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的“浮躁”还未结束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uuhh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人与日本社会一向给人以脚踏实地的感觉,少有喧哗,少有浮躁,每个人都是那样兢兢业业地干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本职工作。他们甚至被世人评价为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工蜂”。是不是日本就完全没有浮躁?日本人、日本社会就完全属于脚踏实地?当然不是。“浮躁”是所有人群和所有社会中都曾经存在或正在延续、表现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状态。这种状态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在内外冲击交织、新旧矛盾激烈对撞的时期表现尤为明显。
  凡是经过转型和变革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某种“浮躁”。一向被国际舆论认为比较踏实的日本社会其实也不例外,也曾经有过“浮躁”的经历,而且,新的“浮躁”才刚刚开始,远还没有结束。
  
  城市化的浮躁:盲目流动,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过密现象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恢复期以后,逐渐进入起飞阶段。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经济随着“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的确立和落实,增长进一步加快。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增长率从1955年—1973年年均增长达到15.6%,实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9.25%。 这期间,日本经济总量增加了五倍多,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好的调整,为后来经济的稳步增长,进一步充实经济大国的实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日本跻身于发达国家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和经济大国。也就在这期间,日本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面对城市的迅猛发展,农民已经无法安于农村的生活现状了。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农民,农业劳动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再加上现代化城市生活的美好诱惑,在从众心理和浮躁情绪的带动下,他们大规模地背井离乡,进入城市应募招工,从而成为城市的工人或者职员。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在进城初期,没有房子住,没有稳定的工作,严重的时候甚至是吃不饱,穿不暖,靠打零工和出卖体力维持简单的生计。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衣食住行都成了大城市病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日本东京23个行政区域中集中了全日本25%的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本人口主要集中到了东京、大阪、名古屋3个大城市50公里城市圈范围以内。流入三大都市圈的人口,1954年为92万人,1959年100余万,1970年达到最高峰为158万人。 这种浮躁带来的盲目流动,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过密现象;国家的地区发展失衡,并且严重畸形;国家战略安全受到危害。比较好的是,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城市化中大部分的农民工虽然历尽千辛万苦,但大部分都被工厂企业等城市的经济体所吸收,而逐渐成为生活和工作都有了保障的城市市民。
  日本1954年有中小企业328万个,从业人数1477.58万人,到1971年,中小企业发展到508万个,从业人数达到3 040万人,增加了1倍多。 其中增加的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农村进城务工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长期靠打零工,出卖简单的体力劳动而维持生计,不仅自身生计难保,养家糊口也成了问题。他们成了在浮躁心理带动下,盲目进城群体中的失败者,城市化进程中的牺牲者。这部分人成了城市生活中苦难挣扎的边缘人群,有些人甚至成了流浪汉群体中的一员,而成为日本发达、富足社会中难以根除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痼疾。
  
  泡沫经济的浮躁:投机者一夜暴富,泡沫经济开始膨胀
  
  1972年7月,田中角荣首相执政以后,开始以他的竞选纲领“日本列岛改造”构想为指导方针,对原有的“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重新加以调整和修订,建立起更大规模的“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即“日本列岛改造计划”。“改造计划”以1985年为即期年限和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平均增长率10%以上,比1970年度GNP和工业生产总值提高3倍,粗钢产量、工业用地、工业用水提高1倍。 这种大规模的国土开发计划结果导致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等进行大规模投资,尤其是向农民大规模收购土地,比如把投机土地所得资金,大规模投资股市,进行投机炒作等,结果导致物价急剧上涨,投机者一夜暴富,泡沫经济开始膨胀,社会公平显失,民怨载道。
  尽管田中角荣执政的时间并不长,到1974年12月即辞职下野,但是,他的政策所产生的后果却长期延续,甚至经济泡沫并没有因为他离开权力中心而改变。虽然在某一时期有所减缓,但总的来说,却一直没有止步。相当一部分日本人越来越热衷于炒股票,炒房地产,期待在一日之内发家致富。因此,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被越炒越高,越来越背离了经济自身的实力而使泡沫扩大化。
  在泡沫经济崩溃前夕,一些日本房地产公司、证券公司和炒作经纪人等的心态畸形滋长,他们不仅宣传,甚至也真心认为日本的房地产只能不断升值而不会降价。理由十分简单而明确:因为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土地只能越来越少,因此,房地产的价格只能越来越高;他们也相信,日本的经营者所向披靡,经济会越来越好,日经股票市场平均价格数可以冲上4万点等等言论并不被认为是荒唐,致使很多炒家被利益诱惑和盲目乐观的经济前景冲昏了头脑,不断地加大投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破灭。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很多企业和个人破产,致使日本经济虽经过多次改革、调整和稍有起色的变化,但都是刚有好转,就又受到冲击而回落。即使是在小泉执政时期的经济改革虽然使经济有所恢复,但并没有完全走出低迷发展的困境,刚有一点好转又遭遇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直到今天,尚未能恢复元气。
  
  选举政治的浮躁:毫无定性,喜新厌旧,追求时髦
  
  日本作为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选举是其民主政治生活中最吸引人眼球的精彩亮点。但是,日本的政治体制设计却很难容下一个长期执政的领导人。日本的众议院4年举行一次换届大选,参议院每3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更换其中议员的一半。从法律的固定程序来看,约两年半日本就要有一次比较大规模的选举。而实际上,由于首相提前解散众议院,日本执政党内部党内有派,各派大佬要轮流坐庄等因素,大规模选举平均低于两年。日本的一部分选民,在这种短期行为的政治体制之下,也经常表现出毫无定性,喜新厌旧,追求时髦,喜欢俊男美女,喜欢酷哥、帅哥,而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前途、甚至是涉及到个人自身利益的政策主张并不关心,也没有什么兴趣的浅薄选举心态。
  安倍首相、福田首相、麻生首相、鸠山首相等,日本选民最初也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这几位首相当选时期的民意支持率都在百分之五六十以上,但是,选民的热情几乎都无法持久。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在这些首相执政不到半年左右的时间里,支持率已经下跌了一半左右,在他们执政将近1年左右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支持率已经跌到了20%左右,而不支持率和反对率都普遍上涨,达到了30%—50%左右。选举一个国家最高行政领导人本来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情,但日本选民却为什么要这样轻率地选择,并给予较高的支持率,而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时间里又转而抛弃他们,弃之如敝屣?这些当时在任的首相在不断跌破的民意支持率、不断攀升的不支持率和反对率面前,执政的锐气和坚持的勇气都不断遭遇到新的打压,挫败感和羞耻心,再加上其他更复杂的考虑,如为了党的利益等,这些让他们无法继续执政下去,而都不得不最终选择辞职的共同道路,在任首相不满一年的时间里,黯然离职。
  这种在短时期内不断更换首相和内阁的做法固然有政治体制、首相个人能力和业绩等因素,但是,日本国内一部分选民的浮躁选举心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这种浮躁的选举心态和选举政治行为,成了日本近年来在国家政治层面上短期政治行为推波助澜的重要因素。
  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使日本越来越没有能够长期推行的战略和政策,政治和政策都成了短期行为;日本的经济前景日益暗淡,经济的复苏和增长都十分乏力;民生更趋凋敝,民怨载道而回天乏力;日本的国际威信不断降低,国际政治影响力日薄西山。由此可见,“浮躁”危害的不仅是个人、社会,甚至可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作者为外交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思想落后、教学艺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存在着不能很好解决个体差异,不能合理因材施教的问题;另一个方面,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爆炸性积累使得每一个社会人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又导致了学习需求和现有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矛盾。大力开展计算
通过对雁山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中相应数据进行检测、分析和总结,找出工艺优化调控方案,从而达到降低单位水量电耗的目的。
宝马和奔驰首次入围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名单。此消息一经发布,似乎灼伤了公众的敏感神经。观点一:这一事件浓缩了两种社会情绪。一是公众对宝马“奢侈”的符号印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交往十分频繁,对翻译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4000多职业翻译,100多万人从事翻译工作,3000多家专业翻
建设施工企业如果无法对招标工作进行科学的风险分析并果断采取相应措施,那么企业非但无法获得相应收入,相反会给企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施工
所谓“信仰缺失”,有两层意思:对个人来说是缺乏某种可以作为个人精神支柱的宗教或宗教化了的信仰体系:对国家来说则是缺少一个能够代表民众信仰、凝聚民众共识的道德基础与精神
从2011年开始,长春市大面积示范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历经5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推广成果和应用效益.实践证明,在推进现代农业,转变旱作农业生产方式中,加快推广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多数情况是露天高空作业,而且现场情况多变,又是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劳动条件差以及从业人员的构成不确定性及流动性大的特征,使建筑施工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施工事故带来的后果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伤亡和损失是无法逆转的,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本文从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的角度谈谈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一、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    2004年
靠财政拨款搞服务,路子越走越窄,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和行政体制改革深化,服务与管理矛盾、服务与经营矛盾、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矛盾、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管理效能矛盾、经营管理特性与传统体制矛盾,不断凸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当时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是经营秩序混乱,亏损严重。全局17个经营单位,13个亏损;50个“孙子”公司,投资9700多万元,缩水3
社会向上流动时容易带来浮躁,一种异化的“往上爬”心态也在悄然袭来。这种异化的心态是指把权力、金钱作为打拼的终极目的,并把此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从而使人被金钱与权力所奴役。  日本一本畅销书《下流社会》提出日本社会正在“向下流动”,而与日本不同的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却整体“向上流动”,社会成员不仅有广泛的自由和机会,更在经济收入、个人尊严等方面全面上升,可谓是真正的“上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