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理论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前提,创新教育理论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主学习性方法,真正有兴趣地去学习;要不断丰富学生课堂阅读内容,不断扩大学生阅读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功能,增强学生自我角色意识。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自主学习兴趣角色意识
课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提高课堂阅读的实效性,毫无疑问,创新教育理念是提高实效性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课堂阅读效率,自主性学习、兴趣性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等方法则是不不可少的。以下拙就从提高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必要性和方法两个层面做一论析。
一、提高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必要性
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了从识字教学向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转换,从而转换为知识,理解运用的具体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他们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阅读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阅读不同材料获得各种有效信息,另外,阅读也为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提供了迅速有效的方法。但是,不论是传统的阅读教学还是新课改提倡的阅读创新教育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新时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推陈出新,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是时代赋予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任和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认识创新教育理念,把阅读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才能顺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体系,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在小学语文课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还往往停留在课文和篇章的理解和分析,以教师的引导为主,教师提问的问题和教学内容也基本上是固定的模式。教师让学生朗读并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答案往往相对固定,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只是在等待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阅读课堂也显得沉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阅读理解中设置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思维,不要把固定的理解方式和答案强加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有专家认为:“教师的经验和知识不完全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师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一定有明显的正误与优劣之分。在进入一个作品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也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活力的人,而不是一只等着填充的鸭子。教师以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所理解到的作品的意义,与作为学生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作为定论灌输给学生,强迫他们接受,而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等与文本主动对话,积极建构自己的意义,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灌输给他们。”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倡导自主提问式阅读方法,积极运用兴趣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在执教《搭石》时,询问学生:“大家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分别提问“什么说一排排搭石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为什么叫‘搭石’,而不叫‘踏石’?”“课文写了哪些看得见的美,写了哪些看不见的美?”刘老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体验,逐个解决。刘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既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也能找到指导学生深入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就会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主动去探究自己没有理解或没有读懂的地方,这比老师给出固定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会养成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后,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处理。对于那些比较简单,可以一、两句话解释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当场作答;对于那些和教学重点和主题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对于那些和本课内容没有太大关联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探讨和解决。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避免跑题。
其次,不断丰富学生课堂阅读内容,不断扩大学生阅读面。丰富阅读内容,并不是强调阅读的数量,也不要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和压力,要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学生的阅读素材多样化,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学会欣赏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朗读,培养一定的语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作品来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感受,让阅读成为丰富心灵、开阔眼界的重要方式。
再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功能,增强学生自我角色意识。小学生往往有着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优美的文字所展现出的一幅幅生动图景,可以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无数联想的水花。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到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和形象进行对话。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分角色表演等课堂活动,让学生模仿作品中各种角色的语气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角色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起来。
总之,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把阅读变成一种自主活动,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能够身临其境地进入到阅读情境中,与作者和文中形象进行心灵上的沟通,重在感悟和品味,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审美修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自主学习兴趣角色意识
课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提高课堂阅读的实效性,毫无疑问,创新教育理念是提高实效性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课堂阅读效率,自主性学习、兴趣性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等方法则是不不可少的。以下拙就从提高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必要性和方法两个层面做一论析。
一、提高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必要性
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了从识字教学向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转换,从而转换为知识,理解运用的具体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他们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阅读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阅读不同材料获得各种有效信息,另外,阅读也为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提供了迅速有效的方法。但是,不论是传统的阅读教学还是新课改提倡的阅读创新教育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新时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推陈出新,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是时代赋予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任和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认识创新教育理念,把阅读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才能顺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体系,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在小学语文课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还往往停留在课文和篇章的理解和分析,以教师的引导为主,教师提问的问题和教学内容也基本上是固定的模式。教师让学生朗读并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答案往往相对固定,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只是在等待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阅读课堂也显得沉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阅读理解中设置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思维,不要把固定的理解方式和答案强加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有专家认为:“教师的经验和知识不完全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师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一定有明显的正误与优劣之分。在进入一个作品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也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活力的人,而不是一只等着填充的鸭子。教师以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所理解到的作品的意义,与作为学生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作为定论灌输给学生,强迫他们接受,而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等与文本主动对话,积极建构自己的意义,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灌输给他们。”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倡导自主提问式阅读方法,积极运用兴趣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在执教《搭石》时,询问学生:“大家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分别提问“什么说一排排搭石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为什么叫‘搭石’,而不叫‘踏石’?”“课文写了哪些看得见的美,写了哪些看不见的美?”刘老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体验,逐个解决。刘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既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也能找到指导学生深入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就会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主动去探究自己没有理解或没有读懂的地方,这比老师给出固定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会养成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后,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处理。对于那些比较简单,可以一、两句话解释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当场作答;对于那些和教学重点和主题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对于那些和本课内容没有太大关联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探讨和解决。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避免跑题。
其次,不断丰富学生课堂阅读内容,不断扩大学生阅读面。丰富阅读内容,并不是强调阅读的数量,也不要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和压力,要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学生的阅读素材多样化,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学会欣赏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朗读,培养一定的语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作品来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感受,让阅读成为丰富心灵、开阔眼界的重要方式。
再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功能,增强学生自我角色意识。小学生往往有着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优美的文字所展现出的一幅幅生动图景,可以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无数联想的水花。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到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和形象进行对话。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分角色表演等课堂活动,让学生模仿作品中各种角色的语气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角色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起来。
总之,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把阅读变成一种自主活动,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能够身临其境地进入到阅读情境中,与作者和文中形象进行心灵上的沟通,重在感悟和品味,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审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