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 澡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in1986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去日本之前就惦记着那里的钱汤,并在本子上零星记载:天山之汤;船冈温泉(老澡堂),410日元,入浴费,110日元,矿泉水;丸子屋;锦市场“锦汤”,木造三层,1200年历史;大津,雄琴温泉。这些都是从旅行宝典里看来的,断续抄录,聊备一记,再翻看时却大有不知所云之感,像不像是老中医下的药方子。由笔记所见,选这些钱汤均在京都,除了大津的雄琴,大概当时很想过过古老都城的日常市井生活吧。哪怕落脚到了彦根,心里的这团火仍热热的,真到了一趟趟跑京都,就深恨时间拮据根本不够用了,入古刹出故宫上岚山下鸭川,处处都嫌紧迫仓促,常常是傍晚僧侣们推着厚重的大门带起了关门声,那时才匆匆赶往火车站离开京都。
  翻开周作人的译作,总是更喜欢章节后边的小注,读起来饶有趣味。“钱汤今用原文,意思也即是澡堂。”“十六世纪末始通行钱汤,每人价永乐钱一文,故名。”所以才叫钱汤。我有个朋友在辽南开日式温泉旅馆,馆名中含“风吕”二字,为深入查明本意,去翻看知堂老人的作注,也还是一语道来:“风吕云原意乃是风炉,但现已训作澡堂,不能沿用了。”遇此,如此举重若轻,就常常会想,这些是出于他深厚的学问呢,还是源自于他早年在日本的生活。话题扯远了,总之京都钱汤的门朝哪边开,我连这都没摸清,有时反倒要疑惑,这事儿是不是我根本就忘在了脑后。
  初到彦根时,也曾问过一个留学生,我们居所这一带,有没有钱汤可泡,那种感觉比较老的,平民的,在街巷里的。之所以随口说出街巷,大概因为在十几年前,我曾因公差到东京,顺便看望过一个同乡,他住在上池袋区,房子靠近电车道,大家聊天时,时时感到电车轰隆驶过时而引发的震动;家里有个小浴缸,但他从不烧热水,说每天下班后,都先到家门口附近的小澡堂去报到,泡了澡再走回家。我脑子里大概就有了这样的印象。或许是读过一些日本作家作品,常有文字写晚饭后一人独自出门洗澡,然后又从一户户门前经过,沿着细窄无人的小巷慢慢走回家。这也是个大概留下来的印象。突然面对我的提问,那学生一下子比较迷糊,支支吾吾地就过去了,几周后又跑来告诉我,哪里哪里有一家,但是你不能去,得越过高架桥那太远了,环境又旧,都是老太太们,还是在家洗澡吧,家里浴缸也不错。
  我是天天在家洗的,而且也早就找到了一家温泉,就在琵琶湖畔,每周去两次。只是要说它为钱汤,我感到有点难,温泉和钱汤,在我看来毕竟有着不同,一旦说了,到底是辱没了温泉,还是辱没了钱汤,怎样都是我所不愿意的。其实也不必过分细究,大津雄琴温泉,不就是被旅行宝典归到钱汤里去了么。在没有炉火的、澡堂的,而是冬夜露天地里泡着温泉,冰寒贴在脸颊上,久久仰望着暗蓝色的夜空,一颗颗冷淡的星子半隐半现,那也是十多年前在日本,我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生命渐渐老去,光滑透亮的皮肤不再,但那一两个夜晚,总是在心里存着。
  也没再去奢望京都,也习惯地在彦根温泉洗澡了。心里还是称其为汤,按中文古意,也是不错。而且永远在用着一个水龙头,没几次后,就惹到了个老太太,她过来指挥我说,用另一个水龙头吧,看出我不解,她指了指上边说,这里有冷气。右上方是排风扇,我从没注意到过,但是我矜持地说,我喜欢凉风。隔两天再去,她依旧在,坐小凳上,流水洗着毛巾。柱子四周,排列整齐的白色塑料小板凳上,倒扣一排整齐的白色塑料盆,我过去拿过了一对,拧开水龙头加以清洗,她照例又走过来,右手握块肥皂,拿过我手里的盆和小凳,打上肥皂,再用水冲去泡沫,然后她说,お姉ちゃん,这就可以了,然后又摇摇摆摆坐回凳上。我向她道声谢,坐下来把头钻进龙头底下的水流里,お姉ちゃん,是长辈对晚辈亲近的称呼,第一次有人这样叫我,她知不知道我不是日本人,她该是听得出吧,我一张口,就不是那么回事。
  全身打得肥皂起沫,冲洗干净再趟进池子里。玻璃窗有两大面,一面朝西,看出去是琵琶湖,说一望无际也行,不过若无云无雾,完全可以看到对岸连绵起伏的山线;另一面朝北的琵琶湖,远在湖岸的房子、房子后的群山总是清晰可辨,群山后露出一座青山,山头上白雪皑皑。艳红告诉我那是伊吹山,我又担心她万一搞错,不会是伊吹山。泡在水里,我会很长久地凝望着它,想不起来是在哪里,碰到过伊吹山这几个字,也许是松尾芭蕉,不是很确切了。无论怎样,我都在享受着它遥远的静穆,它的美。
  池子有两个,一个泡有伊吹山草药,澡堂只我一个人时,我喜欢捞起装满草药的布袋子,它又大又沉,两手稍稍挤压,玛瑙色的药汤色泽更浓,透亮地顺着手臂淌下来,气味也更冲鼻,就要想起小时候家对门的邻居,每到入冬,厨房里就弥漫起彻夜不散的中草药味,一把破嘴的黑药锅坐在炉盘上,咕嘟嘟地用小火熬着,一根细绳吊着个昏黄的龙眼灯泡,看久了就会生出错觉,以为它一直在晃呀晃。
  不泡草药的那个池子更大,水流不断。吐水口扁宽,铜管脖颈有绿斑,下边一块石上刻有一排细密小字:此温泉水来自地下一千五百米处。一束大水柱好像被解放了出来,挣脱了束缚,带着地底心的威力和热度,疾哗哗地落进池水。池水又清又广,水柱落进去形状皆无。池水轻缓地包裹着人的身体涌动,人进入或是出去,水溢满了还在溢,池外台阶上和地上始终淌着涓涓细流,有时我出去喝杯冷水回来,脚底踩踩地上水洗洗干净,再入清池。
  教授日语的老师告诉过我,早有些老钱汤彻底闭店了,真是叫人伤感。本地的老人挪移到这里来,也有外地客,专门来此止为泡温泉,她们与我一样,为窗外远处的伊吹山所迷恋,于自身的静默中久久地凝望着。一些老人好像是从乡下来,晒黑的皮肤,皱纹缝间的深处却是白的,一块白毛巾仔细折好,在花白头上盖住。过去我从没有机会见过如此多的老人,集中在水光交映的池子中,那么多衰老的身体,蹒跚迟缓,有时我在池边,下身泡在水里,手搭在稍高出一截的理石台坐着,她们当中有人过来,摆摆手将我赶到一边去,扶手在另外那端的窗台下,她嫌它路远,没那么大的气力破水走过去,起初我想扶一把,她仍旧是摆摆手拒绝,连话都懒得说,自己撑着矮台慢慢从水中爬上来。以后我就让开那段黑色理石台,再也不搭它而坐。有时她们全身坐进池水中,露出个脑袋在水外,脸冲着窗子,午后阳光斜射进来,水池底都变得闪亮耀眼,乳白色雾气升出水面,来回微微摇曳,只有几颗脑袋不动,看不到思想,人单纯得成了动物。若是从水中站起来,几注随身体而起的水同时快速地泻落下去,只剩下身体。要是用根木炭笔来画,下颌颈部乳房四肢,每道线条都是松弛无力的,收束不住的,臀部只是一道垂落又枯萎的弧线,弧线下是阴影,弧线上没有了肌肉,弹性,力量,欲望。   有的背驼很厉害,身体完全弓成九十度,这只是在我小时候才见到过,没想到在这里又意外地重现,且不仅是少数。要想了解一个老龄化社会,到这里就清楚了。小板凳驼背人坐不下去,另有高的平板椅,椅面宽阔同样也是塑料的,轻又容易搬动,她们就一点点地,连挪带拄,把椅子从门口弄到水龙头边,坐下来冲洗身体。但进了池水里就好了,看不出驼不驼背,她们的身体似乎也轻松起来,也随着众人聊天。不特别老的老人,还能聊到自己的父母,对方的父母,声音都不大,但聊着聊着声音就连成了一片,不具体,模糊却极其温和,轻缓。那个总是跑来指挥我的老太太,原来也指挥着别人,这让常来泡汤的几张老面孔现出不快,她过来了,老面孔笑着,跟她招呼着,她转身走开,笑就褪下去,转换成更小的声音,嘀嘀咕咕私下里谈论她。她常常把一个人从这个水龙头拖到那个水龙头下,支使得人团团转,捞出别人泡在水盆里的毛巾,把一盆水倒掉。她会把所有的,正在用和用过的水统统倒掉,把盆一一洗净,再把板凳洗净,整齐地摆好。大概近七十岁了,在澡堂子里,她是少有的骨架稍显粗大的那种,棕色的皮肤同样无力,在肩胛骨上已挂不住,深深地塌陷下去,好像某些洞穴布置了一小场黑暗。身体老了,都是这样,她却似乎格外有种力量,令周围其他一些同样衰老的身体更加软弱,退却,不争。
  我时常会想起式亭三马的《浮世澡堂》,那个喧闹的,家长里短的,个个裸行的,水热了加凉凉了加热的江户钱汤,那滑稽的却又想要将心洗拭不使之长尘垢的声音。有个人脱了衣服,“狼狈似的用手巾按着下身,拼命用心地看着前方,用了苍蝇拉车似的脚步走着”。这样的描写读来,我不免会笑,还忍不住要想,最努力要藏的却最容易暴露。年轻些的女性下午鲜有来泡澡的,来了也独处一角,把自己与老人划分开。可是老人要用到她们,招呼到了,她们也会马上快步跑过来帮手,一边柔声地嘘寒问暖。有个女子进来出去,又推开门进来,同样是用毛巾按着挡住下身,毛巾是白色的,上面印有两大朵粉红色梅花。
  我看了一眼之后,还想看第二眼。是嗅出梅花有种风雅。也寻思起关于“羞”这一词语,还有关于日本曾混浴的习俗。做清洁的是些女工,不很年轻也不算老,隔不多久便进更衣间一次,拖拖地板,擦洗卫生间,换掉圆桶里不多的垃圾,又套上新的黑袋子。隔壁男汤的清洁也归她们,如式亭三马戏谑所言,“男汤不孤,必有女汤为邻”,反过来也同样,女汤有男汤为邻,女工做事也必两边照应。东说第一次见女人在帘外道声“对不起”然后走进屋,当时真是吓一大跳,他本能的第一反应是去抓衣服。更衣室的几个男人依旧,吹风扇穿衣服,喝水聊天,赤身裸体,若无其事,该干什么干什么,女工做完自己要做的事,弯腰道一声“对不起”,退了出去。也会有男人上前跟她闲聊,晃荡着身子,说东道西,她就边干活边回应。我问那男人什么都没穿?东说没穿。就那么裸着?东说裸着。我问那女工呢?东说她就在干活。我问那你呢?他说当时我正在凳上坐着,用一只衣服筐反过来放在大腿上,上边垫个本子在记几句话。那以后再有女工进去清洁,东若恰好碰上,他一定是坐着身前有本书,或者抱一把衣服,正准备要穿。我每次追问下来,情形都是差不多。在洗完澡往家走的路上,我就会问起,今天女工是年轻的那个,还是年老的?其实很多时候,东在泡汤不在更衣室,根本就遇不上。
  女人们泡好了,坐回到小板凳上,洗过头发再用梳子打散,理顺盘好,周身又抹上浴液,从上往下细致地洗,这一洗就要用去大半个钟头,左脚细细洗,连脚趾头都要一一洗过,接着再换右脚洗。也不搓澡,就是反复地洗,不厌其烦地洗。小女孩三四岁,从妈妈手里挣脱开,全部要自己来,不过因为个子矮小,不能像大人那样坐板凳洗头,便只好立着,把瘦瘦细小的身子弯了,脊椎骨在弓起的后背细棱棱地凸出来,柔软的头发抹过了洗发液,反复揉也揉不周到,头发倒贴着头皮,七散八落的。最后总算洗毕,在板凳坐了下来,挨近妈妈身边,耐心地一根根洗脚趾头,全部洗净了站起来,小身子兜了个转四下看看,又蹲下身,撅起小屁股冲洗板凳和小盆,然后趔趄着把它们搬回固定的地方,放好。
  我总是在看,不停地看。一边心中欣慰,一边也伤感。小时候我家附近的澡堂,从来人都满满,无落脚之地。站在粗壮的女人们之间,她们胳膊肘淌下的水直接浇到我脸上,身上。要说在日本,我热爱这里的洗澡,有谁会懂呢。曾经那全部是心急火燎地洗呀洗,逮个空就使劲地搓呀搓,在人群里挤着,随时被女人的硬膝盖撞翻在地,在热气里闷得窒息,然后快速冲到门口,借着门外透来的冷空气大口大口地喘息,最后眼泪一把把涌出来。这些简直像一场疾病,在我身体内潜伏了下来时时都有可能发作。在彦根温泉,每次门口分开,准备各自进男汤女汤,东都会再三叮嘱,叫我别着急。最开始还是着急的,渐渐就慢下来,慢下来。在把自己彻底洗净之后,没什么事了,还会回到池水中坐上一阵。池底瓷砖的方格子,在清水的晃动下不住地变形,直线弯曲了,一会儿弯向左,一会儿弯向右,摇摆不定像些水草;方格子在水中漂浮起来,一头变宽,一头变窄,也是时而左时而右的,是小仓游龟浴女画中的样子。小仓游龟是更高的俯视,从构图的角度上看,接近于《源氏物语》中的古代插画,画家获得了神的视角,从半空中往下看,几间屋子尽收眼底,所有的墙都不过是条分割线。但气息却是现代的,娴雅舒适的女人,斜躺在清澈的池水中。胡兰成在文字中十分赞美小仓,她是大津人,滋贺县美术馆收藏她最多的画作,我一直想亲眼去看看,却一直拖下来,最终没有成行。
其他文献
前一阵子——具体是何年何月并不重要——我这个老头子从乡下移居到城里,意外成为一栋宏伟旧宅的继承人,它坐落于某个低洼城区的一条狭窄街道上,那儿一度是潮流风尚的荟萃之地,遍布欢乐的屋宇和新婚夫妇的爱巢,但如今它们大多数已沦为账房与仓库。货包、箱子侵占了沙发的位置,交易日记账以及分类账到处堆放,美味的早餐面包曾经在此涂抹黄油。旧城区内,老式软饼的辉煌时日已一去不返。  然而,在我这幢旧宅子里,往昔岁月的
期刊
暮 色  远方。每一座山峰,又洇出了血  云朵比纱布更加崩溃。暮色正在埋人  和当年一样慌乱,我还是不能熟练听完  《安魂曲》。我还是那个捉笔  如捉刀的诗人,用歧义  混淆着短歌与长哭。一天天  在对暮色的恐惧中  我还是不能和自己一致。总是  一边望着星辰祈祷  一边望着落日哭泣  黄土高原风成说  那么说,我的故乡  是一场接一场的大风  刮来的。那么说  是铺天盖地的大风  带着一粒粒黄土
期刊
1675年初版前言  歷代诗人笔下,没有比伊菲革涅亚的献祭更出名的。然而,有关这场献祭的至为重要的特殊性,诗人们并非全部意见一致。有些诗人认为,阿伽门农的女儿伊菲革涅亚确乎流血牺牲死在奥利斯①,比如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索福克勒斯的《厄勒克特拉》,稍后还有卢克莱修、贺拉斯②和其他好些诗人。只需读一读卢克莱修,他在第一本书的开场是这么说的:“在奥利斯,希腊将领们用伊菲革涅亚的血可怕地玷污了那十字
期刊
契诃夫的《一个官员的死》  暌违俄国作家契诃夫三十年了,而今重逢,他送我的两样见面礼物,是让我措手不及的三分尴尬与七分豁然:第一,我叨咕了半辈子的“契ke夫”,稍加品咂,才意识到,那是应该读“契he夫”的,而此前,我居然一直在念白字;这可真是奇了怪了,一向知道“堂吉诃德”读“堂吉he德”的我,为什么从来没质疑过“契ke夫”呢?第二,我马上要与诸位重温的这篇小说,自中学时代,我就以《小公务员之死》称
期刊
1  1925年12月,里尔克五十岁诞辰的时候,帕斯捷尔纳克的父亲“老帕斯”发去了贺信,里尔克立即回复。从此,这位诗人走进了他“俄罗斯奇遇记”的最后旅程,那就是和帕斯捷尔纳克父子以及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通信。  帕斯捷尔纳克满怀乡愁:“您一定还记得莫斯科吧?古老的、迷人的、如今已成传奇的莫斯科……还有托尔斯泰,他的旧家,他的故园……”他在流亡柏林时给里尔克的信中这样回忆。里尔克则在信中表明,他对自己
期刊
翻阅《相约一梦——辽宁文学院首届青年作家班纪念文集》(毛琦、周明主编,沈阳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首当其冲的感觉就是它让你心头滚热。那绵长的记忆流成了一条河。那些被岁月雕琢或者定格的东西,在《相约一梦》中获得了生命的涟漪般的颤动,起伏摇曳着沧桑的美感。是谁说的,为着文学而老去。但是,就是冲着昨天的虔诚、敬畏和痴心,《相约一梦》的作者们重新集合了,为我们动情地讲述了一段段精彩的往事,盎然的
期刊
1  虽然这是一个北方地区偏远的小镇,但八月底的午后,似火的骄阳依旧灼热,接近三十度的高温让路上连个行人都没有,偶尔飞驰而过的汽车也都车窗关紧,好让空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小镇的名气很大,主要原因是小镇的管辖范围内,有一处天然的高山堰塞湖,湖面开阔,风光秀美。同时由于数十万年前剧烈的造山运动,距离湖泊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大片原始森林被沉入了地下,形成了这个星球上为数不多的几处罕见的地下森林的奇特景观
期刊
塞巴斯蒂安·奈特是纳博科夫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一个出生在1899年、1919年革命期间被迫流亡德国、用英语写作的作家。他还是个性独特、才华绝代、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独特思考与创见的作家。1936年,塞巴斯蒂安·奈特因为心脏病英年早逝。  纳博科夫作为俄裔美籍作家,他用英语写作的首篇英语小说正是《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时间是1938年至1939年。  以上似乎在证明,塞巴斯蒂安·奈特就是纳博科夫
期刊
1  老加百列在身体的侧前方慢慢摆动着拐杖,拖着脚走到房间那头。  “那是谁?”他出现在门口,低语道,“我闻到了四个黑鬼。”  他们轻柔的小调般的笑声盖过了蛙鸣,又融入其中。  “你不能再厉害一点吗,加伯?”  “你要跟我们一起吗,爷爷?”  “你应该能闻出我们是谁呀。”  老加百列又向外走了几步,到了门廊。“是马太、乔治和威利·米瑞克。还有一个是谁?”  “我是布恩·威廉姆斯,爷爷。”  加百列
期刊
熊岳古城枕山依海,望儿山托起她的头颅,渤海湾便轻轻把她拥在怀里。山海一线牵,仅仅十里之遥。从渤海湾捞起活蹦乱跳的鱼虾蟹,十分钟车程,便可在望儿山下任何一户农家,大铁锅,大柴火,吃海鲜,喝老酒,也品着醇厚的乡情。这里的山海还随形赋神,山有形,海有韵。城东有望儿山、馒首山,两山中间有一山曰“熊丘山”,此山西南坡有一尊巨石,高约三丈,犹如一只蹲着的巨熊,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此山因酷似熊而得名熊丘山,彼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