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能证明什么?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5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本作文选上读到2012年甘肃一考生的高考习作,题为《专注铸就成功》。文章主体部分举了四个例子:李贺“瘦马驮诗”,肩背“诗囊”,专注写诗,写出千古佳句;王羲之废寝忘食,临池练字,心无旁骛,成为著名书法家;居里夫人幼时读书一丝不苟,专心致志,成为著名科学家;杜甫了解人民疾苦,全身心投入到作诗上,成为伟大诗人。文后的评语认为该文“选用的材料十分典型,给人以丰富之感”。
  “多用例子 = 内容丰富”,这样的认识在一些师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实际教学中,“多用例子”也的确是某些老师指导写作时强调频率最高的一点,高考阅卷时发现这类例子组合拼接式的习作实在是大有拥趸的。
  写作文当然可以用例子,例子选得好、用得巧无疑会令习作内容充实、分析具体,从而得个理想的分数,而选得好、用得巧应该是建立在对作文题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 “事实胜于雄辩”,并不是说你只要把例子摆出来对方就心服口服了,必须对例子作理性分析,揭示出例子所蕴涵的使观点得以成立的内在逻辑必然性,或者有助于突破所谈话题认识理解上的关键节点。总之一句话,要有高质量的思维分析,只凭“感觉”或“感性”写出来的作文就可能变成简单的例子叠加,甚至有可能变成表面冠冕堂皇但却经不住推敲的伪劣文字。
  《专注铸就成功》中的四个“例证”段落形式上基本一致,都是先概述事例,然后对事例做简单化的因果分析。解剖其中一段,窥其一斑即可见全豹。
  居里夫人小时候读书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她读书时,伙伴们在她身后放了一摞凳子,只要她一动便会倒下来。但是伙伴们玩耍回来后,她依然在读书,对旁边的凳子丝毫没有察觉。正因为专注,她才从几吨材料中,提取出几克镭,才成为著名科学家,在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成就辉煌。
  “专注铸就成功”既是题目,又是中心论点。这个道理同样属于那种人所共知的公理,按说是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笔墨来论证其正确性的。而该文所举的四个例子,基本上是从同一个向度、同一个层面,以简单化的“因为某某专注,所以才取得成功”这一机械呆板的因果推论,证明“专注铸就成功”的颠扑不破性,貌似充实、丰富,其实是叠床架屋,是单调的罗列。姑且不论这四个例子是否“典型”、是否准确,不论这四个例子的排列顺序是否合理,也不论李贺、杜甫两例均专注于作诗是否有些“挤车”,单就分析说理而言,这四个段落基本上处于同一个层面的换言表述与重复呈现。这样的“例证”,从说理的效力上讲,一个与十个是没什么区别的,说白了,这样的“例证”,大部分是废话,是无用的话,当然也就谈不上“丰富”,而是彻头彻尾的啰唆。
  居里夫人小时候读书能沉浸其中与其后来在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两者之间绝对有内在的事理顺承关系。问题的关键是,她为什么能做到“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弄清这个问题,才可能给那些正苦于在学习、工作、做事等方面不能做到“专注”因而与成功擦肩而过,那些因自己的教育对象(如学生、孩子)不能做到“专注”而愁眉不展、束手无策的人们以有益的启发。通俗一点说,谈“专注铸就成功”,重心要放在“如何”做到专注上。说起来也很简单,一要有兴趣,二要有耐力,有了兴趣,才可能产生耐力,才可能真正沉下去,乐在其中,自然就能坚持长久而不会倦怠。至于兴趣怎么产生,这是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此处不再展开。
  实际写作中,有的考生可能在确定中心论点之后,就只能想到具体的事例。怎么办?唯一的出路是学会加工处理事实材料,从中提取抽象的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凝练,这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由具体到抽象”的分析方法。
  有一篇以“相信自己”为题的习作,作者在提出“相信自己才能成就人生辉煌”的观点后,举了三个例子(李斯、贝多芬、泰格·伍兹),但习作者对这三个材料的处理都只停留在“他们都是相信自己而成功”这一点上,分析表层化且给人以堆砌材料的感觉。这是典型的“观点+例子”的写法。可取的做法是,首先对基本观点里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作具化的阐释与解析,或将中心论点分解为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几个方面,然后从这几个例子中挖掘出“相信自己”与“成就人生辉煌”两者的必然联系,而且要注意尽量做到每个例子在阐述道理时侧重点各有不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可能深入、深刻而立体。
  具体示范一下。第一步,确定“相信自己才能成就人生辉煌”的基本观点后,还要考虑如下问题:①要在哪些方面“相信自己”,即相信自己什么。②“相信自己”与“成就人生辉煌”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何在,即“相信自己”会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进而“成就人生辉煌”。③写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即文章最后的落脚点在哪里。
  李斯、贝多芬、泰格·伍兹这三个例子的选择是较为恰当、新颖的,如果加工得法,可以写出材料充实、分析具体、层次感强的佳作。接下来的第二步,是如何处理这三个材料。李斯原来只是上蔡一个小小的狱卒,后来做了秦的宰相。他的人生轨迹陡转的原因很多,如个人的才能、不懈的努力、天赐的机遇等等,也与其“相信自己”的心态有很大关系;贝多芬在耳聋后写出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原因也很多,如高超的音乐造诣、扼住命运咽喉的坚韧等等,同样与“相信自己”的精神关系也很大;泰格·伍兹成为高尔夫之王,原因有自己的天赋、科学的训练、过硬的计算能力,以及“相信自己”的心理素质等等。写作时要考虑的是,“相信自己”这句话在三个人的成功中所起作用的“着力点”有何不同?“相信自己”让李斯确定了高远的人生目标,让贝多芬能经受命运的考验,让泰格·伍兹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的训练中。这样,三个材料就是从不同角度来阐释“相信自己才能成就人生的辉煌”这一中心,文章就是立体的。
  谈举例论证,就不能不提到一种常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归纳法,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归纳法应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但如果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定位不清的话,这种基于事例之上的归纳分析就可能犯片面或绝对化的错误。   举个例子。200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要求以“我说‘90后’”为话题,有一篇题为《腾飞的“90后”》的习作用三个“90后”的事例,归纳出“90后”是“腾飞的一代”。三个例子为:“5·12”地震中临危不惧、英勇救人的小英雄林浩,写出《谁的青春有我狂》的“90后”青春作家子尤,2008年奥运会举重冠军龙清泉。
  小作者没有把握住“90后”的普遍基本特征,所以选取的人物是有失偏颇的。这和作文题本身也有关。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提到了社会上对“90后”的三种态度,但社会赞扬嘉许什么,担忧什么,“90后”“自己的方式”有哪些,却语焉不详,而对这些问题的清晰化、明朗化决定着写作指向的清晰度、内容的充实具体感。还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要清楚,就是作文题所言之“90后”应该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青少年中的绝大部分(特别出色、少年得志的不算,特别不成器、在监狱里啃窝头的也不算),赞扬、鼓励、批评、否定、辩解等等,都应是对这些人而言。所以,切不可用“90后”中的那“一小撮”人(即“最优秀”与最“不优秀”)的表现来“以偏概全”地评说“90后”。比如林浩、子尤、龙清泉是“90后”中的佼佼者,但不能据此说“90后”全都如何如何;就像不能因为“90后”中有自杀、吸毒、犯罪、变态者就因此说“90后”全都如何一样。一个年龄段人群的两个端点其实是这一群人中的“特殊分子”,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作为解剖这一人群基本特征的“样本”的。
  总之,要证明某一集合有哪些特征,应该以这一集合的大多数元素为参照,这是毋庸置疑的。要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要以从古至今几千年中的大多数中国人为例,用他们追求真理、不惧艰难等方面的表现来印证,若只是用文天祥、不食嗟来之食者、闻一多的例子,只能证明 “部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因为我也可以举出秦桧、吴三桂、汪精卫的例子来证明中国人没有骨气,当然我证明的对象同样也只能是“部分中国人”。其实,吴晗《谈骨气》中举这三个例子的作用是对“骨气”的内涵做具体的解释或形象的示范。对作文题(或题目中的关键词)做具体解释或示范,是例子在文章中的另一种作用。
  退一步讲,写“我说90后”用前文提到的三个例子也并非绝对不可以,但若达到“用得巧”的标准,还需在提高思维质量上下功夫。必须说出林浩、子尤、龙清泉三人能有“上佳表现”的根由,即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个人毅力与意志等因素对他们的成长起何作用,有了这些分析,才会给读者尤其是其他“90后”以人生的启迪,进而走好今后的路。
其他文献
出生于1988年的他,从17岁开始,就陆续出版多本人气小说,余秋雨在“99读书人俱乐部”上还对他的《前世今生的樱花》进行了推荐。  他的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则是幼儿教师。在这样一个溢满书香气息的家庭环境中,他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成绩也总排在班级里前几名。  而父母的开明,也使得他可以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  他高中暑假时曾一路打工一路旅行,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在高二时,毅然决定从奥赛班转到文科
期刊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难忘的相遇:求学路上,遇见了给你人生启迪的良师;在生活中,遇到了相知的朋友;在事业上,遇见了赏识自己的伯乐……一个“遇”,千百年来,给了多少迥异的人生,也派生了多少传诵的故事。请以“生命的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满分70分)  材料三句话,首句重在“大的遇合”,非一般的遇见,“遇合”,相遇而彼此投合,并非仅仅遇见。第二句是相遇之“难忘”的具
期刊
这是一个发生在夏天里的故事。一次奇异的青春邂逅,改变了一个少年一生的际遇。  每个人的青春期里都曾经历过一段彷徨忧郁的时光,然后接受成长的洗礼。如果没有遇见春香,洋介十七岁的暑假会一如往常般平静,如果没有遇见春香,如果没有春香留下的纸飞机和回忆,洋介不会那么认真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灵,不会那么投入、勇敢、坚持、从容地走向将来。十七岁那年夏天的遇见,让一个寂寞灰暗的少年,从此刻骨一生。  洋介喜欢在闲
期刊
请以“站在高处看世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能写成诗歌。  【写作提示】命题的主旨在于考查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本命题的最佳文体选择是议论文,无须标新立异,采用科幻、叙事或其他怪异文体。可供参考的观点有:①世界者,视界也。世界的大小取决于眼界的宽窄。②站在高处看世界,世界很大,我很小,不再夜郎自大,坐井观天。③站在高处看世界,世界很小,我很大。“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
期刊
人生如酒,对酒当歌,我自有我的那一杯!  追名逐利,我于心不甘;文言诗词,我情有独钟。  以杯喻人,则以杯中之物足见心明性。或充之以酒,乃刚烈之人;或填之以茶,乃高雅之人。吾以文言之美玉为盏,以诗词碧云为叶,萃一心求学之白水,乃成碾玉成尘之清茶,饮—口南山悠然,品一口仙风道骨,平平然歆享而终吾生也。  吾志做君子,故行古道。  先贤曾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君子以文会友,文以载道。昔人衍圣人之文,
期刊
我已经好几年未踏足过老屋,那里有我懊悔了十二年的过往。我想,是该去看看了。  老屋的木门已一片斑驳,轻轻一推,便发出沉重的叹息,像是责怪我这迟到了十二年的主人。这次,我没有选择在记忆里落荒而逃,而是收伞走了进去。  这间屋子属于我的阿太,一个身材矮小单薄、裹着一双小脚的老人。记忆里,她一直那么老,直到她离开,也未曾发生变化。这里,有我从两岁到六岁间四年的记忆。阿太的命是极苦的——也许,那个年代的女
期刊
人生有“度”,风度、气度、宽度、深度……自然也是“度”。我想,年轻的我们要用心选择的是“高度”和“速度”。  追梦的年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向往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浑豪迈与志气超人,又渴求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一帆风顺和风雨無阻。但生活的状态似乎不容我们想象,它总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为我们设置障碍,让我们在“山外青山楼外楼”中感叹,在“更隔蓬山一万重”里
期刊
她是我所见的“另类”中的又一个“另类”。她似乎把生活中的一切精力、愿望都托给了她所热爱的音乐。她对音乐的痴迷程度足以令许多学西洋音乐的同学感到羞愧。  第一次认识她,她就自豪地告诉我,她是学钢琴的,她说她爱音乐。做了同桌后,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话题。不同的是,我满心是中华传统文化,她则满心是钢琴。我笑说我们都属于古典,可是一中一西,中得纯粹,西得也纯粹。  她会为得到了一份期待已久的琴谱激动得手舞足
期刊
街头,苍白的月光下一地泛黄的落叶。忽而一阵寒风吹过,我打了一个寒战,缩了缩头,裹紧衣领向着家的方向跑去。  “遥远的北方会不会也像我们这儿一样冷?不,肯定比这儿更冷。在建筑工地上的父亲肯定还在屋外被寒風吹着!”我边跑边想,不由得鼻子一阵酸楚。  渐渐地,那个熟悉的建筑映入了眼帘,那是我的家。我能想到,此刻母亲一定做好了晚饭,坐在桌旁边做针线活边等着我。刚踏进门槛,母亲便微笑着轻声说:  “快趁热吃
期刊
“蝼蚁尚知贪生”,中国百姓向来自称“蚁民”,我为暂时保全自己的生命,时常留心着比较安全的处所,除英雄豪杰之外,想必不至于讥笑我的罢。  不过,我对于正面的记载,是不大相信的,往往用一种另外的看法。例如罢,报上说,北平正在设备防空,我见了并不觉得可靠;但一看见载着古物的南运①,却立刻感到古城的危机,并且由这古物的行踪,推测中国乐土的所在。  现在,一批一批的古物,都集中到上海来了,可见最安全的地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