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让美术中考与综合素养并举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f_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美术的发展方向不是教会学生画画,教学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中考,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基础审美、艺术情趣及个人情操等各方面,做到艺术与人文知识并举。2020年是南京中考第一年,根据考试形式与内容,结合美术核心素养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死记硬背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字:初中美术;中考;综合素养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谋生,而是谋心。”这句话时常在耳畔回响,提醒自己美术教育的意义。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进行兴趣的开发、文化的传递、思维的拓展才是本源。所以在技法实践的同时,笔者会进行适当的理论传输或故事解读,与历史学科相结合,进行史实的讲解、文化的传播。如:落墨成金的齐白石如何将虾表现得神韵充盈、栩栩如生?大写意的开山鼻祖梁楷有多豪迈、潇洒才能创作出憨态可掬的泼墨仙人?中西方建筑区别相差较远,如何从融于山水、淡泊素雅的中国古典建筑中体会古人的智慧?这些都不是中考考点,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和名画故事能使每一个画家变得鲜活,使每一幅名画变得生动,面对鲜活的画家与生动的画作,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持久与清晰,对美术史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原来美术不仅仅是画画,还是文化的传承。
   一、现阶段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随着美术纳入中考,考的又是理论知识,似乎课堂模式逐渐变了回去,教师讲、学生背、纸质考、上机考、再背诵等,如果是这样的教学模式,那对于学习压力巨大的初三学生来说,美术加入中考,无疑成了压垮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课程标准已经对全体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机械化的应试教育,要让所有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水平。那如何改变现有的美术课堂模式,让美术中考不会成为压力,而是繁重课业之余的调节剂,既能学得开心,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又能拓宽知识面,培养艺术情操,则成为全体初中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在中考背景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美术中考与综合素养并举
   1.结合史实,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绘画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是历史事件、民族风俗的再现。如“顾闳中笔下的《韩熙载夜宴图》,出自哪个朝代、哪位画家,属于什么艺术风格?画家绘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此时就需要教师在讲解的同时,普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画家的身份、作画的目的等。而此部分内容完全可以由学生分组课前自行查阅,如:第一组查阅此名画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第二组分析主人公韩熙载的身份地位、生活阅历等;第三组分析画家的绘画风格及特色等;第四组分析画面内容等。课堂上,分组探究、组长汇报、教师总结。如此,学生无须死记硬背,不光记住了,在挖掘文化背后意义的同时,还与历史、政治学科相融合,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图文结合,事半功倍
   美术学科是一门直观性、视觉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地使用视频、图片,可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耳朵多个感官的体验,牢固记忆美术知识。如《韩熙载夜宴图》,在分析韩熙载的心理特征时,可将画面中五次出现韩熙载本人的图片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整场宴会中,韩熙载的衣着发生了哪些变化?韩熙载的面部表情像是参加宴会的表情吗?那他为何会出现如此沉重的表情?通过大量的细节图片,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进一步分析画面,帮助学生了解本作品的本质特点。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实施可视化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记忆。
   3.借助思维导图,加强理解深度
   俗话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字面意思就是你果真要学习写诗,不仅是字词句式,还要有更深的学问,作诗的功夫在于诗外的历练。这就告诉我们,如果知识面足够广阔,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在脑海中建立系统化知识体系,能够让记忆更加深刻且不易遗忘。
   在进行大单元总体复习时,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师层层提问,学生步步思考,锻炼思考速度,形成整体概念。如:讲解西方美术作品时,由《蒙娜丽莎》引发的思考。《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琪罗——《垂死的奴隶》《大卫》《摩西像》——《伏尔泰坐像》——《思想者》——《地狱之門》——罗丹——《加莱义民》——雕塑——圆雕与浮雕,从《蒙娜丽莎》课延伸另一条线,如:《蒙娜丽莎》——焦点透视——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林间小道》——十七世纪荷兰油画,由一个小知识点引发一连串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理解的深度,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展开,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思维能力。
   (二)强化“以考试促发展”的认知
   “美术中考”不是选拔性的考试,而是艺术基本素质测试,我们要强化“以考试促发展”认知,在美术课堂之外,仍要强化学生的美术修养,如:开设丰富多彩的美术类社团、研发合适的校本课程,定期举办主题美术节、与校外资源结合组织美术活动,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上体现美育特色,让学生时刻接受美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美术修养。
   从学生的艺术素养出发,以发展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与方向,让学生在美术学科中感受到艺术的价值与作用,培养较高的艺术修养与艺术感受力,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佚名.关于美术与中考的深度访谈[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6).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戏剧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为素质教育中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际可操作的方法支撑。探讨教育戏剧和移情能力二者的内涵,分析现状,力求为移情能力的培养提出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戏剧;中小学生;移情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化的人才,更是综合素养均衡发展的全面人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各教学领域中的思政教育引起了极大重视。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是中学信息技术课需要探究的大问题。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增强政治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达到贴合实际思政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思政教育贯穿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有利于其
一、导言   《故乡》这篇小说如标题一样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他的故乡写下的,但除了纪念那本没什么可纪念的故乡之外,鲁迅先生还表达了对新生活的追求。原文末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厌恶当时的社会面貌,全文写满了他对故乡“物是人非”的悲哀。同时鲁迅先生也期望这样的社会面貌能够改变,但是这样的改变并非他一人之力能够做到,
期刊
摘 要:初中学生在生理上已经逐渐成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此情况下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生物学知识中有关于生理卫生、生命成长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让教育有载体,能够从科学理论和思想认识上做出引导,以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成长发育,能够形成对友情、亲情、爱情的认识,实现健康成长。   关键词:
物理作为一门具有逻辑体系的学科,它的主体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从规则出发可以推得概念群。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也是初中生的困难所在。学生概念掌握困难的原因,一是没有相应的经验基础,不会知识迁移,缺乏情景和知识的融合理解,对概念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二是概念教学的设计没有遵循概念形成的原理和规律,教师没有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直接从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来设计概念教学。   概念的形成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科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也是目前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问题。教师应该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不同的策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模式。主要针对高中数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策略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在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是根据板块进行排版的,即将数学知识分成不同的单元,而且每个单元之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从小学课堂的角度出发,浅谈小学课堂教学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提高核心素养的相关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习惯养成;核心素养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则决定了品质,而品质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素质让人受益终生。“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良好的核心素养相当于一个健康的人格,而小学阶段又是养成
STEM教学模式是一种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原有的基础教学思想与方法.然而当前初中STEM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教师与学生都没能真正认识到其强大功能,因此通
摘 要:在当今教学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借助模块式教学方式,从语文知识点的不同方面着手,让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细化,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知识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完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符合现代化教学理念。重点研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方式,并提出针对性意
摘 要:日常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要以提问形式激活课堂“活水”,助力学生成长。有效的提问,能对症出击,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适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此,对核心素养下数学课堂具体提问策略展开详细阐述,旨在打造更为精彩的课堂,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提问   以往教学,以“知识本位”和“题海战术”为主,学生时常处于混沌的学习状态,难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