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提升自我的关键途径,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为重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认知能力尚未成熟,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满足其全面发展的成长需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为教师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52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当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点要求,能够使学生在阅读当中获得快乐,理解语文与周围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与习惯,增强其综合素养。而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则应该在引导学生积累词句的同时,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低年级学生具有較强的可塑性,在此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会对其一生发展产生良好影响。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结合具体教学工作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终身阅读,在潛移默化当中对其产生正面影响。
一、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大多是受到兴趣的驱动,在阅读习惯的培养当中,教师也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为基础,激发其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自主探究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在某一件事物当中,而通过兴趣的激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阅读效率。小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较高,比如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等,教师可以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提炼,在课堂当中绘声绘色地讲述文本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1]。此外,小学生天生好动,教师可以在活动当中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激发,包括知识抢答竞赛和读书交流会等,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展示自我,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创新阅读方法
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以科学的阅读方法为依托,保障学生能够在阅读当中最大限度获得所需知识,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在学生的阅读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记笔记,尤其是遇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描写精彩的词句时,应该记录在笔记本当中,以便能够回过头细细揣摩,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与价值[2]。记笔记的阅读习惯,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写作能力的提升积累丰富的素材。低年级学生在认知事物时往往借助于形象思维,为此教师应该采用图文结合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类型丰富的绘本,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阅读有效性的提升。
三、合理选择读本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应该重视读本的合理选择,防止读本质量问题对学生阅读积极性造成的打击。小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不足,教师通过为其选择合适的读本,能够有效降低阅读的盲目性,增强阅读的价值[3]。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既要防止内容理解难度过大阻碍阅读的顺畅性,又要防止内容过于简单无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在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教师应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读本,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重视课外拓展
小学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如果在阅读教学当中仅仅停留于课堂当中,那么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将会造成较大限制。为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课堂的有效拓展,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以实现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4]。教师应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与胸襟。比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相关内容教学当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小动物的熟悉程度,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引导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阅读小组,在课外阅读当中能够相互交流与沟通,在促进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能够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
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陪伴学生的一生,对其个人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创新阅读方法、合理选择读本和重视课外拓展等途径,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这也是顺应教育发展潮流的关键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彦宏.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9(26):123.
[2]胡英杰.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59.
[3]李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05.
[4]王春梅.低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02.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52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当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点要求,能够使学生在阅读当中获得快乐,理解语文与周围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与习惯,增强其综合素养。而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则应该在引导学生积累词句的同时,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低年级学生具有較强的可塑性,在此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会对其一生发展产生良好影响。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结合具体教学工作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终身阅读,在潛移默化当中对其产生正面影响。
一、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大多是受到兴趣的驱动,在阅读习惯的培养当中,教师也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为基础,激发其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自主探究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在某一件事物当中,而通过兴趣的激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阅读效率。小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较高,比如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等,教师可以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提炼,在课堂当中绘声绘色地讲述文本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1]。此外,小学生天生好动,教师可以在活动当中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激发,包括知识抢答竞赛和读书交流会等,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展示自我,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创新阅读方法
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以科学的阅读方法为依托,保障学生能够在阅读当中最大限度获得所需知识,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在学生的阅读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记笔记,尤其是遇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描写精彩的词句时,应该记录在笔记本当中,以便能够回过头细细揣摩,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与价值[2]。记笔记的阅读习惯,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写作能力的提升积累丰富的素材。低年级学生在认知事物时往往借助于形象思维,为此教师应该采用图文结合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类型丰富的绘本,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阅读有效性的提升。
三、合理选择读本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应该重视读本的合理选择,防止读本质量问题对学生阅读积极性造成的打击。小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不足,教师通过为其选择合适的读本,能够有效降低阅读的盲目性,增强阅读的价值[3]。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既要防止内容理解难度过大阻碍阅读的顺畅性,又要防止内容过于简单无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在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教师应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读本,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重视课外拓展
小学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如果在阅读教学当中仅仅停留于课堂当中,那么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将会造成较大限制。为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课堂的有效拓展,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以实现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4]。教师应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与胸襟。比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相关内容教学当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小动物的熟悉程度,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引导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阅读小组,在课外阅读当中能够相互交流与沟通,在促进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能够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
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陪伴学生的一生,对其个人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创新阅读方法、合理选择读本和重视课外拓展等途径,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这也是顺应教育发展潮流的关键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彦宏.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9(26):123.
[2]胡英杰.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59.
[3]李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05.
[4]王春梅.低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