,只能让孩子自己抄写作业回家。孩子的心理非常好懂,或者天性贪玩,或者天生马虎,或者避重就轻,总之,记作业本上的内容总是缺三少四。于是,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质问“你家孩子昨晚为何某某作业没做?”“让带的某样东西为何一直没带来?”“家长签字的卷子为何没签字?”“每天作业是回家听写,为何周五听写这周作业,错那么多?”……随后,负责的老师纷纷找家长谈话,问为何家长不检查孩子的作业等等。不负责任的老师则干脆不理,等你发现孩子成绩下降很多,你才着急地去问老师,老师的回答,不用说,你也能想得出。
  有一次开家长会,某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坐在下面的家长说:“现在的教育跟以往不同,要家校联合,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你就可以大撒把了,你们要监督孩子学习,要针对孩子的不足,给孩子补课……”坐在下面的我忐忑不安,茫然四顾,发现其他家长均面色坦然。家长会开完,我小心翼翼地咨询周边家长:“你们都给孩子补课?”大概我这话问得特别没水平,周围的家长面露不屑地回答:“那是当然的!你要实在自己不能给孩子补习,咱们这周边的各种补习班那么多,你就给孩子报一个。不然,学习成绩怎么上去。”从家长会回家后,我心情沉重。难道学习不是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难道不上补习班,只听课堂教学,孩子的考试就会成绩很差?我和老公均是199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想当年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从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的我们,如今难道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错了吗?
  好吧,也许时代不同,家长的责任也不同。买来各种儿童教育书籍,从网上下载各种教育专家写给家长的秘籍,我发现,所有的声音都在告诉我:你错得很离谱!这些教育专家告诉我们:要想孩子成才,家长必须有“手段”。现在的社会没有不成才的孩子,只有不成熟的父母。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要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接触各种技能、要全副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要只顾着工作、要给孩子榜样的作用首先要先学会自己做人……其难度之高、类型之复杂、花钱之多,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做人,何其难也。即便你活到100岁,有谁敢说我做人很成功?即便有,恐怕也少之又少。可是你既然生了娃,你就要知道你就是榜样,你都不知何为做人,你的孩子的教育咋办?蠢父母只能教出蠢孩子!作为父母的你,还不快醒醒!
  原来,做人父母是如此高难度的“终生职业”,我怎么配生孩子?不看这些书籍、秘籍还好,看完以后我开始怀疑人生。回想我的父母,虽人格高尚,但缺点也很多,从小对我放羊,生气时也难免会伸手打我一两下。他们犯了多少这些教育专家所说的错啊!我上小学,他们没有看着我写过一天的作业;上中学时,我写作业他们在客厅看电视,从来没给我报过任何课外班,而且竟然在我犯错的时候伸手打我!这简直是现在所有专家最反对的事情。这样说,如今的我岂不就是教育失败的结果?然而,我并没有长歪啊!虽然我并不会任何艺术技能,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工作成绩,然而我从事正当职业,在工作中成绩可圈可点,虽没有巨大贡献,也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工作认真、职业良好的一个正常人啊。难道我是另类?回想我的所有同学,哪个不是如我一般长大,谁还不是平凡人,谁还不是兢兢业业上班挣钱?哪个也没长歪啊!
  有一次,我去一个北京市市级的中学名校采访,其校教导主任为我介绍:“我们学校的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各有所长,吹拉弹唱各有所能,随便一个班拉出去都能组成一个艺术团。”我在震惊的同时不禁感慨:中国的未来,艺术鉴赏水平一定全民提高!这是10年前的事情。如今,我都有孩子了,我也并没有见证到艺术鉴赏水平在新一代里有多大的变化,难道是我眼拙?

小升初,传说中的“神秘电话”


  随着孩子的年龄渐大,课业越来越繁重,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首先就是小升初。小升初在我小的时候是需要考试的,后来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能上初中。当年颁布这个国策的时候,虽然我还小,但也为之开心。这是我们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也是所有未成年人的幸事。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既然所有孩子都能上初中,为何如今小升初还能成为孩子人生遇到的头等大事之一?本着这样的疑问,我采访了周边的家长,得到的答案令我啼笑皆非。   有句话说,是人就分三六九等,这种封建思想的遗毒曾被大批特批。如今,人是否還分三六九等倒是不好说,学校一定是分三六九等的。既然大家都能上初中,为何你的孩子能上好学校?我的孩子就要去上差学校?这就是小升初被家长重视的原因——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好的学校?
  首先,这里有一个概念——好学校。好学校是什么,就是说这个学校学习气氛浓郁、教师资源丰富、教学水平整体偏高,最重要的一项衡量标准就是升学率高。看着好像是很多方面,其实说白了就是——生源好!学生本身学习成绩好,这样的学生越多,学习气氛当然就好,好的教师也愿意教这样的学生,教学质量肯定就高,升学率自然也就高。结果就是好学生更想进这样的学校,好学校一旦被认定为好学校,自然就不想下来,更希望好学生都来自己的学校。这样的循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造成了千军万马挤破头也要进入所谓的“几强”初中。那些进不去的怎么办?只能随着大派位进入普通初中。还有一种孩子,因为自己家住的地方就在好学校的边上,他们不用挤破头,也能通过大派位获得上好学校的机会。这也就是造成北京学区房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
  针对这样的现象,年初,北京市教委宣布了几条新政。比如海淀区根据住址将原来的17个片区变为了5个大区进行派位;比如控制各学校招收特长生;又比如禁止学校分重点班、普通班。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事就演变得鬼祟起来。
  还是拿海淀区举例子吧。海淀区的政策因为扩大的区域,而区域中学校众多,所以不可能像其他区的孩子一样,直接等待派位就可以。因此,在大区内的孩子就有了选择,他们可以在派位的时候对学校进行挑选。听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然而,学校的接收名额是有限的。面对庞大的报名人数,怎么进行选择呢?
  刚刚经历了孩子小升初过程的常先生说:“海淀区的派位有两次。参加计算机派位的孩子一旦派位成功,就不能更改学校了。所有海淀区孩子的家长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听天由命,信任派位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诸如海淀‘六小强’这样的好学校,在派位中招生人数是非常少的。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如此。举例说明,一个学校如果招收300个学生,那么它可能其中160个是留给派位,另外140个是可以自主招生的。这160个派位的学生,分成两次派位,每次收80个。您想想,有多少家长希望孩子进入好的学校,80个派位怎么可能够用呢?”这怎么办呢?另一位王女士说:“学校当然希望好的学生进入自己的学校。所以会举办一些招生活动,或者开放学校网络报名途径。这时候我们家长就可以将孩子的简历投给学校。学校进行审核。”
  在其他区的孩子等待大派位结果的时候,海淀区热火朝天的面试正在开展。要知道好学校就那么几个,投简历的人却很多,不可能都录取。于是,2019年,在海淀的家长中流行一种问法:“你家孩子接到‘神秘电话’了吗?”神秘是指什么?这里当然就是指政策里不应该存在的电话。明明应该是进行计算机大派位,最终却变成了“神秘电话”。
  为什么有人能接到“神秘电话”,有的人却接不到?这就要说说简历的填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现在小学升初中的孩子的简历可以厚得跟投标书一样的原因。孩子拿过什么奖项,有什么特长就是重中之重了。学校的审核,其实就是对这些孩子的各种奖项进行审核、对比、衡量后,筛去那些不满意的,给那些满意的打去“神秘电话”。接到“神秘电话”的家长依然不能放心,因为这些孩子,甚至孩子的父母还要经过学校的一系列考试、面试之后,才会知道是否被学校录取。每一位接到学校最终录取电话的家长都怀着忐忑的心情,接到了的,犹如范进中举一般开心,接不到的,只能听天由命或另想办法。接了录取电话的家长还有最后一步需要完成——要与学校签协议。协议的内容非常明确,那就是该学生的家长保证不会三心二意地让孩子参加其他学校的面试,保证一定会上这所学校。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就不是合理合规的事,签的这种协议根本不具有任何效应。常先生说:“孩子必须在奥数的比赛中拿过奖,家长才有信心让孩子去投递这些好学校的简历,如果没有考上好学校或者抽中好学校,孩子就必须参加第2次派位,否则就没有学可上了。”在采访中,几位家长一直表示:为什么派位不是一次而是两次?一次性派位成功不可以吗?而且海淀区在2019年的招生中,因没有公布各个学校在派位中的名额而引起了很多家长的质疑。公平、公正的原则需要透明,需要由所有人进行监督。很多人质疑,这其中到底有没有猫儿腻?
  有一位家长对我说,他家孩子考入了“六小强”之一的学校,学校在跟他签协议的时候告诉他,让他依然参加第2次派位。他开始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才懂了。如果他参加派位,选择了这所学校,又在派位中被“幸运”地派到这所学校,那么学校就顺理成章地录取了他,从而就挤掉了一个纯粹派位来的“不明来历”的学生名额。如果没有被派位选中,也没什么,反正已经被这所学校录取了。这赤裸裸的抢占生源的做法,令人难以相信。
  这种“神秘电话”的做法,跟过往通过特长班、占坑班,最后进行考试的办法进入学校有何不同?教改的结果就这样被糟蹋了。教育资源优势依然牢牢把握在所谓的好学校手中,改与不改,有何意义?

补习班,去上吧


  因为2019年的新政,各个初中严禁分重点班、普通班,更不允许进行学生间的成绩排名。这样的举措可以说大快人心。然而,事实如何,只能另当别论。
  张女士的孩子并不在海淀区上学,所以小学毕业通过大派位顺利进入附近初中就读。以为可以喘口气的张女士特别开心地和几个家长一起,兴致勃勃地安排孩子们假期的出行活动。没想到,还没安排好,就接到初中老师的电话,要开家长会。
  这一次家长会,浇灭了张女士所有的兴奋与放松,带来了新的烦恼和困惑。家长会上,学校年级主任告诉家长:“8月份我们要进行考试,请所有家长回去给孩子复习,迎接考试。我们学校近几年中考成绩不俗,连续几年排在了全区第一。为了保持这样的成绩,我希望家长进行配合。”说完又发给每个家长一大摞卷子,并解释这些卷子就是孩子的暑假作业。打开这些卷子,内容基本上全是初一的知识。张女士和其他学生家长交流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学校要在初二暑假前,给学生教完所有初三的课程,从初三开始进入复习。说白了就是提前学,然后初三进行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可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初中的课程比小学难度提高了不是一星半点,不会教怎么办?答案很简单——上各种学科补习班。那么8月份的考试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私下询问知情人,答案很简单,其实还是用来分班。没有特长班,依然会有实验班;没有实验班,也会有一班、二班,名字不同罢了。啥叫换汤不换药?你我都懂。   面对内容庞杂的暑假作业,张女士犯了难。孩子还没有学的东西怎么做?听说考试是80%的小学内容+20%的初一内容,不学初中课程,孩子怎么参加考试?张女士于是到外面的教育机构询问,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社会上有很多针对小升初后校方考试而专门设立的补课班。一共四门功课(语、数、英、科学),从早上9点半开始一直上到晚上8点半,连续8天,一个班大约20几个学生,价格是每个学生三四百元。如果你不放心这样的课程,还可以请一对一的教师进行辅导。这个价格就贵了,基本一门课一小时近千元。
  你要说该学校违反了教委的政策,那你就错了。首先,人家要考试,可是并没有说分重点班啊。这就没有违反教委规定。另外,你说怎么鼓励孩子上补习班啊?那不对,学校并没有说让你一定要上补习班,也没有指定上哪个补习班。学校说的还是考试,只不过考试的内容都是孩子在小学没学过的,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你可以选择自己教孩子,也可以选择上补习班,并没有指导你怎么做啊。
  家长会的结果,让张女士不知所措。虽然孩子从小也报了小提琴这类的课外班,但从没上过任何学科类的课外班。怎么办?自己教?上课外班?想着自己怎么也是北大毕业的高才生,所以,张女士买来初一课本,开始复习,给孩子进行教学。不禁想问,那些不是名校毕业,学习时并非学霸,或者根本就没上过大学的家长呢?看来,补习班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也许,这样的学校只是个别现象,笔者在各区作了一番调查,却惊讶地发现,越是所谓的好学校,这样的事情越普遍,所谓见怪不怪吧,家长除了接受,又能如何?
  而一些经历了初中又步入高中的孩子,在学科补习班的“浸润”之下,早已习以为常。有个高二学生告诉我:“从初中到高中,我一路补习过来。对我来说,寒暑假根本不存在,总有一堆卷子写也写不完,总有下学期的课程学也学不完。”如果不上这些学科补习班又能怎样?这个学生告诉我:“除了学霸,谁敢这么干?你不知道猜题最准的就是课外补习班的老师们吗?只在学校学习,不仅容易跟不上,升学考试只能听天由命。只有上了补习班,你才能放心参加升学考试,因为补习班猜题,那是出了名的准啊。”
  我们的中学教育,学校正常进度被打乱,猜题成风,补习班成为学习必须选择,到底哪里出了错?

民办学校的“坑”是这样挖的


  文女士总说自己是个懒妈妈。两个孩子的她,工作繁忙之余还要照顾孩子,确实捉襟见肘。所以大女儿一直在民办学校,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私立寄宿制学校上学。2019年大女儿上高中,秉承一贯的做法,文女士依然选择了私立寄宿制学校。其实,这也是很多手头宽裕、时间紧张的家长的选择。
  同样给孩子选择了初中上寄宿制私立学校的刘女士告诉我,她之所以让孩子上私立初中,是因为看到太多的家长,给孩子选择了公立初中,然后因为自身无法教孩子功课,最后花钱、花时间陪孩子上各种学科补习班。如今,仅一堂课外数学课,每小时高达千元的课时费,更不要说还有化学、物理、生物等等课程也要补习,林林总总算下来,一年补习费10万元都不一定够。与其这样,还不如上寄宿制的私立学校,学费虽不便宜,算下来和上补习班也差不了多少,但至少时间还是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完全交给学校,何乐而不为。
  出于这种考虑而选择孩子从初中就开始进入私立学校学习的家长并不少见。然而,目前北京市的民办高中,却出乎这些家长的意料。
  前面說的文女士,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在与孩子所在的私立学校的高三家长接触中,了解到一个让她不能接受的现实。这个学校,孩子上到高三以后,全班人就“消失”了。并不是真的人间蒸发了,而是,这个学校并不敢说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保证学生的高考升学率。因而,高三一年高昂的学费照收,却要求所有的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去上社会上的各种“高考强化班”。为什么不退学费?学校的答复是,收了学费我们才能保留学生的学籍啊,学生才能参加高考啊。堂而皇之又荒唐不已的理由,就这样被用来堵住学生家长的嘴。
  文女士以为只是因为自己的择校不严,才会遇到这样的“不良”学校。于是,满北京城寻找其他“负责任”的私立高中。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确实有这样负责任的学校,然而凤毛麟角不说,8月底根本就已经过了学校考试的时间,这样的学校已经停止招学生。大部分私立高中,要不就根本没有高考班,只有与国外学校合作的“出国班”;要不就跟文女士孩子所在的私立高中一样,高三全部“赶”到外面上各种“高考强化班”。如果继续在现在的私立高中上下去,一年近20万元的学费不说,到高中在社会上的高考强化班也要交近10万元学费。这样一衡量,还不如直接到国外上高中。最终,文女士为孩子选择了留学之路。
  从小学到高中,每个适龄的孩子都会面对择校之路,家长从各种历练到听天由命,到底是为什么呢?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以分数定输赢的认知?以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教师是否优秀的做法?哪里是一时能说清的。我们期待教育改革,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风气让家长无奈。何时,我们的教育可以更科学、更理性呢?现在,社会上都流行这样一句话——投资什么最赚钱?投资教育最赚钱。当教育变成最赚钱的行业,教育已经背离初衷远矣。
  (编辑·宋冰华)
其他文献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尤其是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人手一部手机的高校,可以利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It has b
诊所式法律教育做为一种从案例教学法发展出来并借鉴医学院临床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法教育模式在我国刚刚起步。它强调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运用过程来培养和提高他
期刊
目的:分析闵行区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孕产期心理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08名孕妇,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评估,调查问卷中包含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
彭绪洛有独特性首先是在于他的年龄以及由此而来的在湖北儿童文学代际系列中的位置. 作为儿童文学创作的强省,湖北有一支强大儿童文学创作队伍. 大致上可以把黄瑞云、管用和
期刊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荣辱观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道德规范和精神支柱。“八荣八耻”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处于深度调整中,出现了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新形势。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加速调整体制机制,同时借
根据警察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及管理模式,本文从教学上的“案例型”教学模式和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校园文化的营造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关怀的渗透。 According to the teachi
导致同事友谊岌岌可危的不是利益本身,而是对利益的看法。  有人提到女人之间的友谊就会嗤之以鼻,若再加上“同事”做定语,那就连女人自己也要狐疑起来:同事间,真的可能有友谊吗?    只有利益,没有友谊    证据:冰和雪是同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著名的外资律师事务所,她们一直都是好朋友。所里有一个名额去诺丁汉大学进修,两个人同时兴高采烈地申请,说好了谁去谁请客。主任挑选了雪。一年后,雪学成归来,由律师
期刊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常常要给学生评定分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虽然“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说法已风光不再,但分数仍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