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s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低年级相比,小学高年级阶段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难度更大,对数学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根据这一学科的特点以及各阶段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把握和深层次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年级 思维能力 特点 措施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尤其是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尤为重要。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 6、7岁到12、13岁之间,在三年级后学生处于中高年级阶段,他们的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思维材料和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为中高年级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准备了条件。
  2.思维品质有所发展,辩证思维开始出现,这为中高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几个方面。低年级学生在数学思考中,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主动思维较少,往往 只是停留在直观水平上,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无法从逻辑层面上说出如何解决问题。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增强,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开始不唯书,独立思考、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对有些内容不都全盘接受,开始有了自己主见;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一些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
  3.思维品质的差异,为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空间。
  由于心智的发展和教育的各种因素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开始出现分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思考问题时主动思维倾向存在,但是不能很快进入思维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缺乏正确思维方法;二是数学知识是按一定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的,学生还不能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三是教师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降低分化 的方法。
  二、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1.通过课堂授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新课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 操作感与知识迁移的指导,要加强从知识整体与局部分别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并且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系列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发现新知规律,从而培养其学习能力,发展其智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进行思维诱导,教给学生知识的思维过程而不是结论;在学习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时,同时要教给学生比较、分类、概括、分析、综合、类比等数学方法;在讲授课本例题、课后习题时,要灌输给学生整体、转化、简便运算的思想,通过多种有效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进行有效思维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判断、推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即是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后能完整地叙述 自己思考的过程以及说明理由的过程。而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维的关键是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思考方法的获得必须靠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来领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教学,创造一切可 能的条件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在课堂上给学 生留 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 良好习惯,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等等,逐渐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数学材料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位同学对“乘法分配律”还有新的想法?这个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困惑,比如,括号里有一个数为0时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吗?两个因数都相同,像5x4 4x4,这该怎么办?两个数的和变成三个数的和或者变成两个数的差,乘法分配律还会成立吗? 学生从理解与探究这两个方面提出了各种质疑,使整个教学进程富有创造性,有了这些质疑,乘法分配律实现了知识的完整。所以为激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唤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
  3.及时反馈,思维总结
  学生的成绩最大的误区。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知识的掌握多少,而是不从失败中引起重视,不及时总结,究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都要弄个水落石出,方能找出原因,得以巩固知识。
  例如:己知昨天是星期一,那么过了200天以后是星期几?学生要弄清楚。一个星期有7天,200天共有多少个星期?(200 7=28……4)。依题得知,共有28个星期和4天。既然是从昨天星期一开始,包括今天算是星期二。学生就错在没有从昨天算起,结果算错了题,正确的思维应该把昨天、今天二天算起来,加上剩余4天,总共6天 ,即是星期六。
  又如:有一口井。深10米,有一只青蛙在井底向上爬。每次爬上5米,又滑下来4米,像这样青蛙需要几次方可出井?
  学生的思维方法是,每爬5米,滑下4米,实爬1米,也就是说10次就爬完,但是青蛙爬到井上已是没能滑下来,应该考虑此方面的实际问题。当青蛙爬上1米时,剩下9米;爬上2米时,剩下8米;爬上3米时,剩下7米……爬上5米时,剩下5米;总共6次(最后一次爬出井口时,不会再下滑)。及时对知识的反馈,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容易错的地方去思考问题,总结得出正确的答案。
  总而言之,要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狠抓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温小玲,邹纯平.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 2001,(06)
  [2]郑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贵州教育, 2002,(04)
  [3]沈涛.遵循数学活动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8,(08)
  [4]陈芳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4,(01)
其他文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最好诠释,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的好坏。高中数学的基础主要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其基础知识点在教学大纲中描述的十分清楚。完整、严密是数学知识体系的显著特征,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紧密,其知识网络由很多知识点构成。数学的基本技能渗透到公式定理的应用、公式推导过程、定理证明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数学思想。而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期刊
当前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课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教学中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显得至关重要,本人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
摘要:对于块状五对角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基于LU矩阵分解的追赶法。然而,使用高中的数学归纳法也可以非常简单快捷的求解块状五对角线性方程组。归纳法的推导过程非常简单,清晰明了,不需要学习矩阵分解方面的相关知识。基于高中的数学归纳法得到的方程与基于LU矩阵分解法的追赶法得到的方程完全一致。基于本文的工作,编写了Fortran程序。针对几个求解块状五对角线性方程组的算例,利用编制的For
[考点透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主要以实践活动为主,而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三:一是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儿童智力;二是实践操作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探求学习方法 ;三是实践操作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创造 。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实践操作 重要性 略谈  小学数学课主要以实践活动为主,而实践活动是儿童发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初中学生由小学步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大幅度增加,内容的不断拓宽,知识的逐步深化,特别是数学知识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从静止发展到动态,从单一发展到多元……等,无疑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如果依靠“填鸭式”,“注入式”的传授方法去灌输知识,学生不仅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反而会使一部份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却兴趣,丧失信心,成绩越学越差,人为地制造了差生。因此
期刊
摘要:有关数列的不等式证明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灵活放缩是顺利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放缩法证明此类问题的常用策略。  关键词:数列不等式证明放缩法策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一、引谋释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期刊
摘要: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激励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强调主客体的统一,内外因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激励教育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开掘潜能为宗旨;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的需求,点燃他们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使他们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  关键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