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突破“写”的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in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字面上分析“语文”的“语”:左面一个“言”,右面一个“吾”,就是用口说话的意思,“文”就是作文。可见语文教学的两大功能——教会学生说话,教给学生写作文。说到这里,有人会感到好笑,说话我从小就会,还用学吗,其实,说话与会说话是两码事,“说话”说明你具有了这方面的功能,“会说话”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难怪有人说,说话需要你一辈子,并且是活到老学到老,到老还学不到呢。而作文呢?是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从小二年级开始就需要我们用一个词说上一句话,那我想是最初的作文了。我们时常把会说话的人叫:演讲家、语言大师。我想这些人就是善于“说”了,由于说得多了,也就练成了一张巧嘴。推而广之,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须要通过“写”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因而作文教学必须要突破“写”的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写”的训练呢?
  注重平时的写作训练,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凡是有经验的老师都会重视学生平时的作文“写”的训。《语文课程标脚上对初中学生的写作是这样要求的:大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的作文,高年级能完成600——1700字的作文。为了很好地落实这一写作目标,我就很注重学生写的训练。我的写作训练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施的:(1)大作文。我们这里规定一学期要达到10次以上,我在此基础上规定15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一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写作。开始有些学生不习惯,后来经过几个月的训练都能在45分钟内完成500字的作文。经过一年的训练,我班62人,其中40%人能够在45分钟完成700字的作文,30%的人在60分钟完成,20%的在70分钟完成,10%的人需要的时间要长一点。(2)周记。周记可分为规定内容、不规定内容、有时是课内题目的补充等。例如:我们学了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有两个题目,一个是“双休日”,另一个是“我的一次——(探险、冒险、旅游等),我让学生在作文时选一个题目,还剩下一个让学生在周记上完成。这样做既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又使课内得到了补充,可真是一箭双雕啊!另一种是自由式的,可以写一写一周的所见所闻,写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可发一点人生感叹。总之,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字的多少也不限制,多则600-700字,少则200-300字。如果我们按400字算起,一学期20局,那也是8000字的练笔。我国的教育家魏书生做得是相当好的,他让学生写日记,开始由200字,最后达到上千字。由于学生把写作当作了一种习惯,当作了生活的益友,三年坚持下来,有的学生日记达到几万字。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也正是有了平时坚实的基础。才使他的学生作文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人会惊奇地问,魏老师是怎样对待差生作文的呢?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差生也是经过练出来的。
  就拿魏老师规定的自习课不准说话吧,如果说话了就写500字的说明书,并且要求说明书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写、描写出心理活动的3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有两种思想在争论。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怎么斗战;第三张照片,犯错误之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下面摘录一篇一位自习中说话的学生写的说明书吧:
  “今天自习课我做物理习题时,遇到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出解法,便想:向同桌请教吧!这时好思想提醒我:不行,这个班自习课不让说话,不让出声问问题。坏思想说:不要紧,老师不在。干部又没有注意,小声点不就行了吗!好思想干着急也管不住坏毛病。
  环毛病果然指挥我张开嘴巴,悄悄打听同桌这道题怎么做。同桌开头不愿理我,好思想趁机说:停止吧!别问了!坏毛病不甘心,缠着同桌,弄得人家不好意思,只好同意给我写怎样解,我又看不懂,就又问。这时好思想说算了吧,别问了,下课再说吧,再不停止,老师来了,班长该注意咱了。可坏毛病正在兴头上,哪里停得住,说:不要紧,再问一问,问题就快弄清了。
  正在这时,我的行为被班长发现了,他走过来,向我伸出5个手指头,好思想一看就明白了,这是让写500字的说明书。便说:看看,上课说话,干扰同学自习。你问的同学学习计划被打乱了,自己还受到了惩罚。坏毛病说有什么办法,这次挨罚就挨罚吧,下次不再问就是了。”
  可见魏老师也能使犯错误的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正是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才使学生把写作当作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使学生愿意写、不写就有一种心中不愉快的感觉。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丐尊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认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语感的概念,并且强调“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繁琐化、复杂化倾向。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突出重点,削枝强干,重视积累
关于细节,文学大师们早已有许多精辟的见解。高尔基认为:“它是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契诃夫说:“它是让人看完之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整个画面的琐碎细节。”  其实,细节描写的好处,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早就深有体会。一个人真正的内心或面貌往往在不经意的细节中展露无疑。所以,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可以使人物形象饱满立体。  同学们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应该对这两个细节难以忘怀:  范举人先走,屠户
春日情书  首先是河流,然后是低矮的灌木  落叶和水草把月亮养在湖心  然后是大海,放牧着满天的星子  涛声有时很近,有时遥远  像一个兴奋的爱人  然后是原野,蒲公英,轻快的马匹  花朵上长出越来越轻  越来越透明的翅膀  我们一同出现在春光里,提着开满鲜花的小竹篮。  悲伤  这多么让人悲伤(我的儿女),  我血液里长出来的花朵  他们将无缘看到丝瓜藤、豌豆花、黄角兰  草丛里细碎的星星  以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以及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对学生进行的作文训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也人心之一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学说,阐明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  教学中,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
在大纲指导下的文言文教学,总的情况是重“教”,而“教”的重点又是过细、过难地教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然后再对文章内容作面面俱到的分析。就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教学重点多、难,负担过重,学不懂,吃不透,教学重点多数“煮不熟”,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畏难厌学情绪,且多数学生掉队。例如《马说》结尾随:“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两个“其”字的用法定要让学生掌握,确有难度,如何处理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创新灵感的激发,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对这种时代要求,积极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使学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要想有所建树,“兼济天下”,“治国平天下”,天下寒士们大多都必须走那条寒窗苦读,及第入仕艰辛多舛的路。及第者自是得意,但机率小之又小,多数文人穷其一生,寒窗苦读也未能将名字写在皇榜上,没有取得这张门票,谈何“治国平天下”,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呢?所以,多数文人是“不得志”的。就是有了这张门票,也常常因种种原因被贬被流放,不被重用。所以在那个心怀天下为己任的价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度湖北省语文优质课课堂教学大赛,大赛涌现出了如《沁园春·雪》等大批精品课例,这些课例从不同的视角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反映出湖北语文的教改成果。“一花一世界”,在这里,笔者撷取课堂大赛中的几个细节来谈谈自己观摩本次大赛的收获与思考。  之一:《沁园春·雪》教学片段  师:认读了生字和多音字,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要求流利、字音正确。  (生读)  师:这位同学不仅读得正
那一刻,我走过特拉法加广场  风很大,鸽子从云端冲向地面  喂它们的玉米,黄得像我的皮肤  异乡,在围剿我的孤独  我告诉鸽群,不要搅拌月光  打扰我迎风而落的泪  这一次,不是湘西的小米椒辣的  不是川东的红花椒呛的  是中秋,东伦敦的月亮照见了  洞庭湖那座名楼的影子  照见了,巴陵古城父母头顶的晚霜  我漂泊得太远了  只能从不露声色的梦境  打马回乡。只能把血缘的闸门拧开  顺着血流的方向
这是一部衡量人物心理记忆的作品。尽管小说叙事起步于一个青涩少年的懵懂内心,但随着故事进程的发展,少年对于哲学和生活关系的思考却开始悄然退隐,取而代之的,则是小说女主人公内心风景的不断绽放。几乎可以肯定,那些马基雅弗利式的哲学片段,不过是作家虚晃一枪的叙事伎俩。而小说真正的叙事方向,实与女主人公“她”复杂暧昧的内心之旅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讲述女主人公纠结缠绕的生命记忆时,作家并未执持于单刀直入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