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等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风窗》2009.3.17
  力保“市场中国”
  恍惚间,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盛典已入旧年,新30年大幕渐起。在应对危机的繁忙中,在利益纷呈的喧嚣里,人们尚未如今日一般珍视中国的发展环境,尚未如今日一般需要凝聚民气、振奋精神、鼓舞信心。也只有站在前后30年的时间点上鉴往迎来,才能清醒地认识到呵护市场中国、建设市场中国的重要意义,而不局限于纾一时之困。
  力保“市场中国”,首先需要厘正的是对于“市场”的理解、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救市,或楼市或股市,或汽车或家电,通俗而直观地说,只是在挽救某个具体产品的销售市场。整个中国耗30年之力、集万民之功,务要成就的市场经济,绝不仅仅是这些个卖场规模的集合与销售数字的累计,也不仅仅是对外谈判时可以倚重的政治筹码;不是延缓诸多滞后领域改革的博弈成本,更不是对民生问题的甩包袱式处理。
  力保“市场中国”的主体,现实中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政府头上。政府更要检视自身行为的边界,自我提醒应具有随时准备功成身退的大智慧,为而不恃、居而不有,不因一时情势而疏忽了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改革目标,以清醒的认识指导实际工作,因此更要坚定不移地修补市场经济的制度短板、建设法治社会、提高民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
  
  《中国新闻周刊》2009.4.15
  荣智健谢幕
  ——一个家族的百年背影
  2009年4月8日,衔玉而生、商场戎马半生的香港最知名的商人之一、荣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荣智健,无奈地选择了“退位让贤”,辞去中信泰富董事长及主席职位。当天下午6时15分,67岁的荣智健乘坐一辆灰白色私家车,从香港金钟中信大厦驶出,坐在车上的荣智健神情疲惫,满头白发映衬得脸色黯然。而在5天前,作为对中信泰富涉嫌虚假陈述和串谋欺诈行为调查的一部分,香港警方搜查了该公司总部。
  荣智健及其所代表的荣氏家族的命运,一直被公众高度关注。曾经的中国式民族工商业与政治之间的广泛联系,不但给荣智健这位资本运作的长袖善舞者提供了远较他人华丽的舞台,也提供了他个人成长的非凡际遇。荣智健黯然谢幕,但荣家的故事显然远未结束。荣氏家族的荣耀沉浮,已然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轨迹的重要部分。
  《新民周刊》2009.4.1
  当思想成为生意:中国高兴不高兴
  2008年的“西藏事件”和“火炬事件”中,许多年轻中国人表现出来的国家意识让西方一震——也让国内一震。对《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来说,写作一本新的、以民族主义为诉求的书籍的时机已经到来。
  中国人的确“不高兴”。“火炬事件”引发的全球化挫败情绪还没有消失,毒奶粉、环境污染、贫富不均、矿难和腐败行为引发的愤懑又时时涌来。如果“不高兴”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希望如此——对很多人来说,谁领导世界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应该在他的祖国活得健康、富足、安全而有尊严。
  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大时代,有些“不高兴”也在情理之中。如何在外交和内政上分配变革资源,确实是重大的考验,是不得不做的“政治和感情选择”。要作出明智的抉择,请先走出悲情和冒进。
  
  《新周刊》2009.4.1
  你有“经济身份证”吗?
  ——中国个人信用报告
  人无信而不立。
  个人信用,将取代家庭出身、户籍、教育程度、财产值,成为市场经济时代最好的个人身份证明。
  个人信用,在经济学上是一种履约能力,在社会学上是一种履行承诺的品行与道德约束。它是经济身份证的核心部分,市场经济及整个社会信用赖此运行。
  个人信用不仅能决定你的信用卡额度、房贷与车贷额度,还能决定你的工作机会、感情生活与幸福指数。
  中国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违约成本太低、经济法规不完善、道德缺位、权力寻租和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让个人和企业失信成为一种常态。
  将信用制度化,是建立信用社会的开始。
  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但这份对中国未来的信心要建立在强大的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之上。有信用,才有未来。
  
  《南方人物周刊》2009.3.20
  老男人也有春天
  ——专访罗大佑
  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这4位在华语乐坛的分量是令人震惊的:总共发行70张个人专辑,发表近600首作品,爆满过350场个唱……也只有这4位唱将组成的乐队,才敢自称超级乐队。
  专辑的发行,成为无数乐迷2009年最翘首以待的盛事。对于罗大佑来说,他要证明,自己并没有在光荣历史里沉寂下去,在华语乐坛渐趋平淡的时候,他再次出发了。聚光灯又对准了他,这位几十年中稳坐“华语音乐教父”宝座的艺术家,会有怒放的第二春吗?
  我们试图通过近距离的、无拘束的对话和仔细打量,呈现另外一个罗大佑,一个音乐之外的、深处的罗大佑。30年漂泊生涯,每座城市的回忆与感悟,对社会和时代的深度观察,对金钱政治的不遗余力的批判,对于生命的平常心,这些,或许是人们从未领教过的罗大佑的另一面。
  责编:晓 岚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同时也呈现不同的特点。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明确任务、理清思路、改进方法,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实践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
期刊
摘要:河南有着丰富的珠宝玉石资源、全国闻名的玉器市场和浓厚的玉文化氛围,所以河南普通高校开设玉文化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意义重大。玉文化课程可以以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玉文化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这两种教学形式各有优劣,高校要区别对待,做到扬长避短,以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玉文化;选修课;普通高校    在中国人的心中,玉是美丽、高贵的象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期刊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好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商务技能知识。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越来越明显,结合各地区经济特点来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构建适应绍兴轻纺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教育同步,课程开发、专业改造和新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步,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和横向扩展能力培养同步。  关
期刊
编者的话:“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宣传表彰一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辅导员,更好地调动和激发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评选活动自2009年1月21日正式启动,历时4个月,共412所高校推荐候选人参加评选,最终冯圣兵等10位辅导员脱颖而出,荣获“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本刊特别约请10
期刊
摘要:建设教学团队是高校在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一种实践,也是推动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要求。因此,如何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教改措施;建设规划    建设教学团队是高校在
期刊
2002年,当全国独立学院数量快速增长的时候,在因煤而兴、以景闻名的焦作市,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悄悄探出了头,并于次年迅速实现当年申报、当年批准、当年招生——河南省第一所独立学院就此诞生了。  随后,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等独立学院也相继创办。截至2006年,河南省独立学院已发展到10所。除以上3所外,还有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
期刊
策划人语:  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诞生了独立学院这一新生事物。发展到今天,全国已有独立学院326所,在校生186.6万人,占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3.4%,其中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165.7万人,占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在校生总数的88.7%。2008年,河南省共有独立学院10所,固定资产总值达23.8亿元,在校生总数7.2万人,独立学院的发展不仅为提高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
期刊
话题背景:  当前,社会各界热切地关注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出谋划策。特别是面对很多大学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和我国高级技工缺口巨大的矛盾,有专家鼓励本科毕业生“回炉”高职,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姜大源就认为:“我们要考虑发挥高职的作用,可让本科生‘回炉’高职,使高职成为我们促进高质量就业和创业的摇篮。”他希望本科毕业生“回炉”高职成为一种时尚。同时,也有专家认为本科毕业生
期刊
2008年的中国,灾难深重:年初的南方雪灾,五月的汶川地震,秋日的金融危机。天灾惨烈虽已过去,但金融危机却席卷全球,中国经济也因此遭受重创,一时间人心惶惶。其实,毋庸讳言,今年将是最为困难的时期。尤其是,本来就已经呈现重大危机的大学生就业,如今更是雪上加霜。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人们应当怎样应对呢?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挫折与困难,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足以安身立命的工作是人生的一大
期刊
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在他的文章《昆明往事》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感慨:“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最怀念的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昆明’。如果他继续问下去,‘在什么地方你的生活最苦,回想起来又最甜?在什么地方你常常生病,病后反而觉得更健康?在什么地方书很缺乏,反而促使你读书更认真?在什么地方你又教书,又写作,又忙于油盐柴米,而不感到矛盾’,我可以一连串地回答:‘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