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加入WTO已经5周年,市场要逐步向世界放开;在我国进一步发展沿海经济,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在我国进一步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搞活西部地区经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学习发展“软实力”的概念,探讨“软实力”的理论,研究企业如何发展“软实力”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指出在发展进程中,不能把注意力仅仅放在经济增长等“硬指标”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科学、教育、文化等“软指标”。“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些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在发展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这些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不仅“硬实力”很硬,经过百年积淀的“软实力”也是一般企业所不能比拟的。他们认为,“软实力”和“硬实力”一样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缺少哪一方面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所以,这些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都在“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建设上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保证了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比如,沃尔玛能从一家乡村小店起步,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就在美国拥有3 500多家连销店,在其他国家拥有连销店1100多家,全球雇员1200多万,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业王国。从2002年沃尔玛以2 198.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荣登世界500强第一把交椅,又连续四年保持榜首的位置。沃尔玛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雄厚的人才、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等这些“硬实力”,而且更得益于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个“软实力”上。沃尔玛的企业文化堪称世界企业文化的经典,表现在:一是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不管走到沃尔玛的任何一家连销店,“天天低价”仍是最醒目的标志。二是服务至上。实现最佳服务是沃尔玛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三是团队精神。沃尔玛企业文化中崇尚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个人”。它不只强调尊重顾客,提供一流服务,而且强调尊重公司的每一个人。四是力争完美。沃尔玛“力争完美”的追求始终如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纳新的经营理念和创意。沃尔玛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公司健康飞速地发展。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哈佛商学院约输·科特教授提出一个重要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业绩的根本原因,在今后10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和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许多企业的“硬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也在逐步增加,但要持续健康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与跨国公司相抗衡,差距依然很大,特别是在思想观念、企业管理、教育培训、开拓创新、公关能力等这些企业“软实力”的发展上,差距就更大。“硬实力”有时候是可以“拿来”的,是可以在短期内获取的;而“软实力”则只能立足于企业本身,从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
中外企业的发展验证了一个规律:唯有基于文化内核的竞争力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竞争力,唯有当文化真正成为企业可以传承的内在因素时,企业才真正构建起生生不息的持续发展力。因此,企业要发展必须在提升企业文化影响力、内部向心力、机制创新力等这些内在的软实力上多下功夫。
不重视“软实力”的种种表现
当前,就全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还没有真正把企业的“软实力”建设重视起来。不重视或者说不够重视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重硬轻软。认为“硬实力”是实打实的,“软实力”是虚的,企业不抓“硬实力”不得了,抓不抓“软实力”不碍大事。特别是一些吃过缺少资金、技术、设备、产品亏的中小企业,单纯认为企业没有这些“硬实力”一天也玩不转,因而这些企业的主要经营者整天忙于跑资金、上设备、抓技术、卖产品,而把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员工素质培训、经营好员工的人心、怎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却抛在一边,企业发展由于没有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企业长期处于停止不前或者倒退的状况。有的企业眼看活不下去了,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现得利思想。有的企业急功近利,片面认为,抓“硬实力”见效快,抓“软实力”欲速则不达,一时半会看不出什么效果。因而,这些企业的主要经营者抓“硬实力”头头是道,规划措施都很具体,而把属于“软实力”的工作则经常不管不问,能抓多少就抓多少,能抓什么样就什么样,也看不到什么整体规划措施。
舍不得投入。有些企业的经营者虽然对“软实力”建设经常挂在口头上,大会上讲重要,小会上讲重视,但就是不肯在“软实力”建设上搞投入。机关分管部门打报告要点培训经费迟迟不批。有的向领导要钱印本员工手册,这位领导说:“哪有钱印这东西,你们给员工讲一讲就行了。”有的科研人员见企业的产品需要更新换代,向领导要点科研经费,领导却泼一盆冷水,说什么“别花钱干那没把握的事儿”。企业在“硬实力”建设上多投入些经费无可非议,但在“软实力”建设上连一分钱也舍不得花,这样又何谈重视“软实力”呢?
“作秀”,装潢门面。就拿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有的企业经营者看见别的企业抓企业文化,自己不抓怕不好看;还有的怕上级部门来检查考核,自己不抓过不了关,也组织人员抓企业文化;有的甚至请专家上门给提炼几句理念口号,还有的印刷很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
急于求成。企业的“软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需要长期积累。可有些企业却追求一抓就灵,需要时就抓一抓,抓了就马上要成果。有的企业搞服务文化建设,搞了一两次培训,提出了几条服务口号就急于要出成果,抓了几个月看企业效益没多大提高,就认为服务口号用处不大,服务品牌无用,服务文化也解决不了扩大销售的问题。
零敲碎打。企业“软实力”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就拿企业活力的开发、企业管理的创新、企业文化力的形成,都需要全面的系统工程才能实现。而现在有些企业却满足于零敲碎打,想起什么就抓什么。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这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完整的、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系统工程,但有的企业却硬把它分割开来,就物质文化抓物质文化,就制度文化抓制度文化,就精神文化抓精神文化,这样单打独斗互相脱节,致使企业文化不能全面落地。
少数人空忙。现在有不少企业虽然表面上很重视企业文化,但都只是一两个具体分管部门的少数几个人在那里空忙。抓企业文化忙坏了企划部,抓人力资源开发忙坏了人力资源部,抓科技创新忙坏了技术中心,抓企业管理忙坏了企管部。领导干部不动手,其它机关不插手,广大员工不参与,工作冷冷清清。
缺乏创新。有些企业8年前提炼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明显落后于时代了还在那里不改不动。有些企业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已经适应不了企业集团化经营的需要,还在那里死抱着旧的机制、旧的模式不放。有的企业已经强强联合了,却迟迟不能进行企业文化的整合和重塑,由于联合没有连心,这个企业打不开新的局面。
上述种种不重视或不够重视企业“软实力”建设的表现,必然是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愿这些种种不正确或者不太正确的认识和看法,都将成为过去。
“软实力”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合理安排、统一规划软、硬实力发展建设,坚持两个实力一块要、两个实力一齐抓。要把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发展同时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从战略高度上来正确处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决不能抓硬实力偏废了软实力。在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企业领导同志,要深刻认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战略举措。要弄清这样一个新的发展规律:企业硬实力弱、软实力强,企业有希望兴;企业硬实力、软实力弱,企业一定会衰;企业硬实力强、软实力强,企业则胜;企业硬实力弱、软实力弱,企业则亡。
要坚持长计划,短安排,常抓不懈。企业的“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切不可抓抓停停,不能计划是“钢”,贯彻是“铁”,落实却是“泥”,玩花架子。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分清轻重缓急,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层层推进,要一个时期抓住一个重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成果,并且常抓不懈,不断创新,不断深化。
要坚持三位一体,形成抓“软实力”的合力。抓“软实力”建设同抓其它工作一样,一定要形成领导带头抓、机关共同管、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的局面。无论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活动,企业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既是倡导者,又是策划者,更是带头践行者。
要紧紧抓住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这一核心不放。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这是企业“软实力”核心中的核心。正确的价值观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和成功的关键,一定要积极倡导培育企业共享的价值观,用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来统一企业每个员工的价值观,使员工的日常工作朝着企业的战略使命方向而努力。通过培育企业共享价值观,把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要更为自觉地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要视创新为企业的生命之源,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弘扬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坚决克服嫉贤妒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等保守观念和落后思想的影响,充分发挥文化引导创新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努力实现依靠不断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文化支撑。
要把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作为“软实力”建设的学习目标。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在“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既要虚心学习人家是怎样把“硬实力”硬起来的成功经验,更要虚心学习他们是怎样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培育“软实力”、发展“软实力”的成功经验,在自己的特色上下真功夫,使我们的“软实力”真正硬起来,硬出特色来。
(作者为高级记者、辽宁营销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本溪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