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探讨我党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的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创新
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毛泽东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1514而这个“大事变”,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但问题是,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我们又如何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结合本国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早期领导人从陈独秀到王明,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是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2]我们认为,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3]111-112毛泽东反对那些下车伊始,“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4]的所谓的理论家。正如斯大林所说:“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5]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他说: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4]115事实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清除了中共党史上“左”倾和右倾错误影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中共建党以来指导思想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被载入《党章》,成为我们行动的准则和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顺利步入社会主义社会。
二
1978年,不平凡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所发生两件大事,改变了当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一件事是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上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6]另一件事是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盛会。这次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社会主义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1978年的三中全会开始,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
在这个时期,摆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问题是:在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赋予我们的新的时代课题。
邓小平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7]因此,鄧小平以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身份,庄严宣告,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6]143邓小平还强调:“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7]258-259
其结果,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果断停止“文化大革命”的做法,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践,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实现了中共建党以来指导思想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在党的“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被写进《党章》。
江泽民在其报告里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尊称为邓小平理论,并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8]
三
历史已经步入21世纪。
在新的世纪,政治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科技创新突飞猛进。
在新世纪,我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临着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的考验,面临着党的自身建设的考验,更面临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新的时代课题。
十年磨一剑。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解决前进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00年2月,江泽民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户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新的实践,结合全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新的时代课题。在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其结果,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勇于实践,实现了中共建党以来指导思想上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被写进《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四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十六大以来,我们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在借鉴外国发展经验,在适应我国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10]
胡锦涛指出:“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解决好的重大课题。”[1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结果,实现了中共建党以来指导思想上的第四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
在党的“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被写进《党章》。
胡锦涛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12]科学发展观包含丰富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2]14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总之,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因而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正因为如此,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l]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17
[2]毛泽東.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554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1
[5]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9-200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1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9]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
[10]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4
[1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599
[1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作者简介
陈频(1964-),男,湖北文理学院经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创新
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毛泽东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1514而这个“大事变”,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但问题是,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我们又如何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结合本国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早期领导人从陈独秀到王明,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是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2]我们认为,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3]111-112毛泽东反对那些下车伊始,“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4]的所谓的理论家。正如斯大林所说:“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5]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他说: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4]115事实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清除了中共党史上“左”倾和右倾错误影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中共建党以来指导思想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被载入《党章》,成为我们行动的准则和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顺利步入社会主义社会。
二
1978年,不平凡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所发生两件大事,改变了当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一件事是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上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6]另一件事是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盛会。这次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社会主义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1978年的三中全会开始,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
在这个时期,摆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问题是:在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赋予我们的新的时代课题。
邓小平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7]因此,鄧小平以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身份,庄严宣告,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6]143邓小平还强调:“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7]258-259
其结果,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果断停止“文化大革命”的做法,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践,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实现了中共建党以来指导思想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在党的“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被写进《党章》。
江泽民在其报告里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尊称为邓小平理论,并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8]
三
历史已经步入21世纪。
在新的世纪,政治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科技创新突飞猛进。
在新世纪,我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临着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的考验,面临着党的自身建设的考验,更面临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新的时代课题。
十年磨一剑。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解决前进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00年2月,江泽民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户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新的实践,结合全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新的时代课题。在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其结果,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勇于实践,实现了中共建党以来指导思想上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被写进《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四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十六大以来,我们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在借鉴外国发展经验,在适应我国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10]
胡锦涛指出:“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解决好的重大课题。”[1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结果,实现了中共建党以来指导思想上的第四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
在党的“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被写进《党章》。
胡锦涛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12]科学发展观包含丰富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2]14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总之,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因而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正因为如此,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l]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17
[2]毛泽東.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554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1
[5]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9-200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1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9]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
[10]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4
[1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599
[1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作者简介
陈频(1964-),男,湖北文理学院经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