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与活力,却也需要无数次的磨砺和打拼,克服无数次的艰难险阻,才会在工作中完美地配合与协作,攻克一座座横亘在面前的堡垒。
内蒙古项目部的同仁在艰苦的环境中,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英雄般的壮举,但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以主人翁的心态,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和团队的辉煌。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在“变更”中不断超越,在跨越中实现新的腾飞……
平凡出真知
——内蒙古工程试验师张守振
张守振在团队里面是一个活跃份子,在这次采访中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直强调他的岗位很平凡,没有什么过于复杂的环节,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精细精细再精细!但当我感触到他内心世界的时候,发现外表这样高大的男人背后也有很多感性的一面。
09年的2月份,张守振又重回到鄂尔多斯制梁场,就接到任务赶在6月初制完剩余的403片梁,相对去年完成的100多片梁来说,简直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首先要把全场的水路和汽路打通,2月份是天寒地冻的季节,进场一公里的水路和蒸汽管道全部冻结,要赶在施工工人到来之前将其打通。没有先进的工具和设施,就是用铁锹和洋镐人工挖坑然后用木材烧。刚开始张守振带领项目部的几个同志一天只能挖几个坑,根本不知道水管冻结在哪里!手起泡了,胳膊累酸了,咬牙坚持,后来在指挥部领导和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周后的某个午后,当他合闸抽水时,终于听见了水流在铁管里击破坚冰的声音而欢快的雀跃,水有了,锅炉房蒸汽也就有了,施工工人也陆续进场了,看着寒风中吱吱乱叫的高压蒸汽,张守振知道一场大仗即将到临。
越是大干时越要重视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生产进度。
首先从原材料抓起,试验室加强进场原材料质量把关。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退场,有时供货商半夜运来粉煤灰、碎石,不论多晚也要坚持试验检测和查看。那些运来不合格材料的车辆司机们常常对我是软磨硬泡,也不管你是在睡觉还是在吃饭,但为保证质量,还是怎么来的怎么走,坚决不让卸车。
然后加强混凝土拌和站的管理。加强搅拌司机的培训和注重日常设备的保养,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等指标。为保障进度,合理分工,每次接到准备浇筑混凝土通知后,他积极组织拌和司机、装载机司机、混凝土罐车司机确保30分钟内首车混凝土入模。浇筑工程中他本人常常身体力行,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经常加通宵的夜班,有时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
其次控制梁体的养护环节。养护工艺直接关系到了梁体初期强度和整个台座和模板的周转快慢,这就要求我要时不时查看送汽量的压力和梁体的养护温度,坚决不让锅炉工偷懒。带领着试验工要及时压同条件养护试件确定强度,发出停汽、拆模、初张拉、终张拉通知单,因为不拿出真实有效的数据,下部生产环节是不敢盲目进行的。保障了生产流水节拍有序可控进行。
接着保障生产用水。由于内蒙古地区缺水,制梁高峰期蒸汽锅炉房和拌和站用水吃紧,为保障管辖的两个部门用水,张守振经常伴着模板振动器和工人干活的口号声壮胆,去铁路路基下小树林里半夜抽水,但到了后期还是不能保障用水,只好租车拉水。
在指挥部领导和梁场员工的努力下,终于在6月中下旬完成了任务,来不及修整,制梁完成的第三天,张守振又马不停蹄的到了准东铁路增二线工程项目部。又要继续忙碌建立他的试验室。张守振就是这样一个在平凡岗位中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一个人……
“变更”是工作的命脉
——东孔兑隧道项目经理章程
03年底章程就进入内蒙古项目部,刚开始是隧道的工程师。从04年至今陆续担任了工程部副部长、工程部长、代理总工、常务副指挥长等职务,他的升迁无一不和他的个人能力和针对不同项目的“变更”有关,“变更”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变更”也能使项目施工队节约更多的时间……
项目是6月份开工的,7月底就要全面动工。章程带领了团队开始研究隧道、桥梁、路基的图纸,包括投标资料,进行了一些详细的研究。项目是否有利润,利润点在哪里?是否存在可以“变更”的地方等等一系列问题。当中,章程发现了第一个需要“变更”的地方就是1号隧道。1号隧道的费用花销非常大,给业主建议,优化隧道,取消斜井,原本预计总投入200万,而经过“变更”和优化后,实际只花了100万,就为业主节约了100万的开销,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赢得了市场口碑。
隧道正常施工以后,四级围岩,隔山钢架模式的成本费用也比较高。为了能保证项目的进度,针对隔山钢架和型钢钢架两种模式进行了一个对比和研究。隔山钢架对业主来说投资低,而实际制作成本却很高;型钢钢架工费要低,成本要高,方便现在的施工操作。业主每一次来检查工作,我们都会把现场所有的信息都收集起来和他一起来分析“变更”的理由,包括挖井钻井、扩大基础、桩机,大家通过投标的形式最后一直通过同意采用桩机,桩机的利润要高与其他的两种模式。在“变更“的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和设计研究院、监理沟通,最后把挖井钻井、扩大基础二种模式变更成了榄基模式。
路基、边坡采用浆石切片石来进行防护,边坡比较高,施工难度大,边坡越高,成本就越大,为了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我们又和业主提出1:1模式改为1:2模式,路基和土石方量都增加了30万方,减少了切片3万方的工程。边坡模式也很成功的“变更”了。
“变更”只用了二个月的时间,项目就增加了200万的利润。遇到问题不断的和业主沟通,收集数据信息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每一个机会都会努力争取。
踏上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内蒙古虎石梁厂项目经理张渠
新建地方铁路准东线周家湾至虎石段增建第二线铺架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的准格尔旗境内。
2010年3月1日进厂没有水、电、厨师等,各项条件和设备都不完善。那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日子,晚上住在板房里,盖几床被子都感觉不到温暖。张渠白天要进入施工现场指挥,晚上得加班和大家碰头解决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生产“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把控。刚开始梁厂只有九个人,他们得负责安装调试、租吊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对张渠来说这是一项巨大工程,九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
后来,张渠对这九个人进行了分工:梁制作成形、模板、棋板拼装、钢筋厂拼装、成形、混泥土浇灌、张拉等每一项工程都由一个人来负责。这样每一个人管理一件事情也无法把控每一个细节,其中还有试验、物资、会计、行政等这些项目负责都还必须合理分配在这九个人的身上。所以他们九个人几乎都是身兼多职。
4月份对于物资的采购,制梁材料、外加剂、制作板、原材料的拼装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必须到位,因为到了厂的材料都必须要经过试验。在这些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张渠带领大家如何谈价格,货比三家,在这一个月里似乎所有的人时间都是按照每小时来算计的,电话也是一个接一个不停的接打。可想而知白天忙碌一天,晚上的睡眠更是不用提了,也就几个小时。
当时厨师没有到,早上6点大家还得轮流起来做早餐,刚来这个新环境,所有人都无法适应,吃不饱,睡不好,感冒发烧是常事。在这过程中张渠也得过一场不小的病,当时他觉得自己的心脏不舒服,就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是因为没有休息好引起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的紊乱。医生叫他回去一定要好好的休息,要不然长久下去心脏一定会出大问题。在这里不止他一个人心脏有问题,其他的几个同事都和他一样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梁厂的噪音相当的大,这个噪音相当于64个高频振动器同时在进行,这个噪音超过了正常噪音的好几百倍,而住的地方离梁厂却只有几十步,所以对大家的健康是相当有影响的。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条件下,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反而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分工不分家。
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5月8日贯通了第一片梁。那天的天气说来也很奇怪,刚开始天气刮大风,感觉好像要下雨,但到了下午浇灌第一片梁的时候,突然晴空万里,这时张渠不禁感叹到,连老天爷都在帮助我们。梁场在全体参建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良好成绩,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保持着较为稳定的产量,而现在每天都在刷新着梁场建设新纪录,业主也多次来梁场检查,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各项工作做得都很扎实。
当我反问张渠在最艰苦的二个月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张渠告诉我除了高兴,还有满足,因为通过这二个月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潜能,以后无论项目再遇到任何问题相信大家都能坚强的去面对。
而现在梁场全体员工正以“踏上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思想作指导,有条不紊地推动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内蒙古项目部的同仁在艰苦的环境中,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英雄般的壮举,但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以主人翁的心态,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和团队的辉煌。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在“变更”中不断超越,在跨越中实现新的腾飞……
平凡出真知
——内蒙古工程试验师张守振
张守振在团队里面是一个活跃份子,在这次采访中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直强调他的岗位很平凡,没有什么过于复杂的环节,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精细精细再精细!但当我感触到他内心世界的时候,发现外表这样高大的男人背后也有很多感性的一面。
09年的2月份,张守振又重回到鄂尔多斯制梁场,就接到任务赶在6月初制完剩余的403片梁,相对去年完成的100多片梁来说,简直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首先要把全场的水路和汽路打通,2月份是天寒地冻的季节,进场一公里的水路和蒸汽管道全部冻结,要赶在施工工人到来之前将其打通。没有先进的工具和设施,就是用铁锹和洋镐人工挖坑然后用木材烧。刚开始张守振带领项目部的几个同志一天只能挖几个坑,根本不知道水管冻结在哪里!手起泡了,胳膊累酸了,咬牙坚持,后来在指挥部领导和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周后的某个午后,当他合闸抽水时,终于听见了水流在铁管里击破坚冰的声音而欢快的雀跃,水有了,锅炉房蒸汽也就有了,施工工人也陆续进场了,看着寒风中吱吱乱叫的高压蒸汽,张守振知道一场大仗即将到临。
越是大干时越要重视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生产进度。
首先从原材料抓起,试验室加强进场原材料质量把关。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退场,有时供货商半夜运来粉煤灰、碎石,不论多晚也要坚持试验检测和查看。那些运来不合格材料的车辆司机们常常对我是软磨硬泡,也不管你是在睡觉还是在吃饭,但为保证质量,还是怎么来的怎么走,坚决不让卸车。
然后加强混凝土拌和站的管理。加强搅拌司机的培训和注重日常设备的保养,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等指标。为保障进度,合理分工,每次接到准备浇筑混凝土通知后,他积极组织拌和司机、装载机司机、混凝土罐车司机确保30分钟内首车混凝土入模。浇筑工程中他本人常常身体力行,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经常加通宵的夜班,有时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
其次控制梁体的养护环节。养护工艺直接关系到了梁体初期强度和整个台座和模板的周转快慢,这就要求我要时不时查看送汽量的压力和梁体的养护温度,坚决不让锅炉工偷懒。带领着试验工要及时压同条件养护试件确定强度,发出停汽、拆模、初张拉、终张拉通知单,因为不拿出真实有效的数据,下部生产环节是不敢盲目进行的。保障了生产流水节拍有序可控进行。
接着保障生产用水。由于内蒙古地区缺水,制梁高峰期蒸汽锅炉房和拌和站用水吃紧,为保障管辖的两个部门用水,张守振经常伴着模板振动器和工人干活的口号声壮胆,去铁路路基下小树林里半夜抽水,但到了后期还是不能保障用水,只好租车拉水。
在指挥部领导和梁场员工的努力下,终于在6月中下旬完成了任务,来不及修整,制梁完成的第三天,张守振又马不停蹄的到了准东铁路增二线工程项目部。又要继续忙碌建立他的试验室。张守振就是这样一个在平凡岗位中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一个人……
“变更”是工作的命脉
——东孔兑隧道项目经理章程
03年底章程就进入内蒙古项目部,刚开始是隧道的工程师。从04年至今陆续担任了工程部副部长、工程部长、代理总工、常务副指挥长等职务,他的升迁无一不和他的个人能力和针对不同项目的“变更”有关,“变更”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变更”也能使项目施工队节约更多的时间……
项目是6月份开工的,7月底就要全面动工。章程带领了团队开始研究隧道、桥梁、路基的图纸,包括投标资料,进行了一些详细的研究。项目是否有利润,利润点在哪里?是否存在可以“变更”的地方等等一系列问题。当中,章程发现了第一个需要“变更”的地方就是1号隧道。1号隧道的费用花销非常大,给业主建议,优化隧道,取消斜井,原本预计总投入200万,而经过“变更”和优化后,实际只花了100万,就为业主节约了100万的开销,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赢得了市场口碑。
隧道正常施工以后,四级围岩,隔山钢架模式的成本费用也比较高。为了能保证项目的进度,针对隔山钢架和型钢钢架两种模式进行了一个对比和研究。隔山钢架对业主来说投资低,而实际制作成本却很高;型钢钢架工费要低,成本要高,方便现在的施工操作。业主每一次来检查工作,我们都会把现场所有的信息都收集起来和他一起来分析“变更”的理由,包括挖井钻井、扩大基础、桩机,大家通过投标的形式最后一直通过同意采用桩机,桩机的利润要高与其他的两种模式。在“变更“的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和设计研究院、监理沟通,最后把挖井钻井、扩大基础二种模式变更成了榄基模式。
路基、边坡采用浆石切片石来进行防护,边坡比较高,施工难度大,边坡越高,成本就越大,为了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我们又和业主提出1:1模式改为1:2模式,路基和土石方量都增加了30万方,减少了切片3万方的工程。边坡模式也很成功的“变更”了。
“变更”只用了二个月的时间,项目就增加了200万的利润。遇到问题不断的和业主沟通,收集数据信息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每一个机会都会努力争取。
踏上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内蒙古虎石梁厂项目经理张渠
新建地方铁路准东线周家湾至虎石段增建第二线铺架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的准格尔旗境内。
2010年3月1日进厂没有水、电、厨师等,各项条件和设备都不完善。那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日子,晚上住在板房里,盖几床被子都感觉不到温暖。张渠白天要进入施工现场指挥,晚上得加班和大家碰头解决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生产“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把控。刚开始梁厂只有九个人,他们得负责安装调试、租吊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对张渠来说这是一项巨大工程,九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
后来,张渠对这九个人进行了分工:梁制作成形、模板、棋板拼装、钢筋厂拼装、成形、混泥土浇灌、张拉等每一项工程都由一个人来负责。这样每一个人管理一件事情也无法把控每一个细节,其中还有试验、物资、会计、行政等这些项目负责都还必须合理分配在这九个人的身上。所以他们九个人几乎都是身兼多职。
4月份对于物资的采购,制梁材料、外加剂、制作板、原材料的拼装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必须到位,因为到了厂的材料都必须要经过试验。在这些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张渠带领大家如何谈价格,货比三家,在这一个月里似乎所有的人时间都是按照每小时来算计的,电话也是一个接一个不停的接打。可想而知白天忙碌一天,晚上的睡眠更是不用提了,也就几个小时。
当时厨师没有到,早上6点大家还得轮流起来做早餐,刚来这个新环境,所有人都无法适应,吃不饱,睡不好,感冒发烧是常事。在这过程中张渠也得过一场不小的病,当时他觉得自己的心脏不舒服,就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是因为没有休息好引起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的紊乱。医生叫他回去一定要好好的休息,要不然长久下去心脏一定会出大问题。在这里不止他一个人心脏有问题,其他的几个同事都和他一样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梁厂的噪音相当的大,这个噪音相当于64个高频振动器同时在进行,这个噪音超过了正常噪音的好几百倍,而住的地方离梁厂却只有几十步,所以对大家的健康是相当有影响的。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条件下,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反而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分工不分家。
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5月8日贯通了第一片梁。那天的天气说来也很奇怪,刚开始天气刮大风,感觉好像要下雨,但到了下午浇灌第一片梁的时候,突然晴空万里,这时张渠不禁感叹到,连老天爷都在帮助我们。梁场在全体参建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良好成绩,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保持着较为稳定的产量,而现在每天都在刷新着梁场建设新纪录,业主也多次来梁场检查,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各项工作做得都很扎实。
当我反问张渠在最艰苦的二个月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张渠告诉我除了高兴,还有满足,因为通过这二个月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潜能,以后无论项目再遇到任何问题相信大家都能坚强的去面对。
而现在梁场全体员工正以“踏上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思想作指导,有条不紊地推动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