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从提问开始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aom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人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的方法,它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
  一、提问要精当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合理的课堂提问正是“学”与“思”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应利用课堂提问这一有效手段巧妙地打开学生的头脑。过于简单和难度太大的提问都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过于琐碎和笼统的提问也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所以,不恰当的提问不仅减少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削弱了文本语言的感染力,还降低了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干扰了问题的指向……
  如教《争论的故事》一文时,有老师这样设计一组提问:(1)、看插图,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为什么?(2)、想一想,哥哥要怎样吃大雁?弟弟呢?(3)、读课文,哥哥和弟弟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设计的提问非常精当,这三个简单、清晰的提问不仅串联起了争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和重点,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再有,笔者在听一位教师在教完《狐狸和乌鸦》后,教者问学生:乌鸦这样做对不对?小朋友能不能学习乌鸦?在教《2008,北京》时问:广场成了
  的海洋?在教《孔繁森》一文时,问:孔繁森是优秀的
  干部?……这些简单的填空式或是非式的提问则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能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二、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说,更易被自己的兴趣所支配。而有趣的提问,正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一)准确切入,激发兴趣
  有的课文学生一看课题就感兴趣,问题就接踵而来。如教三年级国标本《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学生首先对课题提问:(1)、谁感到自豪?(2)、为什么感到自豪?再加上文本特有的童话色彩,哪个学生会不感兴趣呢?这一类的课文还有,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1)、大作家是谁?(2)、小老师是谁?(3)、大作家为什么称小姑娘是小老师?如:《微笑着承受一切》(1)、谁微笑着承受一切?(2)、为什么微笑着承受一切?(3)、微笑着承受什么?
  (二)抓住时机,突破难点,训练思维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课堂设问是一个大系统,而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分散的,而是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内部联系的。因此,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少课文在内容上看似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在此处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透彻,使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如《祁黄羊》一文,教学时,我没有按部就班先教“外举不避仇”,而是先教“内举不避亲”,因为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所以学生在理解上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就能明白:父亲举荐自己的亲生儿子做中军尉是人之常情!这时候教师抛出问题:(1)、祁黄羊是一开始就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担任中军尉的吗?(2)、祁黄羊一开始推荐的是谁?(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师教师启而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解决,提问成了马后炮。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教师的问最终要让学生学会问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锻炼发散思维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对文本独到的见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己对课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问题了!但是目前课堂上,特别是高年级的课堂,老师常常是设问:即自问自答,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更少有向老师提问者!为什么?
  (一)、问题要能刺激学生学习的动机
  课堂的导入非常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课堂开始就要向学生发出问题,刺激学生急于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引起其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课题多么与众不同啊,这里就可以问学生:有什么不同呢?(课题中有引号)是啊,怎么有引号呢?一般引号用在什么地方呢?(人说的话要有引号)到这里学生的头脑中肯定会出现很多的疑惑,教师教学的艺术关键不是抛出一大堆的问题问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问!学会把所思化为所问!如:(1)、课题是谁说的话呢?(2)、他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3)、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呢??课堂上老师如果经常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何愁学生不回答问题,不会问呢?
  (二)、提问方法要灵活多变
  一堂课本身是由无数个“为什么”组成,如果总是用“为什么”的形式,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设问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考,一定要吸引他们能思考、乐思考,以至非思考不可。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问教师;可以讨论,也可辩论。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而且通过辩论所习得的知识往往是印象最深的,经久不忘!
  如教《争论的故事》,教师抛出一组提问:(1)、看插图,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为什么?(2)、想一想,哥哥要怎样吃大雁?弟弟呢?(3)、读课文,哥哥和弟弟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进行辩论:(1)、如果你是哥哥,你会怎么说?(2)、如果你是弟弟,你怎么说?(3)、双方进行一场辩论,做到有理有据,看谁能说服对方?注意了设问的新颖性,课堂气氛才能跌宕起伏,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才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东西。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作者单位:扬州市花园小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全面提高学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教师,我们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提升学生的数学内涵,丰厚学生的数学底蕴。下面是我教学以来的一些所见所思: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
期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结果,总是让人陶醉。但其过程却总是那么的“苦”:悬梁刺股,凿壁借光,挑灯夜读。作为老师,也只好以这些话来勉励学生。难道我们没有其他方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期望的知识吗?毫无疑问,当然有。21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根据教学需
期刊
创造力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所以发展幼儿创造力很重要。通过多年教幼儿的经验,我认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宽松氛围  陈鹤琴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影响。”环境对孩子有着极大的熏陶作用。如果以一种实事求事的科学原则来观察周围的人,会发现最合适人生活的地应该是一个美丽的环境。如果希望学校成为“观察人类生活的实验室”,
期刊
教育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在教育中要掌握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个“度”,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师生感情,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长处,不断地完善自我,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会正确的应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更加努力来帮助学生学习。以下是本人对师生之间如何正确交往的分析:  一、当前教学模式下的师生交往现状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指出: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
期刊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门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学科,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技术,已经融入音乐课的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以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融入音乐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相互结合而又
期刊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强调了教学的直观性。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很多数学题都是经过提炼加工的、纯数学的、人为编制的,学生不了解它的实用价值,不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再加上它的呈现形式的单调,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省政府、省教育厅的“龙芯梦兰”工程让我们广大农村学校也走上了现代化教学的快车道。运用龙芯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进行教
期刊
重视有效情境的创设,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由于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意义和作用在理解上还存在偏差,经常导致教学情境缺失了应有的价值,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情境呢?就我个人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学生对
期刊
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鉴于此,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每册都专门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一个单元。下面就来谈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咬文嚼字。凸显主题  具体说来,四年级学习列表整理和画示意图的策略,五年级学习列举和倒推的策略,六年级学习替换和转化的策略。这些策略,大多数
期刊
一、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应尽量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境中,使课堂中的英语成为鲜活的语言而不是机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牛津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unit5 at the market中,要学习单词carro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里活动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乐学和善学的境界。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人手,谈谈如何活跃课堂氛围。  一、幽默——快乐导学。活跃课堂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幽默而建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