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文人失意情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要想有所建树,“兼济天下”,“治国平天下”,天下寒士们大多都必须走那条寒窗苦读,及第入仕艰辛多舛的路。及第者自是得意,但机率小之又小,多数文人穷其一生,寒窗苦读也未能将名字写在皇榜上,没有取得这张门票,谈何“治国平天下”,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呢?所以,多数文人是“不得志”的。就是有了这张门票,也常常因种种原因被贬被流放,不被重用。所以在那个心怀天下为己任的价值时代里,文人们也只剩下“不得志”的抑郁、惆怅了。今天,我们通过古诗词来解读古代文人的这种“苦”情怀。
  得志者固然还是有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写的就是孟郊登科后的得意与欣喜,但他们又并非人人得到重用:或不被统治者赏识,或被奸人诋毁、被贬、被流放,甚至身陷囹圄含冤而死。王维、王昌龄、刘禹锡、李白、白居易、柳宗元、王安石等这些才子们都曾被贬。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东坡》等大量诗文,透过这些诗文我们感受了诗人当年的冤屈、恶劣的环境,也体会到了他的苦楚,更钦佩于他的豪迈与超脱,“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毕竟一介才子就此埋没了,徒有“遥想公瑾”的渴慕,唯剩“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叹。
  远离朝廷,无缘仕途没有功名的那些下层士人们其渴慕之心更切,其“不得志”的抑郁更浓。得志者亦或不得志者,按情感我们姑且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执著、积极、矢志不渝、忧国忧民者。李贺的“少年心事当拿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禹锡的“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更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念念不忘国家。这些诗文透露了士人们的忧国忧民,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豪迈。
  抑郁、愤懑、控诉统治者昏庸误国者。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韦庄的“无情最具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元稹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自居易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等等,这些不满的唾沫星子里,寄托了一颗颗多么愤懑的“苦心”。
  放弃、退隐、不问世事的消极者、隐居者中有人反叛,如竹林七贤,狂放不羁与世俗反抗;但也有一批寻找到心灵平静、恬适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潜“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也有半隐半退,以退为进者,古有姜太公,后有诸葛孔明。
  历尽多舛,阅尽人世,豪迈超脱者,是高境界的达观者,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见一斑。
  读了这如烟似海的诗文,看到了心怀天下的寒士们的心有多苦多累。在多舛的求仕途中,或得意或失意。有人积极、有人消极;有人进取、有人看透;有人执著追寻、有人退隐求闲;有人抑郁,有人达观等,但这颗颗“红心”将寄托在哪?其用力在何方?苦矣、累矣、难矣,徒借诗文抒惆怅、抑郁、愤懑、亦不乏豪迈,恬淡者,阅尽世事看尽人生终修成正果的智者,但他们都让我们感动和钦敬。
  
  陶素珍,教师,现居武汉新洲。
其他文献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①“心折骨惊。”(江掩《别赋》)  “心”、“骨”是互文,即“心骨折,心骨惊”。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营造出浓郁的诗教环境,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哺育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诗化育人环境,营造诗香校园  诗化的校园是最富生命力和活力的校园,也是最受学生爱戴和期盼的校园。努力营造诗化的育人氛围,充分利用好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点,每一面墙壁,使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墙一壁都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充分发挥橱窗、板报、广播、花草树木等警
最近读了《对“美丽教育”的反思》这篇文章,其中,作者对那个把教师劳动不以为然、口出狂言的学生,没有恼怒的批评,也没有尖刻的讽刺,而是顺水推舟来了个角色换位——向他让出三尺讲台。尽管手中有了详细的备课资料,那个学生在讲台上还是窘态百出。从此对教师甘拜下风,学生的锋芒收敛了,教师的自尊挽回了。那个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品尝到教师的辛苦,认识到自己的浅陋,从此规矩言行,认真听课……  读到这里,我深深佩服那位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与价值观的产物和表现。中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都是有“情”之物,它们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品读这些好文章,总能让人如醉如痴。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感的肥沃土壤。  《语文新课程标准》除了突出语文的交际工具性质外,更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要求在文本解读上“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重视文章的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丐尊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认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语感的概念,并且强调“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繁琐化、复杂化倾向。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突出重点,削枝强干,重视积累
关于细节,文学大师们早已有许多精辟的见解。高尔基认为:“它是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契诃夫说:“它是让人看完之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整个画面的琐碎细节。”  其实,细节描写的好处,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早就深有体会。一个人真正的内心或面貌往往在不经意的细节中展露无疑。所以,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可以使人物形象饱满立体。  同学们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应该对这两个细节难以忘怀:  范举人先走,屠户
春日情书  首先是河流,然后是低矮的灌木  落叶和水草把月亮养在湖心  然后是大海,放牧着满天的星子  涛声有时很近,有时遥远  像一个兴奋的爱人  然后是原野,蒲公英,轻快的马匹  花朵上长出越来越轻  越来越透明的翅膀  我们一同出现在春光里,提着开满鲜花的小竹篮。  悲伤  这多么让人悲伤(我的儿女),  我血液里长出来的花朵  他们将无缘看到丝瓜藤、豌豆花、黄角兰  草丛里细碎的星星  以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以及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对学生进行的作文训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也人心之一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学说,阐明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  教学中,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
在大纲指导下的文言文教学,总的情况是重“教”,而“教”的重点又是过细、过难地教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然后再对文章内容作面面俱到的分析。就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教学重点多、难,负担过重,学不懂,吃不透,教学重点多数“煮不熟”,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畏难厌学情绪,且多数学生掉队。例如《马说》结尾随:“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两个“其”字的用法定要让学生掌握,确有难度,如何处理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创新灵感的激发,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对这种时代要求,积极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