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数学概率课上,我像个优雅的魔术师,在学生座位间穿行。我从事先准备好的布口袋里一个接一个往外掏乒乓球,瞅准那些聚精会神看我表演的“观众”,出其不意地递一个出去,并叮嘱他们写上自己的名字。
看似无序,其实我已暗中做了精心安排,4个黄色的乒乓球和4个白色的乒乓球分别递给了4名男生和4名女生。
然后,我将8个乒乓球重新装入口袋,请王强上台来做摸球实验。他伸手在口袋里摸索,全班同学都屏住呼吸,几十双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来,教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我故作神秘,让大家猜猜看,王强会摸出谁来。
教室里静极了,王强终于摸出一个球来,他看了那个名字一眼,欲言又止。
预设的教学高潮就要到了,我有些兴奋地命令道:王强,请大声告诉全班同学,你手中乒乓球上的名字。
思雨!
底下东倒西歪,笑倒一大片。
幸灾乐祸?意味深长?心照不宣?总之,笑声很诡异。
我有点莫名其妙,顿感班上个别同学可能思想不纯洁。我抬眼看坐在最后一排的思雨,她满脸绯红。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王强和思雨之间有什么秘密?
调查
上完课出来,我没有马上展开调查,主要是不想让学生知道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件事。
吃完中餐,我悄悄将女生小敏叫到办公室,低声问她:“今天的数学课上大家的笑声不寻常,王强和思雨之间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小敏说:“老师,你不知道吧,现在班上都在传王强和思雨恋爱呢。”
我马上否定,这么小的孩子知道什么?
小敏反映,很多同学都说是真的,今年元旦,王强送了一条丝巾给思雨,被同学发现了,从此就有人开始起哄,说王强喜欢思雨。
我故意轻描淡写地说:“送一条丝巾就表示喜欢她呀?”
小敏接着说:“还有人双休日看见王强和思雨一起逛街。”
我说:“逛街也很正常,王强和思雨本来就住得很近,说不定哪天逛街就碰上了,同学之间碰见了说说话也很正常呀。”
小敏也表示不相信有这回事。
我拍拍小敏的肩,告诉她,对于捕风捉影的事,我们不能相信,以后如果再有人起哄,请远离他们,今天跟老师的谈话,也注意保密,不要让人知道。
小敏点点头,出了办公室。
快下午自习的时候,我拿着一本打开的数学作业本走进教室,示意思雨带上数学书和笔,到办公室来一下。
思雨出来了,我盯着思雨的眼睛问:“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今天数学课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奇怪的笑声?”
思雨一脸委屈,抱怨这些天总有同学当面或背后起哄。其实,她跟王强只是普通的朋友,王强数学成绩好,两人经常在一起只是讨论问题而已。后来,一些学生就说他们在谈恋爱,那些起哄的人甚至帮他们把称呼都改了。要命的是,现在一些风言风语居然传到了思雨妈妈的耳朵里,思雨妈妈已经开始怀疑和监视思雨了。思雨正打算跟王强断绝来往。
我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不要说绝交的话,以前是怎么交往的,今后还继续。”
思雨一脸担忧:“老师,同学起哄怎么办?”
我微微一笑:“这个问题,老师帮你解决。”
思雨问:“是把那些起哄的同学训斥一顿吗?”
我摇摇头,让她放心。
对策
我明白思雨和王强并没有恋爱,但是,即使这样,也必须尽快制止同学们起哄。青春期的学生,看到同伴中有男女同学走得比较近就会起哄。起哄的次数多了,很容易弄假成真,本来没有恋爱的两个人,会真的恋爱。
我的一个男同事就成功运用“起哄效应”将心仪的姑娘追到了手。用旁观者的眼光来看,他们并不是很般配的一对。
男同事用了一些技巧,他对学校一位热心的大姐说:“以后只要我跟那个女孩在一起,麻烦你帮忙起哄:某某某,你找了个这么漂亮的女朋友,要请客哦!”
男同事果然大方,只要大姐一说请客,立即响应,马上邀请大家出去吃饭、K歌、吃夜宵。
本来还有一个更优秀的男同事也想追这个女孩,一看这架势,以为女孩已经心有所属,只好悄悄“退兵”。
其实,这个女孩当初对男同事一点感觉都没有,后来大姐起哄的次数多了,就弄假成真,男同事成功地俘获了女孩的芳心。
现在的王强和思雨,虽然没有进入恋爱状态,但是,同学起哄次数多了,说不定哪天他们就真的恋爱了。
怎么制止起哄?训斥是最蹩脚的教育方法,这样只会给起哄的学生又增加一个口实。
我决定将解决这个问题的指导思想确定为:独特行为普遍化,让猜疑自生自灭。
男同学送丝巾给女同学,这是一个独特行为,因为别人没有这样做过,只有王强一个人做了,因此学生就在心里暗自揣测:你是不是喜欢人家呀?
要消除这种猜疑,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独特行为普遍化。也就是说,将王强送思雨丝巾这种独特行为变成大家都有的行为,这样大家就会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正值五四青年节,我在班上说:“为了庆祝我们的成长,老师想开展一个互送礼物的活动,而且这次送礼有一个特殊的规定,那就是只能异性之间互送礼物。”
听我这么一说,很多男同学偷笑,一脸窃喜。机会难得,以前可能有送礼给某个心仪女同学的冲动,但担心别人误解,不敢造次,这回班主任号召大家送礼,可谓名正言顺。
才两天时间,班上男女同学互相送礼的活动就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样一来,原本是王强和思雨两个同学之间的“独特行为”,变成全班同学的“普遍行为”了。之前那些明里暗里起哄王强的同学,这下也不好意思再起哄了,因为他自己也送礼物给女同学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在班上发出倡议,成立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男女比例搭配适当,还提倡男生女生同桌。有同事对我这种做法感到担忧,觉得这是主动给学生“凑对”。
我笑称,表面看是凑对,实质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是让学生在求学阶段学会如何去关心人、体贴人。
我早年教过一个非常优秀的男生,在校读书期间,循规蹈矩,成年以后,结婚居然成了难题,他说自己最大的缺陷就是不知道如何与异性交往,甚至一个女孩面对面走过的时候,他都不敢去看女孩的眼睛。正是因为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所以他三十多岁了还孑然一身。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事业有成了还不会恋爱,成绩再好也不完美。
学生在求学期,异性间即使有一些亲密举动,也与发生在成人身上真正的恋爱相差甚远。我认为那种动辄就把学生写纸条、送礼物界定为早恋的教育行为,是简单粗暴的。我私下里跟很多学生聊过,他们最反感老师和家长将早恋概念扩大,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样只会加剧学生的心理對抗。
后来的事实表明,尽管我在班上提倡男女学生加强交往,但是班上并没有出现早恋现象,原先起哄凑对的声音,也渐渐湮没在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大潮中。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市煤城中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
数学概率课上,我像个优雅的魔术师,在学生座位间穿行。我从事先准备好的布口袋里一个接一个往外掏乒乓球,瞅准那些聚精会神看我表演的“观众”,出其不意地递一个出去,并叮嘱他们写上自己的名字。
看似无序,其实我已暗中做了精心安排,4个黄色的乒乓球和4个白色的乒乓球分别递给了4名男生和4名女生。
然后,我将8个乒乓球重新装入口袋,请王强上台来做摸球实验。他伸手在口袋里摸索,全班同学都屏住呼吸,几十双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来,教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我故作神秘,让大家猜猜看,王强会摸出谁来。
教室里静极了,王强终于摸出一个球来,他看了那个名字一眼,欲言又止。
预设的教学高潮就要到了,我有些兴奋地命令道:王强,请大声告诉全班同学,你手中乒乓球上的名字。
思雨!
底下东倒西歪,笑倒一大片。
幸灾乐祸?意味深长?心照不宣?总之,笑声很诡异。
我有点莫名其妙,顿感班上个别同学可能思想不纯洁。我抬眼看坐在最后一排的思雨,她满脸绯红。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王强和思雨之间有什么秘密?
调查
上完课出来,我没有马上展开调查,主要是不想让学生知道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件事。
吃完中餐,我悄悄将女生小敏叫到办公室,低声问她:“今天的数学课上大家的笑声不寻常,王强和思雨之间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小敏说:“老师,你不知道吧,现在班上都在传王强和思雨恋爱呢。”
我马上否定,这么小的孩子知道什么?
小敏反映,很多同学都说是真的,今年元旦,王强送了一条丝巾给思雨,被同学发现了,从此就有人开始起哄,说王强喜欢思雨。
我故意轻描淡写地说:“送一条丝巾就表示喜欢她呀?”
小敏接着说:“还有人双休日看见王强和思雨一起逛街。”
我说:“逛街也很正常,王强和思雨本来就住得很近,说不定哪天逛街就碰上了,同学之间碰见了说说话也很正常呀。”
小敏也表示不相信有这回事。
我拍拍小敏的肩,告诉她,对于捕风捉影的事,我们不能相信,以后如果再有人起哄,请远离他们,今天跟老师的谈话,也注意保密,不要让人知道。
小敏点点头,出了办公室。
快下午自习的时候,我拿着一本打开的数学作业本走进教室,示意思雨带上数学书和笔,到办公室来一下。
思雨出来了,我盯着思雨的眼睛问:“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今天数学课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奇怪的笑声?”
思雨一脸委屈,抱怨这些天总有同学当面或背后起哄。其实,她跟王强只是普通的朋友,王强数学成绩好,两人经常在一起只是讨论问题而已。后来,一些学生就说他们在谈恋爱,那些起哄的人甚至帮他们把称呼都改了。要命的是,现在一些风言风语居然传到了思雨妈妈的耳朵里,思雨妈妈已经开始怀疑和监视思雨了。思雨正打算跟王强断绝来往。
我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不要说绝交的话,以前是怎么交往的,今后还继续。”
思雨一脸担忧:“老师,同学起哄怎么办?”
我微微一笑:“这个问题,老师帮你解决。”
思雨问:“是把那些起哄的同学训斥一顿吗?”
我摇摇头,让她放心。
对策
我明白思雨和王强并没有恋爱,但是,即使这样,也必须尽快制止同学们起哄。青春期的学生,看到同伴中有男女同学走得比较近就会起哄。起哄的次数多了,很容易弄假成真,本来没有恋爱的两个人,会真的恋爱。
我的一个男同事就成功运用“起哄效应”将心仪的姑娘追到了手。用旁观者的眼光来看,他们并不是很般配的一对。
男同事用了一些技巧,他对学校一位热心的大姐说:“以后只要我跟那个女孩在一起,麻烦你帮忙起哄:某某某,你找了个这么漂亮的女朋友,要请客哦!”
男同事果然大方,只要大姐一说请客,立即响应,马上邀请大家出去吃饭、K歌、吃夜宵。
本来还有一个更优秀的男同事也想追这个女孩,一看这架势,以为女孩已经心有所属,只好悄悄“退兵”。
其实,这个女孩当初对男同事一点感觉都没有,后来大姐起哄的次数多了,就弄假成真,男同事成功地俘获了女孩的芳心。
现在的王强和思雨,虽然没有进入恋爱状态,但是,同学起哄次数多了,说不定哪天他们就真的恋爱了。
怎么制止起哄?训斥是最蹩脚的教育方法,这样只会给起哄的学生又增加一个口实。
我决定将解决这个问题的指导思想确定为:独特行为普遍化,让猜疑自生自灭。
男同学送丝巾给女同学,这是一个独特行为,因为别人没有这样做过,只有王强一个人做了,因此学生就在心里暗自揣测:你是不是喜欢人家呀?
要消除这种猜疑,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独特行为普遍化。也就是说,将王强送思雨丝巾这种独特行为变成大家都有的行为,这样大家就会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正值五四青年节,我在班上说:“为了庆祝我们的成长,老师想开展一个互送礼物的活动,而且这次送礼有一个特殊的规定,那就是只能异性之间互送礼物。”
听我这么一说,很多男同学偷笑,一脸窃喜。机会难得,以前可能有送礼给某个心仪女同学的冲动,但担心别人误解,不敢造次,这回班主任号召大家送礼,可谓名正言顺。
才两天时间,班上男女同学互相送礼的活动就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样一来,原本是王强和思雨两个同学之间的“独特行为”,变成全班同学的“普遍行为”了。之前那些明里暗里起哄王强的同学,这下也不好意思再起哄了,因为他自己也送礼物给女同学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在班上发出倡议,成立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男女比例搭配适当,还提倡男生女生同桌。有同事对我这种做法感到担忧,觉得这是主动给学生“凑对”。
我笑称,表面看是凑对,实质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是让学生在求学阶段学会如何去关心人、体贴人。
我早年教过一个非常优秀的男生,在校读书期间,循规蹈矩,成年以后,结婚居然成了难题,他说自己最大的缺陷就是不知道如何与异性交往,甚至一个女孩面对面走过的时候,他都不敢去看女孩的眼睛。正是因为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所以他三十多岁了还孑然一身。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事业有成了还不会恋爱,成绩再好也不完美。
学生在求学期,异性间即使有一些亲密举动,也与发生在成人身上真正的恋爱相差甚远。我认为那种动辄就把学生写纸条、送礼物界定为早恋的教育行为,是简单粗暴的。我私下里跟很多学生聊过,他们最反感老师和家长将早恋概念扩大,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样只会加剧学生的心理對抗。
后来的事实表明,尽管我在班上提倡男女学生加强交往,但是班上并没有出现早恋现象,原先起哄凑对的声音,也渐渐湮没在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大潮中。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市煤城中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