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向,是音乐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进行音乐教学设计的依据,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可实施性。本文以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八课中歌唱教学《龙里格龙》为课例,经过教研探讨后对本课进行的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京剧;教学目标;教材内容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教育承担着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不仅成为音乐文化传承的受益者,同时也是音乐文化传承的推动者。
一、钻—钻研教材内容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音乐教师备课的第一步就是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中的音乐元素。
首先,要“钻进去”研究教材内容,反复的聆听和演唱作品,深入分析和挖掘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曲式结构、情绪情感和作品背景等音乐要素。
《龙里格龙》选自合唱《流水恋歌》中的选段。歌曲采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结合现代歌曲创作手法,是一首充满京腔京韵的“戏歌”。
该曲属于戏歌(或京歌)体裁,曲调比较简单,歌曲中主要采用了京剧西皮唱腔中的音乐素材。全曲主要由“ 5 3 6 5 0 1 0 | 6 5 3 6 5 0 | ”这一主题旋律构成,第二句的旋律“1 6 2 1 0 3 0 | 2 1 6 2 1 0 | ”实际上是这一乐句向上方四度的模进。歌曲可以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的合唱部分是把这两句进行了叠加处理,第二乐段是带有一点轮唱感觉的二部合唱。
其次,“钻”出来,就是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整合利用好各种与本课相关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让音乐的本质特征及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龙里格龙》这首戏歌采用的是京剧元素,除了音乐作品本身的分析以外,京剧的行当、表现手法、脸谱、乐器等艺术特征也是本课需要渗透给学生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能够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国粹的精华,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二、结合实际分析教学对象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教师除了备课以外还要“备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音乐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乐器演奏、音乐作品的表演形式、体裁等方面较感兴趣。经过前三年的音乐学习,对基本的音高、节奏节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音准把握能力参差不齐,《龙里格龙》这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传统音乐文化京剧元素为主线,融入情境式教学,分声部学唱并完成第一乐段二声部合唱;第二课时,完成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合唱,有感情的完整演唱。
三、设计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教师在钻研教材之后结合教学对象实际情况,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分为以下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范例一】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歌曲二声部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够在学唱过程中了解京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到京剧元素的韵味。
【范例二】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京剧的音乐文化、行当及表现手法等艺术特点,有感情的演唱第一乐段二声部合唱,并在演唱中融入京剧元素的表演。
以上两种教学目标的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庞统、宏大,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期盼,没有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属于理想型的教学目标。教师将重点放在了二声部合唱教学上,对京剧文化的渗透只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没有真正抓住京剧的艺术特点,情境融入的不够,二声部的机械重复容易将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最后学生没兴趣学,教师教的也没劲。
设计二教师牢牢抓住了京剧艺术特点这一主线,将京剧元素贯穿在整个教学情境中。第一课时重点进行京剧文化的铺垫,并在情境中解决歌曲第一乐段二声部的合唱,将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合唱难点放到第二课时去解决。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第一课时降低了二声部学唱的难度,增加教学中京剧元素的分量,京剧手位和行当扮演,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是音乐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制定的恰当与否,关系到这节课的课堂实效,以及学生是否真正有所收获。教师想要把课上好,应钻研教材内容,挖掘与音乐作品相关的音乐元素,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明确有效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之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境界产生情感共鸣,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杨丽苏《新课程音乐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京剧;教学目标;教材内容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教育承担着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不仅成为音乐文化传承的受益者,同时也是音乐文化传承的推动者。
一、钻—钻研教材内容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音乐教师备课的第一步就是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中的音乐元素。
首先,要“钻进去”研究教材内容,反复的聆听和演唱作品,深入分析和挖掘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曲式结构、情绪情感和作品背景等音乐要素。
《龙里格龙》选自合唱《流水恋歌》中的选段。歌曲采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结合现代歌曲创作手法,是一首充满京腔京韵的“戏歌”。
该曲属于戏歌(或京歌)体裁,曲调比较简单,歌曲中主要采用了京剧西皮唱腔中的音乐素材。全曲主要由“ 5 3 6 5 0 1 0 | 6 5 3 6 5 0 | ”这一主题旋律构成,第二句的旋律“1 6 2 1 0 3 0 | 2 1 6 2 1 0 | ”实际上是这一乐句向上方四度的模进。歌曲可以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的合唱部分是把这两句进行了叠加处理,第二乐段是带有一点轮唱感觉的二部合唱。
其次,“钻”出来,就是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整合利用好各种与本课相关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让音乐的本质特征及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龙里格龙》这首戏歌采用的是京剧元素,除了音乐作品本身的分析以外,京剧的行当、表现手法、脸谱、乐器等艺术特征也是本课需要渗透给学生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能够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国粹的精华,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二、结合实际分析教学对象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教师除了备课以外还要“备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音乐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乐器演奏、音乐作品的表演形式、体裁等方面较感兴趣。经过前三年的音乐学习,对基本的音高、节奏节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音准把握能力参差不齐,《龙里格龙》这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传统音乐文化京剧元素为主线,融入情境式教学,分声部学唱并完成第一乐段二声部合唱;第二课时,完成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合唱,有感情的完整演唱。
三、设计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教师在钻研教材之后结合教学对象实际情况,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分为以下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范例一】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龙里格龙》,让学生感受京歌(戏歌)的音乐风格特点,了解“国粹”艺术——京剧的音乐元素特点,激发学生对京剧学习的兴趣。
- 过程与方法:通过节奏游戏、音乐聆听、模唱旋律等多种教学方法层层铺垫,让学生在有趣的行当扮演中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
- 知识与技能:通过简单的京剧手位动作和打击乐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京剧相关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和表现京剧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歌曲二声部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够在学唱过程中了解京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到京剧元素的韵味。
【范例二】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流水恋歌》片段,感受我国国粹京剧的京腔京韵;学唱《龙里格龙》,感受戏歌中的京剧音乐元素,提高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 过程与方法:运用奥尔夫声势律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聆听、模唱、旋律层层叠加等方法解决第一乐段二声部合唱;模仿、探索、体验京剧表演形式,在情境中学唱歌曲,感受京剧与现代音乐风格的不同,提高学生对戏曲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 知识与技能:了解京剧的音乐文化、行当及表现手法等艺术特点,能正确清晰的演唱戏歌《龙里格龙》,并能将京剧手位结合在京剧情境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京剧的音乐文化、行当及表现手法等艺术特点,有感情的演唱第一乐段二声部合唱,并在演唱中融入京剧元素的表演。
以上两种教学目标的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庞统、宏大,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期盼,没有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属于理想型的教学目标。教师将重点放在了二声部合唱教学上,对京剧文化的渗透只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没有真正抓住京剧的艺术特点,情境融入的不够,二声部的机械重复容易将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最后学生没兴趣学,教师教的也没劲。
设计二教师牢牢抓住了京剧艺术特点这一主线,将京剧元素贯穿在整个教学情境中。第一课时重点进行京剧文化的铺垫,并在情境中解决歌曲第一乐段二声部的合唱,将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合唱难点放到第二课时去解决。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第一课时降低了二声部学唱的难度,增加教学中京剧元素的分量,京剧手位和行当扮演,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是音乐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制定的恰当与否,关系到这节课的课堂实效,以及学生是否真正有所收获。教师想要把课上好,应钻研教材内容,挖掘与音乐作品相关的音乐元素,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明确有效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之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境界产生情感共鸣,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杨丽苏《新课程音乐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