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巢县劳改队造汽车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jinwe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元端先生生于1933年,是晚清洋务大臣盛宣怀的外孙。母亲盛爱颐,是盛宣怀最宠爱的女儿,人称盛七小姐,父亲庄铸九,是盛宣怀妻子庄夫人的内侄,也是武进(今常州)的名门望族。庄元端先生长居美国,作为盛宣怀家族的后人,他跌宕人生出乎一般人的想象。庄元端先生没有子女,在安徽劳改时,母亲曾给他在上海找了个女孩,到安徽和他结婚,一起生活了八年,后因病去世。庄元端先生1981年到美国,生活宽裕,很早就买了凯迪拉克汽车,也经常借钱给朋友,他的老板也向他借过钱,就是未碰到心仪女子,单身至今。
  本文为庄先生的口述记录,虽然是历史长河中的个人生存标本,然而却是当时大家族后裔的一种普遍状态,这样的人生记录有典型意义。
  一、父母都是上海的金枝玉叶和世家子弟
  我并不清楚有关我父母亲的事,因为那时候我还没生出来。父亲庄家和母亲盛家是亲戚关系,但确实如外面所传言的,因为宋子文的关系所以我母亲结婚晚了。我母亲1933年生我,时年33岁,那时候算很晚了。我父亲比我母亲大三岁,他们是亲戚,从小认得的。他们当时常在老公馆一起玩。我出生的时候,老公馆已经没有了,变成新成游泳池,南面是南京西路,北面是凤阳路,西面是现在的泰兴路,对面是斜桥总会。我父亲庄铸九是有点艺术气质的人,他是梅兰芳的京剧票友,最喜欢的剧目是《四郎探母》。我母亲欢喜弹词,我也不懂,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听上去是一样的。我是喜欢洋的,西洋音乐。
  二、短暂的求学经历,被扣上右派帽子
  我正式去学堂读书是五年级下半学期了,上了3个学期就毕业了。没去学堂之前,我母亲请了人在家里教我。因为去小学堂前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我在小学堂小便都不知道分男厕所女厕所。小学一毕业日本人就投降了。初中,我读位育中学,我读得非常好,竟然留级。因为两个学期只上了没几天课,一直在生病。后来读世界中学,李石曾办的,说读得好可以直升世界大学。我只听说有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没有听说过世界大学,后来得知在日内瓦。初中毕业,快要解放,我在圣约翰附中读了半年,美国人回去了,学校没有了,我就不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在上钢三厂工作,地址在浦东南码头附近,原江南造船厂对面,现在已经拆掉了,我是厂基建科的技术员。1958年大炼钢铁时有句口号叫“钢铁大增长”,要求1958年全国钢铁产量翻一番,当时全中国年产钢铁535万吨,那么就等于1958年的指标是1千多万吨,算下来每天应该是3万吨左右,但因为完不成,就只能是脱期、脱期再脱期。第三个五年计划里面我们国家的主要工业指标要超英赶美,我当时就问:1970年我们国家超过英国,是超过什么时候的英国?是超过70年前的英国还是今年的英国?今年的英国数据我们是有的,70年前英国的数据谁也不知道,因为英国不是苏联,没有五年计划,所以我们不知道。我问了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没人告诉我标准答案。当时的回答就是:你这是反动言论。
  这是我被打成右派的最大一个问题,另外,我还有不少小问题。我从小欢喜汽车,办公室的玻璃台板下压着好多我画的汽车图样,别人看到都说这汽车好,一定是苏联造的。我说不是苏联的,是美国货,1938年的美国汽车,比苏联汽车好。这句话出口,又成为反动言论。大家知道,右派是有指标的,我就这样成为上钢三厂5个右派之一。5个右派中,两个劳教,我是其中一个,算比较严重的。主要是我的第一个问题。后来就到了安徽,一待就是21年。
  三、用榔头和扳頭在劳改队里造汽车
  上海人只知道安徽有个白茅岭劳改农场,因为白茅岭虽然在安徽,但是属于上海管的,白茅岭人发的是上海的布票和粮票。而我不是在白茅岭,我在巢县,工作就是在山上挖石头,边上就是巢湖,当时有个流行语“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五湖的第五个湖也是最小的一个湖就是巢湖,我就在这个五湖之一的巢湖边上。巢县劳改队有技术劳改犯,我没有报名,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把我安排成劳改犯当中的技术员。不久,又搬到合肥,正式开始接触汽车。
  我从小就欢喜汽车,小时候家里汽车多,我人太小,还不能开,只能在家里的司机边上捣乱,等到长大些能开的时候,家中却已经没有汽车了。当时我在劳改队的绘图室(其实就是技术科),领导来问大家:是否可以造个汽车轿子?意思是给汽车安个外壳。有一个上海客车厂的劳改犯,他当时在厂里不是一把手就是二把手,被打成右派后,也被发配到巢县,他就把当时上海公共汽车的式样搬过来用了,效果还不错。后来从长春汽车厂运来散装车的零件,在合肥我们的劳改队组装,一百辆汽车零件进来,一百辆公共汽车出去,供应安徽全省的公共汽车。还有多,就卖到全国各地去了。我们当时叫巢湖汽车配件厂,后来改名江淮汽车制造厂,就是现在的上市公司江淮集团的前身。谁会想到一个劳改队的汽车配件厂,竟然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呢?
  劳改队有三个技术员,我是其中一个。当时大跃进,全国都在造汽车,大的像解放牌,小的像南京的跃进,全是苏联人的式样,当时认为苏联东西都是先进的。后来汽车式样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都是我设计的。卡车大梁最重要,国家有规定,鞍钢出品,南京跃进牌卡车两吨半,我设计的是三吨和三吨半,都是平头卡车,省下车头长出的一截。领导说不行,要撞死人的。我说开卡车不是撞卡车。我又说,十年以后,你也没死,我也没死,看马路上的卡车,短头的百分之几,长头的百分之几。他们不相信,现在长头卡车早已淘汰了。劳改队没有投资,没有人力,我们劳改犯,就是工具,就是榔头或扳头,但卡车就这样造出来了。当时,马路上都是这种车子,后来国家投资了,我也走了。我大学没有读过,只是中专生,但卡车被我造出来了。
  四、绅士装扮满口英语签证一次通过
  劳改结束,我回上海,1981年就去了美国。我知道美国领事馆每天批2到3人的签证,而我一次通过。那天去美国领事馆,见那里有三个签证窗口,其中一个是中国女人,但是ABC,不会讲中文;另一个是白种男人,他中文讲得比我好。我不知为何到了中国女人的窗口,我也胆子大,和她直接用英文讲:我30年没有和美国人讲过话了,sorry。她就说:没关系。边上有个翻译,我知道是便衣,心想,我若哪里讲得不好说不定又要去安徽了。开始叫我名字,后来就叫我Mr.Zhuang,说我通过了,要我付12元人民币。我心想,就是要我付1000元我也付。后来人家讲,一个是能直接和他们说英文的人很少,另外流氓阿飞样子的人家也不要。我当时戴着黑边眼镜,穿深黑呢中山装,脚踏锃亮的黑皮鞋,标准的知识分子样子,就OK了。还有,外国人看面孔的,有种国际面孔,外国人能接受,有种中国面孔,外国人就不接受。看来我算外国面孔。
  我一个人生活在美国,但经常会回国看看,毕竟,我的根在中国。
  (整理者为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员)
其他文献
一张老照片勾起的琐忆  近日整理文稿,不意翻出了一张颇有纪念意义的老照片,是1983年在北京参加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工作会议时我与王力先生和欧阳中石先生叙谈的留影,不禁勾起我的一些琐忆。  王力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是语言学界泰斗级的学者。他是作为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的名誉校长出席这次会议的。当时中石兄任教于首都师大,兼任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逻辑教研室主任。我当时是中国逻辑与语言
期刊
近日,笔者看到一篇《于中令拜访陈佩秋世纪会》的报道,即2019年8月14日,于右任先生公子于中令等人因《于右任草书千字文》的出版签售特意拜访已故的谢稚柳先生夫人陈佩秋。读罢这篇报道,勾起我回忆27年前聆听谢稚柳先生谈在台湾凭吊张大千故居的往事。  1992年5月14日,上海海外聯谊会联谊书画社与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在上海美术馆联合举办会期一周的“海峡两岸当代水墨画联展”。该画展汇集了两岸当代一流画
期刊
去年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一百位各界人士以“改革先锋”的光荣称号获得表彰。其中,澳门仅有一位上榜者,即已故的马万祺先生。他被誉为“率先到内地投资的澳门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对澳门历史所知有限的人,对马万祺或许不太了解。他不仅在中年和晚年,对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奉献了心力,而且青年时期就热忱追随中国共产党,在当地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奔跑和欣喜。  马万祺先
期刊
1959年4月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我国各项体育比赛中第一个世界冠军。在国人的心目中,容国团是个英雄;在青年人眼中,他更是一个英雄偶像,按现在的话说,青年人都是他的粉丝。  在乒乓球队回国后没过多久,我就读的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邀请到国家乒乓球队来校表演和指导,我们学生对此很是兴高采烈。当天下午,大饭厅里的餐桌全被搬到两旁垒叠起来,大厅中央摆放了乒乓
期刊
苏州城里沧浪亭畔那座建成于1932年的希腊式建筑依然耸立,这座有着14根爱奥尼亚大廊柱的建筑当年被称为“天堂艺宫”,它是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是诸多美术学子的向往,如今已成“颜文樑纪念馆”,亦是颜门学子追忆先生的殿堂!这里是颜文樑先生的“欧洲印象”,在当年的苏州是另类而惊世骇俗的,它是一个象征,代表了中国第一代西画家的梦想与光荣!恩师颜文樑先生逝世已经31周年了,往事并不如烟,47年前的拜师情景至今历
期刊
1997年9月7日—9日,我们陈云纪念馆筹建办公室的同志,前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征集陈云同志的有关史料。我们重点去了位于富拉尔基的北满钢厂(现改名为齐齐哈尔钢厂)。我们到这个钢厂采访,是因为陈云同志曾于1957年10月12日—18日和1975年8月4日—13日两次来齐齐哈尔市和北满钢厂进行视察和指导工作。  北满钢厂投产使用前夕第一次视察重视机械化程度  北满钢厂是我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
期刊
众所周知,在“文革”前,江青除了名义上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所谓“五大秘书”之一)外,没有其他什么实际职务。“文革”开始后就不同了。  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设立“隶属于政治局常委领导下”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江青被任命为副组长,排第一位,在候补中央委员、中南局书记王任重之前。同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又发出通知,宣布:“陈伯达同志因病经中央批准休息。在陈伯达同志病假期间或今后离京外出工
期刊
笔者与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是从初中以后读书时期的老同学,在将近60年的交往中,由于彼此家庭出身背景相似,思想理念亦多有相同之处,所以长期维持密切的联系,而有许多值得怀念的往事,可以与读者们分享。  其实,我们两人一直是同校、同年的同学,可是却从来没有同班。照道理说,彼此情谊应该不会太深厚,然而却因缘际会,让我们两人在过去几十年中,在许多事上有交集,互相协助声援,十分难得。  延续多年的同窗之谊 
期刊
金冲及教授是我崇敬的恩师。我于1960年入复旦大学历史系,那时学制五年,前三年主要学习“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门基础课,后两年主要学习专业课。从四年级开始,分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和历史地理四个专门化课程。当时金冲及老师任学校教务部副主任、教学科学部副主任,他兼职给我们上“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凭着扎实深厚的史学根基,金师上课几乎不看讲稿,滔滔不绝,条理清晰,分析精当,给我们留下了极
期刊
《杜维善口述历史》(以下简称“口述历史”)终于定稿,自2009年第一次见到杜维善夫妇(以下简称杜先生、杜太太),到现在已经八个多年头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很辛苦,但也乐在其中。定期当面拜访杜先生,就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把上一次的记录整理稿交上,求教不明白之处,聆听记录新的内容,还需查阅其他资料佐证、对照。如此反复,虽然单调,但扎扎实实,日积月累,集腋成裘。  以杜月笙、孟小冬为题材的传奇故事、逸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