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比较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根据剖宫产手术采取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的缝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单层连续锁边缝合方式,而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双层缝合方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应用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具有疗效满意,切口愈合良好,且减少了术后盆腔粘连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单层连续锁边缝合;传统双层缝合
  【中图分类号】R719.8+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084-02
  The clinical comparison of cesarean section incision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different suture method
  HUANG XiaohuiGU XiulanZHANG YanlingDU Jing
  CHEN Xingh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Zhongshan 528415,China
  Abstract:[WTHZ]Objective [WTBZ]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esarean section incision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different suture method, further guide clinical. [WTHZ]Methods [WTBZ]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sarean section ope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sector, according to the cesarean section operation take suture method of incision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different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take a single continuous locking stitch suture method double layer sutur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operation time, operation time, fetal childbirth two groups take different suture methods of bleeding, uterine incision healing and pelvic adhesions. [WTHZ]Results[WTBZ] The operation time, bleeding volume group to observe fetal childbirth time, intraoperativ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uterine incision healing and pelvic adhes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WTHZ]Conclusion [WTBZ]Cesarean section incision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using single continuous locking stitch suture with satisfactory effect, the incision healed well,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elvic adhesi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
  Keywords:cesarean section incision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different suture method; single continuous overhand suture;The traditional double suture
  剖宫产术是采取子宫下段切口将胎儿及胎盘娩出的一种术式。我国剖宫产发生率为40%-70%[1],剖宫产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术后的并发症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其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盆腔粘连是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对产妇生理和心理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其与多种因素相关[3],为进一步探究其原因,笔者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采取不同缝合方法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剖宫产手术子宫下段切口采取不同的缝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在21~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3.1)岁,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为(38.5±2.8)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对照组年龄在23~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4±3.5)岁,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39.2±2.5)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子宫下段切口,无剖宫产手术禁忌症,且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单层连续锁边缝合方式。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常规消毒皮肤,在耻骨上联合上2~3横指处取10~12cm的横切口或纵切口,将腹壁各层依次切开,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剪开膀胱反折处的腹膜,然后向下推开膀胱,在子宫下段浆肌层中央处切2~3cm的横切口或纵切口,破膜后,将羊水吸干净,然后在助手的配合下左右钝性将子宫肌层撕开,长度大约为10~12cm,胎儿娩出后,立刻向子宫体注射20U的缩宫素,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胎盘娩出,检查是否完整,再用纱布将子宫腔四周清理干净,然后进行子宫肌层缝合,采用1/0可吸收线从子宫切口的一端外侧0.5cm处进针,将子宫全肌层穿透,打结后用血管钳夹住尾端缝线,注意保留线头,在距离切口边缘1cm处由一侧向另一侧连续单层锁边缝合子宫肌层, 每缝合一针要保证创口对合整齐,有利于术后止血和切口愈合良好,缝合至对侧外端切口后,不需要进行打结,将该侧的子宫浆肌层提起后进针,折返缝合子宫浆膜层,在对侧缝合完毕的浆膜顶端后出针,与原保留的线头进行打结,子宫下段切口缝合完毕。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出血,若无任何异常,逐层关闭腹腔,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给予缩宫素促进子宫恢复,减少术后出血,术后提早进行下床活动,鼓励进行母乳喂养。
  1.2.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双层缝合方式,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常规消毒皮肤,在耻骨上联合上2~3横指处取10~12cm的横切口或纵切口,将腹壁各层依次切开,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剪开膀胱反折处的腹膜,然后向下推开膀胱,在子宫下段浆肌层中央处切2~3cm的横切口或纵切口,破膜后,将羊水吸干净,然后在助手的配合下左右钝性将子宫肌层撕开,长度大约为10~12cm,胎儿娩出后,立刻向子宫体注射20U的缩宫素,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胎盘娩出,检查是否完整,再用纱布将子宫腔四周清理干净,然后进行子宫肌层缝合,与观察组不同之处在于采取两层进行缝合,第一层连续缝合切口子宫肌层,不穿透腹膜,第二层采用连续辱式缝合反折腹膜及其下方的部分肌层,进针处和出针处在第一层的针距间,然后进行打结,最后缝合子宫膀胱反折腹膜覆盖子宫切口创面,无任何异常后,逐层关闭腹腔,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和缩宫素治疗。
  1.3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判定标准子宫切口愈合判定标准[4]:切口愈合良好:腹壁切口无明显瘢痕组织,各组织分层良好,质地一致,无变硬现象;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切口菲薄,有瘢痕组织生成,质地不均;破裂:子宫发生不完全破裂,仅存子宫浆肌层。盆腔粘连判定标准[5]:无粘连:腹壁切口处未与其他组织发生粘连;轻度粘连:腹壁切口与腹膜粘连,腹膜与子宫及部分网膜粘连;重度粘连:腹膜与子宫体广泛粘连或膀胱与子宫严重粘连,且肠管与子宫发生粘连。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情况及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术后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x±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胎儿娩出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观察组4060.2±25.0*12.4±5.0*225±12.3*
  对照组4089.7±22.416.8±9.2303±23.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两组术后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切口愈合盆腔粘连
  愈合良好愈合不良破裂无粘连 轻度粘连重度粘连
  观察组4032*8*020*173*
  对照组402317011191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术后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情况比较观察组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剖宫产手术是产科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目前已成为解决产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发生盆腔粘连并发症有所增加,影响并发症的因素在于手术切口的类型、子宫切口的缝合方式及产后术后恢复的情况等共同影响[6]。在各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缝合方式对术中情况及术后情况有不同的影响。剖宫产采取的手术缝合方法较多,传统多采取双层缝合方式,与单层连续锁边缝合方式相比,其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胎儿娩出时间明显不及单层连续锁边缝合方法,因为传统缝合方法要进行双层缝合,从而造成手术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延长,进而影响术后的愈合,导致术中出血量的增加。同时双层切口缝合也容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甚至出现子宫破裂的现象,造成这种原因是由于剖宫产子宫切口采取双层缝合后,第二层褥式缝合后将第一层缝合处包埋,导致子宫切口肌层组织发生重叠,影响了子宫切口处的血液供应,也将子宫切口与宫颈内口的距离缩短,容易引起细菌上行感染的发生[7]。双层缝合引起盆腔粘连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盆腔粘连的形成主要是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失衡有关[8],造成细胞增生从而导致粘连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子宫切口用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具有操作简单,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量,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并降低术后盆腔粘连的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奚杰,李志华,陈敦金.不同缝合技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8):644-646.
  [2]赖壬娣,何雪琪.子宫切口不同缝合方法对切口愈合情况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7):92.
  [3]程志娟,梁葵香.剖宫产腹壁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对比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2):49-51.
  [4]魏华莉,孙恒,梁伟中.剖宫产腹壁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对比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19):5811-5812.
  [5]王红彬.剖宫产术子宫缝合方式对盆腔粘连与切口愈合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1):24.
  [6]李桂英.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三种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42-2143.
  [7]张林,张曦,朱祥胜.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J].安徽医学,2014,35(3):364-365.
  [8]吴艳秋.不同缝合术对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应用时机及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2013,11(4):41.
  (收稿日期:2015.02.1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腰椎内固定术后留置尿管的拔除最佳时间。方法:将90例全麻腰椎术后患者按拔尿管时间分为三组。甲组30例,术后第1天患者自感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乙组30例,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丙组30例,术后第3天拔除尿管,观察三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排尿顺畅情况、尿路刺激征等指标。结果:乙组患者在术后顺利排尿率、尿路刺激征方面均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内固定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肿瘤患者85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则采用培美曲塞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其累及的系统器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腹泻以及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的比例较对照组有所减少;观察组产生不良反应所累及的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根管治疗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患牙共94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6牙)给予常规牙周系统治疗;研究组(48牙)行牙周系统治疗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治疗愈显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治疗愈显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愈显率8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中医分型颈椎病患者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7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病例均行CT及MRI检查,统计分析不同分型颈椎病的CT、MRI表现特征。结果:风寒湿型患者的CT表现以曲度发生变化、韧带出现钙化为主;气滞血瘀型以椎间孔、椎间隙变异为主;痰湿阻络型以钩椎增生为主;肝肾不足型以椎间盘突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肉毒素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均采用注射肉毒素治疗,采用膀胱冷水反射试验检验治疗前后患者的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尿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残余尿量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注射肉毒素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显著,用膀胱冷水反射试验能
期刊
【摘要】 目的:对常见头孢类抗生素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方法:利用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6种常见头孢类抗生素对我院临床分离的562株菌(革兰氏阳性菌206株,革兰氏阴性菌356株)进行体外活性检测。结果:头孢氨苄、头孢唑啉(1代)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敏感率为93.2%、96.1%,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敏感率为52.3%、55.1%;头孢呋辛、头孢替安(2代)对革兰氏阳性
期刊
【摘 要】 目的:荨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多样,药理活性明显,且应用广泛。本文综述近二十年的研究现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药用荨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开发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从荨麻属药用植物中分离鉴定了黄酮、木脂素、香豆素、甾体、有机酸类成分。药用荨麻属植物具有良好的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抗风湿、降血糖、镇痛、抗炎、抗菌、抗氧化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39例)和C组(41例),A组应用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B组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C组应用0.25%氯霉素滴耳液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B、C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依次为97.5%、82.0%、70.7%,A组明显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SRL)518例患者,共存在568侧输尿管结石,统计所有患者治疗成功率并研究预防策略。结果:518例患者共568侧输尿管结石,治疗成功503侧(88.56%),输尿管镜手术失败改行开放取石18例(3.47%),单纯置管引流47例(9.07%);术后并发症发生40例(7.72%),其中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方案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少于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