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来源 :大舞台·教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soft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在中外文学史上,诗歌拥有重要的地位,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以致“诗”就是文学的统称。诗歌在语言、结构、韵律、意象意境上的特征使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有明显的区分。在阅读诗歌时,读者要有意识地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关键词】诗歌 阅读 鉴赏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原始社会就有了诗歌。最初,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后来才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在中外文学史上,诗歌拥有重要的地位,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以致“诗”就是文学的统称。
  
  一、文体的特征
  
  诗歌有别于其他几种文学样式,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诗歌在语言、结构、韵律、意象意境上的特征使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有明显的区分。
  (一)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的语言更具特色。诗歌语言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洁凝练
  朱自清先生曾说“诗是语言的精粹”。在一切文学体裁中,诗歌最能够以简练的形式表达极为丰富的内涵。诗歌的语言要求以最少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意蕴,这就是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简约的语言,以最省略的文字而能唤起一个具体的事象、或是丰富的感情与思想时,是诗的语言。”例如,《吴越春秋》卷9所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歌反映了原始人类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再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虽然字数极少,但是有着异常丰富的内涵。我们还可以拿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比较,虽然两者的题材相同,但是前者凝练,后者冗长。白居易的《长恨歌》之所以拥有比后者更大的声誉,与它凝练的诗歌语言也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诗歌语言的凝练呢?从根本上说,是诗歌的文体规范造成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诗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形式,不同的体裁在字数、句数、节奏、押韵、音调等方面有特殊的规定。由于有以上所说的这些规定,和其他文学体裁如散文、小说比较起来,诗歌的语言自然要显示出其简洁凝练的特点。
  2、富有韵律
  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尽管也可能富有韵律,《老子》全用韵语写成,《庄子》、《荀子》中也有部分韵语。但是作为文学作品而富有韵律却是诗歌普遍具有的特征。诗歌最初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诗歌在最初就具有音乐的特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诗歌形成了较为严格的格律的要求。在我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古体诗除了押韵,并没有其他严格的格律要求。近体诗则在诗的字句、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后来形成的词曲等诗歌形式也有比较严格的格律要求。西方诗歌在轻重音、长短音、音步、顿数等方面,也往往有严格的格律限制。以下几个因素是诗歌语言富有韵律的必要条件:①文字的韵律;②节奏韵律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对应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字本身就具有音乐性,即有大量相同韵母的词语,这是构成诗歌韵律的条件。其次,人的情绪与诗歌的节奏也存在对应的现象。如情绪轻松愉快时,诗歌的节奏就是明快悠扬的;情绪悲哀忧伤时,诗歌节奏表现为缓慢低沉。
  3、间接含蓄
  含蓄是诗歌语言的又一个明显的特征,它也可以认为是诗歌语言暗示性的表现。例如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乍看起来,这首诗是抒写闺情的,由描写洞房开始,写洞房花烛的喜庆气氛。然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新娘要去拜见公婆,新娘在天未亮时就起来梳妆打扮,梳妆之后,羞涩地询问丈夫自己的妆扮是否“入时”。如果了解了此诗的写作背景,就知道它不是在写闺情,而是借题发挥,另有所指。在唐代,知识分子都十分重视科举考试。一些人在考试前,将自己的作品呈献给当时较有声望的当政要人或文坛名宿,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与提携。朱庆馀的这首诗就是献给曾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的。原来梳妆打扮的情景全是诗人的想象,诗人含蓄地表露了自己想得到提携的愿望。
  (二)结构
  诗歌格律上的特点决定了诗歌的结构。诗歌在形式上分行、分节,这是诗歌在结构上的独特的地方,这也是诗歌和其他体裁区分开来的明显的标志。诗歌在结构上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诗歌的跳跃性。诗歌的展开可以不按自然的时空顺序,也可以不按事理的逻辑顺序,而是依据诗人情感抒发的需要展开,诗歌中可能会有许多省略、颠倒,没有一定的顺序,从而形成诗歌结构上的跳跃。
  (三)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一个核心概念,中外文论都对它有充分的讨论。所谓意象是指“那种蕴涵着特定意念,让读者得之于言外的艺术形象。”所谓的“意”大致指诗人的情感、思想等,所谓的“象”大致是指表现诗人情感、思想的物象。西方的文学理论则有所不同,在他们看来,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与客观的物象猝然遭遇的产物,他们所谓的意象偏重于诗人的主观印象。意象派诗人庞德认为意象是瞬间呈现出的理性与感情的复合体。T.艾略特认为诗人表现情感时要寻找这种情感的客观对应物(objective correlative),也就是要通过特定的物体、情景、事件、掌故、引语等来表达。意象具有继承性和普遍性。所谓继承性指的是意象的形成是历史的过程,受民族的心理结构、文化习俗的影响,并能够形成固定的意义。所谓普遍性指的是历史地形成的意象为人们所普遍认同。
  (四)意境
  意境是诗歌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借用西方文艺理论,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把境界即我们所说的意境看作创作的最高标准。他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对具体物象不作工笔式的描绘,而是有所选择地进行描写,从而使诗歌呈现出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品味的空间。诗人笔下的各种意象也不是支离破碎和孤立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意境。
  
  二、阅读与鉴赏
  
  对诗歌作品的阅读,大致可以遵循如下的途径:
  (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孟子提出的,可以作为我们阅读诗歌的门径。孟子认为,“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意思是说,阅读诗歌不能拘泥于个别字眼,不能断章取义,要整体地理解诗歌的原意。正确的做法是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要表现的意思。当然,孟子又看到“以意逆志”也是困难的,读者很难完全理解作者的意图。鉴于此,他又提出“知人论世”的观点:“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在孟子看来,要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除了“以意逆志”,还必须对作者的生平思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有助于读者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和动机,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思想。
  (二)诵读涵咏
  自古以来,诵读是重要的阅读经典的方法。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适宜诵读的。诗歌不仅有和谐的韵律,而且形式简练。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对诗歌的韵律有自觉的追求,所以诗歌作品在韵律的和谐上优于其它文学体裁的作品。诗歌又是所有文学体裁中的最简练的体裁。通过反复地对优美的诗歌的诵读涵咏,读者可以品味诗歌中清新鲜明的意象,鉴赏诗歌中隽永含蓄的语言,感受诗歌中丰富强烈的感情,获得美好的审美体验。
  (三)鉴赏体验
  只有诵读是不够的。尽管诵读在阅读诗歌中有很大的作用,可能贯穿在诗歌阅读的全过程。如果仅仅诵读而不知道所读的诗歌的意义,那么这样的诵读也只是像喝了许多泉水,却不知道泉水的甘甜。所以,在阅读诗歌时,读者要有意识地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所谓鉴赏,就是要读者能够评价诗歌。看到一首诗,要能够指出这首诗的优劣长短。能够指出这首诗的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特点,能够指出诗歌好在哪里,并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才是好的,这样才算能够鉴赏一首诗歌。这时,读者需要熟悉一些基本的诗歌知识。
  (四)以写代读
  诵读涵咏和鉴赏体验是阅读诗歌的重要途径,以写代读也是有助于读者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从事文学批评的人最好也要有文学创作的经验。有了文学创作的经验,就不至于在批评的时候,仅仅从文学理论到文学理论,而是可以拿自己的创作经验来检验理论,再拿经过检验的文学理论来评价文学作品。尝试诗歌创作跟上面所说的是一个道理。读者自己尝试诗歌创作,不仅可以了解诗歌创作的甘苦,而且可以深入地认识诗歌,了解诗歌的創作特点和文体规范。
  
  注释:
  [1] 朱自清.《诗的语言》.见《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70页。
  [2] 艾青.《诗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3] 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4] 王国维.《元剧之文章》.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90页。
  [5]、[6]《孟子·万章下》
  
  作者简介:吴滨,广西防城港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写作学研究。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广播电视大学)
其他文献
在篮球场看到耿锐的时候,他正好投了一记漂亮的三分篮,看着眼前这个在长沙38℃酷暑下纵使挥汗如雨也依然全情投入,笑得像个孩子般开心的男生,一时间我竟无法把他和首期绝对男人冠军、fun4娱乐开奖主播,T型台上的男模特等一系列耀眼时尚的名词联系到一起。   耿锐是标准的北方男生,家住青岛的他从小就在海边长大。   "大海是我的故乡,有首歌里唱道:海边出生,海里成长,这就像我的真实写照一样。" 耿锐说:"
期刊
如果你经常翻阅大学学报和学术期刊的话,你会发现有些文章有两个作者,第一作者为博导和硕导,第二作者为研究生。最初看到,我也为导师提携新人而感动。但后来读研究生的朋友告诉我,那样的文章几乎全出自研究生之手,导师仅仅是把关浏览一下,甚至看都不看,便在第一作者的位置上署上名字。这样做似乎没有什么不妥,报刊既得名又得文章,导师又出新作,而缺乏发表机会的研究生也借此露了露脸,皆大欢喜。但作为圈外人,我是越看越
期刊
杰和青虽不在同一个班,但同一个年级,就隔短短一段走廊。认识算是偶然中的必然--青对苹果的那份独特喜爱则是让杰注意到青的原因。   杰成长在一个单身家庭里,他和大家一样上学、上课、下课、放学......但是回家,他就与别人的不同,他总是在父亲住处居住一段时间,再到母亲住处居住一段时间。有了新家庭的爸爸仍旧疼爱他,但他知道那已不是他的家了,渐渐去得很少;而妈妈总是很忙,每天早上妈妈总是来不及给他做早餐
期刊
"研热"现象的形成原因     长期以来,考研问题和就业问题可以说一直是倍受高校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也可以说这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最后必将面临的一个选择。从总体看来,虽然每年我国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了就业,但是考研的队伍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壮大。因此,考研似乎成了一股潮流,一种趋势。 那么,考研确实有用吗?我们为什么要考研呢?   提高学识,继续深造,实现远大的抱负。随着世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期刊
一、那些相似又不同的男主角们  都说“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那么少年漫的套路,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先从少年漫的男主角们身上下手,努力寻找一些相同点,总的来说,少年漫的男主角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01废柴逆袭型  这个类型的男主角,可以说是大部分少年漫的标配了。主人公从一个做什么都不行的废柴,在迷之巧合的情况下,不停地打怪升级,并一路开挂,横扫全世界。  比如在《家庭教师Hitm
期刊
游弋在美丽与被动之间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D&G事件在长达两个月之后终于冷却,视频中那位颇受争议的中国模特选择了在这个更为平静的节点站出来,面对大众。她所发表的声明逐条分点、条理清晰,歉意以外,以事实为例证,更完整地呈现出了何为模特。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生来便自带光环、自带资源的人,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自平凡家庭,很多人都是通过艺考、自服装表演专业入行,普遍在年级尚小的时候便开始穿梭于T台之上。
期刊
这个世界上的人有很多种:男人、女人、好人、坏人、朋克、闪客、丁克、侠客、小资、BoBo族......其中,也会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的喜欢音乐叫做《犯贱》,他们说"贱"话、吃"贱"食、得"贱"病、取"贱" 名、玩"贱"游戏、做"贱"骨头。   有人骂他们"犯贱",那么他们直接告诉对方:无耻是无耻者的墓志铭,"贱"是"贱人"的通行证。   举个例子吧,你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卡拉!"你又问:
期刊
也许你与我一样,手中只有一张成教、中专或高职的文凭,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我们又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奶酪?以电脑行业为例,如何开始我们人生的起步呢?     网络职业     网络职业的范围很广,包括了自由职业者,但这也局限于很小一部分有专长的人士。对于大众来说,局域网架设人员、调试人员、维护人员,以及网吧的管理人员、网站的设计更新人员等都属于网络职业。上述职业都适合于低学历的朋友们初试牛刀,刚开始入门
期刊
刚过去的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是中国图书界"第二渠道"(做书与卖书)最热闹之际。这个时期的书商们对图书的策划组稿、编辑出版、经营发行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作用,也扶植了一批青年作者。许多书商把眼光盯向了大学校园的才子们,于是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现象--许多名牌大学校园中的文科学子通过给书商们写书、编书,或把自己已写好、编好的书稿卖给他们出版发行,从中得到或多或少的稿酬。这一方面补充了他们生活与学习上
期刊
我第一次见到王颖是在大学二年级那年。我们系组织了一次郊游活动,四十多个孩子挤在一辆大巴上,心情好似坐在拖拉机后斗里赶集的青年农民。那时王颖刚上大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学生。我正忙于勾引她们班另外一名姑娘,王颖却始终跟着我们问一些傻乎乎的问题,让我感觉她不大识相。   那天我们的问答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她的大眼睛眨啊眨的,让我想起小时候从表妹那里抢来的一个会闭眼的洋娃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