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F在血液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基因重组产品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并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其在血液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其他文献
应用髓系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目前在临床上仍有争议。本文总结近年来有关文献,认为该类药物在AML治疗中除纠正粒细胞减少外,尚有抗真菌作用、诱导AML细胞成熟、增强化疗药物的作用等有益用途。如何应用最佳,尚需进一步研究。
期刊
在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最重要的机制。主要依据是(AA)病人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AA)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血中高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IFN-γ),抑制正常的造血,骨髓中T淋巴细胞选择性地在造血残留区浸润、扩增,浸润的T淋巴细胞是被激活的、克隆性的。从未输血环孢菌素A依赖型(AA)病人骨髓中分离出的T淋巴细胞克隆,已经找到直接
反义核酸包括反义DNA、反义RNA和H-核酸酶(ribozyme)三大技术领域。是近十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选择性抑制特定基因的复制、转录或翻译的一种新的生物技术。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硬化、肝癌有密切关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根据HBV基因及其转录物的结构和功能及复制的主要环节而选择合适的靶位点,设计合成特异的反义寡核苷酸阻断HBV基因表达,为HBV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且
从T细胞、NK细胞分子识别角度探讨GVHD及GVL效应发病及调控机制,以期为防治GVHD及提高GVL效应,并人为地将二者区分开来提供理论基础。
T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2条相互独立且具有协同作用的信号传导途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3)作为共刺激信号在活化T细胞中起一定的作用,从而在体外产生抗肿瘤作用。但其在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上呈低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病有关。本文介绍了LFA-3的结构与分布、抗肿瘤作用及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
重组血红蛋白作为血液代用品可以解决血源短缺和病毒传播的危险。本文从模拟动物Hb、降低氧亲和力、稳定四聚体及抗氧化四个方面综述改造重组血红蛋白使之成为合适血液代用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突变应遵循的原则和评价标准。
凝血酶和肝素辅因子Ⅱ是人体凝血及抗凝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素辅因子Ⅱ在有肝素或硫酸皮肤素催化时,可迅速抑制凝血酶活性。研究肝素辅因子Ⅱ与凝血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发现或设计出对血栓性疾病治疗有效的凝血酶拮抗剂,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手段和带来新希望。
溶血性贫血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时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本文就其分类、发生机制及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此类并发症的特点做一简要的综述。
LRP(lung-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是新发现的一种多药耐药蛋白,又称MVP(major-vault-protein),广泛表达于正常组织及肿瘤细胞中。实验研究表明,LRP在体外预测MDR(multidrug resistance)优于P170(P-glycoprotein)及MVP(multidru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