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明对象形象起来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an_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把说明文写生动,就一定要将说明对象形象化。这种形象化并不是像散文那样为了抒情的需要而去美化其写作对象,而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或修辞手法能使枯燥或深奥的说明文字变得生动易懂,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
  【点读】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作者把石拱桥比作虹,用诗意的语言形象地展现了石拱桥的美。这段文字重点介绍了石拱桥的外形,先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极简洁而形象地点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色;然后,从古代神话和我国诗人作品中,进一步说明“雨后彩虹”和拱桥之间的联系,并把拱桥比作“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风景图,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完全不同于一般枯燥的说明文字,分明是一段优美的写景散文了。
  【巧学】
  设喻后适当描述,使说明对象形象可感。
  【点读】
  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刘叙杰《巍巍中山陵》
  作者用“城犹潜蛇,山若伏鳖”这两个比喻形容所见的“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看,“晨烟夕雾”中,曲折蜿蜒的城墙依稀可辨,喻体“潜蛇”给人似动非动之美感。接着的比喻“山若伏鳖”更妙:“伏鳖”静谧,温顺,与陵园特定氛围相谐;“伏鳖”与“潜蛇”同属爬行动物,而南京钟山古有“龙踞虎盘”之喻,“蛇”“鳖”“龙”“虎”等四个喻体相聚在同一境界内,让读者联想多多,感到别有一种魅力。
  【巧学】
  巧选喻体,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有个性魅力。
  【点读】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叶圣陶《苏州园林》
  第一段中作者为了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一连用了四个“講究”构成排比句,从四个方面生动地描写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强调了“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式齐整,内涵丰富,语气连贯,增添了语言的气势美,同时也使说明文由抽象变得形象可感。
  第二、三段则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写出了生活经历的丰富与堆积假山技艺的高超之间的关系;“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又写出了门窗的精美工艺。这些,都使本文的句式多变,文章也更加生动了。
  【巧学】
  锤炼句式,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显示说明的重点或层次,使语言表达具有形式美。
  【实践】
  笔者居住地江苏如东濒临黄海,盛产文蛤,同学喜欢以《文蛤自述》为题作介绍。请欣赏下面两个精彩片段:
  A.我还有“天下第一鲜”的桂冠呢!因为我的肉质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和钙、磷、铁,还有多种氨基酸和琥珀酸,味道鲜美异常。长期以来,如东人研究出了多种食法,或煸炒,或生烤,或制酱,或烩烧,或油爆,或炝醉,或煎氽,或煲汤……我还心甘情愿地被剁成肉糜,制作成多种菜肴,那别出心裁的“文蛤全席”,其形精巧,其味鲜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初食蚌螯》说,鸡、豚、鱼、虾都不能与我媲美。据说乾隆皇帝品尝了我的美味后,大呼:“此乃天下第一鲜也!”于是,我带着“天下第一鲜”的美名闯遍大江南北,直至漂洋过海。
  小作者充分利用“自述”式拟人的表达优势,自由灵活地介绍“天下第一鲜”的来历,或铺排,或引用,情趣盎然。此文结尾,文蛤“我”向读者发出盛情邀请,更见精彩:
  B.朋友,我们文蛤历代在如东居住和繁衍,进入改革开放年代,我们更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倘若你向往大海,向往返璞归真,并且乐意亲自参与,那么,请你赶快到如东海滩来。这里天高地阔、大海无垠,没有任何人工雕琢,有的是野趣天成。在这世界最大的舞厅里,我等蛤族定能让你的思绪自由飞翔,让你的四肢随意舒展,让你的肺部呼吸到满含负离子的清新海风。我们文蛤之乡——如东欢迎你!“天下第一鲜”欢迎你!“海上迪斯科”欢迎你!
  看,小作者综合运用比喻、夸张和呼告等修辞手法,“我等蛤族定能……”一类语言将“自述”式拟人的表达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阅读至此,读者自然会激起兴味,盼着去享受一席具有多种美味的“海韵盛宴”。
  (本版由曹津源整理)
其他文献
阳光是温暖的,就像一杯奶茶;阳光是无私的,就像亲人一样;阳光也是重要的,是我们生活必不可缺的。我心里的这束阳光叫亲情。  我的童年一半都是在乡村度过的。乡村恬静舒适的生活,造就了像爷爷这样温和朴实的人。  我始终不能忘记爷爷的眼睛,深黑色的眼瞳闪烁出神采奕奕的光,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也像波澜不惊的湖面一样平静。而我犯错误时,爷爷的眼神就会变得非常严厉,就像利剑、闪电一样,让我不敢看;当我伤心时,爷爷
期刊
今天是周末,太阳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云松松软软的,像一团柔软的棉花糖,天气凉爽得很。在这个美丽的周末,我家的小院子里上演了世界上第一场“牛拉松”比赛。  吃过早饭,我一个人走到门前的菜园,在小白菜的叶子上看见了三个熟悉的身影:哟,那不是蜗牛先生么,它们正躺在一片舒展着的叶片上舒舒服服地晒太阳呢。呵呵,同样都是蜗牛,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呀。一只蜗牛体型大大的,背着一个白皙的壳,英俊潇洒,简直就是一个大帅哥
期刊
微风低吟,细雨纷纷……  一束包装精美的康乃馨,半只令人垂涎欲滴的熏鹅,我动用了省科技创新比赛奖学金的三分之一,要陪妈妈过一个别样的母亲节。  吃过晚饭。淡黄色的硫磺沫在温水中铺开,那是我精心制作的洗脚调料。在母亲惊疑的目光中,我搬来靠椅,扶母亲坐下,开始请脚入盆了。  母亲的脚刚刚浸入脚盆里,温热的水在盆中微澜,幸福的微笑在她脸上荡漾。我一手托住母亲的脚背,一手轻轻搓揉母亲的脚指头。  空气似乎
期刊
安静的教室里,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只听得见笔尖在试卷上移动的沙沙声。“嗡——嗡——嗡——”手机振动声突兀地打破了这份安静。“谁?誰的手机在响?”站在讲台上的刘老师背着手,踱步走下来。她凌厉的眼神环视着教室里的每位同学。耳尖的同学发现了坐在角落里的方正的异常,哄笑道:“老师,是他,方土……”方正憋红了脸,嗫嚅着站了起来:“不,老师,我忘记调静音了……”刘老师的脚步在他身边停住了,讨厌的“嗡嗡”声仍在
期刊
夜凉如水,城里却还热闹着,大道上灯火涌动,小路上也燃着喜悦的火苗。  宁静大院里,四方木桌上,几盒月饼聆听着一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月饼是巧克力馅的,一盒里面摆放着九枚方方正正的月饼,意寓“久久”。月饼看上去滑腻腻的,入口却是香甜中夹杂着一丝苦涩,就如分散各地的亲友重新聚在一起,喜悦大过了心酸。  正当人们等得有些着急的时候,月亮仿佛有感应般,它撕破厚厚的云层,冲破浓浓的烟霭,跃上黑黑的夜空。 
期刊
八月十五月儿圆,又是一年满月时。嗅着馥郁的花香,我跟随父母回到老家与亲人团聚。  “俺娃回来了!”奶奶慌忙把沾满面粉的手在围裙上蹭了几下,笑意盈盈地来到我身边,摸摸我的脸,疼爱地摩挲着我的手心,顿时,丝丝像烧旺的火塘般的暖意遍布我全身。叔叔也凑过来,憨厚地笑着,抬起双眼,脸上深邃的抬头纹更明显了,“又长高了!”他伸手比画一番,滑稽地扮个鬼脸,引人捧腹。“哎呀,杵那儿干啥?快进屋坐!”贤淑的婶婶早已
期刊
上午10點,随着“砰”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伴随着阵阵急促的鼓声,两条龙舟朝对岸直冲过去,被龙舟激起的水花波波相连,浪浪相击,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一条条银鱼在跳跃。奋力划哟,年轻的水手!两岸的乡亲似乎比河中的水手还焦急,有的急着在岸边频频地蹾着伞把,有的干脆站起身子双手拍着屁股大喊:“快,加油!”喊叫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两条龙舟咬得很紧,拉不开距离,船至江心,河对岸插着两把红旗,谁若先抢到红旗,谁
期刊
写作指引  记叙文以叙述为主,但也需要在叙述中适当地穿插描写和抒情。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事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彩的描绘和摹写,使记叙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丰满,景物意境鲜明。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如写令人感动的事,就可以采用适当的心理描写,强调“感动”;写印象深刻的事,则要交代清楚印象深刻的原因,就可能用到场面描写,将印象深刻的场景展现给读者。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想
期刊
一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  “丘”对“兵”说:几天不见,怎么练上滑冰了?  “木”对“术”说:脸上长颗痣就当自己是美人儿啦?  “术”对“木”说:祛斑霜挺好使呀,什么牌子的?  “由”對“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  “甲”对“由”说:倒立的功夫不错嘛。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比”对“北”说:夫妻嘛,床头吵架床尾和,为点小事至于闹得背
期刊
水几乎干了。那岸边的芦苇也枯了,风一吹,不住地摇摆,落下斑斑碎屑。湖的北面,就是他的家,一间大风能吹垮的草屋。  他蹲坐在门前那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咬着烟管,静静地吸着烟。这里就他一个人。麦客,一个早已过时的工作。“哎!”他拍拍身上的积灰,放下仍在冒烟的烟管,摸了摸这碎布缝起来的衣服——补太多次了,衣服早没原本的面貌了,无奈地摇摇头,整了整头巾,露出一张黑黄黑黄的脸,他仅仅30多岁,却沧桑得像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