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帮助数学学困生提高成绩是广大教师关注的课题,教师可转变教学观念,从自身找原因;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分析,因材施教,分层推进;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等,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变“厌学”为“乐学”,从而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学困生 数学成绩 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26
部分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尤其是数学知识,逐渐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恶数学,逐渐沦为学困生.在实际教学中,面对这些学困生,某些教师有偏见,认为他们没天赋,不是学数学的料,对他们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这使学困生受到冷落,失去信心,从而产生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应当受到中学数学教师乃至整个教育界的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转化学困生,使他们变“厌学”为“乐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
一、转变教学观念,从自身找原因
数学学困生客观存在,这个现象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学困生有偏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备学好数学的基础和潜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学困生,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交朋友,用自己的真情去关心、感染他们,给他们鼓劲打气,让他们感到温暖,看到学习数学的希望.教师只有尊重、理解和信任学困生,才能转变学困生.
换一个角度来说,教师本身就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这个重任包括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如果学生不懂,教师有责任教他如何学习.所以,教师要让自己的教学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就必须从善待学困生做起,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
二、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分析,因材施教,分层推进
造成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学困生是因为基础薄弱;有的学困生是自身思维能力不强;有的学困生是因为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学困生是过于懒惰;有的学困生是缺乏自信心;有的学困生是学习方法不当;等等.教师应对每一个学困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作出科学的诊断后,对症下药.其做法有:一是要针对学困生的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包括从生活上关心,从思想上开导,从方法上指点,从具体学习内容上点拨等;二是要把学困生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基础状况分成几个层次,以便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有区别地对待,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在课堂提问和作业布置方面,要因材施教,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面向全体”的目标.
三、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从备课入手,有意识地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例如,讲授“圆周率”时,可介绍祖冲之父子的贡献及其在世界数学史上的突出地位;讲授“整数偶数与奇数”概念时,可以介绍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平时讲课时,还可以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孙子算经》《九章算术》和《四元玉鉴》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讲一些数学知识在我国历代社会生产实践运用的故事,让他们知道中国是数学奇才的温床,明白数学对社会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困生自信心不足,我们可以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给他们讲一些勤奋成才的故事,如爱迪生从数学弃儿到发明家;华罗庚自学成才;中国农村娃安金鹏逆境拼搏,1997年摘取世界数学竞赛金牌……教师可用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顽强拼搏的故事去熏陶他们、感染他们,帮助他们找回信心,努力学习.其次,可让学生动手练习,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学困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有目的、有意识地给学困生提供一些有趣且能开发潜能的数学问题,供他们课外思考;提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但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问题,让他们合作解决;提供一些错误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各自独立改正.教师也可以组织学困生展开小组讨论.比如,如何才能深刻地理解一个数学概念?怎样找到一个简便的方法去记忆公式?一道题目到底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解决?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困生大胆猜想、大胆创新,让他们自己探索、讨论、解决问题,如果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地给予指导和点拨.例如,教师教会学困生解方程x2=4后,可让学困生尝试练习:(x 1)2=4;(x 1)2=8;(x 1)2=3.当然,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做法,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策略有待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探索.
(特约编辑 嘉 卉)
[关键词]学困生 数学成绩 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26
部分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尤其是数学知识,逐渐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恶数学,逐渐沦为学困生.在实际教学中,面对这些学困生,某些教师有偏见,认为他们没天赋,不是学数学的料,对他们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这使学困生受到冷落,失去信心,从而产生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应当受到中学数学教师乃至整个教育界的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转化学困生,使他们变“厌学”为“乐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
一、转变教学观念,从自身找原因
数学学困生客观存在,这个现象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学困生有偏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备学好数学的基础和潜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学困生,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交朋友,用自己的真情去关心、感染他们,给他们鼓劲打气,让他们感到温暖,看到学习数学的希望.教师只有尊重、理解和信任学困生,才能转变学困生.
换一个角度来说,教师本身就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这个重任包括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如果学生不懂,教师有责任教他如何学习.所以,教师要让自己的教学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就必须从善待学困生做起,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
二、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分析,因材施教,分层推进
造成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学困生是因为基础薄弱;有的学困生是自身思维能力不强;有的学困生是因为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学困生是过于懒惰;有的学困生是缺乏自信心;有的学困生是学习方法不当;等等.教师应对每一个学困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作出科学的诊断后,对症下药.其做法有:一是要针对学困生的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包括从生活上关心,从思想上开导,从方法上指点,从具体学习内容上点拨等;二是要把学困生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基础状况分成几个层次,以便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有区别地对待,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在课堂提问和作业布置方面,要因材施教,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面向全体”的目标.
三、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从备课入手,有意识地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例如,讲授“圆周率”时,可介绍祖冲之父子的贡献及其在世界数学史上的突出地位;讲授“整数偶数与奇数”概念时,可以介绍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平时讲课时,还可以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孙子算经》《九章算术》和《四元玉鉴》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讲一些数学知识在我国历代社会生产实践运用的故事,让他们知道中国是数学奇才的温床,明白数学对社会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困生自信心不足,我们可以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给他们讲一些勤奋成才的故事,如爱迪生从数学弃儿到发明家;华罗庚自学成才;中国农村娃安金鹏逆境拼搏,1997年摘取世界数学竞赛金牌……教师可用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顽强拼搏的故事去熏陶他们、感染他们,帮助他们找回信心,努力学习.其次,可让学生动手练习,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学困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有目的、有意识地给学困生提供一些有趣且能开发潜能的数学问题,供他们课外思考;提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但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问题,让他们合作解决;提供一些错误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各自独立改正.教师也可以组织学困生展开小组讨论.比如,如何才能深刻地理解一个数学概念?怎样找到一个简便的方法去记忆公式?一道题目到底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解决?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困生大胆猜想、大胆创新,让他们自己探索、讨论、解决问题,如果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地给予指导和点拨.例如,教师教会学困生解方程x2=4后,可让学困生尝试练习:(x 1)2=4;(x 1)2=8;(x 1)2=3.当然,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做法,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策略有待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探索.
(特约编辑 嘉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