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问责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今年开始,全国诸多高校又将迎来新一轮“大考”——新一轮教育评估。2013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至2018年开展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这也是自2008年第一轮本科教育评估结束后,由教育部门主导的又一次大规模高校质量监测。
  本科质量下降引发担忧
  高校扩招后,大部分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从高等教育的基础来讲,很多高校不具备承担这样大规模高等教育任务的能力,不管从物质条件、制度建设、人才建设乃至心理准备都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如何保证质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评估专家别敦荣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便有了必要。这一判断使得教学质量开始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所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促成教育部对各类高等院校进行质量评估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关机构曾经作过一项小型调查,邀请高校评估研究人员做了一份针对大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共选择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高校各8所,其中“985工程”高校6所,省属高校10所,面向教师共计发放问卷160余份。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从高校教师的角度来进行纵向比较的话,有31.5%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扩招后“明显下降”,49.3%的教师认为“有所下降,但不明显”。可见,评估工作对我国高校近几年来教学质量状况的基本判断是比较客观的。
  基本目的已经达到
  “如果没有评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不会有现在的局面,学校的办学条件、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学的规范性,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水准。”别敦荣表示,本科教学评估对促进学校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在目前情况下,也只有评估能带来这种效果。
  “保证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便是保证办学条件和相关的规范制度,而评估最核心的东西也是这些,一些硬性的指标都体现在这方面。”别敦荣说,目前所评学校基本上都可以根据指标要求来建设学校教学条件,都能够根据教学指标的要求规范教学管理,教育的基本质量得到了保证。从这个角度讲,评估目的基本达到了。
  别敦荣表示,第一轮评估结束后,教育部组织高校专家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方式体现了其长处:可以使大家相互学习,相互研究。评估专家不仅评估了学校,而且研究可以学习被评学校的办学经验,并由此思考自己学校的问题。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个“副作用”是积极的。“很多一般院校的领导到相对较好的学校评估的同时,自己也开阔了眼界。平时他们很少会有这样的机会,这等于是学到了案例、典范。”
  评估旨在问责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李奇告诉《教育》旬刊记者,由教育行政部门“评优”是我国高校办学同质化的一大诱因。作为外部评估,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功能应是问责,而不是评优;评优和提高质量是高校内部评估的功能。过去20多年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起伏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此方面没有达成共识,而新一轮评估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样的共识。在此观点基础上,李奇认为,评估至少在理念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体现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政府的问责权相平衡的原则,体现了外部评估侧重问责功能的原则,体现了高校必须明确细化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目标的原则,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多样化的原则,体现了评估结果必须以事实为基础的原则,这些都是新一轮的评估有别于以往评估的地方。
  李奇认为,新一轮评估有利于强化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鼓励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有利于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上述特点都是目前社会环境中的短板,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新一轮的评估将会向高校释放这方面的信号。
  李奇同时认为,在我国高校实施新一轮评估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表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是评估的指标体系,却没有规定观测点、各高校可以自主解读和诠释。对没准备的高校来说,它会降低评估的可操作性,给参评高校增添更多的工作和责任。评估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施行的,高校处于某种被动与服从状态。而在新一轮评估中,高校要从被动转为主动,评估动力主要来自校内,评估是为了保障和不断地改进本科教学质量。就高校而言,能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评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从被动转为主动,即从“要我评”到“我要评”,从评估是为了完成任务到评估是为了保障和不断地改进质量。
  《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第一轮评估相比,新一轮评估把如何评估本科教学质量的自主权还给了高校。高校必须合理定位,细化和阐明办学目标以及评价这些目标实施状况的观测点和证据种类,这都有利于避免“千校一面”。在此过程中,高校应趋向于更理性地定位、确定办学目标,评价教学质量,否则,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将变得困难重重。因此,分类评估实际上是推动高校自主定位和自主归类的抓手。但新一轮评估能否真正规避以往矛盾,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高校能否全员参与、高校环境的支持力度、高校师生能否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诠释和评价教学质量、高校能否从被动地接受评估到主动地推动评估、内外评估的互动方式等。
其他文献
柳森在2014年4月2日《解放日报》撰文指出:最近,一份名为“中国大学政要校友榜”的榜单横空出世。一些“名校”乐得通过自己的官方资讯发布平台转载,倒是旁观者比较清醒,诸如“如此榜单,到底想说明啥”的疑问不在少数。从人们的议论来看,大家似乎早已对“名校” “政要”在当下中国社会的情境下意味着什么,有太多心照不宣却又模棱两可的遐想。该榜单设计者对“舆情”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可见一斑。  但是,如果
李波在2014年4月1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章开沅请辞“院士待遇”,反对学术头衔终身制,疾呼“大学改革已经到了生死关头”。话也许很重,但绝不是危言耸听。时下,中国高等教育积弊甚多。比如,大学利益板结,各种资源向金钱、权力集中;不少人在科研项目申报上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研资金;一些人在学术职称、头衔评选中拉票贿选,为名为利不择手段;还有人功利心太重,惯于沽名钓誉、走穴牟利。凡此种种,严重侵蚀着大学
洪信良在2014年4月2日《钱江晚报》撰文指出:65岁的“根叔”李培根,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在离任演说中,根叔19次提到“遗憾”,如学科发展未能尽如人意,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多数学生未能摆脱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等。  在卸任之际,根叔不谈成绩,光说遗憾,是清醒地反思过去,更是意味深长地寄望未来。他谈到的“遗憾”,从表面看,似乎很杂,包括身为一校之长所要面对的牵丝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这些年,教育经费一直在提高,前年就已经越过了GDP4%的门槛,今年据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还会有较大幅度地增加。作为教师,看到教育经费的增加,没有不高兴的道理,但是,却有一丝忧虑在笔者的心头徘徊。  这些年,教育成了民生的一个难题。百姓无论老少妇孺,只要家里有学生,大多都会头疼,心忧择校,心忧老师歧视,心忧中考,心忧高考,孩子上了大学,则心忧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教育内容陈旧问题,教育
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社会发展作用的极度信服、无限尊崇和执着忠诚,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导。教育信仰主要体现的是教育思想、精神状态、潜在动力和理想境界。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教师应成为有教育信仰的人。审视今天的教育,我们会发现,真正有教育信仰的人固然有之,但有的人并不那么坚定,并不那么真诚,表现为教育理念落后,总是抱着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不放,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发展。有些学校表现为功利主
从1999年开始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目前已经变成真真实实的“万人嫌”。2013年1月有媒体报道,著名作家铁流为评副高职称考了12年英语。铁流尚且如此,何况平头百姓?职称外语考试要么取消,要么规范,这是全社会的呼声,职称外语考试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2013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职称外语改革将进行试点,按不同专业领域进行划分,突出实践要求。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
阿尔茨海黙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目前广泛认可的发病机制是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假说,Aβ的聚集、纤维化、寡聚体形成被认为是AD病理的起始因素。Aβ由β-淀粉样蛋白前体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白细胞分化抗原166(CD16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以及其对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NSCLC
建立“管、办、评”分离的高校评估制度,“管”是政府对高校实行宏观管理,制定指导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办”是校长负责办学;“评”是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  为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2004年8月,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评估,确立了每5年一轮的评估体系。10年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成为高校的一个热名词。在建立国家评估体系的同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