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教学是一种比较高端的歌唱,体现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合”实际上是指在一起演唱,是将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与不同的音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灵活地运用各种旋律,最终达到让乐律走进学生心灵的目的。
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合唱意识 营造氛围
音乐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技术性,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基本技能都需要扎扎实实地练习,作为童声合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在全国各地的校园内普遍开展。虽然普及的范围很广,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教师们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结构,致使教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改善教学结构,引用新型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音乐教学现状及教学结构的研究
1.小学合唱音乐教学现状
从最开始的学堂乐歌至现如今的合唱教学,校园合唱在我国的合唱艺术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使我国能更快地从文革时的低谷中走出来,一些老指挥家与教育界元老强强联手,在各地校园内开展合唱活动。近年来,素质教育在不断地向前推进,校园合唱随之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各个教育行政部门也相应的制定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的颁布,大大的提高了音乐课程开课率,推动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表明了国家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之高。
2.合唱音乐的教学结构
合唱音乐的教学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结构:审美结构,音乐教学的核心;认知结构,音乐教学的桥梁,联系着审美结构与练习结构;练习结构,是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媒介,只有不停地练习,才能逐步形成技能;能力结构。
二、小学合唱音乐教学的策略
1.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合唱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心理变化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尽量把歌曲添加到情景中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母鸡叫咯咯》时,可以告诉学生想象一下,鸡妈妈要下蛋了,鸡宝宝在为她加油呢;学习《撒尼少年跳月来》时,可以让两个同学设计一个阿诗玛与阿黑哥对歌的场景,在娱乐中学习,这样便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善于利用乐器教学,提高合唱能力
合唱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合的问题,有的时候分声可以唱得很好,一合起来就乱成一团。这种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使用其他手辅助段,利用各种乐器让学生熟悉所学歌曲的旋律,来训练学生的辨音能力。例如,在教学《田野在召唤》时,低声部用小提琴演奏,与高声部音乐形成对比,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区分出高低声部的不同旋律,同时,教师可以一边演奏一遍游走在低声部中,使更多的同学找到自己的音,轻松自然的合唱。
3.仔细品味歌曲内涵,提升合唱水平
匈牙利的一位音乐教育家曾经说过:“艺术的精髓是心灵,而不是技术。”只有心灵毫无障碍的表达出来,才可以创造出近乎完美的音乐。在教学合唱时,为了不使学生越唱越觉得枯燥,教师应该仔细品味乐曲中的内涵,引导学生用心去唱,声音与灵魂合为一体。例如,在学习《月圆曲》时,先让学生想象出歌曲的意境,即宁静安谧的夜晚,皓月当空,深吸一口气,清新的味道使自己陶醉其中,用柔美的声音唱着月亮妈妈的歌,在这样一种情景下,孩子们的声音自然就会美美的。
4.努力完善合唱课堂,注入生活气息
合唱课堂应该具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受拘于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学生,他们处于天性活泼,积极好动的年龄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给他们足够大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把合唱与游戏和舞蹈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合唱教学形象化,把学生们从位置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例如,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个性特点,编排出各种小动物走路的舞蹈动作,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子走路时,有一个小学生将屁股抬起,左边扭一下,右边扭一下,两手放在嘴边,发出“嘎嘎嘎”的叫声,他这样一叫不要紧,逗得其他小朋友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5.寻多样化练唱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初次接触合唱,对于接受二声部有一定的难度,难以体会到音乐所带给自己的美感,若是一味的采用重复性练习的方式,学生必然觉得合唱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新方法,例如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
(1)“并驾齐驱”。如果一首新歌具有两个声部,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将两个声部作为两首歌曲来学习,分别学习以后再进行合唱练习。等“这两首歌曲”都学会,并练熟后,这时让学生合唱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教法能较容易奏效的重要原因是首先让学生绕开了“合唱难唱”“第二声部难唱”等思想障碍,一旦进入了合唱的状态,学生们就会发现一切都已经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合起来很顺利,一听到自己的新鲜音色效果,信心倍增。
(2)“先入为主”。学生对曲调的感觉,常出现先入为主的状况。在合唱时,小学生一般最难接受第二声部的旋律,因为第一声部本身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为了消除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在教学之初直接教第二声部,先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又或者可以把二声部先拿出来让学生模唱或做发声练习,等学生掌握了第二声部以后,再教第一声部。这是遵循“先难后易”为原则,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唱好合唱。
(3)听唱结合。在合唱练习中,分声部练习只适用于学会各声部旋律之前。学生重点练习某一声部的同时,剩下的学生演唱另一声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获得更为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学生练习合唱时,老师亦可以在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用琴伴奏一个声部,老师唱一个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既各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三、结语
学习音乐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音乐的欣赏就像是幻想的烛光,它引导学生步入真善美的音乐殿堂;音乐的学习又可以说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天桥,它送给学生们智慧的火苗,消除心灵的隔阂。音乐就是思维着的声音,我们作为音乐的主宰者,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才能使音乐美味与营养兼得。合唱教学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与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慢渗透,需要二者持之以恒的配合,作为音乐界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创设教学情境,完美利用乐器教学,注入生活气息,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吐故纳新,创设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发展的新思路,与音乐同行,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蔡觉民.音乐课程教学理念与策略\[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威廉文纳著 李维渤译.歌唱——机理与技巧,2000.
\[6\]弗·兰皮尔蒂等著 李维渤译.嗓音遗训,2005.
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合唱意识 营造氛围
音乐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技术性,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基本技能都需要扎扎实实地练习,作为童声合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在全国各地的校园内普遍开展。虽然普及的范围很广,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教师们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结构,致使教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改善教学结构,引用新型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音乐教学现状及教学结构的研究
1.小学合唱音乐教学现状
从最开始的学堂乐歌至现如今的合唱教学,校园合唱在我国的合唱艺术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使我国能更快地从文革时的低谷中走出来,一些老指挥家与教育界元老强强联手,在各地校园内开展合唱活动。近年来,素质教育在不断地向前推进,校园合唱随之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各个教育行政部门也相应的制定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的颁布,大大的提高了音乐课程开课率,推动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表明了国家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之高。
2.合唱音乐的教学结构
合唱音乐的教学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结构:审美结构,音乐教学的核心;认知结构,音乐教学的桥梁,联系着审美结构与练习结构;练习结构,是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媒介,只有不停地练习,才能逐步形成技能;能力结构。
二、小学合唱音乐教学的策略
1.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合唱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心理变化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尽量把歌曲添加到情景中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母鸡叫咯咯》时,可以告诉学生想象一下,鸡妈妈要下蛋了,鸡宝宝在为她加油呢;学习《撒尼少年跳月来》时,可以让两个同学设计一个阿诗玛与阿黑哥对歌的场景,在娱乐中学习,这样便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善于利用乐器教学,提高合唱能力
合唱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合的问题,有的时候分声可以唱得很好,一合起来就乱成一团。这种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使用其他手辅助段,利用各种乐器让学生熟悉所学歌曲的旋律,来训练学生的辨音能力。例如,在教学《田野在召唤》时,低声部用小提琴演奏,与高声部音乐形成对比,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区分出高低声部的不同旋律,同时,教师可以一边演奏一遍游走在低声部中,使更多的同学找到自己的音,轻松自然的合唱。
3.仔细品味歌曲内涵,提升合唱水平
匈牙利的一位音乐教育家曾经说过:“艺术的精髓是心灵,而不是技术。”只有心灵毫无障碍的表达出来,才可以创造出近乎完美的音乐。在教学合唱时,为了不使学生越唱越觉得枯燥,教师应该仔细品味乐曲中的内涵,引导学生用心去唱,声音与灵魂合为一体。例如,在学习《月圆曲》时,先让学生想象出歌曲的意境,即宁静安谧的夜晚,皓月当空,深吸一口气,清新的味道使自己陶醉其中,用柔美的声音唱着月亮妈妈的歌,在这样一种情景下,孩子们的声音自然就会美美的。
4.努力完善合唱课堂,注入生活气息
合唱课堂应该具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受拘于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学生,他们处于天性活泼,积极好动的年龄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给他们足够大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把合唱与游戏和舞蹈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合唱教学形象化,把学生们从位置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例如,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个性特点,编排出各种小动物走路的舞蹈动作,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子走路时,有一个小学生将屁股抬起,左边扭一下,右边扭一下,两手放在嘴边,发出“嘎嘎嘎”的叫声,他这样一叫不要紧,逗得其他小朋友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5.寻多样化练唱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初次接触合唱,对于接受二声部有一定的难度,难以体会到音乐所带给自己的美感,若是一味的采用重复性练习的方式,学生必然觉得合唱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新方法,例如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
(1)“并驾齐驱”。如果一首新歌具有两个声部,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将两个声部作为两首歌曲来学习,分别学习以后再进行合唱练习。等“这两首歌曲”都学会,并练熟后,这时让学生合唱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教法能较容易奏效的重要原因是首先让学生绕开了“合唱难唱”“第二声部难唱”等思想障碍,一旦进入了合唱的状态,学生们就会发现一切都已经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合起来很顺利,一听到自己的新鲜音色效果,信心倍增。
(2)“先入为主”。学生对曲调的感觉,常出现先入为主的状况。在合唱时,小学生一般最难接受第二声部的旋律,因为第一声部本身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为了消除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在教学之初直接教第二声部,先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又或者可以把二声部先拿出来让学生模唱或做发声练习,等学生掌握了第二声部以后,再教第一声部。这是遵循“先难后易”为原则,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唱好合唱。
(3)听唱结合。在合唱练习中,分声部练习只适用于学会各声部旋律之前。学生重点练习某一声部的同时,剩下的学生演唱另一声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获得更为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学生练习合唱时,老师亦可以在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用琴伴奏一个声部,老师唱一个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既各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三、结语
学习音乐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音乐的欣赏就像是幻想的烛光,它引导学生步入真善美的音乐殿堂;音乐的学习又可以说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天桥,它送给学生们智慧的火苗,消除心灵的隔阂。音乐就是思维着的声音,我们作为音乐的主宰者,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才能使音乐美味与营养兼得。合唱教学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与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慢渗透,需要二者持之以恒的配合,作为音乐界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创设教学情境,完美利用乐器教学,注入生活气息,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吐故纳新,创设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发展的新思路,与音乐同行,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蔡觉民.音乐课程教学理念与策略\[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威廉文纳著 李维渤译.歌唱——机理与技巧,2000.
\[6\]弗·兰皮尔蒂等著 李维渤译.嗓音遗训,2005.