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导流引活水,绿色阅读寻感受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yl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职学生认知的角度看,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非常单薄,对文本的内容缺乏敏感度,更少有在阅读过程中精神愉悦的经历。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散文教学需要一种新的特殊的阅读方式或策略,即开源导流,通过绿色阅读追寻对文本的感受。所谓绿色阅读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受阻、突破、洞悉本真的阅读过程;就是让学生凭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字的丰富内涵进行多角度呈现的阅读;就是注意情智的生态平衡,为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基的阅读。本文笔者以散文教学为例,部分依据冯忠良先生的智力技能理论,从积累、定向、操作和内化四个方面来论述中职语文散文教学实施绿色阅读,追寻感受的策略。
  一、积累
  孟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实施绿色阅读的前提,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已有的知识匮乏。首先,需积累语言材料,即字、词、句、章。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成语积累—名人名言—诗词警句—名篇段落的吟咏,从生硬地记在脑中到熟练地运用于每一次的训练。所有的积累也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而定的,在普及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尽量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其次,积累语言运用的规律,尽量规范自己的用语。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初中阶段的很多坏习惯决定了他们病句、不文明用语、幼稚语言一箩筐。重新纠正印在头脑中的痕迹不是易事,主要通过口语交际、片段作文以及专业实训等训练逐渐改变。最后,积累情感和思想。散文的精魂就是一个“情”字,学生在初中、课外以及现在的语文学习中,可以将所学篇目按照不同的情感加以归类、整理和诵读,例如“亲情”“友情”“自然”“人生”“生命”等,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情感丰富了,思想丰厚了,语言功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定向
  前面所述的绿色阅读往往使教师们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作为中职生在课堂上只要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就很不错了,于是便无节制地放纵学生谈与文本关联不大的问题,更甚者有场面失控的现象。结果是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抱怨课时不足,这其实是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所引起的。不论教师是“首席”也罢,“导演”也罢,教师总要起到“教”的作用。所以,定向准备阶段不容忽视。
  1.激发阅读期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例如在教授《长江三峡》一课时,我首先营造氛围,给学生讲了个财主儿子为姓万的人写请柬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揣度“峡”字的丰富内涵。学生期望阅读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渴望阅读的心被教者抓住。
  2.确定最佳入口
  针对某一篇具体的散文佳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找到最佳的感受入口。例如,第一次在设计《晚秋佳日》一课的教案时,步骤如下:①阅读全文,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②找找划划作者描写景物的精彩语句,说说它们体现了什么特点?③如何体会这种“物之哀”式的情感?
  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更多去寻找和感受的是富士山朝阳和落日的美景,沉浸在“美”的熏陶中,根本无法将“美”转化为一种“物之哀”式的情感。于是我思索着,发现原来是没能找到感受这篇散文的最佳入口,于是我修改了原有的设计:①阅读全文,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②找找划划体现作者主体感受的写景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何种感受?③这种美景又如何体现“物之哀”式的情感的?
  两个很类似的设计,但感受的入口不同,重心也明显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是天壤之别。
  3.展示阅读示例
  入口选好后,仅依靠学生自己学收效甚微,教师必须做出具体的绿色阅读示例,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学生带着阅读的“工具”进入阅读实践,这就好比学生运用某种新学的技能从事技术操作一样。
  仍然以《晚秋佳日》为例,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交给学生一个方法,学生去发现,具体如下:方法一:品味用词的形象之美;方法二:品味用词的神韵之美………
  学生在这一阶段清晰地确立了自己将要实践的方式、角度,有了方向的指引,就不会出现无头苍蝇似的情形。
  三、操作
  有了良好的定向基础,师生在学习散文佳作时采用何种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激活原有知识,补足信息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主要依赖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要获取的新信息的交互作用。当原有知识经验没有激活时,或原有知识经验缺乏时,阅读理解往往是肤浅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原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历来解释和消化文章内容,具有重大意义。
  2.阶梯推进感受的层次
  绿色阅读更注重学生从初步的感知发现—碰疑受阻—突破难题—洞悉本真的真切感受和经历,这当中一切感受的基点就是语言。当文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时,它是凝固的思想结晶,但凝固体中又不乏活性因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呈阶梯状的逐层推进感受的层次。首先,感受文本中关键词的字面语义。其次,在特定的场景中感受语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感受语义。随着对内涵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学生们的感受也在步步升级,在感受中享受了探究的魅力,心灵受到了洗涤。
  3.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
  绿色阅读拒绝教师的灌输,需要学生的自我感受,因此这也是阅读主体的实践性阅读,是在感受基础上的再创作,其可以激活已有的知识,唤起中职生对已学文章内容的回忆。余光中先生曾说:“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就不成立体,我们在一种幽静中与自然对话,这种对话是无言的,呈现出一派天趣与智慧,我们感受到诗一般的意境。”这说明散文与诗歌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对文本的再创作也是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体现的,这些为笔者设计教学思路提供了灵感。比如《晚秋佳日》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环节是创设一种意境,学生写诗解文。之所以用写诗解文的形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教材第一单元就是诗歌单元,学生有了相关的积累。让学生找出和“朝阳”“落日”相关的关键词,然后写诗悟文,呈现感悟后的结果。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从中也发现了一批擅长写诗的“文学青年”,平时低估了中职生的潜能。当然,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要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而定。
  四、内化
  冯忠良先生认为:“原型内化是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与外观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使原型在学生头脑中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的过程。”说得通俗点,就是前三个步骤的完成有没有使得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发生内在的质的变化,这也是对散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即感悟了生命的真谛,感悟了文化的传承。具体而言,首先体现在每一节课是否是原生态的课堂,而非弄假、作秀、伪饰的课堂,这样教师才能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其次体现在学生经过绿色阅读后,有没有感受到幸福的体验,哪怕是暂时的受阻。第三体现在有没有促进学生智慧的形成,这种智慧既包含着思辨的色彩,又包含着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第四体现在学生的生命潜能是否被唤醒,在课堂上是否“动”起来了。最后体现在学生的人格境界是否不断升华、提高。
  中职新大纲的颁布,中职新教材的使用,都在召唤着我们一线教师要用好“活水”,要更激情地倡导“绿色”,要更执著地拓展“绿色”,不久的将来,才有可能在职业学校看见师生共同感受、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美丽的语文生命课堂。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在苏北农村高中英语课堂上笔者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保持沉默,几乎没人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成了英语教师一个人的“舞台”。面对这一现状,笔者展开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以下简称“本校”)英语课堂的重点观察和记录,总结出沉默现象的不同类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分析出学生保持沉默的原因,认真思考,探索出解决学生课堂互动中沉默现象的可行性对策,从而提高本校的英语课堂
纸造型不但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基础艺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及材料美学为一体,对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创造意识及创新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时开拓了学生在视觉语言、造型方法等方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开放式授课,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其创造意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这里就构成教学中的立体构成中,有关纸浮雕教学的内容,谈一些探索和体
摘?要:改革传统的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将对教学的质量提高及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深远影响。本文以合肥学院为例,介绍了N 2考核模式,包括其内涵与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及为了更好发挥其作用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改革;考核模式;N 2  课程考核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也是检查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在学生成绩评价中仍采用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一线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设计。  关键词:电气控制;项目教学;教学设计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先行课程是“电
Unit 3  Ⅰ. 根据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该单词的适当形式  1. At last, the fireman managed to rescue the little boy t in the burning house.  2. We are at your service. Dont h to turn to us if you have any further problems.  3
摘 要: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提问不科学,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
摘?要:民办高校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特点,缺少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授课的方式等都亟须提高和改进。教学质量是决定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因素,作为学院应该积极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途径。为加强大连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我院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青年教师培训”,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民办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  
鉴赏诗词的前提是读懂诗词,而读懂诗词的关键是要读懂“诗家语”。那么,什么是“诗家语”呢?通俗地说,“诗家语”就是诗人的话语。诗词要求精炼、押韵,这决定了诗词的写作语言不能像小说、散文、戏曲那样直白、自由表达。“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词的语言所做的一些变形处理。读懂“诗家语”,就是要求我们熟知、了解诗人是如何对诗词语言做变形处理的。  一、改变词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
摘 要:目的:为了帮助中国实现幸福的城市化,检验小学教师对农民工子女是否有内隐歧视。方法:采用IAT内隐联想测验实验范式,考察小学教师对农民工子女的内隐刻板印象。采用2(男/女)×2(高年级教师/低年级教师)×2(相容任务/不相容任务)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小学教师对农民工与非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内隐态度上普遍存在显著差异,其性别和任教年级对这种差异没有影响。结论:上述差异反映了城里人对农村人的偏
摘 要:党的十八大之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提升党员整体素质的重要任务。为此,高校应根据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发展要求,以载体建设为依托,以创新形式为动力,为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创新;高校;学生党建  1.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