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姆(散文)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里喜欢把孩子的保姆叫做“姆”,前面再冠以她的姓氏。比如“马姆”就是我儿时那姓马的保姆。
   20世纪60年代的保姆,不像现在的保姆住在孩子的家里。特别是在小城市,找到保姆的孩子几乎全部是住在保姆家养着的。
   母亲说,我两岁半以前换过好几个保姆,因为我性子急吃饭挑食爱哭爱闹实在淘气。
   去马姆家之前是在李姆家。
   母亲说那晚我无端哭闹不休,不吃饭还摔了自己的小瓷饭碗。那李姆就无奈地将我锁在屋子里让我使劲儿哭,看我究竟能哭到几时哭成啥样儿。没想到,我愈哭愈急,竟然用小脑袋撞击着木门,嘶哑着喉咙喊,开门,开门!哭着,撞着,歇斯底里地喊着。不一会儿,眉头就在木门上撞出了一个疙瘩。李姆从门缝里看到,吓得赶快给我开了门,一把抱起我将我送回了家,交给了母亲。
   第二天我无处可去,像一个小尾巴似的跟在母亲身后,屁颠屁颠地到处转悠。
   可母亲却慌了手脚。母亲是商店主任,上班时间屁股后面怎么能拖着条尾巴呢?于是,母亲央亲托友给我寻找新的保姆,并且一再强调,不管家中生活好歹,只要能容忍任性的女儿,让她有个安身之处就行。
   如此一来,我就到了马姆家。
   只隐约记得在母亲的怀中穿过了一条窄窄长长的胡同,拐了个弯,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片桃树林。正值阳春三月,那满园的桃树盛开着灿烂的桃花,纷纷攘攘的煞是可爱。
   当我正要挣脱母亲的怀抱执意走向那片桃树林时,母亲指了指桃林的旁边对我说,别闹,那儿就是你新保姆家了,以后有你玩的。
   这时,我看见有一个老太太远远的朝着我们走来。她急急忙忙地迈动着脚步,却硬是走不快。呀,原来她的脚那么小哇!尖尖的才那么一点点。
   母亲对我说,叫马姆!叫呀。我看了看那个小老太太,却没有叫出声。马姆一把将我从母亲的怀里接过去抱住,顿时一股异味冲入我的鼻孔。后来我长大些了才知道那是膻味儿———我的马姆是回族。只记得当时我哼了一声,扭着身子找母亲,说啥也不往马姆的怀里靠。母亲无奈地又是哄又是骗,马姆呢,就赶快对我承诺带我到桃树林里玩。最后,还是那片桃树林把我留在了马姆家。
   从此,我就开始了在马姆家的生活。
   吃饭的时候,马姆给我端来了芝麻叶茭面条。
   马姆家中最好的饭就属芝麻叶茭面条了,那是我的专利,马姆和她的家人只能吃红薯面做的面条,里面放的是红薯叶。
   然而,我闻一下茭面味儿就皱起了眉头,小嘴一噘,不吃。马姆为了哄我,好话说了一箩筐,什么吃芝麻叶能长出粗黑的大辫子啦,什么茭面条能让我长得高啦等等。听了这话我就试着小心地尝了一口。哎呀,不好吃。我立刻吐了出来。原以为马姆会因此打我或者不再让我去吃那可恶的芝麻叶茭面条了,可马姆看了看我,连大声呵斥都没有,却进了厨房,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来了一个小木碗,将面条倒了一点点在那个小木碗里。我一看,呵,好漂亮的小木碗啊,上面还印着小红花呢,忍不住想亲手端着它。马姆领会了我的眼神,就将小木碗给了我,让我自己端着吃。我高兴极了,一会儿功夫就将那碗中的面条吃得干干净净。
   后来,每当我不愿意吃那红薯粥、玉米糁之类的饭食时,马姆就用那个小木碗盛了,然后端到桃树林里让我吃。马姆把我抱上桃树的枝杈,我骑在桃枝上一边吃一边摘着桃花玩。那难以下咽的饭菜在扑鼻的桃花香里似乎变得可口极了,于是我快乐地吃起来,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马姆就站在树下看着我,看我鼓着小腮帮子一口一口地嚼着,嚼着。她的眼角笑盈盈地堆满了皱纹,还时不时地夸我真听话,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直到后来我长大了,我的弟弟也在马姆家用那个小木碗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木碗的来历。那是马姆听说我特别挑食喜欢摔碗,就把自己盘在脑后好多年的长辫子剪下来卖了,换回了那个漂亮的小木碗。怪不得马姆的头上总是顶着块黑色的棉布头巾呢。
   我喜欢看马姆的三寸金莲。那个时候我可不知道那叫三寸金莲,我只是感到好奇好玩而已。
   淘气的我常常一边跑一边喊着“马姆———马姆”。马姆怕我不小心摔倒或者跑到远处去,就紧紧跟在我的后面。可怜她那三寸金莲怎么撵得上三四岁的我呢?于是,马姆一边急急地追我一边不停地喘着粗气。我可高兴了,就越发快速地朝前跑去,同时还一个劲地喊着,哎———咳,小脚老太撵不上,撵不上!马姆笑了,笑着骂我淘气鬼。然后,她就承诺让我摸摸她的小脚。于是,我就停止了奔跑,将她那尖尖的小鞋子脱了和我的小脚比大小。
   我总是纠缠不休,马姆就灵机一动,把我拉到那片桃树林里哄我玩。玩什么呢?只见马姆找了两片旧青瓦,将桃树身上溢出的桃胶揩下来,然后将那粘满桃胶的两片青瓦对碰再掰开,两片青瓦之间就会有桃胶扯出长长的丝来。如此反复碰撞再拉开,一次次地扯出透明的胶丝,很好玩。我高兴极了,很快就学会了这种简单的玩法。这时马姆的嘴里就哼起好听的歌谣来,什么桃胶杏胶李梅胶……我就和着马姆的歌谣开心地玩了起来。
   当然,更多的时候马姆是应付不了我的好动症的。所以常常是玉姐在陪我一起疯一起玩。
   玉姐是马姆的女儿,在一家缫丝厂上班。为了减轻马姆的负担,玉姐就把蚕丝带回家,一边络丝一边带我。工厂是按斤计酬,因为带我,玉姐带回家来络的蚕丝是绝对没有在工厂里络得多的,可玉姐顾不上这些。每当我急着想往外跑的时候,玉姐就会停下手中的活计带我一起去桃林啦小巷啦,到处转悠哄我玩。我跑累了,玉姐就把我背在肩上;渴了,玉姐就为我寻上半碗水喝。
   很快,我小小的心灵就和马姆家融化在一起了。
   我好像已经闻不出马姆家那回族特有的味道了,也习惯了吃那些玉米红薯粥和芝麻叶茭面条。
  我在马姆的怀中睡觉,马姆用她那大襟棉袄裹着我小小的身体,我安静地睡着,很暖和很香甜。
   清晨,当马姆那双粗糙的老手涩刺刺地为我洗脸时,我再也不挣脱逃跑了,而是乖乖地一动不动让马姆替我洗完。
   听母亲说,在马姆家的三年半时间里,我很少回自己的家。而每每有人问及我,哪个家好?我总是肯定地回答,马姆家好。后来,再问及我姓什么的时候,我就朗朗地回答,姓马,叫马玲。大人们全笑了。我可没有笑,小脸上一副认真的表情。
   那时我的衣服几乎全是马姆一针一线缝制的。在我的记忆深处,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在那盏昏黄的小煤油灯下,我都睡醒两小觉了,马姆还戴着她的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着。那煤油灯的火苗常让我眨巴着惺忪的睡眼嘟囔起梦话,那煤油灯散发的油烟味儿也让屋内霎时变得暖和起来。
   后来,我读了小学,不住马姆家了,我的马姆还总是记得为我做衣裳。记得那年冬天,快过年了,马姆为我赶做了一双新棉鞋。我欢天喜地地回到了马姆家,马姆就将棉鞋用线绳绑好让我带回家过春节穿。因为路远,当我走到半路的时候急着小便,找来找去只找到个简易厕所。我一只手掂着崭新的棉鞋,一只手去解裤带。可手早已冻僵,怎么也解不开裤带。把棉鞋放在地上吧,我舍不得让那双漂亮的新鞋浸入满地的雪水之中;继续用一只冻僵的手解裤带吧,怎么也解不开。不一会儿,那裤带竟然被我解成了死扣。没办法,我蓦然大哭了起来,这一哭不打紧,憋急的尿就顺着裤腿淌了下来,直将棉裤浇了个透湿。那可是马姆刚给我做的新棉裤啊,我越发伤心起来。就这样,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我一边哭一边走回了家。母亲见状,心疼得直怪我,干吗不将棉鞋摞在地上呢?也不至于这样狼狈啊!
   可那时的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马姆给我做的崭新的棉鞋撂在雪水和泥水之中的。我知道,那是马姆在无数个夜晚的煤油灯下,戴着老花镜,一针一针呛着煤油味儿为我剜出来的新鞋啊。
   我仿佛看见马姆的手指弯曲着,很粗很糙。那手指又仿佛在触摸着我稚嫩的小脸,为我洗去玩耍后留下的污垢。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长大了,学习很忙,不再像从前那样常回马姆家了,但逢年过节我是必回马姆家和马姆玉姐团圆的。马姆呢,依然是那么个小小的老太太,挤着满脸的褶皱微笑着;依然是颠着那双尖尖的小脚走来走去,只是那块黑头巾早已换成了一顶厚厚的帽子。每当我回去,她就会为我做上可口的回族饭菜,让我过过久违的回族瘾。于是,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可爱的童年。
   因着我和马姆的亲密关系,我的弟弟也被母亲送到马姆的家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弟弟比我在马姆家呆的时间还要长,他改了五年的姓,姓了五年的马,叫了五年的马向阳。
   母亲常在我和弟弟的面前说,等你们长大工作了一定要好好孝敬马姆她老人家。我和弟弟也常常带着母亲备的礼物去看望马姆。那时总想,等我们能挣钱的时候一定将马姆接来享享我们的福。
   然而,没等我们长大,我们的马姆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玉姐也远嫁他乡。
   偶尔一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见玉姐,是前年吧,她老了,但却愈加像我的马姆了。
   是她先唤的我。她说她一眼就认出了我。这么多年了,玉姐仍然能从满街的人流中一眼认出我。
  玉姐!我轻唤一声,眼角就盈满了热热的泪。
   我看见玉姐的背———那个我儿时常常赖在上面不肯下来的脊背,已经伛偻了。
   岁月沧桑。
   转眼间我的马姆离开我已经好多年了。我不知道她老人家在那个世界里生活得怎样。
   我只能在这个清冷的冬天,在对温馨往事的回忆里,默默地祈祷着———祝愿我的马姆在天堂里幸福!
其他文献
蓝星雨转入上海西区的一所高级中学,发现那里的一个楼梯给她奇异的感觉。在追寻楼梯背后所隐藏的故事时,她结识了余婴儿、胡少波、丁蕾这几个校园侦探。因为志趣相投,他们结成了一个侦探社。    1.神秘的楼梯    蓝星雨第一次走上这楼梯时就感觉到不舒服。一开始,她以为这种不适是由身边的新班主任引起的。当她看到厚厚的镶着金丝边的镜片后面那双严肃、冷漠又毫无半点慈爱之情的眼睛时,心中就猛地一震。班主任的高跟
期刊
(1) 声色  (2)   来到巴黎时正是凌晨,看到了这座陌生城市最静谧的时刻。从夜空俯视,灯火零星慵懒地闪烁着,如同一只牧羊犬沉睡中的缓慢呼吸。   进关的时候,天色给人仿佛还是午夜的错觉,人们裹在各自的大衣里昏昏欲睡,包括玻璃柜台里的海关检查员。他马马虎虎地在每一个人的护照上盖一个模模糊糊的章,上面完全看不清楚日期。   出了机场,坐在RER-B线火车上穿过巴黎。天色渐渐明朗,阳光终于出来
期刊
古人把椿比作爹,把萱比作娘。所以娘又被称为“萱堂”。我知道萱草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草,开着像小喇叭一样的黄花,那些花可以吃,就是黄花菜。也许它的甘于平凡乐于奉献很像天下的母亲吧。我娘就是这样的一株萱草。    一     爹娘不允许我再写东西了,他们要我一心一意地学习。但我还是坚持偷偷写下这篇文字。   娘这个夏天老了许多,也不晓得打扮。有一天我和娘经过一家她以前常去的美容院时,老板娘正好在外面
期刊
20年代时,私人经营闹得简直失控。在那个年代,生活艰难的个体经营者中,有的老板身穿齐膝短裤,精疲力竭地忙于工程项目,可这些项目要么亏本经营而有所成功,要么亏本经营完全失败。   我们大多数人做生意只图维持拮据的生活,并相信它应从捞现钞开始,且最好在家门外捞到。有一次我也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法。那次我母亲一口答应:我在屋内各处每打死10只苍蝇,她就会给我一个便士。她并没有规定什么地方:在厨房、客厅或
期刊
我的青春是冬天,对,冬天。冬天并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个样子。你说它冰冷、萧杀,而我所指的是洁白和单纯。   冬,是一个将万物尘封的季节,如同佳酿美酒,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封存过程,香味才会沁人心脾。   那年,我读初三。我很喜欢我的同桌,暂且叫他“佟”吧。佟是那种学习成绩顶好、个子又高的男生。他最喜欢打乒乓。他五音不全,声音不很好听,但长得不难看。他剃板刷头,走起路来步子很快。对了,他还是校游
期刊
河流,好长好长  蜿蜿蜒蜒,延伸不尽我的回望  哪儿是我的营地,哪儿是我的故乡  旅程漫漫  是哪双手让我起航  又是哪个背影让我失望    映着傍晚的霞光  我开始了没有尽头的流浪  你的笑容  如梦般渐渐朦胧黯淡  我的港湾  不再有你温柔的问候    岸边的狗尾巴草  可是你给我的陪伴?  它们轻扫起的水波  可是送给我的微笑?  你是否知道  我一直在期待你的目光  在我停泊的每一站  我
期刊
衣服一直都是母亲给买。红色、蓝色、黄色,很多大悲大喜的颜色经过清水和阳光的磨洗,已经淡淡的开始透白,曾经耀眼的亮白也开始褪色泛黄。恍然发现色彩也如记忆,时间长了,就开始变淡。只是总有一些是不会变的。   幼年时,母亲根据自己的喜好,一锤定音,给我穿的全是清一色色彩鲜明的衣服。母亲似乎不喜欢太过混杂的颜色,只选择一色的大红、一色的明黄、一色的鲜绿或一色的海蓝。这些明亮的色彩总是把我的眼睛映衬得圆圆
期刊
  
期刊
老妈从我上小学五年级起,便患上了严重的恐叉症,注意,不是恐高症,是恐叉症———只要看见我作业本上、卷子上有那么一两个“×”,这恐叉症就发作了。   通常我的本子有“×”的那一页会被狠狠地撕下,紧接着被迅速地捏成一团后飞速向我砸来,同时铺天盖地的斥责声也不绝于耳:   “这么简单的题你也做错!白吃了这么多年的饭!你有没有用脑子?人家张三李四王五怎么不错?那是因为别人怎样怎样怎样……”   “什
期刊
如今,体罚已被明令禁止,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使用这种粗暴的惩戒方式,家长们似乎也不再那么爱挥舞鸡毛掸子了。然而,大人们或许并未意识到,成长中的少年仍然时刻提心吊胆地防备着另一种暴力的突袭,那可能不是肉体上的伤害,而是心灵遭到鞭笞后的痛楚———那就是心理暴力。   你有过被老师冷嘲热讽之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的经历吗?要么是被宣布“谁也不要和某某某在一起”从此遭到了孤立?或者家长总是把你和他们认为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