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8”的崇拜初探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社会对数字“8”的崇拜达到了惊人的、狂迷的程度。人们挑选电话号、车牌号、楼房号,为商品定价,交易时的讨价还价,都钟情于选“8”,媒体推波助澜,商家乘机炒作,拍卖所谓的吉祥号,凭空大获其利。人们在安排婚庆、乔迁,开工、竣工典礼和运动会开幕式等重要活动时,也挑选逢“8”的日子。总之,凡涉及数字,必以选“8”为宜、为吉、为佳,这就构成了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当然国民心理也能从中得到基本反映。
  从传统文化中搜索发现,中国古代崇尚的数字是“9”。9是数字中的最大者,《易经》以9为阳数,《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意为:都城的建造要作正方形,每边长九里,各有三个门。城中有纵横交错的道路各九条。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南面建宫殿,北面设市场。这一城市布局理论自古至今一直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布局规划和形式。最符合《考工记》设计思想的便是元大都。明清两代,北京城就是利用元大都原有的城市改建的,小至宫殿建筑的台阶廊柱的相关数字,大至帝王举行的仪式都与9或9的倍数紧密关联。《荆轲刺秦王》中写到秦王设九宾之礼接见荆轲,这是一种隆重的仪式。养生健身体操的动作,气功吐纳的节奏,都是9或9的倍数,孙悟空的72变,梁山好汉108将亦然。古人取名亦尚9,如唐代开元年间的名相、诗人张九龄,宋代理学家陆九渊,明代戏剧家王九思。后代的名人中如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九龙,今之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而8在传统文化中是受鄙视的,往往与贬义有关:乱七八糟、胡说八道、五花八门、八面玲珑、王八蛋、猪八戒……名字中含“八”的名人有哪些呢?有待方家考索。除非表排行时用八,如杜甫有首五言古诗《赠卫八处士》,刘长卿有七律诗《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据笔者观察考究,中国社会对“8”的喜爱,由来时间很短,是改革开放以来才产生的现象。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政策、地缘、侨胞等因素,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经济腾飞。随着以小家电为龙头的商品行销全国(即所谓的“广货北伐”)广东话无形之中代表着财富、成功、机遇、灵活,广东话及摹仿广东话开始流行,渐成时尚。而粤方言也是香港、澳门同胞的主要交际工具,其发音与普通话差距最大,将“8”读为“发”,一些相声演员曾据此编段子逗乐搞笑。“8”谐音“发”,意为发财、发达、发展,为的是讨个好口彩,图个吉利,反映了人们对发财致富的强烈渴望,使社会对“8”的喜欢空前兴盛,成为蔚为大观的文化风景,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以至于由“8”殃及环保的事情最终发生。
  “发菜”是一种野生藻类植物,主要分布于西部宁夏、青海、甘肃、内蒙古的荒漠、半荒漠的草原、山坡,因形似人的头发(头发的“发”在普通话中应读去声而不读阴平调)而得名,纤细如发丝,俗称“头发菜”,因与“发财”同音而俏销一时,价格飙升,发菜炖猪蹄被解释为具有“发财到手”的寓意而倍受食客青睐,身价陡增。旺盛的需求催生了畸形的发菜市场,每年有10余万农牧民进入内蒙古阿拉善草原搂发菜,而滥搂发菜给草原带来了灭顶之灾,导致草原荒漠化加剧。据专家测算,搂0.5公斤发菜起码要破坏20亩草原,每年被破坏的草原达1.95亿亩。植被破坏、气候干燥,导致沙尘暴一再产生。国务院于2000年下发了《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国唯一的发菜市场——宁夏同心县发菜市场被关闭。因发菜而破坏了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惊动了国务院,这不能不说是“8”惹的祸!一种空洞虚无的图吉心态严重地破坏了西北生态环境,其威力委实不小。
  由此现象而深加探究,可以引发出诸多思考:
  一、经济强势地区在文化传播方面占据优势地位。本来普通话水平不佳的广东地区,竟然带动全国人民纷纷崇拜“8”,古今中外不乏类似的例子,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诸子散文中有大量寓言,被讽刺为愚蠢可笑的均为失败的东方诸国:“守株待兔”言宋,“郑人买履”言郑,“刻舟求剑”言楚,“滥竽充数”言齐,“邯郸学步”讽燕,“东施效颦”刺越……而强大的胜利者秦拥有话语权,那么多的寓言故事竟没有讽刺秦的。从当今世界来看,学英语的人如此多,还不是源于美国经济的强大?
  二、国人的盲从心理根深蒂固。当一种现象出现时,有些人不是从理性上深入思考和探究,而是人云亦云。因为“9.18”谐音“就要发”,于是不少人专挑这一天开张店铺、举办婚宴。但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1931年9月18日,日寇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罪恶战争,我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9.18”成了永远警示我中华民族的国耻日!无独有偶,1856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造成中华文化的空前浩劫,成为民族史上无法抹去的伤痕。这是两个血淋林的奇耻大辱的日子,“发”在哪里?再以多事之秋的1976年来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举国哀痛。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百万人口的华北重镇唐山被夷为平地,伤亡数十万人!可见“8”与“吉祥”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谐音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爱听喜庆吉利的话,嫌恶不吉祥的音节,貌似趋吉避凶,实则牵强附会。当“8”因谐音“发”而大受崇奉时,据说4因谐“死”,7因谐“气”连遭冷遇,甚至2003年10月14日杨利伟驾神舟五号飞太空,事前有人建议修改时间,理由是14谐音“失事”,虽是善意,却显得可笑。
  (方尚强,陕西省延安市河庄坪长庆七中)
其他文献
摘要:文学语言创造了一个审美乌托邦,使主体丧失自我和对象意识。广告充分地利用文学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优势,追求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广告中文学语言的语音美主要表现在:追求文学语言的语音常规美、追求文学语言语音的变异美。  关键词:文学语言 广告 音乐美    文学语言创造了一个审美乌托邦,使主体丧失自我和对象意识。文学语言所呈现的世界,是超越现实主客二分,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意象。文学语言继承原始语言的
期刊
有价值的作品是经得起主题、形式与炼词方面的探讨的。朱自清先生是我们公认的散文大家,其语言的精美与清丽历来被人称道。朱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语言优美,意味醇厚,其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句子与词语。本文就拟对《荷塘月色》中带“一”字的句子作点赏析。  文中的“一”字句如下:  (1)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2)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3)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期刊
王志,1965年生于湖南衡阳,1982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1986年7月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该校文艺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同年分配到湖南电视台,期间曾到郴州地区电视台和深圳有线电视台工作。1994年2月进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节目中任记者和主持人,1996年2月任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和主持人,2002年赴英国留学,同年5月开始筹建《面对面》栏目,2003年考入北京广播学
期刊
摘要:程度副词修饰状态形容词这一原本不合语法的用法,在近年广泛存在。语言的动态发展将其从潜在的语言世界带入显性的语言世界,使其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工具,这是语言动态性的表现。本文从状态形容词的类别、“很+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功能以及这一结构的形成原因等方面对这一现象加以初步探讨。  关键词:状态形容词 “很” 程度值 “潜在” “显性”    引言  一般认为,现代汉语当中,状态形容词因其本身带有某些
期刊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佳句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不仅意蕴深远,而且在形式上也富于工整,体现出了对偶的特点。在汉语中,有许多这样的对偶句,它们已经在我国的语言文化中形成了一道绚丽的色彩,并体现出了其与汉民族心理的紧密联系。    一、关于对偶    对偶是汉语修辞中最具有形式美的一种格式,也是汉语音乐美的最高表现形式。关于什么是对偶,陈望道先生在《修
期刊
一、“差点儿P”的基本韵律结构    在“差一点+VP”句式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问题上,朱德熙(1980)认为:(1)企望之下,肯定形式的“差一点买着了”可理解为“没买着”,而否定形式“差一点没买着”即“买着了”;(2)不企望之下,肯定形式“差一点打破了”=“没打破”,而否定形式“差一点没打破”=“没打破”。  正如许多学者所认为的,“企望”说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如:  1.朱先生
期刊
一、引言    语用学源于哲学的逻辑学,最早由美国逻辑学家Charles W .Morris在其《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语用学发展迅猛,研究方向纷繁驳杂。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的一项研究成果,主要指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和Levinson的新格赖斯语用机制等语用原则。这些语用原则在英语交际中对人们语用能力的培养起一定的作用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
期刊
摘要:由于长期的接触以及平话区居民同时使用官话,永福官话和墉堡平话无论在话音演变规律还是语音结构系统方面都具备了许多相同的特征。但从历史来源来讲,平话和官话的性质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本文主要比较者者声韵调的特点,以考察其异同。
期刊
Excel是微软公司开发的表格数据处理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在方言数据处理中经常用到的有“排序”“查找”“求和”“复制”“剪切”“粘贴”“插入”“删除”等。  绥宁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历史沿革多变和多民族等原因导致绥宁方言的归属众说不一,或认为湘语(李蓝 1994),或认为西南官话(《湖南省汉语方言地图》 1960,1985),或认为赣语或土话(鲍厚星、颜森 1986,胡萍 2005)。为
期刊
一、引 言    外交部发言人及高级外交官需要代表本国就重大国际问题做出反应、发表看法、表明态度,在许多情况下,外交语言要求不能直截了当,而必须隐喻地、含蓄地运用模糊语言,其措词往往是委婉间接、留有余地的。本文试采用“2004年11月4日章启月就美总统大选结果等问题答记者问”作为语料来验证模糊策略的运用在外交辞令中发挥出巨大的功效作用。    二、模糊策略的理论框架    1965年,美国科学家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