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之种种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e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士”在现代汉语合成词中,是个出现频繁的字。如“男士”、“人士”、“战士”等等。在古汉语中,“士”一般用作单纯词,可以表述很多意义。
  “士”是象形字,据郭沫若的解释,本义为“牡器之形”,也就是男性生殖器。若仅根据字形推断,“士”之外形还极似一个把头发梳起的人,上面用一根木棍或木杆把头发串起来,所以本义亦指未婚的成年男子,古代男子要到二十岁才这样束起头发,并且戴上帽子,称为“冠礼”,意味着长大成人了,就可以外出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如《诗经·小雅》:“以谷我士女。”
  由“男子”之义推进,“士”的含义演化为“从事耕种的男子”,而且是其中精壮的男子。《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孔颖达《诗经注疏》曰:“士者,男子之大号。”故士女可以并称。可以说在商周以前,士只是对男子的称谓,没有阶级属性。
  二
  商代,士成为社会等级制中的一个等级。周初将殷代遗留的旧贵族统称为“殷士”。《尚书》中的《多士》、《多方》篇,是西周初年周公代周成王对殷遗民进行的训诫,文中直呼丧权失国的殷贵族为“商王士”或“殷遗多士”,诰令他们“臣我多逊”,也就是服从周的统治,不但可以“尚有尔土”、“尚宁干止”(即仍可占有土地,平平安安地生活)而且可以“迪简在王廷,尚尔事,有服在大僚”(即提拔到王廷中担任要职,继续享有贵族的特权与地位)西周建立后,在其统治的区域实行宗法分封制,士正式成为分封制中的一个等级。按照分封制的规定:周天子、诸侯、卿大夫都要把自己的庶子、幼子和宗族兄弟,以另立小宗支庶的办法逐层分封出去,在周天子以下形成各级宗法贵族系列,士处于这一系列的最末等,大约是介乎大夫和庶人中间的一个等级,在平民庶人之上,属贵族的最低级,由于隶属于上一级贵族,行为不自由,缺乏独立的人格。
  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说:“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清代段玉裁注曰:“凡能事其事者称士。”从许慎和段玉裁的解释中可以得出,所谓“士”,即指具有做某事之技能的人。由此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士”逐渐脱离农耕,到春秋末期,成为一个新的群体,他们专门追求各种治术和学术,与普通庶人的生活情态完全不同了。
  春秋时期征战频繁,所以士一般接受文武合一的良好的教育,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技能,即通常所说的“六艺”,所以一个士可以执干戈以卫社稷,也须具备学术涵养,凭此来担任卿大夫的家臣,不需要直接参加劳动,经济上主要靠公卿大夫的赏赐和“食田”的土地收入。此时的“士”,属于社会上的一个特殊阶层。《论语·泰伯》中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春秋战国时期,“士”还指贵族的最低一级。如《穀梁传·僖公十五年》中记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
  战国文献中,以“士”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据粗略统计有百余种。这不仅说明士阶层的复杂,也说明他们的行迹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为了区分不同的士,当时的人便开始对士进行类分。《墨子·杂守》篇把士分为“谋士”、“勇士”、“巧士”、“使士”。《商君书·算地》把士分为“谈说之士”、“处士”、“勇士”、“技艺之士”、“商贾之士”。《庄子·徐无鬼》把士分为“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
  战国后期,士脱离了传统血缘宗法体系,离开隶属的宗法家族的贵族沦落民间,于是,“士”的内涵义遂逐渐扩展。
  三
  “士”可以是对男子的美称,如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士”可以指武士或士兵,如《史记·项羽本纪》:“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士”可以指具有某种品质或技能的人,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中:“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士”可以指读书人,如《三国志·魏志·邓艾传》:“文为世范,行为士则。”“士”可指掌管刑罚或司法的官员,如《孟子·告子下》:“管夷吾举于士。”
  现代汉语中,“士”之古义仍大多沿用,且多用于合成词中:“隐士”是隐居者;“志士”指有坚定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义士”指勇于维护正义的人;“壮士”指豪壮而勇敢的人;“寒士”指贫穷的读书人。“学士”、“硕士”、“博士”指不同的学位。此外,“士”还可以作为一个合成词的后缀,来表示一种尊敬,如“女士”、“烈士”、“人士”等等。
  当然,随着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舶来语的加入,“士”字融入了更多的含义,比如,当你称某人为“嬉皮士”的时候,似乎就意味着他在你心目中大约是个陈腐的、无聊的或讨厌的家伙了。
  “士”字,虽只有简单的三笔,却的的确确折射出了我们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他文献
1.引言  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于2006年8月19日至9月3日在日本举行,参加本届比赛的有世界五大洲24支男子篮球强队。中国队取得2胜4负的成绩,挺进世界篮坛前16强,基本完成了赛前的既定目标。虽然中国队在命中率、罚球、盖帽、后场篮板球等方面与对手差距不大,但在后卫线的外线进攻、抢断、助攻等技术统计方面与对手差距明显。篮球后卫运动员大多是全队的核心、战术配合的组织者,是教练员的得力助手。通
期刊
摘 要:《傲慢与偏见》一书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用行动告诉世人: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婚;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她在任何时候都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做自己,因而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收获美满的婚姻。她的婚姻观不仅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注意,也足以警示现代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正确的婚姻观,什么是应该借鉴的?  关键词:婚姻模式;现代爱情;傲慢与偏见;婚姻观;价值启示    伊丽莎白是小说《傲慢与偏
期刊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也应该以课堂为主渠道。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45分钟,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里,都认为数学是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正是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  
期刊
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工具。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当前小学生的作文情况怎样呢?  许多教师都有亲身体会,作文课上,学生经常是抓耳挠腮,咬笔杆写不下去,而当教师一旦离去,他们便很快地将作文选上的范文,改一改,抄到作文本上算完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怎样正确地引导他们走出“误区”,使之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惰性
期刊
摘 要:英语教材中的插图是教科书显性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激发想象力,实现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使用插图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进行分析。  关键词:插图;英语教材    教材中的插图是指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起补充、解释、说明作用的图画。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形象、具体、直观而且透着趣味的图画,他们不仅丰
期刊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一、整体教学,势在必行  教师从教学实践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同时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在概念上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在教学中力求保持课文故事的完整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去努力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优的教学
期刊
一、当前在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指标体系繁杂,量化倾向比较明显,注重甄别与选拔的评价思路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2.以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教师工作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3.评价指标过于具体,要求教师每学期写读书笔记两万字,每周要听课两节,参加评课一节等。   4.有些评价指标不尽合理。把教师发表论文的篇数,优质课评比获奖的次数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   5.现行评价体系注重对教
期刊
一、培养小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要将语言知识落实到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实践中,以提高听、说、读、写的质量。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认读能力不仅有助于使学生形成积极和自信的学习心理,还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认读能力是指学生能准确和迅速的辨认语言文字
期刊
一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文艺应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这个极重要的指示,不但为文学艺术工作者指明了创作文艺作品的方向;同时也为文艺大繁荣打下了深厚的根基。试想:任何作品如没有广大工农兵的喜爱和欣赏——也就是说,你写的小说没人看,诗歌没人诵,戏曲没人听,那还奢谈什么文艺繁荣?  “讲话”发表之后,当年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不久便写出一批好作品,大文章。深受广大工农
期刊
音乐作为最高人类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还能激发人对美好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音乐教育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