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针对蒙元文化影响下的特色城市建设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蒙元文化的内涵、文化与城市建设的相关性,并对内蒙古城市建设中对蒙元文化的创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蒙元文化;特色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协调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应从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建设起来的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加以保护和发展,蒙元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彰显地区民族特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1]。
1 蒙元文化的内涵
人类历史上,蒙古民族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疆域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有力地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极富传奇色彩。蒙元文化以展现蒙元时期蒙古民族文化为内容,是成吉思汗在他统一蒙古语族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的伟大事业中留下的历史足迹。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边塞文化的聚集、融合、传承和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德国学者威尔斯说:“在历史的进程中,蒙古人依仗力量和智慧可能改造过自身的生存环境即创造文化价值景观。”确实,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蒙古族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至今犹存的独特的社会文化风貌。当然,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化,都不能是孤立的,都是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的。而蒙古族所创造的独具草原特色的文化提示着他对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贡献[2]。
2文化与城市建设的相关性
关于城市文化,首先应理解“文化”这个关键词的释义,不同学科基于不同的视角而对文化有不同的释义,但总的来看,对文化的解释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种:一是广义的文化,这几乎囊括了人类整个社会生活;二是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城市学科体系里的文化,不是单指某一特定城市的文化教育设施、人的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具体的文化形象,而是包括了某特定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所形成的整体,具有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哲学内涵。城市文化自城市诞生之日起,便在原有基础上经过长期地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直至形成今日的客观存在,因而具有排他性、惟一性、标志性等特征,使城市具有独特性。
城市建设作为人类参与城市发展的一种手段,时时刻刻都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而又时时刻刻反作用于城市文化,因此,城市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视为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积极互动过程表现为城市建设塑造出符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消极互动过程的结果是城市建设湮灭了代表城市文化的历史街区。写有不止一种语言的街道标志,表露了对多元文化和少数派权利的不同看法。普通市民相互打交道的方式以及他们与外来者打交道的方式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在这些方面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都是巨大的。现在,城市规划、楼房和建筑对城市风尚和其居民反思生活的方式的塑造是有限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城市风尚的更广泛的语境中,人们是能被他们的城市环境塑造的。城市负载的风尚也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评价。可见,只有当城市摆脱物质匮乏之后才能鼓动公众投身于创造或培育一种城市精神风尚。
3内蒙古城市建设中对蒙元文化的创新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现已成为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除传统的民族用品工业、轻纺工业外,制糖、卷烟、乳品、医药、化工、冶金、电力、建筑材料等工业都已形成较大规模。涌现出了仕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呼和浩特市卷烟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呼和浩特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乳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文明遐迩的“乳都”。
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各主要交通干道(机场路、东风路、海拉尔路、中山路等)已重新扩路,修缮和绿化新华广场、街心花园,正在实现“现代化首府城市”的建设目标。不论哪个季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掩映在飞红流翠之中,使呼和浩特成为名符其实的“青色之城”。呼和浩特道路设施建设、环卫绿化、城区改造突飞猛进。已形成了以中山路、锡林路、新华大街和鼓楼立交桥为中心的城市交通主轴线,配以东西向和南北向的 16 条主干道,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城市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园林绿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市区园林绿化面积2 318 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 2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6.2 平方米。
呼和浩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与统领作用得同时,通过经济的预测和土地使用判断,在原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目标和发展可能性,提出详尽的土地使用规划建议和技术经济指标,强化未来土地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近年来,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呼和浩特市市委、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呼和浩特市的重点,努力使之成为呼和浩特市新的支柱产业,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基本改善,旅游企业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得到提升。现在又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已开工建设:将蒙古族风情、历史文化、秀美的草原风光和现代旅游相结合的蒙古风情园;使呼和浩特市北方城市冬季旅游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乌素图大型滑雪场;拥有现代功能,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尔夫球场;人称“塞外西湖”的哈素海;而汇集了世界名亭和历代古币且环境优美的和林南山公园已向游人开放。
在追求现代的过程中,片面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是在藐视过去迷信今天,结果是标志性建筑建成之日,就是城市原有特色消失之时,最终落得千城一面的境地,必须对原来理论体系和方法重新加以审视。我国改革开放后将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然而这种动力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历史底蕴的破坏力。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4结论
总之,事实上现在呼和浩特市保存的传统建筑并不是非常多,我们不仅要保存‘点’,更要保存‘面’。这需要我们未来的努力。现在真正能够做的就是把城的‘神’保留下來,建筑虽然是现代的建筑,但只要有传统的理念在里面,就不会失去地方文脉与民族精神的传承。这些才是是城市的生命和活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苏继会,权薇.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72- 375.
[2] 谢增寿.城市以文化论输赢———论西部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J].中华文化论坛,2002(3):5- 7.
关键词:蒙元文化;特色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协调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应从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建设起来的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加以保护和发展,蒙元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彰显地区民族特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1]。
1 蒙元文化的内涵
人类历史上,蒙古民族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疆域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有力地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极富传奇色彩。蒙元文化以展现蒙元时期蒙古民族文化为内容,是成吉思汗在他统一蒙古语族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的伟大事业中留下的历史足迹。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边塞文化的聚集、融合、传承和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德国学者威尔斯说:“在历史的进程中,蒙古人依仗力量和智慧可能改造过自身的生存环境即创造文化价值景观。”确实,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蒙古族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至今犹存的独特的社会文化风貌。当然,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化,都不能是孤立的,都是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的。而蒙古族所创造的独具草原特色的文化提示着他对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贡献[2]。
2文化与城市建设的相关性
关于城市文化,首先应理解“文化”这个关键词的释义,不同学科基于不同的视角而对文化有不同的释义,但总的来看,对文化的解释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种:一是广义的文化,这几乎囊括了人类整个社会生活;二是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城市学科体系里的文化,不是单指某一特定城市的文化教育设施、人的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具体的文化形象,而是包括了某特定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所形成的整体,具有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哲学内涵。城市文化自城市诞生之日起,便在原有基础上经过长期地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直至形成今日的客观存在,因而具有排他性、惟一性、标志性等特征,使城市具有独特性。
城市建设作为人类参与城市发展的一种手段,时时刻刻都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而又时时刻刻反作用于城市文化,因此,城市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视为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积极互动过程表现为城市建设塑造出符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消极互动过程的结果是城市建设湮灭了代表城市文化的历史街区。写有不止一种语言的街道标志,表露了对多元文化和少数派权利的不同看法。普通市民相互打交道的方式以及他们与外来者打交道的方式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在这些方面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都是巨大的。现在,城市规划、楼房和建筑对城市风尚和其居民反思生活的方式的塑造是有限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城市风尚的更广泛的语境中,人们是能被他们的城市环境塑造的。城市负载的风尚也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评价。可见,只有当城市摆脱物质匮乏之后才能鼓动公众投身于创造或培育一种城市精神风尚。
3内蒙古城市建设中对蒙元文化的创新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现已成为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除传统的民族用品工业、轻纺工业外,制糖、卷烟、乳品、医药、化工、冶金、电力、建筑材料等工业都已形成较大规模。涌现出了仕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呼和浩特市卷烟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呼和浩特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乳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文明遐迩的“乳都”。
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各主要交通干道(机场路、东风路、海拉尔路、中山路等)已重新扩路,修缮和绿化新华广场、街心花园,正在实现“现代化首府城市”的建设目标。不论哪个季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掩映在飞红流翠之中,使呼和浩特成为名符其实的“青色之城”。呼和浩特道路设施建设、环卫绿化、城区改造突飞猛进。已形成了以中山路、锡林路、新华大街和鼓楼立交桥为中心的城市交通主轴线,配以东西向和南北向的 16 条主干道,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城市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园林绿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市区园林绿化面积2 318 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 2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6.2 平方米。
呼和浩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与统领作用得同时,通过经济的预测和土地使用判断,在原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目标和发展可能性,提出详尽的土地使用规划建议和技术经济指标,强化未来土地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近年来,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呼和浩特市市委、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呼和浩特市的重点,努力使之成为呼和浩特市新的支柱产业,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基本改善,旅游企业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得到提升。现在又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已开工建设:将蒙古族风情、历史文化、秀美的草原风光和现代旅游相结合的蒙古风情园;使呼和浩特市北方城市冬季旅游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乌素图大型滑雪场;拥有现代功能,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尔夫球场;人称“塞外西湖”的哈素海;而汇集了世界名亭和历代古币且环境优美的和林南山公园已向游人开放。
在追求现代的过程中,片面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是在藐视过去迷信今天,结果是标志性建筑建成之日,就是城市原有特色消失之时,最终落得千城一面的境地,必须对原来理论体系和方法重新加以审视。我国改革开放后将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然而这种动力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历史底蕴的破坏力。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4结论
总之,事实上现在呼和浩特市保存的传统建筑并不是非常多,我们不仅要保存‘点’,更要保存‘面’。这需要我们未来的努力。现在真正能够做的就是把城的‘神’保留下來,建筑虽然是现代的建筑,但只要有传统的理念在里面,就不会失去地方文脉与民族精神的传承。这些才是是城市的生命和活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苏继会,权薇.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72- 375.
[2] 谢增寿.城市以文化论输赢———论西部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J].中华文化论坛,2002(3):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