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聋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本文从聋校家庭教育的误区入手,对家长提出给孩子适度的爱,以德育教育为重,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认清职责多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改善聋孩子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聋生沟通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是人生最初、最早接受的一种教育。宋庆龄曾说过:“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聋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耳聋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交往的主要对象还是父母,可见,家庭教育对耳聋学生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正常学生。因此,搞好聋生的家庭教育是三大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一、聋童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1、对聋童百般溺爱和庇護或歧视怠慢孩子。
2、同孩子的沟通交流少,对聋童放任自流。
3、父母不理解孩子,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
4、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职责认识不清。
以上四点是深为人忧虑的,这也许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问题。搞好聋生的家庭教育使其尽快地走出误区,有效地补偿聋生的缺陷,使其将来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二、聋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1. 给孩子适度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总以为自己造成了孩子的残疾,对不起孩子,怜悯心和负罪感驱使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致使家长丧失了主动权,反被孩子操控,使孩子逐渐养成一种自私、任性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还有些家长,视聋生为家庭的包袱和累赘,并以此为辱,对孩子冷眼相待。这些家长时不时在心理上产生一股无名的怨恨,且常常会把这股怨气不自觉地发泄到孩子身上,稍不如意就迁怒于他们,动辄对孩子打骂、训斥、体罚,使孩子的情感和心灵受到摧残。热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爱孩子要掌握分寸,爱的表露要适度,以一种含蓄的、恒定的、温和的、庄重的形式表露,不因孩子的残疾而溺爱,也不因孩子的缺陷而慢待,让聋生在理智的爱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2.以德育教育重。 孔子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家庭教育要以德育为首,根本任务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通过家长的言传与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其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3.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如正常孩子的好奇心表现在“嘴”,总喜欢问“为什么?”而聋孩子的好奇表现在“手”,通常用手探索世界,经常会搞一些破坏来满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而家长总以一个正常人的眼光来看问题,忽视了残疾孩子的身心特点,使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制止,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残疾少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其次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进行说教。当孩子犯错时,应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当孩子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孩子自卑时,不忘记用孩子的“闪光点”燃起孩子们自信心;当孩子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作为家长要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让聋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4.家长要认清职责,与孩子多进行心灵的沟通。学校承担着教育学生做人与成才的重要责任,但是仅凭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看到聋生的行为习惯表现和他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职责认识不清,常以语言不通为由把家庭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有很多家长不懂手语,也不愿学习手语,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养不知道如何纠正。部分聋生长期缺乏与父母感情的交流,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使聋生变得性格孤僻、猜疑、凶狠对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完全站到教育的对立面。父母除了批评、大骂惹急了打一顿,似乎再也想不出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沟通问题已成了亲子关系隔阂的最大困扰。所以,作为家长要认清自己的职责,学习一些手语,使他们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来完成,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注意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永远爱孩子,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立群 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3]《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 张宁生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关键词】家庭教育聋生沟通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是人生最初、最早接受的一种教育。宋庆龄曾说过:“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聋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耳聋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交往的主要对象还是父母,可见,家庭教育对耳聋学生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正常学生。因此,搞好聋生的家庭教育是三大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一、聋童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1、对聋童百般溺爱和庇護或歧视怠慢孩子。
2、同孩子的沟通交流少,对聋童放任自流。
3、父母不理解孩子,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
4、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职责认识不清。
以上四点是深为人忧虑的,这也许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问题。搞好聋生的家庭教育使其尽快地走出误区,有效地补偿聋生的缺陷,使其将来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二、聋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1. 给孩子适度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总以为自己造成了孩子的残疾,对不起孩子,怜悯心和负罪感驱使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致使家长丧失了主动权,反被孩子操控,使孩子逐渐养成一种自私、任性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还有些家长,视聋生为家庭的包袱和累赘,并以此为辱,对孩子冷眼相待。这些家长时不时在心理上产生一股无名的怨恨,且常常会把这股怨气不自觉地发泄到孩子身上,稍不如意就迁怒于他们,动辄对孩子打骂、训斥、体罚,使孩子的情感和心灵受到摧残。热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爱孩子要掌握分寸,爱的表露要适度,以一种含蓄的、恒定的、温和的、庄重的形式表露,不因孩子的残疾而溺爱,也不因孩子的缺陷而慢待,让聋生在理智的爱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2.以德育教育重。 孔子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家庭教育要以德育为首,根本任务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通过家长的言传与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其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3.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如正常孩子的好奇心表现在“嘴”,总喜欢问“为什么?”而聋孩子的好奇表现在“手”,通常用手探索世界,经常会搞一些破坏来满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而家长总以一个正常人的眼光来看问题,忽视了残疾孩子的身心特点,使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制止,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残疾少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其次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进行说教。当孩子犯错时,应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当孩子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孩子自卑时,不忘记用孩子的“闪光点”燃起孩子们自信心;当孩子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作为家长要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让聋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4.家长要认清职责,与孩子多进行心灵的沟通。学校承担着教育学生做人与成才的重要责任,但是仅凭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看到聋生的行为习惯表现和他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职责认识不清,常以语言不通为由把家庭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有很多家长不懂手语,也不愿学习手语,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养不知道如何纠正。部分聋生长期缺乏与父母感情的交流,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使聋生变得性格孤僻、猜疑、凶狠对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完全站到教育的对立面。父母除了批评、大骂惹急了打一顿,似乎再也想不出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沟通问题已成了亲子关系隔阂的最大困扰。所以,作为家长要认清自己的职责,学习一些手语,使他们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来完成,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注意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永远爱孩子,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立群 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3]《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 张宁生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