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节俭思想的现实意义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agong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人口整体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应该是一个共同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先决条件。节约本来就是全人类的美德,但对于中国来说,“节约”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中华民族素有节俭的传统美德。崇俭抑奢历来是人们奉行的行为准则,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无数先贤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这一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以前在“中国地大物博”的高调下,造成了对“节俭”的疏忽。现在,我们终于触及了忽视它的恶果。现实与理智教会了人们客观地对待“地大物博”,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更是一种进步。在全国人民奔向21世纪的今天,节俭的思想尤其显得重要。所以我们应当认真地发掘一下传统文化中的节俭思想,使之重放异彩,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服务。
  节俭和消费总是并行的。消费问题始终与人类发展休息相关。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崇俭黜奢”总是中华民族消费观的主导思想。今天我们要想从中吸取节俭的智慧,就必须到老子思想中去获取营养。
  《老子》一书短短五千言 ,却像一个庞大的宝藏蕴含着丰富的消费哲理。老子的消费伦理价值指向在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无疑是一副医治私欲膨胀和消费畸形的良药。崇尚节俭是老子的基本消费理念。“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治人事天,莫若啬”。俭与啬各有各的标准和界限,但在消费领域中二者都包含着节俭、少消费的意思。
  一、“俭”是“道”的外延。
  首先,“俭”是“道”的必然要求.“道”是老子哲学的基本范畴,其消费伦理思想就是以“道”为主导的。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 ,根据老子的“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这一重要命题,可以知道离开“道”就无法解读老子的思想。“道”生育万物的过程并不是凭空的,它以“自然”为存在与运行的法则。“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自然”就是自然而然,是本来如此,不含有任何造作与矫饰,对立面就是“他然”。道的价值和本性就在于“自然”。
  老子认为,达到“自然”根本路径在于“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随意“妄为”,不蛮横干预。因为“道”本身就是在“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因、无为过程中育化万物的。
  道既生“万物”,也生生命。所以人的生命也必定体现着“道”的本性。道的本性在于无为、自然、无欲 (“道恒无欲”) ,其核心是“朴”、"真”。“道常无名 ,朴”“敦兮其若朴”。“朴”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人性之“朴”是指人的本然状态,真纯质朴,无矫饰无贪欲。人的本性在老子那里被称为“朴”、“真”。这种“自然”“无为”的宇宙观和“真”、“朴”的人性思想 ,决定了在消费领域中,老子的主张就是节俭 ,就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返朴归真”。
  二、消费与人性的关系。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只有守住或恢复本性之“ 朴”的人,才是自然率真的人,才不会丧失本性或迷失自我。法自然是老子尚俭消费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万物无为自化,生生不息,体现了“道”的精神。人应该取法自然,“无为”处世,不为物惑,去奢从俭。否则, 只会导致人心迷失和社会混乱。现实中人的贪欲与不满足而常使人偏离、违背自然的本真状态。所以人类需要有一个“返朴归真”的过程。老子认为生命的目的不在于占有和挥霍多少物质财富,而是遵循一种自然、宁静、自由的生活理念。这就需要加强修养,以真朴的本性去充实自己的生命,并通过这种内在精神原动力,由内到外地调节人与自我、人与消费活动的关系。
  三、“尚俭”的社会效应。
  我国古代把节俭视作传统美德中的一枚奇葩,溢美之辞比比皆是。《左传》指出“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如上述,节俭既然与人性与“朴”、“真” 联系得那么紧,那么“崇俭”必是大德。因为它使人寡欲,一切美好的德行皆由节俭而来;而奢侈是大恶 ,因为它使人滋生贪欲,所有的恶行都由奢侈发端。中國历史上众多贪官的下场就是很好的例证。
  一方面,对个人来讲“俭”可以养生、长寿,反之, 则遗患无穷。老子指出“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 ,动之死地 ,亦十有三。夫何故 ? 以其生生之厚。” 人之所以不能长寿的关键原因,在于肆情于声色犬马,这种以欲心来支配身体机能的运行是不合乎“道”的。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从个体层面来讲,物欲的节制可以使人集中精力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奢侈和贪欲则易使人的生理、心理机制失去平衡。“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来讲,“俭”可以保持安定,优化道德风尚。“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统治阶级生活上恬淡敛欲,物质财富的占有量自然就减少,也就不会绞尽脑汁地搜刮民脂民膏,人民的生活负担就会相对减轻,百姓就会安居乐业。“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追求无止境的欲望,不可能获得心境平和。“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对于外部财物,最好的办法是适可而止。“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止”是对贪求行为的节制,“知足”则是对无限贪求欲心的制止,这是心理上的。如能内心知足,就像内服中药,由内到外地去节制人为的欲望,自然不会再劳心伤神地去贪,只有知足才能彻底止人为之欲;如果只有外在的知止,而无内心的知足,则像外敷膏药,这种知止必然是暂时的,是被动的而非自愿的,是为了避祸才做的,因此,一有机会仍会滋生贪念。只有内心能知足,才会彻底止欲,不再贪求。故“知足者富”,“知足之足 , 常足也”,只有内心知足的人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从君主到老百姓,人人都富有人人皆幸福,社会焉能不和谐?
  最后,老子认为“节欲”不是“绝欲”,并非不消费。他提出“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寡”的程度是以“实其腹”为限。老子并不主张根绝人的所有欲望,他肯定人的基本的、生理的自然欲望,这是人的生存欲望;否定、排斥的是人为的欲望,这是享受性的欲望。“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圣人也是有欲望的,但其欲望在于不欲,即不欲望“难得之货”。虽然人的一切行为都已被社会化,人的消费行为也不可能是纯粹的自然欲望的消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判定哪一种消费是积极的、合乎自然的消费,哪一种消费是不必要的、享乐性的消极消费。违背人性自然的、过多欲念的人为之欲是老子所反对的。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都已经超出了自然的限度,生态危机已经给人类的生存蒙上了阴影。而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是问题重重,往日的“地大物博”实在经不起推敲,节俭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选择的生活方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建设节约型社会,更是事关重大,刻不容缓。今天,力行节俭,创建节约型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内在要求。创建节约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其他文献
摘要: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思想引领和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也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平台。本文重点研究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的路径,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红色文化的基本理论,传承红色文化的时代背景,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党的建设;红色教育;传承发展  当今世界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成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是提
期刊
摘要:不论播讲什么体裁的作品,语言节奏都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技巧,它是播讲稿件时的一种规律性的变化,如有起有伏、有快有慢、有轻有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抑扬顿挫”,掌握了语言节奏,播讲听起来才能更具韵律性、音乐性,使听者赏心悦“耳”。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运用语言节奏,便会使播讲造成或冗长拖沓,或漂浮不定之感,使听者顿觉疲惫或分散注意力,尤其是像评书这种体裁更需要播讲者熟练地掌握运用语言节奏技巧,才能牢牢抓住
期刊
摘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不断受到威胁,尤其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有毁灭的危险。因此,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避免中国由于长期抗战产生的军事消耗,继而引起经济崩溃,便主动的采取措施,将东部沿江沿海的工业实行内迁。其中,一大部分工业随即辗转迁到重庆。  关键词:抗战时期;工业内迁;重庆;原因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
期刊
摘要:五四运动经过了百年的历史,建国后党对“五四”话语的阐释主要经过四个阶段的演变。新中国成立后,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激发青年爱国热情;改革开放后,以促进国家现代化为主题,重构五四话语;新时期,五四纪念促使青年勇担“中国梦”,走在时代发展前沿。建国后党对五四的纪念活动体现着其对“五四”话语阐释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党;建国后;五四话语;阐释;历史演变  一、新中国成立后,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日渐发展进步,使得现代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更加智能化,带来的的是巨大的便利。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人工智能技术的长处也能在这一领域发挥到最大,才能提升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水平。本文针对电气自动化可控制系统中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运用做出分析探究,思考如何发挥人工智能的最大意义,为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带来创新式的改变。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人工智能
期刊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设计师的职业道德越来越少地被提及,甚至被物化。当代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同时应该肩负社会责任,其设计不仅应当针对个体,还应该对设计本身负责,也就是应当关注设计对整个社会及人们生存环境的影响。设计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性活动,本文从个体与设计师之间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设计师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设计师态度;设计行为;设计师责任  在设计越来越被看重的今天,强调设计的社会责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环节。当前在小学课程设置中,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实践生活联系紧密,我们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优良道德品质作为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道德健康和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道德与法治  教师团队应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努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道德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大批社交手机软件兴起,手机微信就是其中的一种。微信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使用高效便捷,极大拉近了社交距离,作为高职学生也不例外。本文首先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对微信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希望在强化告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微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微信已经发展成为现阶段应用范围最广的手机社交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在经济体制的转变之下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国内外形势高度复杂的背景之下,企业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加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政工队伍是否强大则关系到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加强现代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政工干部;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一、现代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发展现状
期刊
律师职业一样,伴随着国家民主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出现发展,是法律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当今社会,公众对于律师行业存在误解。本课题小组立足社会现状,以问卷和采访调查形式,综合法律职业从事者与社会大众的认知观点和态度,从社会实际出发,考察问题,力求弥合。  一、公众对律师职业内涵的误解  通过分析调查与文献数据,我们发现,公众对律师这一行业存在误解,对出庭律师的总体印象尤为不好,用宋丹丹女士的表述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