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的“味道”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err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调味品市场仍然是一块未充分开拓的沃土,不少企业在无声无息中衰退,而一些区域品牌在悄无声息中默默崛起。对于这个需要用时间做品牌积累的行业,如果企图用资金换时间的加速式发展,那么前方并非一条坦途。
  6月22日,美国消费品巨头亨氏集团和新加坡汇亚(Transpac)集团的收购意向在经过一年多的讨价还价后,终于尘埃落定:亨氏宣布将以1.65亿美元的价格从新加坡私人股权公司Transpac手中收购中国酱油及腐乳生产商福达食品公司。
  此前,亨氏在中国调味品细分市场——酱油市场的占有率仅1%,而该市场排名第一的本土企业佛山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市场份额已达154%。不过,这项因涉及行业反垄断的交易,还有待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如果交易如期达成,这应该是中国调味品也是截至目前最大规模的并购之一(之前“联合利华”收购Best Food属于全球收购;而雀巢收购太太乐鸡精是金额最大的收购),也应该是亨氏集团截至目前最大手笔的投资出手。尤其是亨氏在5年前出资不菲成功收购广东本土企业“美味源”以业绩惨败而告终后,这家西方调味品大鳄再次祭出超大手笔出牌,其对中国调味品市场的雄心和急不可耐已昭然若揭。
  但收购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所透露的信息则耐人寻味。
  
  亨氏看中了福达什么?
  
  福达食品集团是新加坡汇亚集团旗下在中国专业经营调味品业务的全资子公司,通过10余年来收购地方品牌组合而成,总部座落于广州。目前拥有的品牌包括:起源于广东开平的中国南方腐乳鼻祖——广和腐乳;同样发迹于开平的酱油企业“味事达”味极鲜;南京的地方名牌“机轮”酱油;另外,其在上海金山地区筹建的崭新工厂预计于今年下旬投产酱油和腐乳。
  除了以上工厂,福达集团曾先后收购“嘉士利果子”花生产品公司后,因业绩不佳而被迫关门;参股贵州“凤腊子”辣椒酱企业,则因中外股东意见不一而忍痛低价出售所属股份;而考虑全国工厂布局,于两年前在天津蓟县与“虎豹”酱油的合作意向也无疾而终。福达集团去年的销售额约7亿人民币,是可以排位于中国调味品企业10名左右的大型企业,而其10%的纯利贡献则让人们以习惯思维——调味品是低毛利产业的错误思维大跌眼镜。
  亨氏看中了福达什么呢?
  1 6年前,亨氏收购国有企业“美味源”得到政府行为的支持,但原有企业的骨干集体出走另立门户,亨氏得到一个品牌和工厂的空壳让其欲哭无泪。而福达是纯外资企业,非常遵守商业规则,同时资产清晰和股东明确,其内部复杂的监管制约系统为亨氏更增添了一层管控安全感。
  2 福达10多年来,在梁家熹总裁孜孜不倦的管理下,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对国内“广合”、“味事达”、“机轮”等品牌的收购整合,可以预见未来亨氏面临的整合震荡期和磨合期相对短些,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市场营销。
  3 福达在中国工厂的合理布局:调味品的产能限制以及合理运输半径800公里制约了很多企业的好产品推广。通过福达在开平、南京、上海的工厂,特别是上海金山的新工厂提高腐乳和酱油的产能,在华东和华南已经有了相对完备的布局,避免了长周期建厂的风险。
  4 福达的主力产品“味事达”味极鲜定位于高端,在酱油中拥有罕见的50%毛利水准,在大卖场渠道发展迅速,在广东和福建非常知名,今后在空白的北方市场的发展更是潜力巨大,这与亨氏的品牌和产品定位早合柏的。
  
  福达并非一支优势股
  
  情况果真如此乐观吗?事实上,福达并非一支优势股。
  1 福达的调味品品类主要是腐乳+酱油:中国腐乳的需求增长目前看呈停滞状态,也就是说,对于年轻消费人群而言腐乳正在逐渐离开他们的主餐桌,作为南方腐乳鼻祖的广合的年销量也不过区区1个亿左右;而在调味品需求摄大的酱油品类,福达旗下“味事达”在老抽、生抽、酱油之后创造出来一个新品类“味极鲜”,但目前各种味极鲜纷纷面世,“味事达”的味极鲜失去了树立品牌和品类合一的最佳时间,只能淹没在后来跟随者的队伍中。
  2 作为一家以财务为导向的公司,福达的高利润是通过在市场上微乎其微的投入换得的。品牌力已经透支很大,接收者不得不短期加大市场投入才能换得市场份额的不丧失,也就无法继续维持其高额毛利。
  3 和海天、李锦记这样一些真正的全国性调味品龙头企业比较,福达最多只是个区域强势品牌。多年来顽固的财务监控和轻视业务团队能动性的文化和管理风格,造成了其销售管理仍然只限于粗放模式,渠道管理流于形式,因而其销售系统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
  4 产品单一:和一般调味品企业拥有数以百计可以充实百姓厨房的酱油、醋、鸡精、调味酱相比,福达的产品少,同时规格也少。曾经的“香菇老抽”等潜力产品也因公司的短视而得不到有效推广。因而任何收购者推出的新品想搭上福达原有产品的便车着实不易。
  其实,福达在中国自身的收购之路也不是一条坦途。因为收购后的整合需要也不得不将战线从北方收缩转回华南,而“凤辣子”辣椒酱企业的收购失败也证明了坚持不懈和战略正确是多么重要。联合利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收购“老蔡酱油”到目前也是越做越萎缩,其犯的错误就是频繁更迭的中国区领导者对收购调味品的目的理解不一,而执行管理层对调味品行业的规律理解不清把它等同于一般的快消品对待。从这一点来讲,福达集团在过去10余年的表现可以用90以上的高分去评价,而今后的打分要看亨氏如何去表演了。
其他文献
卖点是为了与竞品做到有效区隔,这种差异化的最大目的就是为成功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但是,目前中粮悦活极力推广的卖点,很难做到与竞品的有效区隔,难以在消费者大脑里形成明确的焦点,而复杂的信息只会造成人们印象的混乱。    自2009年上市以来,如其品牌名一样,中粮悦活很是忙活。一会与开心网合办比赛,一会冠名“舞林大会”,在线下也在商场上举办了偷水果比赛,等等。但遗憾的是,如此忙活,中粮悦活并未出现期
期刊
没有原浆概念,中国白酒并不会是死路一条,这个出路就是敢于打破故我,颠覆自己。洋河从人文角度打出男人情怀这样的定位,稻花香的丰收时刻稻花香,都是在原浆之外探索出来的新路子。    “原浆酒不能喝”,“原浆酒欺骗消费者”,“原浆酒是名酒们的营销把戏”……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消费者开始把怀疑的矛头指向原浆酒,与此对立的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一线名酒的原浆酒销售依然火爆。  原浆酒这个曾经承载了中国一线
期刊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王老吉和红牛虽然出自不同企业,但都系出“名门”,同时在国内市场竞争中,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功能性定位的品牌营销模式。王老吉打出的是“怕上火,喝王老吉”,迅速席卷大江南北;而红牛则以更为精准的“困了、累了,喝红牛”,照样驰骋饮料江湖,成就了其功能性饮料的霸主地位。  王老吉和红牛同采取功能性定位均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一些很难突破的障碍,开始严重制约品
期刊
对华润雪花而言,2009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从1998年到2008年的十年间,雪花啤酒已经完成了全国市场布局,顺利登顶总量和单品牌销量第一的宝座。但其结构差、量大利薄的问题也由来已久,华润集团层面及投资者也开始颇有微词。  一个成功的品牌,其最终体现应该是能否拥有持续的高品牌溢价能力,能否持续提高股东回报。显然,吨酒利润是华润雪花无法绕开的问题。  2009年,华润雪花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将2008
期刊
华润雪花与青岛在产品结构上的差距已经持续多年。由于在消费者印象中,雪花产品形象是中低档,虽然销量大,但以塑包为代表的雪花产品价格有持续走低的危险。  虽然华润雪花下决心开发出了几款高档产品,并将其作为雪花营销的重中之重,但多年积弊,使得雪花吨酒利润多年来一直落后于青岛和燕京两公司,经营效益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雪花的高中低产品结构搭配更显窘迫。  目前,雪花的高端产品与青岛、燕京和洋品牌相比还存在较
期刊
“单品开发”短期而孤立    很多食品企业每年都在不断推出新产品,但是真正成功的却很少,而有的新产品在推出后却反而给企业制造出非常混乱的局面,产品之间角色不清,相互打架,缺乏整合,给企业的产品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甚至有的新产品还拖夸了企业。  某饼干企业刚开始推出全麦饼干,但其整个产品体系只有8个口味,也即8个条码,尽管其产品概念不错,但是上市后却由于在终端缺乏足够的组合而造成销量很差;  某饮
期刊
华润雪花在2008年提出“变弱为强”的企业战略,虽然比青岛的“做大做强”变为“做强做大”要晚了几年,但从战略时机上看,依然可以算是勉强赶上了晚集。但中高档市场相对成熟,品牌格局也比较稳定,华润雪花的进入,难度依然不小。  华润雪花为什么要向中高端市场的精制酒发展,原因前面几篇文章多有分析,不再赘述。    发展精制酒的障碍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青岛啤酒精制酒销售占比在40%左右,而在华润雪花
期刊
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让品牌长青,就要像园丁一样,呵护品牌成长。    每一个伟大的品牌都是由人创造的,创始人甚至要为品牌付出毕生心血,加之后继者的不懈努力。  在食品行业,世界500强品牌雀巢的创始人享利·内斯特尔就是以他的名字Nestle为其产品的品牌名称,并以鸟巢图案为商标图形。圣卡罗酒庄的创始人Dona Luis Pereira
期刊
食用糖产业化、品牌化的趋势已经形成,未来的食用糖市场必然经历一次重大的变革和整合。  如今,各大超市、卖场的货架上都堆满了各种功能性食用糖,如姜汁红糖,益母红糖,产妇红糖,阿胶红糖等。与此同时,食用糖的包装和品种也一改几十年不变的粗陋、简单、单一的局面,变得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  笔者深深体会到一个事实:食用糖产业化、品牌化的趋势已经形成,未来的食用糖市场必然经历一次重大的变革和整合。    
期刊
2009年底,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在集团省思会上说:“虽然雪花啤酒在规模上全国第一,但是盈利能力不如青岛,依然有差距。我们是用几个区域的盈利来支撑整个啤酒的。”  宋老板的话说得很客气,但点出的两个问题却是华润雪花目前面临的两个最严重的问题。    1 先说盈利问题和产品结构问题    这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这一点前面已经分析了很多。“雪花酒便宜”,这是近十年来雪花亲手打造的消费者印象,而且深入人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