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命意识 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ong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材解读是教师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能力,如何依据学生的学情,抓住教学的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思考和认识,是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以《植树的牧羊人》《阿长与山海经》主题探究为例,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伟大与可贵。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语文;生命意识;作者背景;童年视角
  初中孩子,人生阅历尚浅,世界观人生观尚在构建中,面对复杂多彩的世界,常常会感到失败的无力,生命的失落。马克思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语文教育可以让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与正义共存,与善良同伴,与生命携手,真善美与语文课堂同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因此更加美好。面对当前生命异化、生命意识缺乏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生命教育”的重大价值。
  一、重视作者经历,多方位探索文章的生命意识
  “文章的主题是作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孕育而成的。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和认识。”在《植树的牧羊人》一课里,大多数教师把文章主题停留在歌颂牧羊人的顽强毅力和无私大爱上,我们在充分挖掘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对文章细节的探索,会发现文本里蕴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1. 战争毁灭生命
  富有意味的时间节点:课文里,作者第一次遇见植树的牧羊人艾力泽?布菲是1913年,一战爆发的前一年;第二次与牧羊人相遇是“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是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这些富有内涵的时间节点,都与战争息息相关,让人不得不思考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渗透。
  让人深思的环境描写:文章的第2段是环境描写段落,我们来看看这些关键词句:“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稀稀拉拉的野生的薰衣草、无边无际的荒野、废弃的村庄”,村庄荒芜,房子如马蜂窝一般,原本是精神庇佑的教堂倾圮、了无生命的迹象,一般的自然灾害并不能让人们抛弃家园,是战争造成了这样的人间悲剧。
  不可忽视的文章细节:第11段中,布菲介绍自己:“他说,他五十五岁了,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昔日的农场变成废墟,正值壮年的儿子、相濡以沫的妻子双双离他而去。昔日生机勃勃的村庄变得死气沉沉,原来温馨的小家荡然无存,这一切,都源于战争的迫害。战争是可怕的,在战争黑暗底色上人性光辉的闪耀就显得尤为珍贵。
  2. 布菲种植生命
  面对战争留下的废墟,布菲作了这样的决定,在第11段里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整个句子看似平淡,读起来一点也不波澜壮阔,布菲安静中沉稳地作下了决定。文章第2段中大段的环境描写是在痛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16段里,作者第二次见到布菲,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棵棵白桦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这是布菲努力下荒芜大地青春生命力的体现;20段中的苍翠环境描写,三十年前,这里是被上帝遗弃的地方,现在却一片沃土,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男女老少带来了青春活力还有探索生活的勇气。
  鲜明的景物对比,展现了让读者惊叹的成果。三十五年,废墟变成郁郁绿洲,森林引来人们栖息,焦土之上生命重返,布菲植树其实就是在种植生命。
  3. 苦难磨砺生命
  没有帮手,没有技术支持,在高原黄土不毛之地上种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要忍受荒野的孤寂,布菲的伟大也在这件平凡琐碎的小事中彰显。最难能可贵的是布菲的坚持,他没有被苦难打倒,他用一种更宽容更永恒的方式重塑了自己的信仰,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生命力量也越发令人敬仰。
  二、体会童年视角,多角度感受作者的生命悲悯
  《阿长与山海经》,在课文的前半部分,鲁迅用明显的笔触表达了对阿长的不满。
  “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我兴兴头头想着元旦压岁钱计划,一个“然而”,阿长的出现让兴奋的我被泼了一瓢冷水;一個“又”字,阿长肯定不止一次进入我的世界,扰乱我的安宁,我的无可奈何跃然纸上。在一番糊里糊涂之后,我终于说出元旦吉利话,阿长“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才起床,摸不着头脑,况且来的又是阿长。冬天本就寒冷,冷不丁塞一点冰冷的东西给我,这状况实在让人觉得繁琐。
  大多时候,我们对阿长这样的人抱有鄙夷之态,所以整篇文章采取的是先抑后扬的写法,但是在前段的行文里,只有抑吗?繁琐不耐烦之下是不是可以找到些微的不一样?鲁迅以成年的回忆回顾童年,儿童视角之外肯定还掺杂有迹可循的成年人感受。
  让我们来看看吧:阿长睡觉摆大字,让我不得安眠,母亲委婉告诫阿长,希望能收敛点睡相。一般人面对这样的状况,可能会狡辩:“我没有啊,我睡觉很谨慎啊!”或者会胡乱承诺:“好的,我以后一定注意,再也不这样了。”阿长的表现是:她不开口。不开口,说明她知道自己的睡相差,不去辩解;不随口承诺说明她知道自己不容易改过来。不会油嘴滑舌卖乖巧,这样的阿长朴实厚道,淳朴本真。
  阿长规矩多,尤其是元旦福橘仪式。她郑重其事,反复交代,处处叮咛,只为小鲁迅说出新年的吉利话“阿妈,恭喜恭喜!”为何阿长那么重视元旦的意头,除了受封建思想的限制,应该还有其他的缘由。阿长生活太苦了,她那么看重这一吉利话,是想在这苦海里找到一丝慰藉和期颐。看似微小的话,恰如黑暗中的一丝火光,带给她莫大的安慰和支撑,靠着它谋取光亮。这样的阿长,着实让人可叹可怜。
  阿长的切切察察,搬弄是非,确实糟糕。看阿长的身份,一个保姆,身份低微,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没有文化,不被人重视,是个卑微的小人物。在大宅子里,她也许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得到别人的一丝“重视”一点“正眼相看”,在八卦交流中,阿长才能得到一些“生活的喜悦”,粗俗的表象下是可悲可怜的灵魂。我们无意替阿长开脱搬弄是非的事实,鲁迅曾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眼孔极冷,心肠极热”的鲁迅,对整个社会的弱者怀有一种冷峻的悲悯,他眼里的阿长绝不仅可厌还有可怜可叹可悲可爱!有了这些隐约的铺垫,阿长买《山海经》才理所当然,“我”对阿长的态度转变才水到渠成。
  知人方可论事,在研读文本的时候,必须关注作者的经历。同时,教师要注意文章里出现的儿童视角。当然,“纯粹的儿童视角并不可能真的存在,因为作家作为创作主体已经是历经沧桑的成年人,显然不可能完全退回到儿童的视角。因为当他透过儿童的眼睛去观照世界时,作为成年人的作者当下的认识和判断会不自觉地介入儿童的视域,它包括了已成年的作家对于生活的独特认知和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即融合了成人视角。”用儿童视角去发现作品里的童趣童真,用成人视角感受生活的本真和思考,两者交织进行,有助于对文本的解读。
  教育是一件顺势而为的活动,教师要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步步领略生命的可贵与伟大;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文本,感知蕴含其中的生命意识,进一步明确、反思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葛晓磊. 鲁迅作品童年视角的审美特征分析[J]. 中国文学研究,2010(1):101-104.
  [2] 苏虹. 《初中鲁迅作品解读的一把钥匙》语文语文教学[J].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
其他文献
【摘 要】 感人心者莫乎情,思想品德课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以景生情,以情激思,以情导行,以情育人,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明辨是非,感知善恶,从而加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效加强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以景生情;以情激思;以情导行;以情育人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
“班级音乐会”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我校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探索了“班级音乐会四部曲”。  “四部曲”是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中的一种,我们运用这样的方式,通过“素材学习—策划创意—排练合作—展示分享”这四个步骤,来链接常态音乐课与主题式班级音乐会,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个性化音乐表达的平台。  一、四部曲之素材学习  
前不久,在北京教书的好友对我说,她们一年段为了消除课间活动安全隐患,特意开了一场“审判会”,由每位班主任在班级中选一名最调皮捣蛋的孩子接受点名批评。她悲伤地说:当我的眼触到孩子那无助又惶恐的眼神,我竟羞得无地自容,我自责自己怎么会把这么一个可人疼的孩子报上去?不就是平时他比别的孩子好玩好动点儿吗……如果我是孩子的妈,我会允许让我的孩子在众人面前受点名批评吗?  听着好友的述说我深有感触:在我们的身
【摘 要】 高中有机化学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落实,有机化学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模式在不断改进和整合。文章结合我校的新课改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衔接与整合必修与选修。  【关 键 词】 高中有机化学;课程整合;教学反思  今年是重庆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6年,我校的课程改革实践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逐渐转化为反思、总结与提升的新阶段。作为一线教师,从最初的努力
【摘 要】 在“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具体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整数相除的商,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转换。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关键词】 分数与除法;关系;思维;互化  《分数与除法》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可以
【摘 要】 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教育工作的集中体现。法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弗雷尔倡导的“弗雷尔的教育法”,主张群体协作,提倡互教互学,有助于凝聚孩子的合力,使他们认识到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习他人,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合作交往能力影响着人们事业的成败,其重要性和关键性有目共睹。  【关 键 词】 班主任工作;团队精神;协作学习  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班主任
何伟,《家教世界》杂志特约作者,福禄贝尔幼儿园园长,福禄贝尔绘本馆馆长。  扫一扫,码上听书  静待花开,是父母的必修课  哥哥九九是2019年6月底从幼儿园毕业的,9月份则该进入小学一年级。一直推崇慢教育的我和先生在与九九商定以后,抵制住了周围一片质疑声,为着他多享受一年慢时光下的阅读和游戏推迟了入学。同时,他承担了一项为培养他的责任感而设的新工作——给幼儿园所有的弟弟妹妹们讲故事。起初,他偶尔
【摘 要】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开设普通高中校本特色选修课是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校本特色选修课在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打造学校发展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个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试以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为例简要说明普通高中校本特色选修课的开发。  【关 键 词】 校本课程;改革;选修课  一、校本特色选修课开发的基础  1. 地域基础  重庆市
有个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上了一个“鸡血”的学校,那里的每个孩子都很优秀也特别努力,所以显得她家孩子不怎么样,有点焦虑,后来想开了,孩子就是这个状况,不可能德智体美劳样样优秀,顺其自然吧。很多妈妈也都劝慰这个妈妈,大部分人也都是平凡普通的,但也是幸福的。  《杰克一定有办法》中的小铲雪车就是牛娃中的那个最平凡的“孩子”。“在威猛山区公路组,卡车们只有一个尺寸标准:大。换句话说,应该是在小型扫雪车到来之前
民间文化,是知识的百科全书,是民俗事象的贮存库,是民族文化的根。为了 “让民间文化浸润学生心田”,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特色德育活动,创编了校本教材《黄葛树下是我家》,让民间文化走进了课堂。在这一过程,不仅孩子们受到了民间文化的熏陶,我校也达到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润物无声的效果,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德育特色的发展。  一、采风——春雨润物细无声  早在2000年,我们就带领着学生深入田间地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