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脑、手协调并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18597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学校美术教学的基本训练,归结起来,就是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和准确的表现力。这就是学生进行美术训练时进行“观察——思维——表达”这样一个眼、脑、手协调一致的心理活动过程。
  关键词:美术教学;基本训练;方法
  著名国画家李可染说:“练基本功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制约束自己的脑、眼、手,熟练地掌握创作规律的能力。”要使脑、眼、手协调并用,我认为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训练眼睛的观察力
  教育学家索登斯泰洛齐说过:“感官印象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因此观察应成为教学的基础。”美术教学中所要求的观察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形象的主要特征。诸如物象的基本形体和主要结构,明暗色彩的基本调子;人物、动物的主要神态。观察中如果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就可以防止粗枝大叶或概念化,在创作表现上就会产生明显的个性,强烈的感染力。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都是极为概括提炼而又生动传神的画。
  2.观察事物的个性与共性,区别与联系。如果只注重共性而无视个性,就会造成概念化、公式化,从而显得空洞、雷同。但如果只重视个性而不知共性,就不能发现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不能上升到理性高度去掌握其共同规律。因而也就达不到艺术表现上的充分自由。
  训练观察力,除了正确的认识外,要有具体的措施,不仅要出题目、提要求,还要教给学生方法、步骤,并随时检査、辅导。写生、记忆和默写就是训练观察力的最好形式。此外,要注意运用具有观察特点的实物和教具,在观察中要引导学运用所学知识,启发联想,开阔思路。
  二、培养脑的思维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他认为天物、思理、美化是美术的三个要素。中学生从观察、感受现实生活到美术创作表现,都离不开艺术思维活动。美术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眼前所观察事物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二是在创作表现时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启发想象,想象加深感受,感受愈深,想象愈丰富,则表现愈充分。中学生在认识事物上已开始从简单向深入发展,在美术学习上也从意象性向写实性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要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充分观察物象开始,再到触景生情,从感情到理性,从具体到一般。做到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要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大胆想象。中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这是美术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积极因素。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即回想实际生活经验,联想学过的知识,用诗词警句、散文小段、小故事等。
  三、训练手的表现能力
  手和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手指机能的锻炼,能刺激大脑,促进思维,并能反过来使手的协调性、节奏性和灵巧性得以提高,从而促使智力发展。所谓“心灵手巧”就是这个道理。
  1.眼为脑之师,脑令手之行,手的活动必须以观察为基础,以思维(理论知识)为指导。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运用,把理论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手的每项练习活动(无论是绘画还是工艺)都必须使学生明确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教师要亲自示范,认真辅导。
  2.训练手的多方面活动技能。现行的美术教材,增加了工艺,新添了手工和泥塑,这就从教学内容上保证了使用多种工具、材料來训练手的多方面能力。比如,在静物写生之后,接着进行同样内容的泥塑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动觉、触觉和视觉在感知客体的过程中更好地结合起来,又使学生掌握用黏土这种材料来表现物象的技能。如果有必要,再让学生把原物写生一次,他们的作业完成得会比前面一次好得多。学生把对物体的三维空间的知觉,转化为他们在二维空间中的表现,这是绘画能力的重要提升。
  3.通过多种活动,给“手”更多练习的机会,并结合个人爱好,进行训练。课外美术小组是理想的训练形式,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学生积极性高,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在美术教学中时常发现这种情况,有人面对实物却不会观察,也不会动脑筋,只凭主观想象作画;但也有个别学生走向另一极端,不分主次一味地描摹对象,而其形体、比例却全是错的。这些学生虽进行了观察,却不去分析、判断,眼、脑、手三者的活动仍然是脱节的。为了使学生正确地表现物体,可以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分析,判断物体本身及互相间的形状、比例、空间位置等,然后再画下来,接着进行比较描绘,这样就可以逐步增进眼、脑、手之间的协调。
  参考文献:
  甄中凯.探析美术课堂教学中示范画的作用及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
其他文献
美术涵盖内容众多,有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而中国画是美术学科领域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融合。因此,在中小学合理安排、有效组织、恰当地进行中国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历经不同时期,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的完整艺术体系,是世界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期刊
摘 要: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选修课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据此,本文从调整课堂时间分配等多个方面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选修课的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技能;实训;实践  一、当前教师教育专业技能选修课教学存在的弊端  其一,课堂教学的时间多半被教师占据。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选修课多以公共课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形势严峻。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维护经济和社会的良好发展。大学生创业是大势所趋。本文对利用众筹构建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进行几点思考。  关键词:众筹;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  作为一个充满创新精神以及具备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大学生成为目前创业的主体。但是因为很多因素的阻碍,大学生创业并没能顺利进行,融资难成为创业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 
期刊
摘 要:在国内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峻。青年教师在协助研究生导师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青年教师;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数量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录取人数的增加客观上带来了生源质量的下降,研究生教育也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进行转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新闻传播类专业实习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确定实习教学目标、设置实习教学内容、改革实习教学方法、搭建实习教学平台等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新闻传播类专业实习教学效果进行探讨,为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闻传播;专业;实习;改革  新闻传播类专业包括广告学、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等,都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学习了基础理论之后,需要设置相应的
期刊
摘 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巨大挑战。本文剖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从教育观念、教育体系和培养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能力;开发;培养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本科人才培养也先后经历了通才、专门人才、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演变。新世纪,随着创新型国家概念的提出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事
期刊
摘 要: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和特长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便进行分层教学,仍然存在不足。所以,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动态的“弹性提升”,即根据当堂课学生的临场发挥随时变更任务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成为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弹性提升  一、“弹性提升教学法”概述  “弹性提升教学法”是在“分层教学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其运动
期刊
新课标要求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实施创新教育。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渠道。而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仅靠常规的课堂教学难以如愿,因此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法、教法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做法如下。  一、变“一般——特殊”的演绎式教学为“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  教学模式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还直接影响学生创造
期刊
本文主要从备课技巧、备课思维、创新备课、学生备课等方面,阐述教师该如何备好小学数学课。作为数学教师,一方面对教材的掌握既要广、又要专;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了解既要全、又要细。教师只有认真钻研课本,及时反馈学生信息,研究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才能“游刃有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备好每一堂课,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  一、备课不是简单地写教案,而是教师的“台下十年功”  很多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把教
期刊
历史是一门生活味道浓厚的课程,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品味出历史的生活味道。“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极高的价值。  一、“说史”——品尝历史生活味道的舌头  “生活决定教育”。在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生活滋养出“说史”这种教育方式。曾经遍布街市的说书场、唱书场以及说唱话本,将一个个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