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到生本之旅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w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上半年,我参加了区、市及省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课堂只有40分钟,早已模糊了,但这背后的付出却难以忘怀。回眸比赛前的所有磨课,有三次教学最难忘,教案一改再改,甚至全盘推翻,万千滋味一言难尽。 写下磨课的经历,既是一次自我梳理,也是一次总结。
  
  第一次教学:只有人文,失去语文
  
  第一次拿到四年级教材时,目光一下子就定格于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文章并不长,但是聋哑青年的专注和执著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文中描写青年的句子具体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人文内涵丰富。于是,我准备从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词语入手,由词及句,读悟结合,帮助学生体会青年的特点,领悟课文主题。
  [片段一]学习两组词语
  上课伊始,我就出示两组词语,与新词的学习结合起来。
  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举止特别呆呆地 静静地忘我的境界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第一组讲聋哑青年画鱼,第二组讲他看鱼。接着顺势引导,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年画鱼和看鱼的句子,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片段二]学习画鱼的句子
  师:刚才我们从课题中的“游”字里充分体会到青年人笔下的金鱼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些鱼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出示相关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为了突出课堂的语文味,我特意设计了抄写句子的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一抄,抄完后想一想: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 “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重点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青年人眼中只有鱼,心中只有鱼,笔下只有鱼,人鱼合一,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怪不得——(出示女孩的话,学生多种感情齐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一句话语引出了我们如此多的感受。怪不得——(学生齐读句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同学们,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围观者,你会听到哪些赞叹和议论?(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第一次教学,整个过程显得比较紧凑,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解读课文时只关注描写聋哑青年的词句,课堂的人文味过强,语文味被冲淡了。词语教学的形式挺好,可是只着眼于为寻找句子做铺垫,没有开发其语文训练的功能;学习画鱼的句子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只着眼于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专注和技艺高超,失去了语文的价值;想象说话,也只着眼于帮助学生想象围观者的反应,反衬青年的专注忘我。所以,课堂中教师说的多了,学生说的少了,出现了个别优生在撑场面、而大部分学生只当旁听者的现象。一堂课下来,学生除了记住“专注忘我”等几个词以外,便很少有其他的收获了。教学只注重人文感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感悟和讨论上,显然是不妥的,“眼里只有人文,课堂便失去语文”了。
  
  第二次教学:突破人文,走向语文
  
  在学校老师们的帮助下,我认识到了诸多不足。这一回,我要细读文本,把文本读透,读出自己的发现来。于是,我再一次走进课文。
  我不再把视线只放在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句子上。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吸引住了我: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说聋哑青年“举止特别”,不正是他看鱼、画鱼时的独特表现吗?如果从整体入手,抓住“特别”,设计教学方案,语文味应该会强一些。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当我重新研读这句话时,有了新的发现:首先,有一个标点是我原先忽略了的——分号。从语法的角度上来看,分号往往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句子之间,而且这些句子既有相同的意思,又有很大的不同。其次,句式很有特点,分号的前后形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较强的节奏感。第三,从内容上看,两个分句都是描写聋哑青年画鱼,但画法却有很大不同:前半句讲的是青年运用工笔细描的方法,速度慢,用笔轻,颜色淡;而后半句讲的是青年人运用速写的方法挥笔画鱼,速度快,用笔重,颜色浓。
  就这样,第二份教案产生了。
  [片段一]围绕“特别”,走近青年
  在初读课文、交流对青年的印象之后,我抓住课文中的“特别”一词,设计了一道练习题:
  在玉泉边,我认识了一位______的青年。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到了______。他老是一个人
  站在金鱼缸边,______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______。
  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出示所填写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告诉学生词语是有意思的,读词语时可以通过想象,把意思读出来。
  [片段二]学习画鱼,领略风采
  在学生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小节中哪个句子把青年画鱼的样子写得最精彩?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画鱼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句话中有一个标点不太常见吗?它是——
  生:分号。
  师:对,请拿起笔把它圈出来。分号往往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分句之间,这些分句既表达相同的意思,又有很大的差别。请同学们轻轻读一读,你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吗?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讲聋哑青年在画鱼。
  师:是的,同样是讲聋哑青年画鱼,它们之间有哪些差别呢?请大家认真默读,拿起笔画一画。
  生:我发现前半句话是讲聋哑青年工笔细描,后半句话是讲他挥笔速写的。
  师:找得好极了!班里有人学画国画吗?(指一生)你能介绍一下,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各是怎么画的吗?
  生:工笔细描要很细致地画,很认真、很小心地画;挥笔速写却是很快地画。
  师:说得不错。(出示金鱼图)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国画金鱼图。(指着金鱼身上的鳞片)来,我们以手代笔先来工笔细描一下。(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做动作)你看,这细细的鳞片,需要我们慢慢地画,细细地画,一丝不苟地画,这就是工笔细描。(指着金鱼的尾巴)现在,我们再次以手代笔,来挥笔速写一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快速地挥动手指)一笔,两笔,三笔,你看,这鱼尾巴就画好了,金鱼的动态被画出来了,活灵活现的金鱼就出现我们的面前了。这就是挥笔速写。现在我们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读一读,体会它们的不同。(在教师手势的引导下,师生配合朗读,读得有轻有重,有快有慢)
  师:读得真好!你们听出来了吗?用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线条有粗有细,颜色有浓有淡,这就是它们的不同。(教师手势引导,学生分组配合朗读)
  师:(总结)同学们,这么多的不同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那就是青年在怎样地画鱼呀?
  生:专注地、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聚精会神地……
  体会到聋哑青年的专注认真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朗读女孩和围观者反应的句子。接着拿出作业纸,学生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写话训练。
  这次教学的思路有了明显变化。首先是删除了原来的两组词语,抓住“特别”一词,设计练习题,开展朗读训练。教学中,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读、个体读、齐读等形式实现朗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此处的朗读还为下面读“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做好了个充分的铺垫。教学的整体性、目的性更强了,也更有效了。第二,依据描写聋哑青年画鱼句子的语言特点,从分号入手,抓住“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围绕分句意思的异同之处,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方法,从读出意思到读出形象,最后到读出感受,层层递进,效果较好。第三,围观者的反应,变说话为写话,训练更扎实,语文味更强。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教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课堂生成包括“意料生成”和“意外生成”,两者彼此交叉呈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在借助精简的预设、开放的空间,催生“意料生成”之中,依赖灵活的教学机智,邂逅“意外生成”,才能共同演绎丰富精彩的课堂教学。  当课堂教学出现“意外”时,教师是马上制止、扼杀其于摇篮之中,还是任其发展、“脚踩话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设计意图]  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预设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作一通览,并对接下来的分课学习做一规划。“单元整体导读”从教材的单元导语引出阅读外国文学的意义和要求,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交流快速浏览四篇课文的感受,从而确定学生的阅读起点,增强学生后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整体把握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 交流阅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产生学
在全国第七次阅读研讨大会上,崔峦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华丽的转身,向内容分析说再见!”这句朴素的口号,一直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旋。有教师认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习一篇课文,从学习字词开始,再到整体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抓住关键语句感悟课文内容,这一模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逐步深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也有教师认为:“课文由语言文字组合而成,读懂内容只是第一步,还要读懂其是
一、我看到的教学    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这一内容时,将书本中的“套圈”活动改为“踢毽”活动。  师:平时的课间大活动我们常开展哪些活动?  生:跳绳、踢毽、拍球……  师:今天我们分男、女队进行一次踢毽子比赛,好吗?  (学生情绪高涨)  师:下面我们请出4位男生、4位女生举行一分钟踢毽比赛,并请8位学生分别为参赛选手计数。  (学生汇报计数情况,女生:27
关键词:注意力;游戏法;小学低段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8-00-02  一、导入式游戏:引入课堂教学  (一)趣味性与实效性  准备活动游戏要有趣味、实效性,随机选取喊数抱团、赶小猪、石头剪刀布游戏,观察如表1。从表中看出,赶小猪、输赢翻标志垫属于导入式游戏,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练习欲望,渗透的教学重点,如赶球摸“猪屁股”,
摘 要:本文从展示拳术价值、建立动作感知、运用实践原理、创设学习情境、体现技术美感等角度入手,阐述提高武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武术;少年拳;动作涵义;学习情境;技术美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64-02  本文从少年拳的展示拳术价值、建立动作感知、运用实践原理、创设学习情境、体现技术美感等方面谈延续学生学习少年拳的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词语、诵读品味、表达运用等方式感受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人,美读人境  1.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丹顶鹤多美呀,再美美地读一读1  2.上一课,我们学写了生字。请看
教学“游戏公平”,一般教学流程是先让学生列举游戏公平的规则,再用试验的方法来验证抛硬币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等可能性。这样的教,学生不仅产生不了学习的愿望,而且往往因正面朝上占实验总数的数据(频率)与概率的不一致会带来困惑,令学生由清楚变成了糊涂。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学“游戏公平” 时,先提出问题:“用抛瓶盖的方法做决定公平吗?”再通过实验作出推断和分析不公平的原因所在,进而激发学生寻找公平的策略,让
摘 要:本文通过如何借助手机微信平台来评价体育课外作业,营造课外体育锻炼氛围,以及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和利用微信有效监督学生课外作业实施等情况提出几点思考,旨在充分发挥微信强大的交流功能,解决体育教学与锻炼中的不足与实际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微信;评价;体育;课外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2-0013-02  一、借助微信评价
摘 要: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有效完成动作的能力,学生初学动作到完全掌握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泛化、分化、运用自如三个阶段,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为例,抓住运动技能教法的核心就可以使学生更加迅捷准确的掌握动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动作要领;排球垫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9-0039-02  体育教学是学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