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x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知识军事时代。在这个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及军事活动方式,也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变革、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因此,加强教育创新,推进军事创新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21世纪军事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创新;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
  1.前言
  知识经济、知识军事的本质是创新。面对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军事竞争的挑战,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军事人才。作为军事知识创新和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军事院校,必须以此为契机,积极按照创新的规律要求进行军事教育创新的研究,探索军事创新教育规律,为军事创新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此,必须从创新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弄清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军事教育的要求。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人才的成长在教育”,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创新教育的培养。它昭示我们,必须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视角去重新思考和确立教育的宗旨、内容、方法与模式,要求我们必须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高度去构建创新的教育体系,全面实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新型教育——创新教育。
  2.创新教育的由来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要实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新型教育,自此以后,创新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但对创新教育的理解与对创新的理解一样,仍然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观,有人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教育模式。我们认为,创新教育的提出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是为了克服现行教育对个体创新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带来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它不是一种教育类型,也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人们为了改革现行教育而引入的一种全新的思想和理念,是一种新型教育观,它强调教育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着重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据此,我们认为: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观,在这种教育观指导下的教育活动应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是为其从事创新实践,取得创新成果奠定基础的教育实践。其基本内涵是,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挑战,以普通人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潜能为基本理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以激发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创新不是个别“天才”的专利,人人都能创新,只有创新层次高低不同的差别。那么“创新”是产生于哪些因素或土壤,又受哪些因素制约的,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来尽可能地提高个体的创新层次,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换句话说,如果创新完全取决于先天的因素,那么教育也就不用再多费心思;如果创新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的影响,是后天与先天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也就给了创新教育以存在的理由。
  3.创新教育存在的可能性
  研究创新型人才素质(创造性才能、创造力)问题最卓有成效的,要算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J. P. Guilford )和斯腾伯格(R.J. Stemberg)了。吉尔福特考察了智商与创造性才能之间的关系,提出智商低的人其创造性才能肯定是低的。如果一个人的智商低于110,那么就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另一方面,智商高并不意味着其创造性才能就高。也就是说,智商只是创造性才能的一个必要条件,还远不是充分条件,“事实上,存在着许多创造性才能没得到发挥的人,但几乎不会有创造性才能得到超前发挥的人。”在斯腾伯格看来,创造力是6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六种因素分别是: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他认为,人的创造就像是市场上的投资一样,是将人的能力和精力投入到新的、高质量的思想上面。投资讲究花最小的代价创造最高的利润,创造则是用现有的知识、才能等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产品。无论是吉尔福特所说的“创造性才能”,还是斯腾伯格所讲的“创造力”,虽然使用的都不是“创新”这样的字眼,但从中至少可以看出,他们都肯定创造性的东西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既不是单凭遗传,也不是全靠环境。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定教育在人的创造力培养上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
  4.创新教育存在的现实性
  教育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其特殊性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在目的上,它是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为指向的:第二,在内容上,它是以传递一定的知识、经验等为载体的;第三,在形式上,它是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态的。如前所述,创新从来就不是自生的,是有一定存在条件的,知识经验等教育内容的传递,正是为创新提供了土壤和基础,创新是有赖后天的养成的,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为己任的教育,正为创新提供了形成途径和桥梁;创新不等同于盲目地试误,“术业有专攻”的教师的教学,正是为创新提供了手段和方式。因此,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天生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条件。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教育与创新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明确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务。”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素养,而不当的教育则可能构成对创新的打压与窒息。面对知识经济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对现行教育中“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进行彻底改造,努力使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正因为如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以充分激发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创新教育日益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同创新具有变革性、层次性一样,创新教育也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它也具有层次性。由于个体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阶段性差异以及不同教育层次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的差异,在不同的教育层次上对创新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教育层次的不同阶段上对创新要求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但都应充分发挥个体潜能,以尽可能地提高个体的创新层次,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江泽民主席论创新》,《教育信息)) 2001年第2期.
  [2]文辅相,《素质方法创新》,《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3]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
  [4]阎立钦,《关于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ZOOl年第1期.
  [5]樊德忠,李基旺,《创新军事教育与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2001年.
  [6]车先明,刘邦奇,《军事创新教育论》,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年.
  [7]叶平,《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坐标变换》,《创新教育)) 2000年第2期.
  [8]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广西大学学报》,~ 1997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一种精神和情感,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种最为深厚和淳朴的感情,这种深厚的感情衡量和规n范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思想状态,人们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形成了
情境创设法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力度并不小,它重在将学生带入生动的场景之中,有利于学生从教学情境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n验,可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愉悦感。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常用来描述运动或智力技能的落后,达不到正常发育里程碑所要求的内容,多由脑损伤引起。婴儿期的运动发育迟缓因为早期表现不明显而被家长忽略,导致其错过了
水岸·城市·花园——理想生活的打造 — 位于环城东路贴沙河滨(翰林花园旁)的原“广厦·省卫校项目”正式命名为“广厦·水岸城市花园”, 受杭城广大购房者高度关 深注
杨越,著名版画家,现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山东省政协委员。杨越毕业於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後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高研班,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大奖,并荣获第二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一份好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n在作业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并获得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培养。
儿童文学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针对性,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能够引导学生从语文n产生的本质出发,领略语文知识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所谓项目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师指导之下,学生围绕某个项目展开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当中对项目教n学方法加以运用,有助于对核心素养这个培养目标加以切实
朗读能力是现代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n养。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都没有注重
  目的:了解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髌骨劳损的膝关节运动功能及肌肉工作状态.方法:参照任玉衡关于髌骨劳损的病情分度及训练安排,实验组纳入标准:符合髌骨劳损的诊断标准,损伤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