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热爱生活努力攀登的画家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51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孫培增是一位热爱生活、醉心艺术,勤奋作画,充满创造活力的画家。此前,我在国家画院的一次展览会上见到他的大幅人物画作品,前些时候有人送来他已出版的多本画集,对他的艺术面目和积极追求有了比较全面的印象。
  画家孙培增这些年来在北京发展,他是山东诸城人,诸城是历史文化名城,远古不讲,唐宋以来名人辈出。宋代大文豪苏轼出任密州太守时(诸城宋代属密州),在此留下不朽诗文钜迹,也成为诸城历史的骄傲。所以此地文风极盛。就书画之事来说,宋代张择端、当代刘大为,同样为诸城百姓交口乐道。正是这样的地方文化背景下,画家孙培增以其对于艺术由衷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努力,拓宽了自己的道路,并且从诸城走向北京,并将走得更远。
  孙培增是一位热爱生活、醉心艺术、勤奋投入、顽强进取的画家,这是我极为看重他的原因。孙培增从艺多年,画路很宽,人物、山水、花卉俱佳,以人物为主,现实生活题材方方面面多有涉及,包括农村生活,老人、妇女和儿童,充满朴素的田园情趣,包括他笔下的古装人物,也仍然洋溢着鲜活的神态情感,体现了朴素乐观的精神活力。孙培增的画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从他所熟悉的农村生活中汲取灵感,现实生活的场景画面如此丰富多样,令观众得到极大的愉悦和视觉享受。例如,他描绘的北方严冬冰上捕鱼的题材,他并没有着眼宏大的场景,而把着力点放在渔民的喜悦和豪情方面,相当动人。
  孙培增致力于水墨写意人物画,不畏艰难不断探索前进,这是我看重他的另一方面。水墨写意人物艺术是中国画传统中最为重要的种项,古代人物画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宝贵经验和珍贵的遗产,20世纪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建立了新式的美术教育,吸收了西方写实人物技法,包括徐(悲鸿)蒋(兆和)体系在内,中国人物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物画家和成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应该说,水墨写意人物画是一种具有相当难度的画法,要求画家经过严格的训练,不仅要谙熟人的自然生理形态,骨骼肌肉解剖结构,更要能够表现人在各种状态下的心理情感喜怒哀乐,除此之外,写意人物画还有更高的技艺的要求,即笔墨表现方面的提炼取舍,以书写的线条简练而具有表现力的描写对象,此外,在生宣纸上运用毛笔水墨的掌控能力难度也很大,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近年来,在中青年画家中,水墨写意人物画比起工笔画要有此消彼长之势,总体来看,原因不外乎工笔重彩画虽然制作费时但成功率相对于生宣水墨画比较高,逼真工细的制作总会让一些展会的评委们网开一面,这对迫于生活压力而急于出头的青年画家们来讲,也是无可奈何的。另外,毕竟会有不畏困难不计得失勇于攀登的人,在水墨写意人物画上大力投入。孙培增就是其中一位。
  从事艺术活动,无论其天分高低,必须有孜孜不倦的精神,古人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谓“滴水穿石”的功夫,就是此意。孙培增师从刘大为、任惠中等老师,这些年进步很快,笔墨传神,精神饱满。孙培增熟悉农村生活,对普通百姓感情深厚,在他的画面上,人物生动,充满生命活力。这对于一位画家来讲是极为难得的。我不久前见到他的大幅人物画,感到画家驾驭能力很强,在他的多本画集里还有他坚持的人物写生,也看到他的努力进取精神。我很赞赏。
  在艺术攀登的道路上,有志者坚持不懈着,终将有成,为此,我冀望于孙培增。
其他文献
贾荣志的山水画以其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独到的笔墨语言与恰到好处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在继承与创新方面的实践,显现出它不同寻常的艺术潜质及良好的艺术感受力,这是难能可贵的,并给人以深刻印象。  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说,颇有“扬南抑北”之嫌,且在数百年中成为理论的圭臬,此后的中国画发展史却又证明“南北宗”说之偏颇;今人则愈加认为南北互补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把南北不同画风进行了融合、互动,以取其长、补其短
期刊
对于杨雷鸣的画,由于爱看,看过不少,却还不曾有过深究。这里所写的只是对他西藏民族风情画的一点粗浅印象。  杨雷鸣虽以军旅人物画称誉画坛,但他的西藏风情画作品也曾屡屡获奖,多被收藏。他笔下的藏族人物以及牦牛、骆驼、驴、马、狗等动物形象无不闪烁着古今炎黄美学艺术之光。  杨雷鸣作为西藏高原特质美的开拓者,他的创作主要是来源于他对西藏高原生活的总体感受。进藏之初,他常背着一个画夹子,形只影单地出没于藏北
期刊
丁酉年夏日,我与书法家黄中航先生有过多次深入的交谈。每次我们都是清茶一杯、对桌而坐、率性而谈,看窗外叶繁枝茂、悟案上书道如山,这时我总会暗自在想,书法之简与玄、艺术之难与美乃至人生之苦与乐,哪能是短短一时就可以说清道明的呢?当酷暑散去秋风渐起之时,再观壁上黄中航先生的書法,那种万般绚烂归于平淡的收获之感油然而生。令人不由地想起苏东坡在《与侄书》中的一段话:“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
期刊
我与著名画家王建玉相识纯属偶然。2014年春,建玉兄从淄博来阳信小住几日,我们便在朋友的介绍下相识了。但当时来的朋友较多,两人打了招呼并无过多的话语。其间,建玉兄谦虚、祥和,给人非常自然的亲切感。转眼间三年过去,我赴京学习,却一下子遇见了他,并且与其同住一室,从此畅谈人生与艺术、现在与未来,这不得不说是一场冥冥之中的缘分。  建玉兄画山水、画花鸟,且都有建树,这是他长年累月对生活的认知与理解所获。
期刊
客有问何谓艺术之气象?何谓小家气象?何谓大家气象?大师与巨匠之气象又若何?  气象者:简言之即为气。人之吐纳,气也;心灵之吐纳,亦气也。艺术之气象,当指心灵,而非物质,唯人之圣凡雅俗,千差万别,其所吐纳,固自不同。凡刻红剪翠,雕虫小技,津津于一得之见,其所为作,仅聊供耳目之娱,其于人之心灵徒增堵塞者,此小家气象耳。凡遣云使月,技精屠龙,恢恢乎万物罗胸,其所为作,岂徒官感之快可限?读者心旌必为动摇者
期刊
艺术继承难,创新尤难。王阔海以高标独举之创新精神而饮誉于时,其新汉画以壮阔之意境、飞动之体势、古雅之格调而新人耳目,震人心魄。国画家所画者为综合素养,技法不精,则无肉;书法不佳,则无骨;诗文不雅,则无魂。当代画坛“大师”如云,而诗书画兼工者寥寥。阔海则不然,披兰佩芷,抱玉怀珠,为人率真而坦诚,以勤于补课之精神为画、为书、为诗,数十年孜孜以求,神交前哲,自出机杼。  阔海之书能整体推进,潜心研习,各
期刊
王阔海的书法,真、草、隶、籀(大篆)乃至简牍(战国楚简),各体皆能,而且,写得有热情、有感觉,并且,能下笔、走笔痛快淋漓。故他的书法字态饱满、意象丰润,一言以蔽之,因他写得痛快、酣畅,故尔,他的书法,欣赏者看上去,旋即就会心情豁爽、舒悦。  书法写得淋漓、酣畅之所以极重要,是因为:如此一来,书法的点画之中,就会犹如有书写者的生命、情感注入,点画间旋即也即似有血液流淌、有灵魂闪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期刊
他是一位军旅画家,能诗文、善书法,更谐熟人物、山水、花鸟之道,其作品屡屡获大奖。  他,是一位开拓者,以敢于开宗立派的大家气魄,创造了中国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新汉画,为丰富与发展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一位攀登者,以汉学为基,汉风为魂,汉画入墨,求好求新,使自己开创的新汉画艺术基高台厚,并继续推向近乎完美的极致与高峰。他,就是中国新汉画艺术的创始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王阔海。  几
期刊
中国人物画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和具有程式化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描绘精工严谨的“工笔”,还是以挥笔洗练和发挥水墨为胜的“写意”,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审美情趣及其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与思考,特别是在中国画论中时时提到的“笔墨”,已不僅仅指笔墨本身,而往往涵盖了中国画的一整套创作规律与审美范畴,中国人物画要使自己的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这一特色。但中国人物画
期刊
在当代画坛,王晓银是一位备受关注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位颇具文化根性的艺术家。他出生于甘肃山丹,骨子里流淌着一种大西北特有的豪迈和激情。山丹自古乃是河西走廊之锁钥、西凉之咽喉,明代杨一清一首《山丹题壁》为这片偏居大西北的荒凉之地着染了一层悲怆的底色:“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生长于斯,王晓银抚摸历史感悟沧桑,塑造了典型环境中众多的典型形象。阅读王晓银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洗礼,其凝达内敛之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