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要精准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od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题精准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明确写作范围和写作重点,确定文章的体裁。审题马虎,下笔千言,离题偏题。
  在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材料作文如何审题?大致方法有:
  一、抓关键词、句
  有些材料作文,为了突出中心,降低审题难度,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如关键词、中心句、统领句、总结句等),只要抓住这些词、句,就不会跑题。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2017年5月5日晚,央视一套节目《挑战不可能》中,来自山东开叉车20多年的刘彩梅,挑战的任务是借助叉车把2.1吨重的越野车放置在4组玻璃塔上。玻璃塔由啤酒瓶和玻璃杯构成,要平衡越野车,相当于每个玻璃杯要承受8个成年人的重量。前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刘彩梅只剩最后一次机会。在丈夫的鼓励下,刘彩梅重新调整心态,尝试找点,放车,最终她完成挑战,成功了。
  事后她说:“最大的困难是这个挑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全靠自己摸索。”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审题指导
  1.这段材料分两部分。前面是事件,后面是感想。立意的重点肯定要放到感想上。其关键词显然是“摸索”。因此,题旨可定为“摸着石头过河”或“尝试”。2.根据“只剩最后一次机会”,题旨也可定为“永不言弃”。3.丈夫的鼓励也是刘彩梅成功的原因之一,因此,也可以写“鼓励使人成功”。
  二、提炼中心法
  有些作文题干,只提供故事或事实,不出现“感悟”式的中心句。这时候,我们审题,就要透过故事,由表及里,提炼出材料所蕴含的思想来。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有的人经常挑着两个筐,前面的筐里装着别人的缺点,后面的筐里装着自己的缺点。这样他就会经常看到别人的缺点,忽略自己的缺点。时间长了,前面的筐子越来越重,担子越来越沉,在人生的道路上,步履也越来越艰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1.这则材料主要是说眼里只有别人的缺点,忽略自己的缺点,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艰难,因此其主旨可提炼为“宽容”“责人宽,责己严”“恭自省薄责于人”。2.反面立意可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学会欣赏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等。
  三、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有关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来确定作文的立意。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父亲丢了块表,他抱怨着翻腾着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着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就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越是焦躁地寻找,越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安静下来,才能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从而找到它。据此,可将立意定为“浮躁是事业成功的大敌”“心静自然凉”“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学会冷处理”等。
  四、找共性法
   有些作文题提供了好几个词语、句子或材料。如何审题?这就要学会找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从而把几个词、几个句子或几个故事有机联系在一起。
  作文题
  请从以下6个古诗句中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审题指导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共性是“自强不息”“责任”“奋斗”“担当”等。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共性是“对故乡的思念”“谁不说俺家乡美”等。3.“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共同点为“远大的抱负”。
  五、多元分析法
  有些作文材料,常常会出现许多人、许多事。因此,我们审题时,既可以着眼于甲方立意,也可以着眼于乙方、丙方立意。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立意。这种审题方法称之为“多元分析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年初,陈大姐来到一家酒店做服务员。一天,她留下了客人吃剩的一盘盐水鸡,想带回家改善伙食,被罚200元。“这些菜本来就要倒掉,我带回家吃掉,怎么要罚款?”陈大姐有些想不通,“我又没有员工守则,只听说过上菜前不准偷吃,却不知剩菜也不能吃。”
  有媒体采访肯德基员工,问他们是怎么处理剩余食物的。他们表示餐厅每天晚上都会有剩余食品丢进垃圾桶,我们都挺心疼,但这是企业的规定。
  上述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审题指导
  这两则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1.从剩菜倒掉浪费资源的角度,可立意为:浪费可耻,注意节俭。2.从“本来就要倒掉”和“带回家改善伙食”可立意为:合理利用剩余物资,物尽其用。3.从“没有员工手册”“不知剩菜也不能吃”可立意为:事前告诫胜过事后惩罚。4.从“但这是企业的规定”可立意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原则至上”。5.从“剩余食品丢进垃圾桶”可立意为:注重质量,保证消费者权益。
  六、联系实际法
   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比喻、故事、寓言、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由此及彼,由物及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行文。
  作文题
  一群人上山游玩,在山下的时候,碰到山上旅行团下来,问山上风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走到半山,又遇到一群下来的游客,有人说风景好,有人说不好。最后他们上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他们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
  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这则材料中的“山上”“半山”“山下”,比如一个人在事业中所处的不同状况。“山下”是起点;“半山”是事业有成;“山顶”比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联系同学们的学习实际,差生可写“路在脚下,仰望山顶”“我不服输”;中等生可写“不到山顶非好汉”“行百里者半九十”“再加把劲”;尖子生可写“高处不胜寒”“莫让浮云遮望眼”“五岳归来不看山”“山外有山”“天高任鸟飞”“青云有路我为峰”等。
  七、解读喻意法
  对隐喻性材料,应吃透材料喻意,用解读喻意法来审题。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把坚固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地把它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审题指导
  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一定的象征喻意:“锁”可比喻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可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写:1.钥匙——“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深入了解才能把事情作好。2.铁棒——做事要讲究科学方法,蛮干难把事情做好。
  其实,作文审题的技巧还有许多,用心揣摩,定会有所收获。
其他文献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新颖别致的乡思曲。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起笔极力描摹异乡风光之优美、异乡生活之令人神迷心醉。秋天的湖面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作者放眼望去,湖面犹如白练铺展,千里横陈。在轻纱般的烟霭中,在清丽的荷花、田田的荷叶间,传来采菱姑娘们阵阵的欢声笑语。这两句写出了水
期刊
【解题技巧】  对小说情节的考查既有概括情节,也有对情节作用的测查——相比较而言,后者出现频率更高。今后,可能会更多地出现将环境描写与情节发展结合着测查的试题,以及探究类的“情节研讨”题。  一、理清故事情节,首先要明确作品矛盾冲突的性质  有些小小说,似乎是在散文化地娓娓叙说一件事,不见什么矛盾冲突,直到结尾处才突兀而起,并瞬间解决,读后掩卷深思,却会感到冲突异常尖锐。汪曾祺有个名篇《陈小手》,
期刊
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EHT)发布了他们第一次拍到的黑洞照片。2019年4月11日上午,主打“正版商业图片”的视觉中国网站上出现了这张在互联网上疯传一夜的“甜甜圈”,并打上了“视觉中国”标签。图片旁边的基本信息栏注明“此图为编辑图片,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这意味着视觉中国拥有这张黑洞照片的版权。而黑洞图片的原版权方欧洲南方天文台介绍,使用其网站上的图片、文
期刊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古人感叹世路艰难,抒写离愁别恨,往往借鹧鸪啼声比兴。唐人郑谷这首咏鹧鸪的名作,也是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诗的首联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这种鸟喜欢在温暖的荒野里嬉戏,羽毛鲜明美丽又齐整,在类别上应当与山鸡相近。这首诗除题目
期刊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有不少人将“利”作为了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孔孟思想则反复强调的是“义”。“舍利取义”才是我们现代人应提倡和学习的精神品质。  何为“利”?用简单的扩词法,便是利益。其实古籍中有许多词汇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利”,比如说“富”“贵”“万钟”“厚禄”,这些都是为人所熟知的“利”的代名词。谈到“利”,人们总联想到金钱、权势之类难以简单评价好坏的东西,千万年来流传
期刊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来,恶搞之风盛行。黄继光被恶搞成一不小心堵住枪口,邱少云被恶搞成被毒蛇咬伤不能动弹,董存瑞被恶搞成炸药包上有万能胶,甩手不脱……各种各样的恶搞充斥着网络。  郁达夫曾在纪念鲁迅先生的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  也有人说:“英雄是黑暗中的指明灯,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灯塔。我们要铭记为中华民
期刊
【文题呈现】  西方诗人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中国诗人从长江流水看到岁月的消逝,从月圆月缺中看到事物的变化……你从大自然中看到了什么?请以“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航】  这是一道典型的提示类话题作文题。所提供的文字启示我们,要通过“见、闻、思、感”等感知方式,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思想感情的触发点,然后以小见大,大胆地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去捕捉同社会生活相关的启
期刊
作曲家施光南与作家冯骥才是好友,每当谁有了好作品或有了好灵感时,他们就会奔走相告。  有一次,施光南酝酿了许久的歌剧《屈原》在脑海里有了新的想法,按捺不住喜悦的他,立即买了火车票,从天津匆匆赶往北京冯骥才的家里。  冯骥才十分欣喜,决定邀请施光南到东四小馆去吃饭。冯骥才根据对施光南的了解,点了一桌子的菜。  两人对面坐下,冯骥才端起酒杯说:“光南兄,为你接风洗尘。”为了以示诚意,冯骥才说完一饮而尽
期刊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实现了“村村通”,脱贫致富的村民守护着绿水青山勤劳作,石桥河湾、稻田菜畦依旧,一派美好的田园风光里,他们编织着生活的梦想。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拥有了高速、便捷的生活,驱车驶过繁华的街道,留下一溜烟,又不把高楼大厦放在眼里了,时常回望能够安放心灵的田园。  请根据材料所示,对古往今来的生活方式有所思辨,并谈谈你的看法,帮助身边的人们对生活作出正确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日前,《闪亮的名字》推出第二季,节目聚焦为新中国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人:“战斗英雄”杨根思、“革命女烈士”江竹筠、“糖丸爷爷”顾方舟、“中国数学之神”华罗庚、“中国桥梁专家”梅旸春……在这个和平繁荣的年代里,我们再次仰望这些撑起新中国的脊梁。  材料二: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