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中怎样选择“有结构的材料”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越来越发现探究材料对于科学探究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究材料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体验科学
  价值、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资源。
  一.什么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的材料”
  在探索《空气在哪里》时,可选用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塑料袋、气球等材料来进行“空气在哪里”的探究。教师可以提供以下典型而有结构的材料来达到学生自行探究的目的,环节可设计为:1、用塑料袋(气球)来做“捉”空气;2、用感官来感知空气并描述(看、闻、尝、摸……);3]选择砖块来设疑,砖块里有没有空气(实心的固体中是否有空气);4、探究一些简单表面有孔的物体海绵、蛋糕……是否有空气;5、探究表面看似无孔的物体如木头、粉笔……是否有空气;6、辣椒中有没有空气等环节。经过层层的抽丝拨茧,最终使学生理解空气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只要有空间空气都会钻进去的。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教师通过提供“空气在哪里的‘有结构材料’”,使材料不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又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从而实现高效探究“空气在哪里”的命题。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选择“有结构的材料”
   “有结构的材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思考,能提升科学概念反映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有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完整的形象,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如果我们对影响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结构材料”进行了“优化”,那么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学习的能动性,科学素养的内化度,以此为标志指向的课堂教学效益将会提高,其中的所谓“优化”,主要包括设计、选择、重组、控制、呈现、调节等。那么如何让这种指向更有效,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则是关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研究也表明,材料的选择一旦脱离学生的生活,一会分散学生探究的注意力;二可能会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三是这些材料学生不易找到。因此,我认为“有结构的材料”选择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实施:
  (一) 从学生身边的物品中选择。有句话说得好:“瓶瓶罐罐做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小学科学要求孩子们在身边的物品中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其实在我们身边好多材料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细细地研究一下,就会出现好多很好的“有结构的材料”。
  如我在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些性质中,选取学生熟悉的乒乓球,并把乒乓球按瘪,其中还有破的,这就使这种材料变得有结构了。又比如气球,它是许多课中都能用的。如“空气热胀冷缩”、“弹力”、“大气压力”等研究中都能把它用上去。气球是个宝,就看你会不会用。气球不仅便宜,而且对学生而言都有直接经验。我在课堂教学探索气球反冲时,就可以使气球指定方向地反冲出去。在探索空气热胀冷缩的科学活动中,把气球套在一个空瓶口上,把空瓶加热和冷却气球体积随之变大或缩小。所以我们要设计身边的物品为“有结构的材料”,那么教学会变得更“简单”。
  (二) 从学生周围的环境中选择。《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多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材料的选择如果从学生周围的环境入手,更易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内涵,这些材料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当我们从最周围的材料入手时,同时也给学生一种启示:科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熟悉的周围环境中,只要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
  (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教学也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在学生经验范围内选择。《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探究目标中指出:“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应尽可能贴近学生,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是游离于学生经验范围内的。这样的材料才能“挑逗”学生,便于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探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提问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以期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科学;提问艺术;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促进学生思想,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可用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一条纽带。课堂提问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如何运用这一手段既是一门科
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化学复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课型,习题讲评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三学生复习的效果,经过在高三多年的实践,我总结了习题讲评课的分段式教学,第一段学生独立
摘要:本文从学习环境、课堂规范、网络道德教育和教学情境这四个方面介绍了德育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几点做法。  关键字: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教学    一、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缺失  当前,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德育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德育教育以单纯的说教为主,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即以教师为主体,一味强调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
推广性能是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在介绍一种权值光滑BP算法和特殊的复合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光滑权值的复合网络
摘要:合作应该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具备的意识与基本素养。合作学习如今已是国内外各所学校的广泛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明确分工又互相协作的方式,一起完成学习上的任务,最终取得集体成功的一种教学方式。今天主要是来分析一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价值体现所在。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思维拓展价值教学     合作是指一种群体活动,在群体活动中,每个成员分工明确却又互相帮助
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以我校学生情况分析,我认为农村中学搞实验教学应有所不同,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拥有自己的硬件设施,但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如:缺少一般实验器材,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等等,决定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应有自己的特点,应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在农村学校中实施物理实验教学,做为一名物理教师
期刊
摘要:新课程要求生物教学应坚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互动为主线的原则。构建生物高效课堂,要做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以此不断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自主探究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终身谈论的话题。教学内容与对象不同,方法各异,效果也不同。经过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笔者对高效课堂
伴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它已逐步在教学中发挥作用。随着计算机自身性能的提高,其可以被教学应用的功能越来越多,尤其在物体动态演示、微观宏观变化规律演示、教与学良好的交互性、简单方便地操纵视听设备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它优越的多媒体特性。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计算机无疑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人们的教育面
期刊
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化学生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系统而牢固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应掌握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讲课清楚  1、概念清楚。化学概念是化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每一个概念,都有具体的内容和使用范围,概念教学至关重要。因此,①注意概念的意义;②重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③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