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如同陷入重围的孤军,左冲右突,却并没有撕开突破口溃围,从而走向更开阔的地带。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总觉得主要原因是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惧怕作文这一心理现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最根本的原因首先是觉得“没啥可写”。其次是有了内容不懂表达。正因如此,学生感到作文难,从而产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如果能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素材让他们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不但不会怕作文,而且会喜欢作文的。所以,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变“怕”作文为“乐”作文,让学生从不喜欢作文到喜欢作文并爱好作文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的倾向。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让学生作文成功的环境。
1.1.1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我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这样一来,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故作高深。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1.1.2不要求全责备。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使经典之作。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当然应该指出问题所在,并指出问题之后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应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
1.1.3要学会欣赏。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表扬是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
1.1.4评语要恰如其分,富有个性。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血,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羡慕身边有文章发表的人,如果千辛万苦创作出来的作文,得到的是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评语,学生就会觉得劳而无功、无所适从,学生对写作的亲近感、热情就会在一次次“外行人”的空洞指导下逐渐消失,甚至走向逆反。
1.2触动学生的写作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是可以自发的,也可以是由外界引起的。如何触动学生的写作动机呢?
1.2.1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课堂是学生的主要阵地,他们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因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游览、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劳动等,指导学生组成各类兴趣小组,如科技制作、摄影、美术、音乐、民俗等,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变化,体验世间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战争风云”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1.2.2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①教师要努力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不能将写作局限于一种文体或特定的要求中,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应用性强的文字,如消息新闻、对联谜语、知识小品、故事新编、文章赏析、打油诗、顺口溜等,一则使学生有话可写,二则联系了生活,达到了作文的功利性目的。②教师要根据现实生活的需求,及时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如学校举行文体活动,可组织学生创作开幕词、闭幕词、出简报、写新闻报道;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积极撰写稿件,组织投稿。③教师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练笔的空间。如:让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随时进行作文练笔。随笔本上的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让学生将当天、本周、近段时间内自己感触较深的人或事写下来,并持之以恒。
2.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的素质
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学会观察:作文离不开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练习写作的前提。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功夫在平常。平常多留心周边的人和事,然而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而将精力集中在“怎样写”的指导上,因而学生常常只得编造,假话连篇。其时身边的大自然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随时都能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繁花似锦的原野可以让我们美不胜收;傲立风霜的腊梅可以让我们懂得坚强;如火如荼的工地让我们感到他们辛勤的奉献,看到热腾腾的晚餐感到母爱的无私。如果学生平时都能在生活中留心去观察,写作文时就不会那么冥思苦想了,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总之,善于观察,善于从平时生活中积累素材,作文还愁无话可说吗?写作时,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自然也就溢于字里行间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2.2读书笔记:除了注意生活观察外,还需留心生活经验的积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笔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作家都是在记笔记、写日记中成长起来的。“惟勤读而务为文自工”这就是欧阳修的写作经验,一篇作文成功与否,并不只在于考场的发挥如何,主要的还是作者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真实的生活积累。由此可见平时材料的积累也很关键。平时写作好比是捡柴,等柴火多了,只要有点火星就能燃烧起来。因而无论课内外,都要主动去练笔,将来这笔记就可成为自己积累素材的原始仓库,成为自己以后的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而平时要以生活为写作源泉,自觉认识生活,挖掘生活,从而用笔来反映生活。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很重要。良好的写作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们组织学生每周三次做好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厚积而薄发。在读书笔记方面笔者认为:初一年级主要是摘抄时文、美文中的一些优美片段;初二则侧重于一些读书心得和模仿习作训练;初三主要是收集名人名言、名人事例、谚语警名和学习表达观点。因此做读书笔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可忽视这一点。
2.3仿写训练: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吸收前人的成果,并创造性地将前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有些学生拿到了文题后迟迟下不了笔,是因为不知如何表达,即使写出来也言不由衷,词不达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结合学过的一些经典范文,指导学生如何领会写作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练写,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思路。其实有许多作家之所以能在文学上有一番成就,就是仿写成名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文风。我们主要做以下三方面的探讨:一是仿其文,许多文章中颂扬母爱,珍惜友情都是写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可引导学生练写类似作文主旨。如《羚羊木雕》对友情的珍惜,我们让学生以《我的同学》为题写出你身边同学的个性特点。二是仿其路,则是模仿其思路、文章结构等,三仿其法,就是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如学习了《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让学生学习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能借自然界中的自然景物表达自己某种感情、志向和抱负。
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可使学生学会表达,从写作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并在仿写过程中,摹中有创,创中有摹,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语言,这对于初写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2.4课堂强化: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在思想上能给人深刻的启迪,在语言表达上也给初学者以熏陶。因而在学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可作一些课外写作的延伸练习。这种训练是在造句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他符合现代新课改的理念,课堂内涵得到了丰富,同时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形成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主要原则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有利于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并能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感受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循序渐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作文教学方法多种,不拘一格,笔者需要更进一步去探索、研究,摸出新路子来。
收稿日期:2008-09-04
1.让学生变“怕”作文为“乐”作文,让学生从不喜欢作文到喜欢作文并爱好作文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的倾向。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让学生作文成功的环境。
1.1.1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我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这样一来,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故作高深。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1.1.2不要求全责备。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使经典之作。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当然应该指出问题所在,并指出问题之后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应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
1.1.3要学会欣赏。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表扬是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
1.1.4评语要恰如其分,富有个性。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血,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羡慕身边有文章发表的人,如果千辛万苦创作出来的作文,得到的是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评语,学生就会觉得劳而无功、无所适从,学生对写作的亲近感、热情就会在一次次“外行人”的空洞指导下逐渐消失,甚至走向逆反。
1.2触动学生的写作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是可以自发的,也可以是由外界引起的。如何触动学生的写作动机呢?
1.2.1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课堂是学生的主要阵地,他们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因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游览、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劳动等,指导学生组成各类兴趣小组,如科技制作、摄影、美术、音乐、民俗等,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变化,体验世间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战争风云”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1.2.2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①教师要努力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不能将写作局限于一种文体或特定的要求中,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应用性强的文字,如消息新闻、对联谜语、知识小品、故事新编、文章赏析、打油诗、顺口溜等,一则使学生有话可写,二则联系了生活,达到了作文的功利性目的。②教师要根据现实生活的需求,及时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如学校举行文体活动,可组织学生创作开幕词、闭幕词、出简报、写新闻报道;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积极撰写稿件,组织投稿。③教师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练笔的空间。如:让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随时进行作文练笔。随笔本上的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让学生将当天、本周、近段时间内自己感触较深的人或事写下来,并持之以恒。
2.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的素质
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学会观察:作文离不开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练习写作的前提。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功夫在平常。平常多留心周边的人和事,然而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而将精力集中在“怎样写”的指导上,因而学生常常只得编造,假话连篇。其时身边的大自然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随时都能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繁花似锦的原野可以让我们美不胜收;傲立风霜的腊梅可以让我们懂得坚强;如火如荼的工地让我们感到他们辛勤的奉献,看到热腾腾的晚餐感到母爱的无私。如果学生平时都能在生活中留心去观察,写作文时就不会那么冥思苦想了,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总之,善于观察,善于从平时生活中积累素材,作文还愁无话可说吗?写作时,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自然也就溢于字里行间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2.2读书笔记:除了注意生活观察外,还需留心生活经验的积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笔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作家都是在记笔记、写日记中成长起来的。“惟勤读而务为文自工”这就是欧阳修的写作经验,一篇作文成功与否,并不只在于考场的发挥如何,主要的还是作者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真实的生活积累。由此可见平时材料的积累也很关键。平时写作好比是捡柴,等柴火多了,只要有点火星就能燃烧起来。因而无论课内外,都要主动去练笔,将来这笔记就可成为自己积累素材的原始仓库,成为自己以后的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而平时要以生活为写作源泉,自觉认识生活,挖掘生活,从而用笔来反映生活。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很重要。良好的写作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们组织学生每周三次做好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厚积而薄发。在读书笔记方面笔者认为:初一年级主要是摘抄时文、美文中的一些优美片段;初二则侧重于一些读书心得和模仿习作训练;初三主要是收集名人名言、名人事例、谚语警名和学习表达观点。因此做读书笔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可忽视这一点。
2.3仿写训练: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吸收前人的成果,并创造性地将前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有些学生拿到了文题后迟迟下不了笔,是因为不知如何表达,即使写出来也言不由衷,词不达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结合学过的一些经典范文,指导学生如何领会写作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练写,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思路。其实有许多作家之所以能在文学上有一番成就,就是仿写成名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文风。我们主要做以下三方面的探讨:一是仿其文,许多文章中颂扬母爱,珍惜友情都是写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可引导学生练写类似作文主旨。如《羚羊木雕》对友情的珍惜,我们让学生以《我的同学》为题写出你身边同学的个性特点。二是仿其路,则是模仿其思路、文章结构等,三仿其法,就是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如学习了《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让学生学习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能借自然界中的自然景物表达自己某种感情、志向和抱负。
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可使学生学会表达,从写作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并在仿写过程中,摹中有创,创中有摹,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语言,这对于初写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2.4课堂强化: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在思想上能给人深刻的启迪,在语言表达上也给初学者以熏陶。因而在学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可作一些课外写作的延伸练习。这种训练是在造句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他符合现代新课改的理念,课堂内涵得到了丰富,同时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形成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主要原则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有利于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并能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感受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循序渐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作文教学方法多种,不拘一格,笔者需要更进一步去探索、研究,摸出新路子来。
收稿日期:200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