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昂阔步走 畅通四方流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c_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图书出版业在经历了市场化、集团化等一系列改革之后,出版集团开始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上市融资。上市是出版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推动出版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且有助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出版上市 经营 资本
  2011年是我国“入世”10周年,10年来,我国出版业一方面充分兑现入世承诺,开放市场分销、印刷制造等领域,中国出版业充分融入世界;另一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力度,推动企业改制与集团上市,出版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透过出版上市公司10年回顾,梳理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成就、经验,以及面临的瓶颈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设性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样本选择
  本文将出版业的范围界定为传统出版,即图书和报刊出版及其相关产业,因此在本文的研究样本不包括新浪、盛大等新媒体出版企业,也不包括万方、汉王等数字出版企业。本文共选择2000年至2010年上市的14家出版企业,其中从事报刊出版及其相关业务的6家,从事图书出版发行的企业8家,具体如表1所示。
  二、上市情况综述
  (一)上市的历史分期
  从表1中公司的上市历程来看,大致可以概述为两次较为集中的上市潮,其一是2001年前后的报刊出版业上市潮,其二是2007年以后的图书出版业上市潮。2001年前后,我国报刊业的改革基本完成了集团化的改造,报业经营方式实施了从事业体制向企业经营的转变,加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广告业务飞速增长,报业集团这个阶段的经营重点转向了广告业务。这段时间,几乎所有报业集团都将广告等经营类业务剥离出来,成立相应的股份制公司,如《成都商报》于1997年成立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博瑞投资”),《北京青年报》于2001年成立北京青年报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北青传媒”),等待机会参与资本市场。恰逢其时,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新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01),将传播与文化产业定为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传媒上市成为当时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随后,东方明珠、中视股份、电广传媒等一批以电视广告等为主业的传媒集团纷纷上市,与此同时,博瑞传播、赛迪传媒等以报刊广告等为主业的出版集团也通过借壳方式实现上市。
  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改革几乎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同步,在经历了市场化、集团化等一系列改革之后,出版集团参与资本市场的条件与时机业已成熟。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前一阶段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并推荐了6家出版企业上市,由此掀开了出版业上市的大潮。先是2006年10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所属“新华传媒”借壳“华联超市”成功上市,后是2007年5月四川新华文轩在香港正式上市,12月辽宁出版传媒A股上市,特别是辽宁出版传媒是国内第一家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打包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二)上市方式描述
  从上述历史分期来看,不难发现两个阶段的上市方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前一个阶段主要以分拆上市为主,强调将出版企业的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特别是内容制作部分的业务剥离开来,实现独立上市,而后一个阶段则以整体上市为主,强调出版业产业链的完整性,将内容制作业务并入资产包,实现整体上市,具体见表2。
  


  按照证监会的解释,分拆上市是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分离出去。分拆上市在2001年前后是我国资本市场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其目的是强调将生产性资产打包上市,保障上市公司更加有效地运用社会资源,能够面向市场独立发展。这一时期的出版上市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这种方式,究其原因,除上述资本市场的原因之外,分拆上市能够将内容制作等可能涉及意识形态的内容予以隔离是更为重要的原因。由于这一时期出版分拆上市所采用的纵向分拆,即将出版产业链条中与内容制作无关的、可经营的资产,如广告、发行等资产打包上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上市公司产业链断裂、
  资产不完整,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造成不良影响,
  2006年5月,证监会颁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强调上市公司的独立性,要求发行人资产完整,在人员、财务、机构、业务上独立,其目的在于鼓励企业整体上市。加之此时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出版类企业除时政类的报刊以及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出版机构保留事业身份外,都可作为经营性资产上市,因此这一时期的出版类上市公司多采用整体上市的方式。
  分拆上市是出版业参与资本市场的尝试之举,而整体上市更符合出版企业自身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要求,因而较之前者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其一,整体上市有利于出版集团内部资源、产业要素重组,构建新的产业链条与管理流程,从而能够凸显主业,提升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其二,整体上市有利于出版集团整体的股份制改造,形成股权多元、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质性地提升国有出版企业的治理结构;其三,整体上市可有效避免关联交易、募集资金被集团挪用等违规现象,规范上市公司管理,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竞争力。
  三、经营管理评价
  (一)管理能力评价
  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来看,上市是国有企业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的重要手段之一,出版企业上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巩固出版体制改革的成果,推动出版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且有助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延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我国出版上市企业十余年的运营情况来看,这些上市企业在上述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升,以下就此展开分析。
  其一,上市可以完善出版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规范经营。众所周知,我国出版企业长期受到行政体制的影响,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等问题,企业无法规范经营。10年来,出版企业上市已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制约的组织架构,以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激励机制、信息披露等相关制度,这大大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了企业规范经营。其二,上市可通过资本手段重构产业链,增强企业的竞争力。10年来,出版上市公司运用资本手段,以内容生产资源、内容加工能力、内容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内容的多渠道、多媒介传播为手段,构筑以内容为核心的横向价值链。如新华发行集团在上市股改期间就引入解放日报集团、文广集团、世纪出版集团、文艺出版总社,分别按照34%、 10%、10%、10%的比例担任股东,这大大丰富了新华传媒的产业链条,为新华传媒未来业务拓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经营财务指标分析
  1.财务效益指标
  财务效益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盈利能力,这里选取了反映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两项重要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稀释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投资收益水平。从2010年年报的统计结果来看,出版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7.22%,远远低于沪市整体水平15.71%,这充分说明出版上市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多属于传统行业,行业利润率水平不高,加之前期上市的几家出版企业,如赛迪传媒、粤传媒主营业务面临重大危机,其资产收益水平也逐年走低。另外稀释每股收益指标也进一步表明,出版上市公司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也未达到两市的平均水平,特别是赛迪传媒、粤传媒的稀释每股收益低至每股0.02、0.04元,倒是新近上市的公司在此项指标上表现突出,其稀释每股收益为0.92元(见表3)。
  


  2.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这里我们选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负债比率三项指标予以说明。考虑到天舟文化2010年底上市,大量募集资金尚未消化导致三项指标异常高企,因此在剔除天舟文化之后,出版上市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负债比率分别为2.391761、2.046759、1.48306。从上述指标数值来看,三项指标数据均高于两市的平均水平,亦远高于这些指标的理想值。这充分说明出版上市公司虽具有很强的偿债能力,但其流动资产,特别是现金的管理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体现为出版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大量沉积现象。
  3.成长能力分析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其评价指标主要有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从统计数据来看,出版上市企业在上述三项指标上表现冷热不均,主要是上市前后差距明显,例如刚上市的中文传媒,其主营业务增长率高达199%。而剔除2010年上市的四家公司,出版上市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约为9%,亦低于两市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出版上市公司难以通过“三跨”实现规模化、跨越式发展,导致其成长性受限。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主营业务构成
  众所周知,主营业务是上市公司现实竞争力与未来成长能力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资本市场向来都青睐那些主导业务关联性强且表现突出的企业。而詹正茂、张祎垚、黄梦阮等人在分析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出版类公司发现,其中无论是图书出版企业还是报刊出版业的单一主营业务比例都达到84%,按照鲁梅尔特分类法,这些公司都是低度多元化公司。而从我国上市出版公司的主营业务来看,除了天舟文化单一主营业务占比达到100%,属于低度多元化公司之外,其他企业的单一主营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占比分别为53.60%和64.40%,属于多元化公司,具体如表4所示。
  从数据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上市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原因主要如下:其一,由于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区域与行业限制,无法形成全国性的市场,导致核心业务的规模经济效益无法体现,核心业务的收入贡献程度不高,如粤传媒的核心业务比重只占到10.18%,这对公司成长性构成巨大威胁;其二,由于出版业管理体制的限制,出版企业的核心业务受到各种形式的制约,如设置非流通股等,导致主营业务特色不鲜明、业务之间的关联度较差,特别是有些分拆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集中在印刷等边缘领域,导致公司核心业务如广告等无所依附,这些都是上市公司业务拓展的重要瓶颈。不过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企业整体上市已成为主流。内容制作等进入上市公司核心业务,将大大增强出版上市公司主导业务的关联度,必将推动上市出版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主营业务地区分布
  由于我国出版业长期受制于区域化行政体制管制,导致出版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多局限于区域市场,从数据来看,出版上市公司本地区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81.64%,而新华传媒、皖新传媒等发行企业本地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几乎接近100%,这严重影响了上市企业主营业务的规模经济效应,并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推出《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目标是通过促进跨区域重组,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推动出版产业结构调整。而此后出版业跨区域重组的案例不断出现,先是出版传媒与天津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签订跨地区合作工作协议,再是时代出版与黑龙江出版集团签订重组协定等等,这些举措对于推动出版业跨区域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资本运营分析
  (一)融资与投资
  从出版类企业上市融资情况来看,资金募集方式倾向于股权融资方式,主要通过首发和增发两种融资方式,这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和方式基本趋同。从上市募集资金的额度来看,各家公司募集资金额度整体而言不高,只有香港上市的新华文轩募集资金21亿元,位居第一,而其中新华传媒通过增发方式融资不足3亿,位居末位。客观地说,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可缓解出版企业的资金瓶颈,为企业业务发展与产业链延伸提供资金保障,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投向来看,渠道建设成为投资的主要方向,从2007前后上市的5家出版企业(出版传媒、新华文轩、新华传媒、时代出版、皖新传媒)的数据来看,5家上市公司用于渠道建设的资金为318526万元,占用募集资金比例竟然高达71.29%。究其原因而言,主要是由于我国出版业长期以来条块分割严重,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如果上市公司能够利用资本力量实现区域内甚至是跨区域的出版发行资源整合,其规模效应与盈利水平将有大幅提升,因此发行网络的规模化扩张就成了上市出版企业投资价值的重要来源。
  综上所述,我国出版类企业上市公司在投融资方面尚存一定的盲目性,这一方面体现为大量募集资金未能如期投放,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募集资金投向偏离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造成大量重复投资。因此,我国出版上市公司如何利用募集资金,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基于内容提供商的规模效应和核心竞争力将是下一步亟待完成的战略使命。
  (二)并购与重组
  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剔除借壳上市所涉重大资产交易之外,10年间沪深两市出版上市公司共发生41笔重大资产交易,涉及金额33亿元,而其中金额较大的几笔交易多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因此,就整体而言,10年间上市出版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主营业务跨区域发展和扩张以及产业的结构调整提升方面表现欠佳。从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来看, 多强弱重组,如出版传媒对民营出版机构的重组,以及时代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等,却少强强联合;多区域内重组,如新华文轩对四川出版集团的重组,却少跨区域重组。我们认为,上市出版企业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兼并重组,特别是强强联合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只有通过强强联合才能真正优化出版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实现我国出版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因此,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特别是有关国有出版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为上市出版企业重组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强强联合式重组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出版集团。
  六、结论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10年来的表现充分表明,上市是出版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有利于推动出版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有助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我国出版上市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渐进性”特征,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管理体制、产业政策,还是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资本运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革与提高。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本文在结论部分将从宏观产业政策以及微观企业运营两个方面对我国出版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跨越式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一)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破除出版上市公司发展的制度瓶颈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国有产权管理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产权管理制度安排实现政府导向的引导与规制。出版产权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制度,特别是建立市场化的委托代理管理,将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制建立在市场经济契约的基础上,而不是用组织法规和行政干预的方式构建产权代理制。出版产权管理部门作为出资人,可通过委任特定自然人作为出资人代表来行使股东的权利,通过特定自然人对企业的内部参与,使出资人的权利影响企业经营者之特定的经营、管理行为。在目前出版上市企业中国有股份占绝对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可通过董事的委任、派出、监管和制衡等相关制度安排以及具体权利与义务的配置,行使出资人的权利。这样就可通过合理的产权代理制度安排实现政府导向的引导与规制,而无须组织法规或者行政干预等非正式手段。
  2.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上市企业规模化发展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破除出版上市公司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重组的制度障碍,推动上市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国有出版资产产权合理有序流动的条件尚不成熟,如市场化的产权体系、完善的资产评估、财务审计、交易服务等中介机构尚不健全,以及行政不恰当的介入产权交易和市场形成等,这使得出版上市企业并购重组缺乏必要的外部条件支撑而步履艰难。因此,下一步政府要下大气力建立和健全符合产。权重组和市场经济要求,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流动性特征的市场体系,使国有出版资产产权能够合理流动、优化重组,这样,出版上市企业才能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规模化发展。
  (二)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培育上市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
  1.挺拔出版主业,打造内容提供商
  从全球出版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传统出版机构正逐步向内容运营商转型,特别是通过并购、整合等手段,打造专业的数字出版集成运营平台,如励德爱思唯尔的Science Direct数据库、约翰·威利一布莱克威尔的Inter-slcence数据库等,从而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渠道建设,而在内容提供特别是数字内容运营方面的投入少得可怜,总计投入比例不到募集资金的5%,这对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极其不利。出版上市企业要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的便利条件,通过并购重组等战略投资形式,加大数字内容建设力度,加速从内容提供商向内容集成运营商的身份转换,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资本运营,提升整体竞争力
  从我国出版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来看,其效果不甚理想,未能实现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规模化、跨越式发展的整体目标,甚至大量出现上市公司由于募集资金沉积而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持续增长乏力乃至出现下滑迹象。出版上市企业要在打造内容提供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以内容提供为核心,加强资本运营,实施并购重组,推动核心业务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的“三跨”突围,从而完善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竞争力。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业界有人预言童书出版的“黄金时代”即将过去、童书出版的“白银时代”即将到来这一“预判”作为述评的开头,以2011年童书出版的业界表现和翔实数字作为依据,从童书品牌、童书原创、童书版权贸易、童书跨媒跨界出版、童书行业竞争等5个方面,进行了眼光独到的分析和解读,指出童书出版“白银时代”即将到来是一个“误判”。并提出了自己的预判: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进程中,我国的童书出版任重
期刊
摘要:文人论政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近代报刊活动中的一大特色,尤以新记《大公报》最为人称道,其成功得益于独立的资本市场化运作、与政党政治保持适度关系以及报界的特殊状况。  关键词:新记《大公报》 文人论政 唯物辩证法  随着新闻史教育及研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作为新闻史重要线索及表现的“文人论政”自然也趋热化。分析相关文献,其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呈现报人“文人论政
期刊
摘要: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国受众媒介‘接触—使用’状态定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我们以人的实践逻辑为中心,以全媒体生态下时间、空间和心理三维度透视的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模型为研究范式,并阐释了时间预算法在此次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新模型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长达五周的日记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从行为、空间、心理三个维度透视不同特征的受众群体媒介接触行为及其影
期刊
摘要:情感类电视节目在十多年问遍地开花并且形态各异,与其说是传媒现象,不如说是社会现象。本文将在梳理该类节目流变及分类的基础上,得出情感类节目形式的变化,无法更改它以私人情感获取商业利益的本质。这种节目形态既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又以“拟态环境”的方式,给现实社会带来影响,是研究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电视节目的重要标本。  关键词:情感类 电视节目 私人情感公开化 情感商品化  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在200
期刊
一、CMDI(2012)的编制与测评结果  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MDI(2012)编制方法与2011年相同,15个指标计算出5个分指数,再合成一个总指数。  根据中国传媒发展指数的构建方法,我们使用《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11)、《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1)、央视市场研究(CTP)、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慧聪邓白氏研究、《中国统计年鉴》(201 1)及相关数据,对201
期刊
摘要:“入世”十年间,我国报刊发行营销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产品“多媒质化”应对数字化浪潮,以价格“多极化”应对发行市场危局,以渠道“多元化”应对发行市场困境,以促销“多样化”应对市场疲态。未来我国的报刊发行市场仍有拓展空间:就纸媒发行而言,大型城市仍保持着稳定,中小城市增量空间仍较大;就非纸媒形态或日数字形态报刊而言,数字出版发行市场将快速发展,并成为未来报刊业的战略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新世纪 
期刊
摘要:《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冬学运动中该报出色地完成了民众教育与动员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报冬学运动报道的进行内容分析,探究党领导党报对民众政治与文化动员的方式与路径,以期对当代党报如何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晋察冀日报 冬学运动 民众动员  一、冬学运动及其党报对它的宣传动员  抗战时期,报刊在调动民众投身民族战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毛泽
期刊
摘要:“入世”十年,中国期刊业发生了诸多变化,包括成功举办世界期刊大会,成功调整期刊结构,新媒体对传统期刊的影响等,同时中国学术期刊也存在着被不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绑架而导致的异化等问题,本文对我国期刊事业发展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关键词:新世纪十年 中国期刊 发展回顾   1999年下半年,媒体大做新世纪的文章,一些期刊也启用了新的刊名,如《新世纪XX》《跨世纪》等等。转眼之间,历史车轮已在新的世
期刊
摘要:本文拟简要探讨“入世”十年来青春类图书蓬勃发展对我国出版行业起到的助推力。我国消费性阅读发轫于20世纪末,在“入世“以后从图书市场中体现出来。消费性阅读的萌芽最早从青少年群体中产生。青春类图书的畅销带动推广消费性阅读人群,计划性出版体制在市场面前不断改变出版观念。在“入世”背景下,消费性阅读状况的逼迫中,中国出版行业在变革中调整和创新。青春类图书在这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及趋势预测,将数字出版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电子出版时代。实现了加工工艺的数字化与产品形态的数字化;二是互联网出版阶段,突破了数字化产品的单机出版形式,将出版数字化由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扩展到发行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三是数字出版阶段,实现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拥有了独立的阅读终端,产业链初步形成。  关键词:数字出版 发展历程 趋势预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