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络学习需要什么样的互助平台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iao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把语文学科教学新理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表达出来,也成为当前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但是,教师能否理解和把握其内涵是决定网络学习平台质量的关键因素。
  案例一:某校一位女生,在教师的倡导下开始尝试网络学习,她按照教师的要求,在网络上搜索、浏览与学习有关的网站、网页,阅读教师推荐的文章书目。她的家长告诉老师,现在她的孩子上网聊天、游戏的时间明显少了许多,可是时间不长,该女生最近好像又回到以前的状态,上网学习的现象基本消失。教师课后向这位女生了解情况,她说:“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新鲜,但是时间长了,越来越觉得一个人读没有意思,有些问题想与人交流都没有机会,因此这种新鲜感也就没有了,觉得很无聊。”
  案例二:王老师是一个善于研究学习方法的人,他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积极开展把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于是他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并率先在学校开展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的实验,他精心选择优质的学习资源,向學生提供合适的网络学习内容,每次学生都能响亮地回答:“我们阅读了”“我们做作业了。”然而,一学期下来,他对学生的反馈却仍然停留于此。
  案例思考:两个案例带给我们一定的思考。第一个案例告诉我们,学生对网络学习还是有新鲜感的,尤其是网络学习的环境开放、形式自主、内容多样的特点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之所以不能保持学习的新鲜感,逐渐对学习感到无趣、无聊,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引导和合作,所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平台的建设必须要考虑自主与互助相结合。
  在第二个案例中,我们看出王老师的确对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并付诸实施,教师在资源的选择与提供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实施的过程看,学生的网络学习始终缺乏教师的引导和合理的监控,学生同样会因为长期无交流互动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必须加强教师的参与度,及时与学生互动,及时反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放任自流,学习由学生单向承担。
  鉴于此,我们认为,以下三大网络平台的构建值得参考。
  一、工具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工具型学习平台体现工具性特点,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媒介,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多样的学习手段。其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具体、简便、可操作,教学介入更多的情境、想象、感悟、思维等活动元素,从而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百度、Google等就是属于这样的工具型学习平台。
  当然,我们需要的是语文学科和网络平台的交互作用,而不是纯粹的网络学习,因此,我们所追求的平台知识更加集中,内容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而精心编制的相关图文、视频等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能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关于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进入这个平台就可以看到相关名词解释,从而掌握知识点。如果有些知识查找不到,还可
  以在平台上发布未添加的知识空白,让教师或其他学生互助补充。这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二、资源分享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尽管开放的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很丰富,且具有共享性、无限性、时代性等特点,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便利,但是,网络的不利信息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分享型平台可以让学生打破时空限制,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资源库,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
  比如,主题类的视频、微课等,体裁类的图片、微型书屋等,题材类的写作素材的图文素材区等。教师应保证资源的不断更新和补充,保障学生始终有可选择的新鲜的学习资源。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学习需要,不断筛选资源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且在分享中形成知识的内化,获得新的知识。
  三、互动反馈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我们知道,常规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的引导、作业反馈及讲评的形式构成,基于此,需构建一个反馈型互动学习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要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反馈练习。例如,在名著阅读完后,可以根据名著内容设计一些通关游戏,实现人机对话,以过关的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其次,在名著阅读后设计一些判断性的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能知道正确率是多少,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在自我评估中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的操作;再次,建立教学主体之间的互动平台,即建立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及时的质疑、解答、反馈、调节,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自主的、开放的学习舞台,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阳如东实验学校(223600)
其他文献
《秋天的怀念》一文具有深沉的情感和高度的人性思考:文章集中表达了史铁生对经历的重重苦难的思索,也饱含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遥远的怀念。其中通过回忆母亲在帮我渡过难关时的“好好儿活”的深情叮嘱来寄托对母亲的缅怀,同时对博大、深沉的母爱进行重新体认。  基于这样的文本认识,依据教学目标设定以下教学层次: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走近母亲;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走进作者;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走进
期刊
陈根生老师的文章溢满灵性,让读者在他神奇之笔的指引下不知不觉漫步于条条的青石小弄间,徜徉于见证历史风雨的座座小桥上,聆听乡音妙语,品尝风味小吃,感悟厚重文化,梳理浓浓情丝。  所以,从陈老师的《巷韵·乡情》里,我们学到了如何从平凡的材料中选取感动点生情叙写,也可以学到如何谋篇布局,还可以让我们掌握最基本的简妙作文技法。然而在我看来,初中生更应学习陈老师锤炼语言的技巧。作为有着深厚笔力的乡土作家,他
期刊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思想已经被大多数老师所接受,但是很多老师只是把“满堂灌”换成了“满堂问”。要么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收获甚少。这种课堂没有体现对话教学的初衷,只是流于浅表层次的对话。那么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的深层对话呢?笔者认为学生熟读课文是前提,学习语言是根本,了解写作背景是延伸。当然这一切都应该是在教师的引领、参与下进行。下面笔者以《紫藤萝瀑布》为例谈谈自己的
期刊
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开放性与包容性,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情感教育,拓展语文教学效能,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情感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拟以《孔乙己》为例,简要阐述语文教学中德育情感渗透的实践路径。  一、巧用新课导入,创设德育情感情境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开始,语文教师要善于巧用新课导入,不断优化导入设计,借助新课导语、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德育
期刊
所谓问题式阅读法是以问题为导线,通过问题引导完成阅读任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以讲授方式进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信息,阅读中的积极性不强。提倡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完成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更利于让学生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從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一、以问导学,提前了解  在以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
期刊
“托物言志”就是寓意于物,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特征来表达作者的理想和情怀或揭示作品的主旨的写法。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这类文章呢?我以部编七下语文教材《一棵小桃树》的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托物言志的散文阅读。  一、由形而神,分析事物特点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作者要借助一定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阅读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引导学生挖掘出“物”的内在
期刊
几年前读过于漪老师主编的《语文可以这样教》,对书中那句“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记忆犹新。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人的心愿,但课改十余年,似乎语文教学的生态依旧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难以企及。最近我在读张正耀《语文,究竟怎么教》一书,这本书不仅是从题目上和于漪老师的著作相呼应,而且也解决了一些“不能教,不会教,教不好”的问题。  一、能领悟,充分开展活动  张老师通过几篇连续的教学手记,分析了“讲故
期刊
古诗词,词语凝练,意蕴丰富。《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古诗词教学提出如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实际教学古诗词时,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却存在一些障碍。如何让古诗词教学变得有效且有趣,给学生提供可靠的学习抓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期刊
初中生的习作呈现出素材单一、陈旧,内容干瘪,缺少生活气息的特点。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缺少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缺少细致描写对象的方法;缺少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缺少提炼升格语言的能力。如何帮助学生观察积累素材?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教师要引领学生采撷生活,带着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去留心周遭。每天上课之前,安排“小小演讲台”活动,即由一位学生提供一个观察话题,并说说对这
期刊
写作素养是对细观、倾听、品读、畅说能力的综合操控,是对各种素质的巧妙融合与驾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细观自然之美,丰富写作素材之源;倾听世界之声,升级写作审美体验;品读笔墨之韵,提升写作学习能力;畅说生活之实,铸就写作创新精神。  写作素养象征着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观察大自然、倾听世界、品读笔墨、畅说生活的能力逐渐成熟,象征着学生在长期积淀的学习中获得写作素材丰富、审美体验升级、学习能力提高、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