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少年儿童使用手机的心理满足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le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 400064)
  摘 要:少年儿童使用手机媒介来建立人际关系,通过吐槽和点赞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同伴交往来实现巩固和加深同伴交往,通过形象展示来实现印象的管理,通过负荷从众来达到与团队的亲和动机,宣泄自己的本我欲望来释放真实赤裸的自我。手机媒介的使用给少年儿童带来了内心的巨大满足。
  关键词:少年儿童;手机;心理满足
  一、少年儿童对手机的使用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更是达到了不可颠覆的程度。美国思纬市场研究公司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在睡觉时不会关机,超过1/3的人表示“离开手机无法生活”。而屏幕解锁应用程序(Locket)的监测统计数据称,普通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大约110次,这相当于高峰时段每6秒或者7秒钟就看一次。2016年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也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提升至95.1%。
  少年儿童作为未来中国社会重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身心发育尚未完成,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强烈的好奇心、极强的模仿性和对社会生活尚不成熟的认知、评判能力都决定了这是一个更容易被手机这种带极强刺激性和诱惑性的新媒体的侵蚀。并且,新媒体本身方便易于使用,产品内容又充分地满足着少年儿童全方面的需求,所以少年儿童对新媒体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多,使用程度越来越深。据CNNIC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85.3%,远高于2015年全国整体网民互联网普及率50.3%,从年龄结构来看,6-11岁的少年儿童比前年的7.5%提升到11.5%,增加了4个百分点。2015年,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加了2.4个百分点,达到90%,使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占比分别为69%和39.5%。2015年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小时,青少年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达到86.6%,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4.5%,即时通讯、微博、论坛/BBS使用率分别为92.4%、37.6%和18%,网络音乐、游戏、视频、文学的使用率分别为80.2%、66.5%、75.4%和44.6%。网络购物、团购和网上支付的使用率分别为61.3%、27.2%和62%。
  同时,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3—2014)》也显示,我国超过九成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53.6%的孩子8岁前就已经上网了,而等到10岁,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七成(72%)。而城镇未成年人8岁以前首次触网比例已经超过五成。47%的未成年人使用微信,其中44.6%的使用微信的语音功能。而近八成父母对孩子上网情况没有任何监控。
  作为新生代的数字“土著民”,现在的少年儿童都是伴随着手机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就从父辈那儿接触到了手机,对手机充满了好奇,同时把手机玩弄得特别熟练,他们通过手机来娱乐、学习和联络沟通,手机让他们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随意游离。
  二、少年儿童使用手机的心理满足
  1.延伸人际交往
  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媒介代替我们的眼耳口鼻对外输出和输入各类信息,它首先满足的是人们的交往功能。中国青少年2.87亿的网民在使用手机进行上网时,搜索引擎使用率达到86.6%,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4.5%,即时通讯、微博使用率分别为92.4%、37.6%,网络音乐、游戏、视频、文学的使用率分别为80.2%、66.5%、75.4%和44.6%。网络购物、团购和网上支付的使用率分别为61.3%、27.2%和6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即时通讯的使用率是最高的,而如QQ这类的即时通讯首当其冲的功能就是实现人际的沟通和交往。手机上网以方便快捷的特点先声夺人地赢得了所有网民的青睐,它是巩固手机网民的最大的优势。
  2.掩藏和釋放社交情绪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人的社会需要获得满足,就会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们的社交情绪更多地体现在消极情绪上,包括社交焦虑、嫉妒、羞耻和内疚。少年儿童作为未成年人,其内心还不够成熟,其心理还不够健全,通过手机上微信、微博和空间状态的分享,能够传递自己的正面情绪,同时更能够隐匿负性的社交情绪。正所谓“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少年儿童通过手机迅速地传递自己最新的状态,能够获得一种社交补偿,逃避现实社交中的焦虑感,避免与人面对面交流的不舒服、不自然、紧张和恐惧。甚至通过隔网互聊,还可以与校长、老师等心目中的“权威人士”进行一对一交流。少年儿童多少存在攀比心,通过手机信息交流,还可以抛弃掉现实的家庭背景的悬殊差异,实现心理暂时的平等,从而埋葬自己的嫉妒、羞耻心理。如果在现实中犯了错误,现实的交流会火上浇油时,手机线上沟通则能够缓解愤怒的火焰,隐藏心理的不快。所以,少年儿童使用手机能够得到一种安全感,让人看不到自己的混乱情绪,呈现一个光明的自己。
  3.加强同伴交往
  少年儿童的社会交往主要是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伙伴交往是他们社会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同伴经历、与同龄人结合的伙伴关系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少年儿童通过手机的使用,能够维系与同伴之间的亲密关系,能够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强其同伴交往的效率和频率。少年儿童对于同类手机功能的使用,能够增强彼此的交流,拉近同伴的交往距离,通过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和信息的分享发布,更加能够增进伙伴之间的互动交往。手机通过互联网扩大了同伴交往的半径,真正实现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给”。   4实施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装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少年儿童使用QQ、微博、微信的过程中,通过发布最新的状态,来展示自己的生活,通过碎片时的文字、图片乃至视频信息的发布,将局部或者是暂时的好形象和好状态传递出去。而接收信息的网友,看到片段式的信息后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印象或者是中心特质印象,以为该形象就是此人的真是形象。少年儿童正当好美和春心萌动的时期,通过手机平台,实现“完美形象”或者是个性鲜明形象的输出,从而笼络更多的“志同道合”的网友,并乐此不疲。
  5.从众满足亲和动机
  从众是少年儿童行为中的一种重要行为表现形式,它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亲和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 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少年儿童对手机的拥有来源于周围同学的普遍使用,对手机某应用软件的使用也来自于周围同伴的用户体验传递。周围同学或其他小伙伴使用之后,会相互沟通传递这种使用后的便捷快感,从而无形之中形成一种核心话语主题和话语体验,为了更好地融合同学或者伙伴群体,与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被疏远,少年儿童都会趋同性地使用手机,甚至使用某个牌子的手机,会从众性地使用某款应用程序或者某款游戏,通过寻找共同体验来寻求共同话语,从而维系小伙伴之间的关系联盟。人人都惧怕边缘化和孤独感,只有越来越向众多人趋同行为靠拢,才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对于拥有强烈攀比心的少年儿童而言,更是如此。
  6.迎合本我欲求
  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所谓本我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包括人的各种生理需要,其追求的是人的直接快乐。本我和超我则是收到现实和道德的限制而表现出来的修饰之后的自己。少年儿童对手机的使用满足体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通过手机(尤其是游戏)的使用,获得的一种超现实的快感,让人如痴如醉地徜徉其中。另外,在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的过程中,与自己喜欢的伙伴进行沟通交流时获得的享受和激动也给人带来无以言表的幸福和快乐。使用手机,会让人抛弃现实中的纷扰,沉浸在无忧无虑的“理想国”里,获得快乐和幸福。
  三、积极看待少年儿童使用手机
  談及少年儿童使用手机一事,舆论界多是否定居多。诚然,未成年人由于自我的控制力不强,经不住诱惑,很容易网络成瘾尤其是游戏成瘾;使用时间过长,对眼睛有一定的伤害;容易造成虚拟社交取代现实沟通等等的弊端。但是,少年儿童正处在认知世界和发展自我的关键期,手机这一便捷的媒介工具能给予他们许多心理的满足,帮助他们去认识世界,感知社会,发展和实现自我。他们需要这种新型媒介来拉近与世界周遭的距离,建立人际关系;需要通过吐槽和点赞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通过同伴交往来实现同伴效应;需要通过形象展示来实现印象的管理;需要通过负荷从众来达到与团队的亲和动机;需要通过手机媒介来宣泄自己的本我欲望来释放真实赤裸的自我。手机媒介的使用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只是看人们如何规范自己的使用行为,所以,在人们否定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时候,也理智地看待它背后给他们带来的心理满足。
  项目来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少年儿童的新媒体使用及社会互动行为研究”;项目批准号:KY201538C。
其他文献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 重庆 404100)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其自身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空前地提高人类的学习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开展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妙趣横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学习主动性;合作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东校区文学院16编辑班 湖南 衡阳 421002)  亲爱的你:  你是否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努力?  你是否愿意,为了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去拼搏努力?  你是否愿意,为了心中所爱为了所向往的生活去拼搏努力?  就像那些绿油油的小草,不再生活在良田里,却可以恣意随意,春风吹又生。那些普通小石子,不在建筑工地,却可以轻松地洒脱的自在,可以和阳光同呼吸。  当这个浮躁的社会,所有人都
期刊
关键词:内蒙古 粮食生产 种植结构 粮食消费 粮食价格  一、总体情况  内蒙古土地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三。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和8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常年调出粮食250亿斤以上,居全国第4位,是公认的优质小麦、大米、玉米、土豆、杂粮和油料黄金生产带。截至2020年,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期刊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 重庆 404100)  摘 要: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教育、虚拟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来自于社会实践,把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品德与社会课中,进行得当整合,可以有效促进教学。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实践;教学反思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21世纪委员会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
期刊
(广汉市镇向阳学校 四川 德阳 618300)  过去,我们曾接受过“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我们的思维被禁锢着。在这种方式下培养的学生,显然不具有质疑的能力,更缺少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于是,我们开始改革,开始倡导“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但改来改去,仍不难在许许多多的课堂上发现:所谓反传统灌输的新式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从主导的“灌输”变成了主导的“追问”,学生从主体的“被灌”变成了主
期刊
一、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和社保压力较大  一是内蒙古就业数量和质量问题较为突出。受防控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困难,裁员增多;经济和投资增速下降,给稳就业带来冲击。人社部门监测的5000户企业中,2020年全年减员11000人。疫情的反复和防控常态化,企业扩大就业难度较大。创业带动就业效果与先进省区相比仍有差距。二是养老金、医保金收支矛盾突出。已有部分地区医保收支不平衡。企业离
期刊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 重庆 400700)  摘 要:师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伟大、最真诚、最无私的人间大爱。教师对学生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爱滋润学生心田,让他们快乐地茁壮成长。  关键词:师爱;人间大爱;魅力无边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在我国古代也有“爱施者,仁之端也”。事实上也是如此。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对学生要
期刊
(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8)  摘 要:目前波斯卡利斯(Royal Boskalis Westminster N.V.)为首的四大疏浚公司仍代表着世界疏浚业的先进水平。2008年,该公司首次提出“聚焦、强化及拓展”的发展战略,开始了企业的转型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国内疏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但仍存在着自身的发展短边。本文分析了该公司发展战略
期刊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 荆州 421000)  自2014年至今,本人所带的《舞蹈概论》课程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程考核改革活动,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为:课堂不点名,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占60%,主要考核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期末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为40%,没有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平时成绩由三个部分构成,学生在课堂抢答基础问题情况占20%,学生参与课
期刊
关键词:森林生态 全域旅游 绿色转型  近年来,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也进一步昭示了森林生态旅游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伊春作为林业资源型城市,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 并将其定位为实现伊春绿色转型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首,这既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总基调,也有助于黑龙江省生态强省目标任务的实现,更加激发了伊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