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逐渐深化改革与发展, 幼儿游戏化教育、素质化教学作为基础人才的重点内容, 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现代幼儿基础教学理念来看, 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是完善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在文化教育中融入游戏, 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知识, 能够有效健全幼儿的基础认知架构, 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本文从幼儿教育的特点出发,对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日常工作情况,对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运用,希望通过游戏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教学 运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三到六岁的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是开发智力、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幼儿智力,通过游戏还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使幼儿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也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戏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游戏化教学主要指老師要在幼儿的基础文化教育中融入游戏内容, 课堂组织形态要与学生的个性相吻合, 能够结合学生个性以游戏形式展现出来。在素质教学理念影响下, 幼儿的基础文化教学要跳脱出传统模式, 尽可能以游戏化方式表现出来。一方面, 老师能够结合信息化教学法、情景化教学法多元化表现出课堂教学内容, 全方位的将文化知识呈现在幼儿面前, 加深幼儿对文化知识、生活常识的理解。另一方面, 游戏与教学要紧密贴合, 教学形态要偏向游戏, 游戏中具有文化知识。例如, 老师给幼儿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时, 为了加深幼儿的理解, 老师可以扮演成青蛙妈妈, 让幼儿扮演成小蝌蚪, 通过模拟故事中的情节, 以游戏的方式将故事情节直观呈现在幼儿面前, 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由此可见,将游戏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不但可以丰富幼儿知识,还能促进幼儿在语言、智力方面的发展,是幼儿教育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影响,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普遍,孩子容易产生压力和紧张感,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消除这些负面情绪,自由地发表想法、发泄情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二、 巧设教学情境
在幼儿园教学中, 要想促进教学游戏化就要设置游戏化教学情境, 利用创设的游戏化教学情境来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好奇心, 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情境活动中。游戏环境的教育功能其基本因素:通过立体设计, 增强系统性, 以保障游戏环境平衡状态, 根据幼儿好奇心强, 注意对象十分广泛的特点, 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构成一个环境系统,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保障幼儿全面系统地接受环境信息。例如, 以发展幼儿弹跳力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 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场景, 通过生动的语言来调动幼儿的想象思维, 让幼儿创造性的模仿各种小动物, 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热身, 这时老师要注重对幼儿的鼓励, 以此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三、 设计合理的游戏教学形式
在幼儿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形式, 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在选择游戏时, 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确定教学内容。不同的游戏产生的效果各不相同,游戏作为幼儿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游戏的选取上除了需要符合幼儿特点外,还需要符合教学内容。因此,游戏的选取和设计需要幼儿教师进行反复斟酌,游戏步骤需要提前构思,并根据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游戏的难易程度上也要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模仿现实生活活动来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模仿对象进行加工与重组,游戏主题更加鲜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开拓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可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
此外, 在游戏活动中, 教师要将外部与内部干预综合运用, 对幼儿的学习表现、游戏表现进行直观性评价, 教师既要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 对幼儿进行观察和评价, 也要逐步使自己脱离管理者的角色, 逐渐成为幼儿的服务者和领导者, 对幼儿的各种活动进行记录, 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游戏情境设立, 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精神。
四、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要促进游戏教学化, 就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国着名教育学家竺可桢先生曾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只有在游戏中培养小孩子, 小孩子才能有个性的成长。”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 是幼儿的活动需要, 而不是成人强加的强迫性运动, 在游戏中, 老师应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选择的自主权, 尊重幼儿的想法, 幼儿想怎么玩儿就鼓励幼儿怎么玩。老师可以选择与幼儿一起做游戏, 组织幼儿进行游戏等。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 要用心了解幼儿的想法, 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幼儿, 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 更不能以自己的方式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这样会不同程度剥夺幼儿游戏的自主权。游戏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与玩具发生互动, 才能使活动的方式具有灵活性, 真正体现出游戏教学化的特征。一方面, 老师要注重对幼儿的引导, 保护幼儿难能可贵的创造精神和探索欲望, 鼓励幼儿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 获得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 老师要将基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 以及文化知识融入到幼儿的游戏环节当中, 要寓教于乐, 真正让幼儿学到知识,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五、体现游戏教学的真实性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年龄小的孩子对生活处处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可能带着所有孩子到真实的场景中去学习、去认知,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课堂上构建各种情境,通过情境游戏能增加教学的真实性,解答幼儿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雪为什么会融化?针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情境游戏的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总之, 在现代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 游戏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幼儿在常识认知方面大有裨益,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其身心发展、性格形成都有着深远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的选取和设计都应科学、合理,从幼儿阶段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孩子的接受能力,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做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教学 运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三到六岁的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是开发智力、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幼儿智力,通过游戏还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使幼儿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也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戏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游戏化教学主要指老師要在幼儿的基础文化教育中融入游戏内容, 课堂组织形态要与学生的个性相吻合, 能够结合学生个性以游戏形式展现出来。在素质教学理念影响下, 幼儿的基础文化教学要跳脱出传统模式, 尽可能以游戏化方式表现出来。一方面, 老师能够结合信息化教学法、情景化教学法多元化表现出课堂教学内容, 全方位的将文化知识呈现在幼儿面前, 加深幼儿对文化知识、生活常识的理解。另一方面, 游戏与教学要紧密贴合, 教学形态要偏向游戏, 游戏中具有文化知识。例如, 老师给幼儿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时, 为了加深幼儿的理解, 老师可以扮演成青蛙妈妈, 让幼儿扮演成小蝌蚪, 通过模拟故事中的情节, 以游戏的方式将故事情节直观呈现在幼儿面前, 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由此可见,将游戏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不但可以丰富幼儿知识,还能促进幼儿在语言、智力方面的发展,是幼儿教育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影响,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普遍,孩子容易产生压力和紧张感,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消除这些负面情绪,自由地发表想法、发泄情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二、 巧设教学情境
在幼儿园教学中, 要想促进教学游戏化就要设置游戏化教学情境, 利用创设的游戏化教学情境来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好奇心, 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情境活动中。游戏环境的教育功能其基本因素:通过立体设计, 增强系统性, 以保障游戏环境平衡状态, 根据幼儿好奇心强, 注意对象十分广泛的特点, 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构成一个环境系统,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保障幼儿全面系统地接受环境信息。例如, 以发展幼儿弹跳力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 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场景, 通过生动的语言来调动幼儿的想象思维, 让幼儿创造性的模仿各种小动物, 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热身, 这时老师要注重对幼儿的鼓励, 以此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三、 设计合理的游戏教学形式
在幼儿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形式, 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在选择游戏时, 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确定教学内容。不同的游戏产生的效果各不相同,游戏作为幼儿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游戏的选取上除了需要符合幼儿特点外,还需要符合教学内容。因此,游戏的选取和设计需要幼儿教师进行反复斟酌,游戏步骤需要提前构思,并根据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游戏的难易程度上也要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模仿现实生活活动来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模仿对象进行加工与重组,游戏主题更加鲜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开拓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可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
此外, 在游戏活动中, 教师要将外部与内部干预综合运用, 对幼儿的学习表现、游戏表现进行直观性评价, 教师既要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 对幼儿进行观察和评价, 也要逐步使自己脱离管理者的角色, 逐渐成为幼儿的服务者和领导者, 对幼儿的各种活动进行记录, 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游戏情境设立, 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精神。
四、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要促进游戏教学化, 就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国着名教育学家竺可桢先生曾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只有在游戏中培养小孩子, 小孩子才能有个性的成长。”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 是幼儿的活动需要, 而不是成人强加的强迫性运动, 在游戏中, 老师应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选择的自主权, 尊重幼儿的想法, 幼儿想怎么玩儿就鼓励幼儿怎么玩。老师可以选择与幼儿一起做游戏, 组织幼儿进行游戏等。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 要用心了解幼儿的想法, 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幼儿, 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 更不能以自己的方式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这样会不同程度剥夺幼儿游戏的自主权。游戏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与玩具发生互动, 才能使活动的方式具有灵活性, 真正体现出游戏教学化的特征。一方面, 老师要注重对幼儿的引导, 保护幼儿难能可贵的创造精神和探索欲望, 鼓励幼儿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 获得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 老师要将基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 以及文化知识融入到幼儿的游戏环节当中, 要寓教于乐, 真正让幼儿学到知识,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五、体现游戏教学的真实性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年龄小的孩子对生活处处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可能带着所有孩子到真实的场景中去学习、去认知,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课堂上构建各种情境,通过情境游戏能增加教学的真实性,解答幼儿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雪为什么会融化?针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情境游戏的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总之, 在现代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 游戏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幼儿在常识认知方面大有裨益,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其身心发展、性格形成都有着深远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的选取和设计都应科学、合理,从幼儿阶段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孩子的接受能力,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做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